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栖动物作为生物指示种的优点

底栖动物作为生物指示种的优点,第1张

新华网伊斯托米诺(俄罗斯)8月5日电(记者耿锐斌)人们通常认为,河流湖泊环境的优劣是通过测定水体化学成分来评价的。但科学家指出,生活在水底的底栖动物作为水体生态环境的“指示器”,其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底栖动物是指水蚯蚓、螺类和蚌类等无脊椎动物,多生活于水体底层,是生物链的重要环节。中俄西伯利亚联合科学考察队队员、中科院水生生物所王洪铸研究员介绍说,这

类动物多为初级消费者,以有机碎屑和藻类等为食,同时又是鱼类等水生经济动物的食物。

这位科学家说,由于底栖动物对环境变化较敏感,因此通常用作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并被称为“水下哨兵”。底栖动物作为指示生物能综合反映生态状况,可体现环境在较长时间内的变化情况。例如,当河流受到苯酚和农药等有机物污染后,虽然采取适当措施可使水体理化条件短期内恢复正常,但持久性的污染物会沉入水体的底泥中,对水体生物产生持续毒害。在这种情况下,借助对底栖动物的研究可了解水体环境的真实情况。

他介绍说,东江水库是香港地区饮用水的主要水源。为了保证饮水安全,有关方面除了对水库中水的各项指标进行常规检验外,还严格分析底栖动物体内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王洪铸在本次科考过程中对色楞格河三角洲地区的底栖动物进行了研究。色楞格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三角洲,湿地面积广阔,受人类影响较小,能较好地反映自然状况下生物群落的组织结构。王洪铸认为,研究该地区底栖动物并与我国河流湖泊底栖动物现状进行对比,能够为河流湖泊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提供参考。(完)

水处理中常见的原生动物有

(一) 肉足类

特征:没有固定形状,可形成伪足,为动物性营养,中污染带水体多见。

种类:变形虫、辐射变形虫、太阳虫

(二)鞭毛虫

特征:有一根或一根以上的鞭毛,是运动器官。

种类: 植物性鞭毛虫和动物性鞭毛虫

植物性鞭毛虫在中 多污水体中,生活污水中绿眼虫多见;动物性鞭毛虫在有机物较多的水体或曝气池进口会出现。

(三)纤毛虫

特征:周身表面或部分表面具有纤毛,是运动和摄食的工具。

种类-- 游泳性纤毛虫:如草履虫

固着型纤毛虫:如钟虫、群体钟虫

*当生物处理中有群体钟虫和钟虫出现时,可作为处理效果较好的指示生物。

*指示生物:一种生物只在某一环境中生长,这种生物就是这一环境的指示生物。

二、原生动物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作用

*废水生物处理中细菌起主要作用,其次为原生动物,并切原生动物可作为指示生物。

*在氧化塘中,细菌起主要作用,其次为藻类,第三为原生动物。

(一)原生动物对废水净化的影响

1、从数量上看,原生动物占微型动物总数的95%以上;

2、从食物链上看,动物营养型的原生动物,与吞食细菌为主,特别是游离细菌,但也直接利用水中的有机颗粒;

3、从生物絮凝上看,在活性污泥中,细菌本身有生物絮凝作用,特别是纤毛虫能促进生物絮凝,因为纤毛虫可分泌出能促进絮凝的糖类和粘液;

二)以原生动物为指示生物

1、原生动物的形体比细菌大的多,以低陪显微镜即可观察,通过观察原生动物种群的生长情况,判断生物处理运转情况和废水净化效果。

微 型 后 生 动 物

也称多细胞动物

微型后生动物:形体微小、显微镜观察

在天然水体、潮湿土壤、水体底泥和污水生物处理构筑物中存在。

在水处理工作中常见的后生动物主要是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包括轮虫(微生物)、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幼虫等。

一、轮虫——大灰水

(一)形态、生理

形态:多数在500 um左右,需在显微镜下观察。身体为长形,分头部、躯干和尾部。头部有轮盘,其咽内有一个几丁质的咀嚼器。躯干呈圆筒形,背腹扁宽,具刺或棘,外面有透明的角质甲膜,尾部末端有分叉的趾,内有腺体分泌的粘液,借以固着在其他物体上。

生理:适应pH范围广,以pH6.8左右生活的种类较多。轮虫以小的原生动物和有机颗粒等为食物,在废水的生物处理中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生殖:雌雄异体,雄体比雌体小得多,并退化,有性生殖少,多为孤雌生殖

(二)指示生物作用

当活性污泥中出现轮虫时,往往表明处理效果 ? 为什么?

好,高级动物对污染物浓度及毒性相对敏感

但如数量太多,则是废水污泥膨胀的前兆。

提问:为什么?

答案:破坏污泥的结构,使污泥松散而上浮。

在水源水,会阻塞水厂的砂滤池

目前发现的轮虫有252种,活性污泥中常见的轮虫有玫瑰旋轮虫、转轮虫等。

二、甲壳类动物(非微生物)

甲壳动物是鱼类的基本食料。广泛分布于河流、湖泊和水塘等淡水水体及海洋中。这类生物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坚硬的甲壳,水生浮游生活。

水蚤

水蚤颜色判断水体的清洁程度

细胞中普遍含有血红素,血红素含量的高低随环境中溶解氧量的高低而变化。

DO高,水蚤的血红素含量低,颜色浅,水体清洁。

DO低,水蚤的血红素含量高,颜色深,水体污染。

三、其它小动物

可同化其它微生物不易降解的固体有机物。

线虫

长形,形体微小,025~2mm。

营养类型:腐食性(以动植物的残体和细菌等为食)、植食性(一绿藻和蓝藻为食)和肉食性(以轮虫和其他线虫为食)。

•线虫有好氧和兼性厌氧的,兼性厌氧者在缺氧时大量繁殖。

•线虫是污水净化程度差的指示生物。

寡毛类动物---颤蚯蚓(2~4mm)

厌氧生活,以土壤为食。

河流、湖泊底泥污染的指示生物。

底栖动物是生活在水体底部的肉眼可见的动物群落。主要包括水栖寡毛类、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幼虫等。多数底栖动物长期生活在底泥中,具有区域性强,迁移能力弱等特点,对于环境污染及变化通常少有回避能力,其群落的破坏和重建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且多数种类个体较大,易于辨认。同时,不同种类底栖动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及对污染等不利因素的耐受力和敏感程度不同;根据上述特点,用底栖动物的种群结构、优势种类、数量等参量可确切反应水体质量状况。

锦鲤吃软体动物、底栖动物、高级水生植物碎片等。

锦鲤属杂食性鱼类,通常来说,软体动物、底栖动物、高级水生植物碎片,以致细微的藻类都能够作为锦鲤鱼粮,并且它们还能从池塘底泥中掘取一些食物。随着鱼体的成长和季节的改变,它们摄食的情况也随之发生改变。

夏天锦鲤的摄食强度最大,而在冬天则简直彻底不进食。刚孵出的仔鱼,食物基本以轮虫和小型枝角类为主,3厘米以上的幼鱼,则以底栖生物、昆虫幼虫、贝蚧、螺蛳和水生高级植物碎片等为鱼粮。

生活习性

1、锦鲤的适温范围为5℃-30℃,但不能抵抗水温骤变、温差骤然超过2℃~3℃锦鲤会出现不适,适宜水温为21-27℃。

2、需求充足的氧气,适于生活在微碱性、硬度低的水质环境中。

3、锦鲤是杂食性鱼类,软体动物、高等水生植物碎片、底栖动物以至细小的藻类或人工合成颗粒饵料均可食之。

4、锦鲤是冷水鱼类,所以在夏季比较炎热的地方养锦鲤的水深要有半米或更深。

5、水温的高低和饵料的丰富能影响锦鲤的生长速度。

据调查,鄱阳湖已知的底栖动物有106种,其中包括软体动物87种,水生昆虫5目8科17种,寡毛类12种。

鄱阳湖87种贝类中,腹足纲8科16属40种,双壳纲4科17属47种,其中的40种为我国的特有物种。

鄱阳湖腹足纲的种类主要以中国圆田螺、铜锈环棱螺、方形环棱螺、长角涵螺、中华沼螺、等分布较广且数量较多,河圆田螺、包氏环棱螺、长河螺、色带短沟蜷等数量稀少。

鄱阳湖底栖动物的分布因水深、水流、底质和水生植物生态类型的种类和数量有显著的差异。在沉水植物区双壳类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湖北钉螺、中华沼螺和纹沼螺。

在菰丛区则主要是腹足类的梨形棱螺、中国圆田螺和中华圆田螺。在河口、河道中有大量的刻纹蚬、背角无齿蚌、方格短钩蜷、铜锈环棱螺、背瘤丽蚌等。

底质有机质丰富的地带,方形环棱螺和中华圆田螺的数量较多。湖中的消落区软体动物贫乏。寡毛类和摇蚊幼虫分布全湖,但菰丛区比沉水植物区大,湖西北的密度比湖东南大。

鄱阳湖虾类有8种,占江西已知虾类10种的80%,其中秀丽白虾和日本沼虾为优势种。鄱阳湖有蟹类4种,占江西已知蟹类14种的2857%。中华绒螯蟹分布在长江和鄱阳湖等地。

1水中熊猫是中华鲟。

2中华鲟属鲟形目、鲟科、鲟属的一种,为白垩纪残留至今最为古老的现生鱼类之一。

3在全世界20余种鲟科鱼类中。

4中华鲟分布纬度最低,体型最大,生长最快,为我国特有种。

5中华鲟是淡水中最大的鱼,生理结构特殊。

6成鲟可达四米多长,体重近千斤,居世界27种鲟鱼之冠。

7 中华鲟生命周期较长,最长寿命可达40龄,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8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和朝鲜。

9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干流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赣江、湘江、闽江、钱塘江和珠江水系均偶有出现。

10 中华鲟是底栖鱼类,食性非常狭窄,属肉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主要以鱼类为食,甲壳类次之,软体动物较少。

11中华鲟幼鱼主食底栖鱼类蛇鲲属和蛹属及鳞虾和蚬类等,产卵期一般停食。

以上就是关于底栖动物作为生物指示种的优点全部的内容,包括:底栖动物作为生物指示种的优点、关于原生与微型后生动物&底栖动物的问题、锦鲤吃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1446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