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预防的内容

标准预防的内容,第1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为最大限度降低防控人员感染风险,为不同岗位人员科学提供防护措施,现将标准预防、三级防护标准明确如下:

一、标准预防

1标准预防:是指基于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 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等。

2分级防护: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空气隔离等措施。

3分级防护标准:

1、一级防护

(1)适用范围

①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 观察的人员。

②样本运送人员。

③一般呼吸道发热门急诊医务人员

(2)防护要求

穿工作服(白大褂)、戴一次性使用帽子、 穿一次性使用隔离衣和戴一次性使用手套、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每 4 小时更换 1 次或感潮湿时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2、二级防护

(1)适用范围

①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现症状的 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

②在疫源地内进行终末消毒的人员 。

③在生物安全柜内对标本进行处理和检测的实验室人员。

④病人转运的司机和医务人员。

⑤进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留观室、隔离病房或隔离病区进 行诊疗、清洁消毒的医务人员。

(2)防护要求

戴一次性使用帽子、医用防护口罩(N95 或 更高级别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雾型)或防护面罩(防雾型)、医用防护服或穿工作服(白大褂)外罩一件医用防护服、戴一次性使用手套、穿一次性使用鞋套。

3、三级防护

(1)适用范围

①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现症状的 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标本采集人员。

②标本处理和检测时可能产生气溶胶操作的人员。

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观察或确诊病例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近距离治疗操作例如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如 BIPAP 和 CPAP)、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医务人员。

④处理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

(2)防护要求

除按二级防护要求外,将护目镜(防雾 型)或防护面罩,换为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更高级别带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正压式头套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共同学习探讨:

医院感染管理曾经被认为是感染管理科一个部门的事情。然而,随着感控理念和工作模式的改变,在专业感控人员的带动下,实现医院全员参与,已经成为提升医院感染管理能力的必要条件。

作为医院管理者,不仅需要在思想意识上提高对医院感控的重视程度,还要升级自身的感控理念,更关键的是,打造一支技术精湛的感控队伍,与其他部门同心协力,将感控落到实处。

理念:从感观到循证

“在传统观念里,感控人员常常被定义为采样员。”最近十年来,在国际范围内,严峻的感控形势催生了理念和行动上的重大变革。这些因素包括,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引起的多重耐药菌泛滥;循证医学大量证据积累表明,科学的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患者和民众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对医疗机构提出更高的要求;HIV、SARS、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为医院感染控制敲响了警钟。“用机关枪打鸟或用牛刀杀鸡的时代已经过去”,遵循循证医学积累的大量证据,科学地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从事后的统计分析,到事前预防、事中干预,感控工作的重点已经全面前移。通过主动干预降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是当前国际感控领域的热点和重点。

感控理念的转变也使感控工作的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美国,感控人员已经不再做全面综合性监测,而是将工作重点放在三大类别七个目标上。这三大类别分别为:器械相关感染、手术部位感染、以及多重耐药菌。器械相关感染包括:导管败血症、呼吸机相关肺炎、导尿管插管的尿路感染,以及透析相关的感染;手术相关的感染包括手术部位感染,以及手术后肺炎。以前的感控工作很多是跟着感觉走的,比如我们想当然地认为,进手术室穿鞋套可以预防感染,但是研究证明,事实并非如此。现在我们的工作方式也有了很大的转变,我们会将自己日常的工作和科研结合起来,这样不但能够提高日常工作的水平,而且还能为感控提供科学证据。新的循证医学已经革新了很多传统的观念,以手术备皮为例,传统的做法是在手术前一天的晚上剃毛备皮。但是,最新研究显示,手术前备皮发生感染的几率更低。而且,在毛发不影响手术野的情况下,不需要去除毛发。去除毛发时应该采用剪毛或脱毛的方式。

队伍:从“杂牌军”到感控专家

“责任重大、权利微小、晋升无门、领导不爱、同事不亲,想的很多,能干下去的很少”,这几乎是大部分感控人员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

1988年,卫生部要求,医院必须依靠自身规模建立相应的感染管理团队。

2006年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再次强调了人才组织的重要性。要求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成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临床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即便如此,仍然有不少医院为了应付检查调派人员做感控,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感控科伦为养老科,成了退休前的轮转岗。”卫生部医院感染标准委员会秘书长巩玉秀告诉记者。

“当前多数医院感控专业人员配备普遍不足,不少医院没有成立感染管理科,二级和专科医院更为普遍,所挂靠的科室也差别很大。”胡必杰介绍,“学科定位和职称晋升没有落实,工资待遇不能吸引优秀的医生,我们的专业队伍相对来说很不稳定。”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201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感控科主任中55%是护理人员出身,28%是临床医生,其余来自药剂、检验等科室。

我们仔细分析了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在感控工作中的优势和劣势,发现没有一个专业的人是完全可以胜任的,都需要再学习。护理出身的人对无菌操作、消毒供应等工作非常在行,但是由于缺乏诊疗专业知识,和临床医生沟通时往往缺乏信心;医生对临床非常熟悉,但是对于涉及护理的工作往往没有很高的敏感性;而微生物背景的人对耐药菌非常敏感,但是由于他们经常在实验室活动,和医生打交道时也不是很有信心。

医学专业教育中感染管理内容的缺失,也使医生在工作过程中感控意识淡漠。教学中根本不会教育学生去重视感控。这种现象的存在给临床感控工作的推进设置了无形的障碍。对临床工作中的谬误、习惯进行纠偏,消耗了感控专业人员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也是导致院感工作低效的原因之一。我们发现,如果医生或者护士在他以前的职业生涯培训中接触过感控,他们对感控工作的支持度就明显不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临危受命的感控科人员只能靠自学成才。“开始接手感控的时候,我对这项工作完全不了解。”一位做基层护理工作出身的感控人员讲道,“后来通过一年的自学,我对感控的工作有了初步了解,现在有不懂的问题我会上SIFIC请教。但是,我仍然期待能有去大医院学习的机会。”

在目前的感染管理专业团队中,很多从业人员由于专业背景、学术经验等方面存在短板,导致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和医生沟通时,缺乏权威性和说服力。“多数临床医生是相信数据、懂学术的,如果他不认可你的专业素养,很多工作就难以开展。”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任马小军表示。

除了专业水平要过硬之外,由于感控工作涉及很多沟通协调的过程,因此对从业者的情商也有非常高的要求,要有高度的亲和力和说服力。胡必杰教授是呼吸科医生出生,目前是国内知名的感控专业带头人,而他本人也是出了名的“人缘好”。

我觉得要提升感控工作,首先要做的是建立一支感控专业队伍,挑选队伍的带头人也很重要。在国外,感控做的好的医院里,他们的感控科负责人几乎都是在感染相关专业有学术威望的人。感控工作的细节落实既需要基础环节的不断完善,又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创造性、开拓性、以及丰富的管理知识和模式,所以医院一定要重视感控人才的培养,一支好的感控队伍往往需要很多年的培养。

全员:从被动到主动

“上面喊的多,下面动的少”,是感控工作经常会面对的尴尬境地。虽然感控三级组织架构在很多医院都得到落实,但感染管理委员会和临床感染防控小组往往形同虚设,在具体的工作推进中,经常依靠感控科单打独斗。执行力很重要,如果认为医院感染管理是感控科一个科室的事情,那么感控工作永远都做不好。感控工作的落实需要动员医院几乎所有的部门,比如护理部、ICU、信息科、后勤保障。只有全员参与,感控工作才能顺利推进,因此当务之急是制定感染管理SOP,让它成为我国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的基础。要实现全员感控,中层管理者的紧密配合非常重要。

在日常工作中,除了严格按照感控SOP执行之外,我们还把感控科当作我们的老师,我们觉得不清楚的时候就会请教他们。每次在护理方面有新的流程或者做法,我们都会先向感控的老师请教。 在具体的操作中,他们有一个完整的培训、监督、反馈和奖惩措施,保证感控工作的落实。比如前不久刚完成的监护室手卫生监测结果,依从性是50%,但洗手的达标率非常高,接近100%。护理部就告诉监护室的护士,你们洗手的达标率非常高,但是依从性还不够。后来分析发现,护士在可以戴手套进行操作的情况下,洗手依从性就明显下降。下一次,护理部将会检测在这个环节上是否有所改进,通过这种方法,让护理部的工作不断改进。

除了护理部,ICU也是感控工作的重点。ICU是医院感染的重灾区,即使是同样的感染,在ICU的预后可能更糟,所以我呼吁一定要让感控人员在ICU蹲点。这么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随时发现ICU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其次是要学习,ICU的环境非常复杂,有很多潜在的隐患,不是对感控非常在行的人不一定能发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ICU主任诸杜明告诉《中国医院院长》记者,“现在我们出了一个政策,所有转入ICU的患者都要先隔离做相关的细菌培养。现在很多医院对这方面还不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耐药菌播散创造了条件。”

目前他们感控工作存在的最大压力在于,如何避免通过医护人员的手传播耐药菌。在这方面,心理压力很大,因为如果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就有可能让患者感染耐药菌,患者的生命和安全就会受到直接威胁。所以非常希望感控科的人经常来一些不规范的做法,帮助发现问题。大家之间要相互交流,科室内部也要加强交流。其实最重要的预防措施恰恰是最简单的,比如手卫生。所以感控科自然成为医院的督察队。”

不久前,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在伦敦盖氏医院视察时遭呵斥的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事情的起因是,一名叫戴维·纳恩的整形外科医生认为,卡梅伦随行的摄影师在拍摄患者时没有卷起袖子,而这是不遵守医院感控要求的行为。虽然事后有消息称,纳恩医生已经被停职,但是他为了患者安全而表现出的勇敢和执着让人鼓舞。

感控工作非常容易变得流于形式,因为它渗透于医疗操作的所有过程中,而制度之手却只能触及有限的领域。在监督的真空地带,医院感控的落实需要依靠每名医务人员的自觉意识和良好习惯,亦即“慎独之境”。

教育无孔不入

越是简单的事情,越难做到极致。

世界卫生组织出具的数据显示,严格实施手卫生规范可以减少20%~30%的医院感染,但手卫生的依从性问题,却是全球感控面临的难题。虽然一个人一分钟之内就可以掌握手卫生规范,但是要让所有的医务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执行,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无孔不入的教育。

Didier Pittet教授是瑞士日内瓦大学感染控制项目主任,也是世界手卫生运动的倡导者。他在每次演讲和教学中都会播放一段极为精彩的手卫生舞蹈,让观者过目不忘。Didier Pittet教授也正是通过这种风趣而充满热情的方式传播手卫生理念。

让手卫生教育变得温和有趣而又贴近人心是提升教育效果的捷径。“快闪行动”是一种近几年在全球十分流行的嬉皮行为,参与者通过网络事先约定活动的内容、地点和时间,然后按照计划快速表演,随后立刻散去。英国一家医院受其启发,推出了“快闪教育”。这所医院的部分医务人员按照约定出现在某个病区,表演一段手卫生的舞蹈之后又迅速散去,回到自己的工作中。这种生动而具有亲和力的教育方式不但能让枯燥的手卫生变得有趣,而且也能极好地传达感控文化。

除了现场教育之外,无所不在的提示和海报也是非常好的教育工具。在瑞士日内瓦大学医院的海报栏中,一系列针对金**葡萄球菌的漫画时刻提醒大家,“医院正在向肮脏的金**葡萄球菌宣战”。

“总之,你要营造一种氛围,让大家身在其中。”Didier Pittet告诉《中国医院院长》记者。

“我们准备学习国外一些医院的做法,将手卫生的卡通画作为医生工作站的屏保,这样他们就能有更多机会看到手卫生提示。”上海长征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张群表示,“国内很多教育方式非常生硬,未来我们希望用更多能够激发医护人员真实情感的方式进行教育。”

与严肃生硬的说教相比,生动风趣的方式会让人更多地感觉被尊重,被信任,从而在意识中强化习惯的养成。

“案例学习、情景规划、角色扮演、头脑风暴、做游戏、讲故事,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为这些方式都是在邀请医务人员参与,而不是粗暴地填鸭。本质上没有人希望被教育,你的活动必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Didier Pittet说,“在课堂上,我会邀请医生指出视频中医务人员操作有误的地方,这样他们会对自己的错误操作有更清醒的认识。”

由于医护人员每天都需要面临繁重的日常工作,因此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也是培训顺利进行的关键。“在协和,我们一般不做大课培训,因为参加的人数无法保证,而且培训效果也不好。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分散式培训,每周去不同的科室进行培训,而且大多都是现场培训,而不是正襟危坐的授课。”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任马小军表示。

情商很重要

扎实而丰富的专业技术背景是感控人员取得临床支持的重要因素,但却并非唯一因素。近几年来,随着感控形式和理念的转变,感控人员的情商成为决定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在一些感控意识不强的医院,感控科人员处于“领导不亲,同事不爱”的尴尬境地,意志力和耐心也成为他们推动工作所必需的精神力量。基层的感控工作非常难做,大家看我们就像看仇人一样。一位基层感染人员讲,“就连我自己同事中的好朋友也不支持我的工作,觉得我们做感控的人是瞎起哄,没事找事。”对于所谓“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工作方式,很多人不理解,尤其是一些在临床上非常有权威的老专家,他们觉得,‘我们做了一辈子都没事儿,到你们这里就开始挑刺了。’这要经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解释宣传,很多专家才开始理解认可。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也是对感控人员工作方式和情商的考验。”

处罚终是下策

抱着增强检查监督效果的目的,很多医院将各项感控检查的结果与科室人员奖金挂钩,发现问题就扣钱,而这种做法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打击临床的感控自觉性,同时增加临床对感控人员的抵触心理。“我们本来就被当成没事找事的坏人,再加上检查扣钱,临床看到我们就来气。”一位医院感控人员说。

为了削弱处罚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又起到相应的督促作用,很多感控人员在工作方式上进行了调整。“我们医院的检查反馈是和奖金挂钩的,所以我们检查的时候少写反馈,对于一般的问题,都做口头指导并做相应记录,与科室护士长和感控护士商议改进对策,在今后的工作中也会随时提醒。”

针对个人的处罚除了会打击相关人员的感控积极性外,也有可能因为过度归因于个人,从而忽视了大的系统性问题,这也是很多医疗机构谨慎处罚个人的原因之一。

美国医学研究院发起的“患者安全”理念就认为,单个人永远无法摆脱“犯错的天性”。把医疗作为一个系统来看时,因为单个人的错误成为了系统中的错误,才会导致患者的损害。患者安全理念认为,处罚单个人员的“惩罚替罪羊”理论对于质量改进没有正向的作用,因为如果系统本身没有改进,在同样的路径上还会有人犯下同样的错误。

当发现问题时,首先要做的是检查我们自身的工作是不是还有改进的空间。比如手卫生的依从性问题,是不是因为我们的洗手池太少,是不是可以用速干手消毒剂代替洗手。总之,当很多人都无法做到的时候,你就必须去思考系统本身的问题。

标准预防是指认定病人的血液、分泌物、体液、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者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标准预防既强调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染给病人,也强调疾病从病人传染给医务人员和其他病人,或者相互之间的传染。

因此,标准预防既保护医务人员,又可以保护病人,这就是所谓的双向防护。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是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而建立的,比如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微粒隔离等等。

扩展资料:

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

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4、隔离衣: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5、可重复使用的用品和设备的消毒灭菌。

6、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7、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一、术语定义手卫生的定义: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洗手的定义: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卫生手消毒的定义: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住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的定义: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二、洗手指征: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2、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处理药物或配餐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6、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手卫生消毒: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医务人员洗手的方法(一)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二)取适量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三)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

怎样才是 “正确有效”的洗手?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正确洗手需要同时满足4条标准:

吃东西前、上厕所后、干完活或下班后、接触钱币后、去医院或接触病人后等5种情景下每次都洗手;洗手时使用流动水冲洗;洗手时使用肥皂、香皂、洗手液等清洁用品;洗手时长不少于20秒。

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洗手时陷入了“误区”:用盆水洗手,乍一看确实是用水洗手,但洗手时盆里的水已经弄脏了,达不到洗手的目的,甚至还有多人合用一盆水洗手,水被污染的程度更为严重;不用肥皂洗手,有人虽然打开水龙头用流动水洗手,但不用肥皂和洗手液,手依然洗不干净;搓洗时间过短,有人用流动水洗手时,虽然也打了肥皂、用了洗手液,但刚刚搓出点泡沫来就马上用水冲洗掉了,由于泡搓时间短、冲洗次数少,实际上仍不符合科学洗手的基本要求。

冬春季节,新型冠状病毒又到了活跃期,疫情的长期性、复杂性、不确定性没有变,冬春季疫情防控的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做好手卫生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基本防护措施》文件中,“勤洗手”被列为有效防护措施的第一条。

洗手七步法

1洗手掌。手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揉。

2洗手背。手心对手背,手指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揉。

3洗指缝。手心相对,手指交叉,相互搓揉。

4洗指背。一手弯曲呈空拳,把手指关节放在另一手的手心,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5洗拇指。一手握住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6洗指尖。一手五指指尖并拢,放在另一只手的手心,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7洗手腕。一手握住另一只手的腕部,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前 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附录A~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手卫生设施、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手卫生效果的监测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期限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手卫生 hand hygiene

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3.2 洗手 handwashing

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3 卫生手消毒 antiseptic handrubbing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3.4 外科手消毒 surgical hand antisepsis

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3.5 常居菌 resident skin flora

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回有的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3.6 暂居菌 transient skin r flora

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3.7 手消毒剂 hand antiseptic agent

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已定、碘伏等。

3.7.1速干手消毒剂 alcohol-hand rub

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3.8 手卫生设施 hand hygiene facilities

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4 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

4.1 医疗机构应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

4.2 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的效果。

WS/T313-2009

4.3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4.4 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a)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

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

5 手卫生设施

5.1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

5.1.1 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

5.1.2 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诊疗区域均宜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5.1.3 应配备清洁剂。肥皂应保持清洁与干燥。盛放皂液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皂液有浑浊或变色时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

5.1.4 应配备干手物品或者设施,避免二次污染。

5.1.5 应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

5.1.6 手卫生生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5.1.7 卫生手消毒剂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b)宜使用一次性包装。

c)医务人员对选用的手消毒剂应有良好的接受性,手消毒剂无异味、无刺激性等。

5.2 外科手消毒设施

5.2.1 应配置洗手池。洗手池设置在手术间附近,水池大小、高矮适宜,能防止洗手水溅出,池面应光滑无死角易于清洁。洗手池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5.2.2 洗手池及水龙头的数量应根据手术间的数量设置,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的数量,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

5.2.3 应配备清洁剂,并符合5.1.3的要求。

5.2.4 应配备清洁指甲用品;可配备手卫生的揉搓用品。如配备手刷,刷手应柔软,并定期检查,及时剔除不合格手刷。

5.2.5 手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有效期内使用。

5.2.6 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采用非手触式。消毒剂宜采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消毒剂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

5.2.7 应配备干手物品。干手巾应每人一用,用后清洁、灭菌;盛装消毒巾的容器应每次清洗、灭菌。

5.2.8 应配备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及说明图。

6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6.1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b)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6.2 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6.1的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a)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b)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c)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d)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f)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6.3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手卫生消毒:

a)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6.4 医务人员洗手方法,见附录A

6.5 消毒应遵循以下方法:

a)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b)严格按照附录A医务人员洗手方法A.3揉搓的步骤进行揉搓。

c)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

7 外科手消毒

7.1 外科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a)先洗手,后消毒。

b)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7.2 洗手方法与要求

7.2.1 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

7.2.2 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7.2.3 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下臂下1/3。

7.2.4 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7.3 外科手消毒方法

7.3.1 冲洗手消毒方法 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2min~6min,用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无菌巾彻底擦干。流动水应达到GB 5749 的规定。特殊情况水质达不到要求时,手术医师在戴手套前,应用醇类手消毒剂再消毒双手后戴手套。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7.3.2 免冲洗手消毒方法 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干燥。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7.4 注意事项

7.4.1 不应戴假指甲,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围组织的清洁。

7.4.2 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7.4.3 洗手与消毒可使用海绵、其他揉搓用品或双手相互揉搓。

7.4.4 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肥皂(皂液)清洁双手。

7.4.5 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具、揉搓用品如海绵、手刷等,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应每人使用后消毒或者一次性使用;清洁指甲用品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8 手卫生效果的监测

8.1监测要求

医疗机构应每季度对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

8.2 监测方法

按照附录B进行。

8.3 手卫生合格的判断标准

细菌菌落总数符合4.4的要求。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医务人员洗手方法

A.1 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A.2 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A.3 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A.3.1掌手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见图A.1。

A.3.2 手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见图A.2。

A.3.3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见图A.3。

A.3.4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见图A.4。

A.3.5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见图A.5。

A.3.6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见图A.6。

A.4 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手卫生效果的监测方法

B.1 采样时间 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B.2 采样方法 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水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B.3 检测方法 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秒或用力振打80次,用无菌吸管吸取10ml等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6℃±1℃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

细菌菌落数总数计算方法:

细菌菌落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 (式B.1)

免洗外科手消毒和卫生手消毒的定义是什么?

手卫生、洗手、卫生手消毒的定义是什么?医务人员消毒的操作标准是什么?怎么样才算是正确消毒?外科手消毒是什么? 所谓外科手消毒,就是指在外科手术开始之前,医护人员会使用肥皂和流动水进行洗手,然后再使用外科手消毒剂对手部进行杀菌消毒的过程,简单来说,外科手消毒是“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的手清洗消毒过程”。卫生手消毒是什么? 卫生手消毒指的是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手卫生是什么? 手卫生是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统称,主要是针对医务人员的措施,通过全套的手卫生,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医务人员消毒的操作标准是什么? 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应遵循先洗手后消毒的原则,遇到不同患者的手术、手套出现破损、手被污染等情况,都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医务人员消毒需外科手消毒需严格遵循外科手消毒规范流程图进行消毒,如果记不住流程图,一般医院的消毒场所都会悬挂或张贴外科手消毒流程图,可以多多复习,熟记于心。外科手消毒的步骤:步:清洁双手 1、搓揉:取适量的抗菌洗手液清洗双手(按七步洗手法)、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搓揉。清洁双手时,可使用海绵、手刷等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臂皮肤皱褶处。 2、冲洗: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3、擦干:使用干手物品彻底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第二步:快速手消毒 确认手及手臂清洁的情况下,按下列步骤进行外科手消毒 1、取液:取适量(3ml)免洗外科手消毒剂于手掌心,另一指尖于该掌心揉搓,用剩余的消毒剂均应涂抹于另一手的手背,螺旋向上揉搓至手臂肘上1/3处。 2、再取(2-3ml)免洗外科手消毒剂于另一掌心,重复上一步骤。 3 后再取(2-3ml)免洗外科手消毒剂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搓揉双手至腕部,直至手消毒液彻底干燥,再戴外科手套。 注意:外科手消毒剂(免洗手消毒液)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采用非手触式出液器,宜使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容器每次用完应清洁、消毒。

以上就是关于标准预防的内容全部的内容,包括:标准预防的内容、医院执行循证手卫生准则,以降低医疗过程中的感染风险的意义、标准预防的定义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1485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