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字意思是什么

尝字意思是什么,第1张

尝释义:

1辨别滋味:~食。~新(吃新收获的谷物或应时的果品)。~鲜。品~。卧薪~胆。 2试,试探:~试。~敌(试探敌人的力量)。 3经历:~受。备~艰苦。 4曾经:未~。何~。

1、用舌头舔用嘴巴嚼食物品尝味道;2、与试字连用,尝试,去做从前没有做过的事情; 3、与何字连用,何尝,组成设问句 ,例如 ,你说你困难,我们何尝没有困难过?

“尝”在文言文中没有“经常”“常常”的意思

尝的意思:

1、形声字。旨”,滋味美。本义:辨别滋味;品尝。     臣先尝之。——《礼记·曲礼》

2、尝试。                 诸侯方睦于晋,臣请尝人,若何?——《左传·襄公十八年》

3、经历。                 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左传·僖公十八年》

4、曾经。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文言文:

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1、尝是曾经的意思。

2、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3、翻译: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人们)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尝 cháng

亦作“嚐”。

1辨别滋味,吃一点儿试试。

《诗‧小雅‧甫田》:“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尝其旨否。”

唐王建《新嫁娘词》之三:“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祖父爱孙女,闺女家有时送来几个黏饼子、腌鸡蛋,他总要留给孙女儿吃,自己只尝一点点。”

2食;吃。

《诗‧唐风‧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父母何尝?”朱熹集传:“尝,食也。”

《捻军歌谣》:“送来银两穷人用,送来粮食穷人尝。”

3试探;试验。

《左传‧襄公十八年》:“诸侯方睦於晋,臣请尝之。若可,君而继之;不可,收师而退,可以无害,君亦无辱。”

《新唐书‧杨慎矜传》:“至闻国忠语,乃喜,且欲尝帝以取验。”

清黄宗羲《再辞张郡侯修志书》:“何苦而尝身于市虎乎!”

4经历,身受,尝受。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曹禺《雷雨》第四幕:“罪孽是我造的,苦,也应当我一个人尝。”

5通“常”。

《史记‧刺客列传》:“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唐卿云《送人游塞》诗:“雪每先秋降,花尝近夏生。”

清孙枝蔚《六客诗‧棋客》:“人间胜败寻尝有,一局何劳重叹嗟。”

6古代秋祭名。

《诗‧小雅‧天保》:“禴祠烝尝,于公先王。”

《尔雅‧释天》:“秋祭曰尝。”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尝者,以七月尝黍稷也。”

7泛指祭祀。参见“尝驹”、“尝醪”。

8副词。曾经。

《论语‧卫灵公》:“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

晋潘岳《闲居赋》序:“岳尝读《汲黯传》。”

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我也尝见想做小说的青年,我买小说法程和文学史来看。”

----汉语大辞典

古文中尝的意思及举例如下:

1、曾经的意思。举例:《荀子·劝学》写道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意思是自己曾经尝试整天思考,可是没有什么结果,还不如就此好好学习。

2、经历的意思。举例:《左传》写道晋侯在外十九年矣,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意思是晋侯在外面度过了十九年,各种艰难险阻,都全部经历过。

3、品尝的意思。举例:《荀子·荣辱》写道尝之而甘于口,意思是品尝那些食物而在嘴里感觉甘美。

“尝”在古诗文中,作为副词使用,一般按“曾经”解释。

但是,“尝”与“常”通假,有时“尝”表示“经常”,有时“常”表示曾经。例如《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其中的“常”通“尝”,曾经的意思。

在“宗室置酒,髡尝在侧”中,“尝”的意义是“常”。王室宗族举办酒宴,淳于髡常常在一旁陪饮。

以上就是关于尝字意思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尝字意思是什么、尝的意思是什么、文言文中的“尝”有没有“经常”的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1564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