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辣汤的来历

dm32023-04-28  29

胡辣汤据说是宋朝时期出现的,胡椒是唐朝时传入中国的,胡辣汤是由酸辣汤和肉汤组合而成的,慢慢变成了民间经典小吃。胡辣汤是在无意间诞生的。

相传在宋徽宗年间,各种特色小吃遍布全国。宋徽宗身边有一个小太监,十分会揣摩圣意,因此深得皇帝喜爱。一次,特许小太监回家省亲,小太监是今天南阳一带人,路途中经过嵩山少林寺。少林寺中的方丈见到皇帝身边的红人,热情款待,看到小太监面红耳赤、口唇干渴,于是奉上一碗醒酒汤。小太监喝下后觉得神清气爽,病症全好,十分喜欢。

小太监在省亲回宫途中,经过武当山,武当山的住持看到小太监体型消瘦,食量很大,大便干燥难闻,于是给了小太监一碗消食茶,小太监连饮数日后,感觉身体转好。小太监回宫后,以两碗汤的秘方为基础,给皇帝做了一碗“延年益寿汤”,既能醒酒提神还可以开胃健脾,皇帝十分开心。

后来“靖康之变”后,开封城被攻破,宋徽宗被掳,小太监也过上了流离失所的生活。为了填饱肚子,小太监在码头上开了一个早餐铺子,卖“延年益寿汤”为生。小太监在原汤的基础上,加了许多肉末,原因在于宫闱中人喜汤为养,民间百姓需粥以充。一次,一个北方人将带来的胡椒粉无意间打翻,小太监又将胡椒粉搅拌进锅中,客人喝了之后,感觉口感很好,并且身心俱畅。胡辣汤由此诞生。

据我所知,在河南胡辣汤有两大一小三个流派。

一个是来源于周口逍遥镇的逍遥派胡辣汤,汤汁浓醇,辣劲较强,内以牛羊肉,豆筋,粉条,面筋为多。

它的起源是个很长的传说故事,有两个版本,一说南宋徽宗年间,一说明末,均是皇宫御汤传承人战乱流落至逍遥镇,或偶然或主动添加辅料,变为民间更易接受价格低廉的吃食,流传至今。

一个是漯河北舞渡胡辣汤,不仅有牛羊肉主材的,还有鸡肉的,味道相对平和,汤稀,辣味清淡,葱花粉条很多。

起传说起源没有那么传奇,就是说清道光年间陕西山西商会带至此地并从此发扬光大。

第三是小范围流行的商丘胡辣汤,在当地以前名为胡辣汤,实际上是硬是来源于徐州的酸辣汤,以鸡汤为底,用以大量面积,海带,豆腐丝,辣味刺激性最弱,只有胡椒香。

它的起源传说就更为久远,直接追溯到彭祖,原名为雉羹。

还有小伙伴说胡辣汤源于清代中叶,大兴于民国初年,之后花样不断翻新。

胡辣汤是河南小吃系列中的一绝。至今你若行走在洛阳大街小巷口,随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现在的胡辣汤一般扯着周口西华县逍遥镇的大旗。

小小一碗胡辣汤,缘何会历久不衰呢?

它以大众化的品位和低廉的价格,始终成为人们早餐时的首选。

胡辣汤无冬夏之分,四季皆宜,其味美可口,深得人们的青睐。

因此,日后你若能到河南各地一游,可千万别错过喝碗此汤的良机。

胡辣汤的正宗做法1

食材用料:

海带 50克,白玉菇 50克,干香菇 四个,葱 一根,猪油 适量,淀粉 两勺,胡椒粉 适量,油辣子 半勺,麻辣鲜 适量,红薯粉 20克,五香粉 适量,生抽 半勺,鸡精 适量,盐 少量

步骤:

1、菜洗净切丝(干香菇,红薯粉要提前泡发)

2、淀粉加水调成水淀粉

3、锅中放猪油,放香菇和海带翻炒一分钟

4、加一小碗水并调入盐和麻辣鲜(加高汤更鲜哦)

5、放生抽和辣椒

6、再放白玉菇和红薯粉煮熟

7、倒入水淀粉(边倒边搅动,要慢慢的倒)

8、加水淀粉搅至稀糊状加入胡椒粉,五香粉,鸡精和葱花即可出锅。

胡辣汤的正宗做法2

原料

胡辣汤料40克、胡椒20克、辣椒10克、熟羊肉(熟牛肉也可)400克、羊骨高汤3kg、面筋15kg、面粉300克、粉条100克。

调料

葱、姜、精盐、味精、酱油、香油等适量。

制作过程

1、在锅中放入适量水加入高汤放入胡辣汤料、胡椒、辣椒等,大火让其烧开。

2、待锅中水烧开后,放入羊肉、面筋。待羊肉、面筋熟后将适量面筋水倒入锅中,烧至汤汁变稠时,放入粉条、葱、精盐、味精、酱油,文火熬制5分钟即成。

3、起锅盛汤,依据个人口味放入适量香油、醋。

以上就是关于胡辣汤的来历全部的内容,包括:胡辣汤的来历、胡辣汤起源于什么地方、胡辣汤的配方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1674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