初唐四杰是指哪几位

初唐四杰是指哪几位,第1张

初唐四杰是指的是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为“王杨卢骆”。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

初唐四杰都是谁

1王勃:,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王勃赋是初唐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初唐赋体的繁荣。与初唐同时代的其他文人相比,王勃极善于在赋中抒发情感,表白心志,表现人品。

2杨炯:,字令明,唐朝大臣、文学家。文学才华出众,善写散文,尤擅诗歌。现存诗30余首,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3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诗人。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4骆宾王:字观光,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作为“初唐四杰”之一,对荡涤六朝文学颓波,革新初唐浮靡诗风,开辟有唐一代文学的繁荣局面作出了贡献,因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人物,长期来受到人们的赞誉。他一生著作颇丰,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作家,一个政治上很有抱负却长期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

初唐四杰的贡献意义

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

他们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边塞,题材扩大了,风格也较清新刚健,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了重要的作用。

经过他们与同时代的人的努力,“长风一振,众荫自偃,积年绮碎,一朝清廓”,以独具特色的文风,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讲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唐代文学史,没有不讲到“王杨卢骆”的。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初唐四杰是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他们都是初唐有才华的诗文作家,四人在青少年时就获得[四杰]的美誉。他们同样是官小名大,年少才高的诗人,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后人所说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便是从他们才开始定型。

1、王勃:少有才名,六岁即能写文章,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2、杨炯:在“初唐四杰”中,杨炯诗文数量较少,成就也略小,但是在边塞诗领域,其诗作大放异彩。代表作有《战城南》、《从军行》等。

3、卢照邻:擅长诗歌、骈文,其诗以抒发仕宦不遇、贫病交加之忧愤为主,亦有揭露上层统治者之骄奢*逸,嘲讽其权势荣华不可久恃之作。代表作《长安古意》。

4、骆宾王:“初唐四杰”中骆宾王诗歌成就最高,其诗《咏鹅》《于易水《在狱咏蝉》、送人》等均为经典之作。

初唐四杰指的是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为“王杨卢骆”。

他们都是初唐中后期很有才华的诗文作家,四人才名早享,在青少年时代就获得“四杰”的美誉。

王勃聪敏好学,六岁能文,下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代表作:《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

卢照邻工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长安古意》是他较出名的代表作。

骆宾王出身寒微,少有才名。永徽年间,成为道王李元庆文学、武功主簿,迁长安主簿。骆宾王诗作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

扩展资料:

初唐四杰影响:

初唐四杰都是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的诗人,他们在初唐诗坛的地位很重要,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后人所说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从他们才开始定型。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四杰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四杰名次,亦记载不一。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说,唐开国后“复有王杨卢骆”,并以此次序论列诸人,为现所知最早的材料。张说《赠太尉裴公神道碑》称:“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则以骆为首。杜甫诗句“王杨卢骆当时体”,一本作“杨王卢骆”;《旧唐书·裴行俭传》亦以杨王卢骆为序。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

初唐四杰的名词解释

初唐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的并称。

这个名词的出处是

《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 炯 与 王勃 、 卢照邻 、 骆宾王 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 王 杨 卢 骆 ,亦号为四杰。” 翦伯赞 《中国史纲要》第六章第四节:“号称初 唐 四杰的 王勃 、 杨炯 、 卢照邻 、 骆宾王 是当时诗人中的佼佼者。

下面我来分别介绍,就清楚多了

一、骆宾王

骆宾王,字观光,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才思敏捷,年少成名,七岁就能作诗,著名的《咏鹅》就是在骆宾王七岁的时候作的。骆宾王还著有许多名篇,他特别擅长七言诗,以构思巧妙,格律严谨著称。女皇武则天对其的诗文也是赞赏有加。但骆宾王的仕途之路较为坎坷,他当过御史,做过县丞,因为屡不得志,就辞掉了官职。他留有《骆宾王文集》于世。

二、王勃

王勃,字子安,初唐时期的文学家。王勃出身儒学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名儒,他幼时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熏陶。王勃文采斐然,风流倜傥,有点放荡不羁,仕途不顺。王勃在文学方面的造诣颇深,尤其擅长五绝和骈文,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等。唐高宗李治曾称赞其为大唐奇才。但天妒英才,王勃在看望父亲的过程中因溺水不幸死亡,时年二十六岁。

三、卢照邻

卢照邻,字升之,初唐时期著名诗人。与骆宾王不同,卢照邻出身名门望族,家庭条件较好。他曾当过邓王府的文书,在此期间阅读了大量的典籍,他擅长诗歌骈文,著有名篇《长安古意》,其中的“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更是千古名句。他信奉道教,身体患有残疾,手脚行动不便,因不堪病痛折磨,最终投河自尽。

四、杨炯

杨炯是初唐时期著名诗人,四杰之一。杨炯出身寒门,幼时聪明敏锐,被推举为神童,进入朝廷弘文馆。后来杨炯入太子东宫为官。他特别擅长诗歌和散文,留有各种诗文八十余篇。杨炯对边塞诗也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名篇,如《从军行》、《战城南》。杨炯一生几乎都在做官,最后病逝于盈川县令任上。

以上就是关于初唐四杰是指哪几位全部的内容,包括:初唐四杰是指哪几位、初唐四杰是指谁、初唐四杰指的是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1734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