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治学的三种境界

西樵山门票2023-04-28  31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则别具匠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

王国维主要介绍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

人生三境界是指: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

人生三境界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王国维分别引用了三首词中的名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历过的三个阶段。原来的词意,很明显大多写人间儿女私情,然而,王国维先生却很巧妙地借用来讲做学问的境界。

他认为,大事业、大学问,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经过长期的探索和追求,才能有所成就;必须具有坚韧不拔,百折不劳的精神,甚至需要一种为事业献身的精神。

扩展资料

1、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译文:昨天夜里秋风劲吹,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简评:此句描绘一种孤独寂寞之感,然登楼远眺,一条道路伸向遥远的天际,似含无尽之希望。意喻治学之始,必须耐得住寂寞,高瞻远瞩,不断求索。

2、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译文:我渐渐消瘦衣带宽松也不后悔,为了她我情愿一身憔悴。

简评:此句道尽情人间的相思之苦,情有所钟,虽形容憔悴、衣带渐宽,亦无怨无悔。意喻治学之过程,须坚忍不拔,执着隐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3、第三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译文: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简评:此句言与伊人相会之欢悦心境,于灯火明灭闪烁之处,终于见到意中之人,自是大喜过望。意喻经过艰辛探索,终有所悟,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生三境界

1883-1885年间,德国19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尼采写出了一部现代哲学的里程碑式作品《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在书中,尼采首次提到了超人思想并自诩为只知道给予不索求回报的太阳,而在本书中,尼采还表述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人生的三境界。

尼采《论三种变形》一节,尼采指出,人生的三境界分别为:骆驼、狮子和婴儿。尼采用这三种境界来譬喻人类的精神变化:骆驼是人类精神的最初阶段,敢于汲取和积累;狮子是第二阶段,勇于表现自己的才智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婴儿是最终阶段,返璞归真,随性自由。

不过人类没有永恒不变的价值框架,任何有关于价值的观念都是暂时的。骆驼总会到达忍受的极限从而向狮子进行变形和超越,而狮子也最终会以胜利结束它与旧枷锁的战斗并向婴儿转变。尼采以婴儿来隐喻新生的人类的人类精神,因为婴儿正是人类的开始与回归。

《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一书中,尼采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他的超人观点也与这精神三变相呼应,人类精神最终将回归到婴儿状态返璞归真。而尼采也期望那惨淡的社会能创造出超人,超脱于现世中的人类。

从人类精神来看,人获得了新生,诞生了新的价值。人类的精神本就是创造、游戏和愿望,人在自我肯定和自我超越的双重意义上实现了自我的生成。“人生的三境界”既表现为个人的精神成长过程,也体现了人类思想的发展过程。从“坚韧负重”的骆驼精神超越为争取自由自主、否定传统的狮子精神,由此,进一步超越为实现新价值创造的孩子精神,精神境界实现了第三重攀升。

揭秘尼采为什么说我是太阳

“我是太阳。”这句话是在尼采与1883-1885年间创作的一部里程碑式著作《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的第一卷开卷部分提出的。同时这句话也被广为流传和熟知,那么尼采为什么说我是太阳呢?尼采主张的哲学思想是“超人哲学”,主张的是唯意志主义,即是唯心主义。

尼采的超人思想是尼采提出的一个美好的假想形象。超人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生活中所有美好的概念的一个集合。从小就孤僻内敛的尼采在成长过程中对现代人、现代事物充满了失望和不理解。他想要改善人,想改变这个世界。他要创造一种全新的人类,这便是“超人”。由于现代人不具备尼采理念中超人的风格和气势等特质,于是尼采认为超人是未来人的理想形象,超人暂时是不会发生的。超人的概念给人定了一种价值框架,超人便是超越当时的人类的存在。

尼采的思想在当代社会是非常新潮以至于不被当代世人所理解的。尼采的性格与他成长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种种事件有必然的联系,但这些悲剧的发生却也造就了一个尼采。以至于尼采的思想在他死后的一个多世纪还能被广为流传。

尼采在《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这本书中传递的思想就是一种回到世间的渴望。太阳没有被他照耀的人不会幸福,尼采也是这样。他渴望自己的思想被世人理解,然而他的智慧依旧得不到分享。所以尼采说“我是太阳,不知道索取,只知道给予。”

尼采的酒神精神是什么

尼采是德国19世纪的一位富有浪漫气质的哲学家。在尼采的早年生涯中曾在波恩大学和莱比锡大学就读,到了1869年出任巴塞尔大学的教授一职并陆续开始出版他的著作。尼采提出许多哲学思想,其中有一个被称为“酒神精神”,那么尼采的酒神精神是什么呢?

对尼采的哲学思想影响巨大的有二个人。一是同为哲学家的叔本华,二是音乐家瓦格纳。其中,尼采与瓦格纳十分的要好,对他特别的佩服并视他为自己的导师。一位评论家因此说道:“没有瓦格纳,《悲剧的诞生》也许不会有产生的机缘。”而尼采正是在他于1986年出版的这部《悲剧的诞生》中表达出希腊悲剧的起源和本质时加以发挥,倡导酒神精神说。而尼采也为自己破天荒的把酒神现象阐述为形而上学感到十分的骄傲且自称为“酒神哲学家”。

《悲剧的诞生》这本书中的两个基本的概念是酒神和日神。太阳神阿波罗象征着一切美好,光芒万丈,而酒神则象征的情色与欲望的交织和放纵。这两个形象被尼采用来象征说明古希腊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尼采认为,只有当人们到达酒神状态的时候才会明白个体力量的渺小以及整体生命力量的强大和不可摧毁。具体来说,悲剧精神是一种硬汉精神,是一种面对艰难事物甚至死亡都能从容面对的英雄主义精神。是在理解悲剧的基础上对悲剧的一种超越。酒神精神暗含着悲剧精神,悲剧精神是酒神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就是尼采的酒神精神。

尼采哲学是什么

尼采被众人所熟知,在他所有的傲人的头衔中,哲学家这个头衔是最被人所津津乐道的。尼采是德国著名哲学家,他开创了西方现代哲学,尼采的唯意志论哲学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

尼采哲学著作之一

一方面,尼采继承了启蒙运动的精髓,引发了人们对人生意义及人生价值的思考,引领人们重新定位人生,并开启了现代非理性主义的思潮。另一方面,尼采对理性、对传统的批判也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而这些正是后现代主义欣赏的一面。

在尼采发表自己的哲学观点时,他的观点只在欧洲几个较小的的学术圈里流传,影响十分的小,所以尼采总是抱怨没人理解他,他也曾自负的说:“2003年人们才能理解我的学说的魅力和震颤力。”

然而他还是低估了自己,在他去世后不久,他惊世骇俗的学说就流传到了全世界,甚至有人说“上帝死了”,不仅仅是欧洲,甚至在古老的中国也受到了他的一定影响。但是随之而来对尼采的评判也褒贬不一,两极分化,有人说他是反犹太主义者,有人说他是个人至上主义者,有人说他是一个破坏者,不同的人对尼采的认同也不同。

虽然褒贬不一,但这并不影响尼采的学说流传至今。尼采一生不仅留下了许多思想,也留下了许多著作,例如《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考察》、《人性,太人性的》、《曙光》等等,都给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揭秘尼采为什么发疯

尼采是德国十九世纪伟大的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等,他的诸多言论虽狂妄自大、令人震惊,但是依旧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一生的成就如此之多,为什么会发疯呢?

尼采像

尼采十分自负,但是在他有生之年,他的学说并没有得到发扬,仅仅在欧洲几个小国之间流传,他的学说是在他死后才被发扬光大,所以有人认为是他的才华没有得到施展,又极度自负,因为尼采一直认为自己是太阳,光热无穷,却未得到自己想要的回报,才导致了他的发疯。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尼采的发疯与家庭遗传的疾病有关,他的父亲因为脑病去世,他的弟弟也因为脑病去世,不仅如此,尼采也遗传了慢性头疼病与视力衰弱症,又在普法战争时传染了赤痢白喉,导致尼采被病痛折磨发了疯。

还有人认为尼采是因为一个女人发的疯。当时尼采深爱着一个美丽的女人,但是因为自己太笨拙,遭到了无情的拒绝,尼采天才的自尊受到了挫折,他甚至写了几首诗给那个女人:“几如果你看到我疯了,我将痛恨你的心酸的泪水;如果你看到我开心了,我将痛恨你对我的轻蔑。”

尼采为什么发疯至今也被学者们争来争去,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尼采是被这三者一起折磨发疯,导致最后在街上抱着一匹被马夫鞭打的马精神崩溃,忧郁而痛苦的度过了生命最后的时光。

尼采经典事例有什么

尼采是一代伟大的哲学家,关于他的经典事例有许多。1844年,尼采出生于普鲁士洛肯村的一个七代世袭牧师的宗教家庭。父亲为普鲁士四位公主的牧师,并深受普鲁士国王信赖。尼采学话很慢,两岁时才开口说第一句话。五岁左右,尼采父亲去世,紧接着,两岁的弟弟夭折。随后举家迁至南堡。

尽管父亲去世,尼采却以父亲为自己的榜样经常念诵一些圣经的章节给小伙伴们,因此被众人成为“小牧师”。此时起,尼采的周围便被女性包围着保护着,虽然外在的世界战火纷飞,尼采却置身于一片安宁祥和之中。尼采九岁时开始展露出他自身的音乐才华。他十四岁时进入普夫达中学,并开始接受文化的熏陶,表现出了自身对于诗歌和音乐的兴趣与天赋。

1864年,尼采和好友杜森进入波昂大学,在大学里,他逐渐远离基督教的信仰。到了1865年,他到了莱比锡大学任教。

冬季,尼采第一次接触到了叔本华并被他的哲学思想折服。沉醉于叔本华的思想的同时,尼采又遇见了另外一位知音华格纳,尼采欣赏华格纳富有革命性的作品;他们都对叔本华怀着一分喜爱的感情。

尼采的一生有许多的经典的事例,然而他的一生也是跌宕起伏的,1876年,尼采因观看了华格纳最新的《尼布龙根的指环》这一剧作后因其带有浓厚的基督教主义色彩而与华格纳友情破裂,尼采与大学时期的只有洛德感情破裂并向荷兰女子求婚遭拒。最后孤独一生。

读书的三种境界是:

1、读书的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晏殊《蝶恋花》)。读书本就不是轰轰烈烈的热闹事,真正的读书人,总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书,故而常常是孤独的,有时甚至是落寞的,也只有甘愿孤独与落寞才是真的读书,才能读得进去。

所谓“独上高楼”是要有独到的眼光,要有一定的高度;“望尽天涯路”是说要有相当的广度。当此第一境界之时,所能见到的只会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五代·南唐·冯延巳《谒金门》)春初微风,波澜不兴,此时往往不被人们看好,不被世俗所理解。

2、读书的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读书有成的人谁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读书是要下苦功夫的:孔子韦编三绝、刘秀手不释卷、杜甫读书破万卷……至于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之类,哪一个不是孜孜以求?“为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终不悔”定然是将读书视为人生第一乐事,这才会无视“衣带渐宽”,才能“为伊憔悴”。能有此精神,必然会有所成就,于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此时已是春风骀荡乃至于春意盎然了,不过仍未达到最佳境界。

3、读书的最佳境界应当是跨越了上述两个境界之后,进入第三种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一如佛教“禅宗”的顿悟,也就是辩证法的从量变到质变。

产生了质的飞跃,突然领悟,融会贯通,见人所未见,知人所不知,把握了书的精髓;然后厚积薄发、妙手偶得。到此时,自然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成绩斐然,令人刮目相看。

同学!碍,我记得! 第壹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绝对正确,选我噢!!人生三大境界是王国维提出的一个说法,他在自己的著作《人间词话》中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没有登高望远,无以确定有价值的探索目标。 没有对目标的迫切愿望和自信,难以面对征程的漫长和艰辛。 没有千百度的上下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 国学大师王国维精妙地以三句词道破人生之路:起初的迷惘,继而的执着和最终的顿悟。 成功之道无出其右也。 关于王国维的这“三境界”妙论,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很多人也将其引申到其他很多领域,如企业管理,营销,研发等,给人深刻的启发。自乐 老友 享受第一个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什么王国维如此喜欢这句话的意境?因为这里的意象太符合王国维的所见、所思、所为了。他要独自去寻找学术发展的道路,这不仅是为了自己,也为了整个民族的学术。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执着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而为之“不悔"、为之“憔悴"。这里不仅有躯体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锤炼。王国维是一个情商、智商都很高的杰出大师。他曾经赞扬大学问家看书目光直透纸背。其实他自己就是这样。 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说,寻找到方向对头的道路,又执着地追求,经过千百次劳作,必有所成,最终豁然开朗,求得“真"与“是”,从而将自己的发现汇入真理之长河,这是何等地令人欣慰!王国维在这里机智地活用了这一十分诗意的境界。是王国维说的。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升官、发财、死老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出自王国维(清代国学大师),人间词话奋斗,宽容,难得糊涂!认识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我们老师说过的,

历代关于人生三境界或多境界的说法不少,有的从做学问的角度,有的从感知世界的角度,众说纷纭。

现将不同人物关于境界之说辑录如下,与朋友们分享:

1、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2、佛教禅宗参禅三重境界:常被引申用来形容看待事物的不同境界。

佛教禅宗史书《五灯会元》,唐代禅宗大师青原惟信语: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即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3、宋代禅宗三境界:

第一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第二境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第三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宋代禅宗将参禅分为三个境界:是对佛教“空”这一概念的三种不同理解。

第一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

不知道禅为何物,即使就在你身边,也无从下手;

第二境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初窥门路,能以平常心修行,但身边有草叶(草叶是禅语,代表在寻求真禅过程中的困难和迷茫);

第三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大师境界,无相,世界为“一”。

4、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提出,哲学的任务包括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人做各种事的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了人的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人生三境界”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第26则中提出,每个境界的含义如下: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词出北宋晏殊的《蝶恋花》。白话文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

此句描绘一种孤独寂寞之感,然登楼远眺,一条道路伸向遥远的天际,似含无尽之希望。意喻治学之始,必须耐得住寂寞,高瞻远瞩,不断求索。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白话文原意是: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此句道尽情人间的相思之苦,情有所钟,虽形容憔悴、衣带渐宽,亦无怨无悔。

意喻治学之过程,须坚忍不拔,执着隐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王国维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白话文原意是: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她却在,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此句本来是说与伊人相会之欢悦心境,于灯火明灭闪烁之处,终于见到意中之人,自是大喜过望。意喻经过艰辛探索,终有所悟,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意喻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扩展资料

“三重境界说”所借用的前两层审美意象,表现的都是个体理性探索的情景,唯有第三层表现终致悟理的意象,描写的是在灯如海、人如流的日常生活节庆场景中,蓦回首,觅见朝思暮想的“意中人”之所在。

王国维如此而喻有其深意,当是总结他的生命体验及其哲学、美学沉思所历练过的心境。王国维所借喻的人生与学术求索的境界历程也几近于这个道理:独立而高远,艰辛而无悔,最终则观照于人的生命之本真存在之中。

王国维生于、思于中国社会大动荡、中华民族大磨难、中西古今文化大撞击的时代。用美和文学艺术意境来通达人生、生命的境界,是那个时代中国美学家所倡导的人文精神的重要方面。

以上就是关于王国维治学的三种境界全部的内容,包括:王国维治学的三种境界、人生三境界,指的是什么、尼采人生三境界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1562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