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以前叫什么

合肥市以前叫什么,第1张

合肥市以前叫庐州

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于该地而得名。合肥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秦置合肥县,隋至明清时,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治所,故又称“庐州”、又名“庐阳”。

合肥位于中国华东地区、长江三角洲西端,江淮之间,安徽省中部,西接六安市,北连淮南市,东北靠滁州市,东南靠马鞍山市、芜湖市,西南邻安庆市、铜陵市;介于北纬30°57′-32°32′、东经116°41′-117°58′之间。

扩展资料:

合肥市境有丘陵岗地、低山残丘、低洼平原三种地貌,以丘陵岗地为主,江淮分水岭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市海拔多在15~80米之间,平均海拔20~40米。主城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岗冲起伏;西南部属大别山余脉,层峦叠嶂;海拔最高为境西的牛王寨595米。

合肥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均气温157℃,年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年日照时间约2000小时,年均无霜期228天,平均相对湿度为77%。

给城市改名字这件事古人常干,哪天高兴了改个名,不高兴又改个名,丝毫不顾当地人的感受。当然改名字肯定有失败也有成功,而且很多城市的名字千年来都没变过,也毫无违和感。很多合肥的朋友都会觉得庐州这个名字挺好听的,为什么后来改成合肥了呢这里面还是有个小故事的。这次就为大家讲讲部分城市名字的变化,究竟是更让人接受还是变得难听了,大家就自行判断吧。

1向吃而生

坊间曾有人笑称合肥的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合肥人待人友好,邻里朋友之间的革命友谊都是源于同一个爱好——吃!传闻中,古时合肥人坚信,两个人要是能够走在一起,前提必须是能够吃到一起,进而胖到一起,最后才能走到一起。

所以,当你找到命中注定的那个人时,他也必定是愿意与你”胖“在一处的。所以久而久之,吃,这个万年不变信仰便成了这个城市的标志。顺带着连城市的名字也成了胖子的集合地——“合肥“

2由古时地名演变

传闻在北魏的时候,有个大才子名叫郦道元,平生酷爱山川地理。虽然他并不是个富二代,但架不住他身为翩翩玉公子,跟兔兔一样也有一颗浪荡不羁的心。加上古时旅游不必支付高额门票费,所以这位郦家少爷就全国各地到处玩,顺便写写书,卖卖钱,维持生计。

有天他偶然来到一个地方,人影没几个。适逢夏季雷雨季节,下了好几场雨耽误了他的行程。于是他就被迫在此处住下了来。

谁知几场雨过后,他发现此地的施河(今天的南淝河)因为暴涨竟然汇入到了他门口的淝河(今东淝河中),两河竟”私奔“至一处。此情此景感动了郦道元,于是他决定将此景写入地理书中,并将此地命名为“合淝”,后世简化为了合肥。

3合淝之水

关于合肥的来历,另一种说法是:

唐朝人认为,南淝河、东淝河本为同一条河流都发源自鸡鸣山,向北流20里地因地形分为两条河流,一处向东南流入巢湖,另一支由西北流入淮河。由于这两条河流都发源自淝水,所以称之为”合淝“,后世简化为”合肥“。

4合州演变

关于合肥的由来,还有一种说法:由古时合州演变而来。

据悉,隋朝之前如今的合肥名叫合州。后来隋朝建立(公元581年)统治者隋文帝杨大大觉得这个地方在远古时期就叫庐,不如改叫庐州更好听些。

于是,自隋朝开始至清朝结束,合肥都一直叫庐州。直到民国元年,开国建制,地方官员觉得应循隋朝之前古名,取”合州“合字,改名为”合肥“。

5不能与四川泸州重名

”合淝“和庐州都是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不同称谓而已。

但合肥自秦置县,是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直到明清还一直叫庐州,属于府治行政机构。为啥解放后就非得改回叫合肥呢

原来在1945年解放之后,省会由安庆迁往合肥。全国行政区重新规划,其中规定地级市不能重名、谐音。而当时四川泸州和合肥古称重名,因此彻底放弃了庐州的称谓。

令人扼腕的改名

长安改为西安

如今许多人希望西安能改回长安

长安,多美得名字!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道离别”多少人的长安梦是从这个名字延伸出去的好吧,现在改成了西安,原谅我,只想到了西安肉夹馍!

兰陵改为枣庄

我跟你什么仇什么怨,整个画风都不一样了好么“枣庄美酒郁金香”、“枣庄笑笑生”,就连英俊的兰陵王以后也要叫枣庄王了,“枣庄王入阵曲”,你们感受下!不过据说原来山东省内的苍山县已经改回兰陵县,也算是迷途知返吧。

徽州改为黄山市

看到这张图,最先想到的还是徽州,而不是黄山

改名的初衷是想借助境内黄山的名气来带动当地的旅游业,这原本就是一件令人感到十分无奈的事情。更何况如今许多人甚至认为,“徽州”对当地旅游业的带动,可能还要强过“黄山市”……

庐州改为合肥

古庐州

曾经诗词里烟雾飘渺的庐州,一下就变成了两个胖子的组合——合肥。

整个人都不好了好吗

汝南改为驻马店

一开始的汝南,多么有历史底蕴,多么高雅文艺,一下变成了驻马店。感觉就特么像一个古典美女瞬间变成了杀马特!

九原改为包头

这气质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一下从广阔无垠的草原穿越到了路边烧烤摊。

陈仓改名宝鸡

“暗度陈仓”变成了“暗度宝鸡”——呃,这是大晚上偷鸡的节奏吗其实宝鸡之前还有一个名字,叫雍城,是不是也文化气息浓浓的呢

千百年未改名的古城

虽然改名十分常见,但也有一些城市,名称基本没有被改动,或者距离上次改名已有千百年。 这些城市,仅凭名字就能给人无限的历史感!

邯郸

邯郸,中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赵文化、女娲文化、建安文化和成语典故文化等。同时还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太极之乡和指南针的故乡。

信阳

古称义阳、申州、光州、申城。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始称信阳。

信阳,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美誉,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山皮影,信阳毛尖更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荆州

古称“江陵”,湖北省地级市,是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所在地。荆州之名源于《尚书·禹贡》 :“荆及衡阳惟荆州”,为古九州之一;以原境内蜿蜒高耸的荆山而得名。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立荆州刺史部,东西汉时皆属南郡。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荆州,后归吴荆州,定治南郡。晋永和八年(352年),荆州定治江陵。南北朝时,齐和帝、梁元帝、后梁、萧铣皆以荆州为国都。

常州

古称延陵、毗陵、毗坛、晋陵、长春、尝州、武进等,别称龙城。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于常熟县置常州, 后割常熟县入苏州,遂移常州治于晋陵,常州之名由此始。

常州,长江文明和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南朝齐梁故里,保存着常州梳篦、留青竹刻、常州吟诵和常州天宁寺梵呗唱诵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扬州

扬州瘦西湖

古称广陵、江都、维扬。为古九州之一,因“州界多水,水扬波”而得名。

扬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商业昌盛,人杰地灵,环境宜人,景色秀丽,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

广州

别称羊城、穗城。公元226年,孙权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广州”由此得名。

从3世纪30年代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明初、清初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世界上唯一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也是中国最早对外的通商口岸。

成都

简称蓉。公元前四世纪 ,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名成都。

成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孕育了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众多名胜古迹。

咸阳

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秦孝公十三年(公元前349)秦国迁都于此。

咸阳,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大秦帝国的都城和汉唐等13个王朝的京畿之地。自古就有“秦地最胜,无如咸阳”之说,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也是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号称“东方金字塔”之都。

合肥古称庐州,庐州这个名字历史非常悠久,周武王时代搞分封,按照公、侯、伯、子、男的等级来分封,就在现在合肥这个地方封了一个国叫“庐国”,而庐国又属于子爵,所以称为“庐子国”,都城叫庐邑,就是现在的合肥老城附近。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南朝梁设合州,治于合肥。隋开皇元年(581年),改合州为庐州。大业三年(607年)四月,改庐州为庐江郡。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庐江郡为庐州,属贞观元年(627年)划设的淮南道。

天宝元年(742年),复名庐江郡,仍治合肥,仍属淮南道。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置淮南节度使于扬州(今扬州市),庐江郡仍属之。至德二年十二月,复名庐州,仍属淮南节镇。唐代庐州治合肥,下领合肥县、舒城县、慎县、庐江县、巢县。

北宋初庐州治合肥,属淮南道,县五,合肥县、舒城县、慎县(南宋绍兴三十二年避孝宗讳,改梁县)、庐江县、巢县。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以庐州巢县无为镇建为军,分巢县、庐江二县隶属无为军。

庐州辖县三,即合肥县、舒城县、慎县。至道三年(997年),改属淮南路。熙宁五年(1072年),分淮南路为东、西两路,西路治寿州(今寿县城关镇),庐州改属淮南西路。

南宋改淮南西路治庐州,为南宋抗金重镇和输送抗金物资的集散地。绍兴初,为避金兵,淮西路寄治巢县(治今巢湖市区)。绍兴七年(1137年),淮西将郦琼以庐州叛降刘豫伪齐。十一年,为杨沂中收复。乾道二至五年(1166~1169年),在和州置司。五年,淮西路复治庐州。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庐州

庐州、庐阳、合淝。

合肥,简称庐或合,古称庐州、庐阳、合淝,是安徽省省会,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

合肥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淮之间,环抱巢湖,总面积114451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770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末,下辖4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设有4个开发区 ,城市建成区面积428平方公里。

扩展资料: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 ,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该地而得名 。合肥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

秦置合肥县,隋至明清时,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治所,故又称“庐州” 、又名“庐阳”,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如逍遥津、包公祠、李鸿章故居、吴王遗踪等。合肥还诞生了周瑜、包拯、李鸿章等一批历史名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肥

1、合肥,简称“庐”或“合”,古称庐州、庐阳、合淝

2、合肥,安徽省省会,位于中国中部(北纬32°、东经117°),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以上就是关于合肥市以前叫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合肥市以前叫什么、庐州为什么改名合肥这些地名越改越难听、合肥在古代叫啥呀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1658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