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考试文化常识

书法考试文化常识,第1张

1 有那些关于书法的文化常识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

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2 书法理论知识详解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 秦及秦以前 1 篆书主要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小篆三大类。

2 《石鼓文》是现今发现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 两汉 1 “八分书”的特征是什么?(增加了波磔俯仰,字形由长趋扁,体势展向左右两边) 2 隶书的风格特点是什么?(谨严规矩、典雅肃穆、雄浑粗拙、散逸纵横) 3 文字学家把篆书向隶书的转换过程称作“隶变”,把隶书的定型称作“隶定”。

4 章草是汉代草书的主流,张芝被称为“草圣”。 5 《礼器碑》是汉代谨严规矩类隶书的代表作。

魏晋南北朝 1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有篆、隶、真、行、草五种书体。 2 草书可以分为小草、大草、狂草。

3 今草书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世称“二王”。 4 “书圣”是指王羲之,他的《兰亭序》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5 王献之的小楷代表作是《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鸭头丸帖》是其行书代表。

6 《圣教序》是唐代僧人怀仁集王字而成。 7 《真草千字文》是智永的作品。

隋唐五代 1 初唐四大家是指虞世南、欧阳询、诸遂良、薛稷。 2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楷书的代表作。

3 《雁塔圣教序》是诸遂良的作品。 4 颜真卿的代表做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而他的《祭侄秀明文稿》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

5 柳公权的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6 唐代狂草以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为代表。

7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被称为唐代三大楷书家。 8 楷书、草书两极的高峰,使唐代书法足以雄视千古。

9 李北海即李邕,为唐代善行书者。 宋元时期 1 宋代书法四大家是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2 《黄州寒食诗帖》是宋代苏东坡的作品,有“天下第三行书”之称。 3 米芾,人称“米南宫”、“米襄阳”,有《笤溪诗帖》《蜀素帖》等名行书。

4 宋徽宗赵佶所创“瘦金体”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 5 元代的赵孟頫与颜、柳、欧并称为楷书四大家,《胆巴碑》是其代表作。

明清时期 1 “漆书”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创造的,“六分半书”是郑板桥创造的。 2 清代书家邓石如最擅篆书。

3 清代擅长《石鼓文》的是吴昌硕。 概述部分 1 文房四宝是指纸、砚、笔、墨。

2 书法中的任何一笔都包括起、行、收三部分。 3 写在书籍、书画、碑拓前面的称题,后面的称跋。

4 《说文解字•叙》中称六书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5 五字执笔是指ye 、押、钩、格、抵。

6 书法:(略) 7笔法(指用笔的方法,是历代书家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手腕运动与毛笔相适应的用笔规律) 8九宫(古代书家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结字规律,认为凡字均有八面,而八面点画有皆拱向中心,即“中宫”,故而形成八面拱心之“九宫”。 9中锋侧锋: 据行笔过程中主毫在点画中的位置而言,这是两种主要用笔方法。

中锋也叫正锋,指行笔过程中尖锋主毫始终走在笔画的正中,点画显得饱满圆浑;侧锋亦叫偏锋,指行笔过程中尖锋主毫偏在点画的一侧,笔画显得轻快飘逸、活泼洒脱。在书写中,中锋侧锋宜结合使用,可有所侧重,但不宜偏废。

10提按: 提按是运笔过程中的一组相对的用笔方法。提是指笔在垂直方向由下向上用笔的动作;按是指笔在垂直方向由上向下的用笔动作。

书家作书时,提按要始终贯穿于用笔中,相互结合,所谓提中有按、按中有提,才能避免沉重、飘浮的毛病。 11蚕头雁尾: 是对隶书横画起笔、横波收笔的形象说法,指隶书长画起笔,回锋饱满,形如蚕头,横波收笔,顿笔斜提出锋,状如雁尾。

12一波三折: 本义指写捺画时,起笔要束得紧,颈部要提得起,捺脚处要铺毫饱满,拓得开,如此一笔之中有三个转折笔势;后泛指在书写点画时,行笔中笔势起伏,含委婉意。 13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书法用笔的基本原则。

指运行时笔势有来必有往、有去必有回、有放必有收、有运必有止,这样才能气韵饱满、前后呼应,从而使笔画含蓄、圆实有力。 14内撅(ye厌)外拓: 用笔的两种不同方式,多用于行草书。

内撅指笔意紧敛,王羲之多用此法;外拓指笔意放纵,以王献之为代表。

3 书法考级考什么

书法考级考试内容:分基础理论知识、临写能力、创作能力等考核内容,注重测试考生的书法综合能力。

考试采用现场测试方式。 书法考级介绍: 一、书法考级系统介绍: 目前书法等级考试有三个系统,一个是由北京教育考试院主办的中国书画等级考试书法考试,一个是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主办的书法水平考级,另一个是由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社会书法水平考级,前一个是由教育部门批准的,后一个是由文化部批准的。

下面主要介绍中国书画等级考试。 中国书画等级考试是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北京教育考试院承办的面向书画学习者的技能培训与测评系统。

二、书法考级目的: 举办中国书画等级考试的目的在于学习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书画艺术,通过科学、规范的培训与测评,推广先进的学习理念,逐步达到对书画艺术的初知、初识,提高学习者的书画艺术技能和审美水平。 三、开考科目: 软笔书法 硬笔书法 素描、动漫画 色彩 四、中国书法等级评定:设为十个级别,其中1-3级为初级、4-6级为中级、7-9级为高级、10级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入会级。

五、硬笔书法能考级,硬笔书法考试要求如下: 1、考生考试所需用具:铅笔、蓝黑或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橡皮、尺子、垫纸板和打格工具。 2、对临及创作作品中的落款内容不允许写姓名和盖印章,以规定内容替代。

作品中不可出现错字、漏字;答题、书写应整洁(无涂改、不乱画)。 3、各级别均采用现场临摹与创作的考试方式,其中7至9级中的理论知识考核采用笔试方式(首先进行理论知识考核,统一收卷后进行技能部分考核)。

扩展资料:

硬笔书法考级的内容: 1、初级:1级-3级 主要考核学习者汉字硬笔书法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汉字中独体字、合体字的对临及书写训练、把握汉字楷书字体的基本结构,达到结构平正、匀称、比例得当,通篇字的大小匀称、协调。

考试时间:45分钟。 2、中级:4级-6级 主要考核学习者汉字硬笔书法的实用技能。

在楷书训练基础上,通过临摹,从行楷书逐步过渡到行书的用笔和结构训练、掌握行书、楷书两种实用字体,达到笔画形态美观,结构合理,章法布局和谐、有节奏感。 考试时间:4级60分钟;5级-6级90分钟。

3、高级:7级-9级 主要考核学习者汉字硬笔书法的创作水平。通过对历代经典书法作品的临摹,着重训练汉字的结构及作品章法。

要求掌握两种以上的字体,达到笔画精到,行笔自然、结构精妙、合于法度、章法和谐、布局巧妙。同时掌握汉字、书法的基本常识和相关知识。

考试时间:7级-9级150分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法考级。

4 书法考级应该去准备哪几个方面的书法知识和内容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毛笔书法考级参考标准 级别 考试时间 用纸规格 内容与要求 考核标准 初 级 一级 90 分钟 四尺三开或四尺四开 自选一段楷书,准确对临。

字数不少于四个字(必须成句)。 能较好模仿书法中的一段书写技能,(自带临摹字贴,须落款)。

二级 90 分钟 四尺三开或四尺四开 自选一段正书。(楷、隶、篆)准确对临。

字数不少于12个字(必须成句)。 1模仿原帖笔法,结构的准确度; 2用笔的提按,顿挫及线条的力度表现。

(自带临摹字贴,须落款)。 三级 120 分钟 四尺三开或四尺四开 自选一段正书。

(楷、隶、篆)准确对临。字数不少于18个字(必须成句)。

1模仿原帖笔法,结构的准确度; 2用笔的提按,顿挫及线条的力度表现。 3作品的全局意识。

(自带临摹字贴,须落款)。 中 级 四级 120分钟 四尺三开或四尺四开 自选一段古代经典楷书或隶书,准确对临。

字数不少于24个字。 1模仿原帖笔法,结构的准确度; 2用笔的提按,顿挫及线条的力度表现。

3作品的全局意识。(自带临摹字贴,须落款加盖印章) 五级 120 分钟 四尺三开或四尺四开 自选一段古代经典楷书或隶书,准确对临。

字数不少于20个字。 自选一段古代经典楷书或隶书的背临。

字数不少于20个字。 1模仿原帖笔法,结构的准确度; 2用笔的提按,顿挫及线条的力度表现。

3作品的全局意识。 (须落款加盖印章) 六级 150 分钟 四尺三开或四尺四开 自选一种古代经典法帖中一段的背临。

(楷、隶二体,任选其一)不少于20个字。 楷书命题创作(五言绝句),20个字。

1模仿原帖笔法,结构的准确度; 2用笔的提按,顿挫及线条的力度表现。 3作品的全局意识。

4命题创作中笔法、结构、章法的表现能力。 (须落款加盖印章) 高 级 七级 150 分钟 四尺三开或四尺四开 用两种古代经典法帖中的风格形态 对命题进行模仿创作(楷、隶体二)。

内容五言绝句。模仿作品与所选法帖笔法、结构、章法的特点接近,整体布局协调合理。

1模仿原帖笔法,结构的准确度; 2用笔的提按,顿挫及线条的力度表现。 3作品的全局意识。

4命题创作中笔法、结构、章法的表现能力。 八级 180 分钟 四尺三开或四尺四开 正书类和行草类各一种风格的命题创作(七言绝句)。

作品章法完善,点画有力,风格是出于对传统的理解而不是简章的模仿,提倡创造性。 1创作中体现出的传统功力的深浅; 2创作中体现出个人风格。

3作品的整体效果。 九级 180 分钟 四尺三开或四尺四开 正书类(楷、隶、篆三体中任选二体),两种和行书的命题创作(七言绝句)。

作品章法完整,点画有力,具有个人风格。 1创作中体现出的传统功力的深浅; 2创作中体现出个人风格。

3作品线条与风神意韵的表现; 4作品的抒情性 硬笔书法考级标准 级别 画纸规格 考试要求时间 1级 29x21 自选或临摹(正楷) ①点画基本正确。 ②字形结构较为平正。

③无错别字。 90 分钟 2级 29x21 自选或临摹(正楷) ①点画正确。

②字形结构平正、匀称。 ③章法比较合理。

④无错别字。 90 分钟 3级 29x21 自选或临摹(正楷) ①点画用笔有轻重之分。

②结构安排较为合理。 ③能初步协调作品内容与落款位置的关系,整体布局较为统一和完整。

④临摹作品要求根据字帖所示的特点,加以正确表现。 120 分钟 4级 29x21 命题 ①能掌握用笔的多种技法。

②结构安排合理,并且能通过点画的伸缩避让来丰富变化。 ③字与字之间和空间关系处理得体,并且布局上能与落款的大小、位置相协调。

整体布局完整、统一。 120 分钟 5级 2921 命题 ①点画较为流畅,无明显败笔。

②结构较为端正、安稳,并且生动活泼,有疏密变化。 ③章法横写、竖写均能写得前后有序,主次分明,落款 与正文较为协调,无明显不妥。

120 分钟 6级 2921 命题 ①点画的线条爽朗,用笔精到。 ②结构能按照书法结体的法则,讲究字形的造型美观,并且有丰富的变化。

③章法要讲究虚实相生,错落变化,落款与正文布局合理,统一、完整。 (注:楷书作品一件,另附其他书体作品一件) 120 分钟 7级 2921 命题 ①点画遒劲,并应下笔有源,略见毛笔字的功底。

②结构巧妙,在动态中见平衡,疏密关系处理得体。 ③章法错落有致,主次得体,虚实相生,能够充分运用落款的大小比例、以及印章的位置等,协调作品的布局。

(楷书作品一件,另附其他书体的作品一件) 120 分钟 8级 2921 命题 本级的具体标准可以参照前几级所述内容,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一些标准,即要求作品在整体上必须有自己的风格,并有浓厚的创作意识,作品给人以美的感受。 120 分钟 9级 2921 命题 ①能够掌握多种字体的书写规律。

②点画分明,用笔精到,线条富有力度,并有融入一定的感 彩。 ③结构安排合理妥当,充满生机和活力,并有相当的个人风格。

④章法从正文到落款、铃印等均较为和谐、完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⑤不能出现错字、漏字、繁体字和简化字相混等现象。

(注:楷书作品一件,另附其他书体作品二件,其中必须有一件横写的行书作品) 120 分钟 10级 2921 命题 ①具体要求可以参照九级的考核标准。 ②在精于一种书体的基础上,擅长多种。

5 书法八级考什么

书法八级来,属于书法等级考试中的高级,考毛笔书法,主要考核学习者的创作能力。

对于笔法和运笔的熟练及运用到作品的能力,整体结构和细致的变化,进行考察,考的是综合能力。 通过创作和临摹训练的相互结合,达到用笔熟练自然,点画灵动,结构及章法完整合理有变化,并能在传统源的基础上具有个性表现。

字体选择(两种以上):楷、隶、行、篆、草。 考核方式:对临、创作、理论知识。

扩展资料:

书法等级考试要求,一级至三级都是临摹,自选楷书或隶百书其中一种度即可;四级到七级是四种书体,即楷书、隶书、篆书、行书自选一种,同时,除了临摹,还需要完成命题创作知。 八级以上则需要考理论及两种书体,一幅临作,一幅创作,楷书、隶书自选一种,篆书、行书、草书自选一种,而且临作、创作需为不同书体。

八级:自选临摹、命题创作。有较高的创作能力,笔法道有变化、结构生动、章法美观,落款用印和谐完整。

一,什么是"书法"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都想写一手漂亮的字吧 也许,还有不少的同学想

当个书法家呢!可对究竟什么是"书法"这个问题,人们往往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把书法看得过于简单,认为书法就是写写字而已,凡是写字好的人就

是书法家了也有的人把书法说得过于玄妙,认为书法艺术高不可攀,把书

法说得神乎其神这两种看法都不够全面那么"书法"到底是什么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个"书"字吧以前的书字的写法是"■",由上边

的"聿"和下边的"曰"结合而成"聿"在古时候是笔的意思,篆书写作

"■",如同人的右手拿着书写工具"曰"在古文中是说的意思,所以"聿"

和"曰"结合成"■",就是人拿着笔来说话,也就是写的意思书法的"法"

字,是"方法"和"法则"的意思因此,"书法"最初就是指书写的方法,

书写的法则,也就是指人们写字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不同

的历史时期,又产生和使用着不同的书体,如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

书等,经过历代的书法家们不懈的努力,使我国的汉字书法具备了很高的美

学价值书法家们运用毛笔这一特殊的书写工具,蘸墨在宣纸上,依据汉字

造型的特点,通过艺术构思,书写的书法作品,经过装裱(如中堂,条幅等)

以后,可以挂在房间里供人们欣赏,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书法"发展到

今天,已经成为一个专用的名词了,那就是指我们祖国特有的最富于民族特

色和悠久历史的书法艺术

同学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把"书法"二字颠倒过来说成"法书"这又

是什么意思 它与书法有什么不同呢 通常人们把好的书法作品(例如某书

法家写的"手卷"或"中堂"等)称为"法书",这是称赞它的艺术性高

所以人们也常把好的字帖称为"法帖"(例如《三希堂法帖》,《王羲之法

帖》等)因此,我们说"书法"是泛指书法艺术,而"法书"是指具体的

书法作品

二,为什么要学习书法

有那么多人喜爱中国的书法,学习它,研究它,是因为它不仅仅是艺术,

而且还有广泛的实用性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书法有它自己的艺术规律,又不同于一般的写字

一般写字只要求正确无误,整洁清楚,在应用上不发生错误就可以了而书

法艺术还要在这实用性之外,更好地运用"法"——书法的艺术规律和表现

手段,着眼于形式美的创造,追求内容的典雅,用笔的变化,字形的安排和

通篇的布局等等这就更需要我们下功夫去学习,研究它了

从实用的角度来看,也要求我们很好地学习书法这是因为书法是来源

于文字的有了文字然后才可以谈到书法,如果没有文字,书法也就不存在

了大家都知道,文字和语言同样都是人们用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传播

文化的工具不同的是语言是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而文字就不受这个限制

譬如古代人讲话,我们今天听不见,但是,如果古人把要说的话,用文字书

写出来传到现在,我们看见不就跟听到古人讲话一样吗 又譬如甲乙两地相

隔很远,甲地的人说话,乙地的人听不到,如果甲地的人将要说的话写成书

信寄到乙地,乙地的人收到信就可以知道甲地的人要说的话了所以,文字

在人们的生活中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的既然人们要经常写字,也就希望

把字写好一篇文章内容很好,但书写得很乱,字形狂怪难认,歪歪斜斜,

使人看起来非常吃力,还容易发生错误;相反,如果文章不仅内容好,并且

字写得也很漂亮,使别人读起来心情舒畅,能准确,快速理解所写的内容,

还可以欣赏到书法艺术,那不是更好吗 因此,不管我们将来做什么工作或

学习哪一门学科,都应该把字写好,都应该抽些时间来学学书法

三,各种书体简介

书法是我们伟大祖国所特有的艺术瑰宝,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

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并使用着不同的书体,如人们常说的篆书,隶

书,楷书,行书,草书等等同时也随之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书法家他们的

风格各不相同,产生了不同的流派,前后相望,佳作如林,为我们留下了丰

富的宝贵的艺术遗产——各种碑,帖,书法墨迹,供我们学习与欣赏下面

我们就各种书体的源流作一简单的介绍

甲 骨 文

关于书法艺术的起源,大多要从陶器文字和甲骨文谈起由于陶器时期

距现在太久远了,而且根据目前已发表的资料来看,陶器文字尚未形成体系,

在此就不作介绍了这里我们主要谈谈甲骨文字十九世纪末叶,在河南安

阳县小屯村(殷商故都遗址)发掘出许多龟甲和兽骨,上面刻有文字,这就

是甲骨文字经过考古学家和文字学家研究,证明它是殷朝后期(即从殷王

盘庚迁殷直到殷亡的二百七十三年间)殷王室占卜记事的文字,即卜辞(占

卜就是古人在做一件事之前想预知"凶吉"的一种迷信活动占卜以后把结

果记录下来就是卜辞)这些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笔画单细,挺直,

露锋芒,转向时以方折为主(见附(1))在今天看到的汉字中,甲骨文是最

古的文字

金 文

金文也叫钟鼎文,主要是指商代早期至西周时期,在青铜器上刻或铸的

铭文商末周初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字体凝重,行笔方整,有竖行无横行,

如《大盂鼎》(见附(2))到西周盛世及后期,青铜器制作日益精美,金文

也更加成熟,行笔上变方整为圆匀,结体也更紧密,平正,且竖有行横有距,

如《散氏盘》,(见附(2))《毛公鼎》(见附(1))等

石鼓文(见附(3))

唐朝初年,在陕西凤翔县发现了十个象小圆桌那么大的鼓形石头墩子,

上面刻有文字人们称它们为石鼓文,现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在每个石鼓上刻

有一首四言诗石鼓上的文字是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籀文(籀,zhòu,

就是大篆)据考古学家研究,这些石鼓是春秋末到战国初年秦国的产物

石鼓文,笔画圆润而且庄重,字体大小匀称,并有一定的规律,为秦朝统一

文字打下了基础

小 篆

小篆也叫秦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为了巩固政权,发

展经济与文化,秦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之一就是要求"书同文"

把原来六国通行的各种同义而不同形的异体字和繁难的文字废除,规定以小

篆为全国统一的标准字体从书法上看,它的笔画基本上粗细均匀,而且圆

润,很像筯(zhù,筷子),因此又称之为"玉筯篆"字形略长,注重均衡,

对称如《泰山刻石》,《琅琊刻石》(见附(4))等,相传是秦朝宰相李斯

写的

隶 书

在篆书盛行的时期,还有一种叫"隶书"的书体在民间流行着传说秦

代有一个叫程邈的狱吏把民间流行的草率的篆书进一步简化,规范,变圆为

方,变曲为直,以加快书写速度,形成一种新的书体当时的"徒隶"一类

小吏,书写公文也喜欢用这种字体,因此被称为"隶书"我们能见到的隶

书种类很多,秦和西汉初期的隶书与篆书相近,也称为古隶到了西汉晚期,

以至东汉,隶书逐渐成熟了,形成了相背开张的字势,用笔上出现波磔(zhé)

的笔画由于隶书是在汉代广泛使用并得到蓬勃的发展,所以它也往往被称

为"汉隶"如《石门颂》(见附(5)),《乙瑛碑》(见附(6)),《曹全碑》

(见附(7)),《礼器碑》(见附(8)),《张迁碑》(见附(10))等

章 草

草书是指文字书写的简捷草率,因此,从广义上来说,无论哪种字体都

有它的草体我们在大量出土的汉朝的竹,木简中可以看到许多书写简化而

草率的隶书,这就是草隶东汉三国时期出现了为学习草隶而编成的习字范

本《急就章》(见附(9))汉章帝非常喜欢当时书法家杜度写的这种草书,

并准许他用草隶写奏章,后来,人们就称这种经过规范化的隶草为"章草"

可以说,章草是对隶书的简约

楷 书

三国时期,汉字书体自身又发生了一个大变化,这就是楷书逐渐产生

东汉中后期,隶书已经规范而定型,正规的汉隶仍不便于书写,自东汉末又

开始了简化汉字的过程,字画上出现了"侧"(点),"掠"(长撇),"趯"

(趯;tì即挑钩),"啄"(短撇)等,使汉字逐渐形成一种形体方正,笔画

平直轻便的新书体——楷书"楷书"又叫"正书"和"真书"经过了魏晋,南北

朝,至隋唐逐步发展完善,一直沿用至今平时人们常说的"魏碑"和"唐碑"

都属于楷书范畴魏碑代表作品如:《郑文公碑》,(见附(11)),《张猛

龙碑》(见附(12)),《龙门二十品》(见附(13))等;唐碑代表作品如:

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见附(15)),《化度寺》,颜真卿书《多宝塔

碑》(见附(14)),《勤礼碑》,柳公权书《玄秘塔碑》(见附(16)),《神

策军碑》等

今 草

所谓"今草",是相对"章草"而言的它是保持了章草的结构简约的

特点,而在用笔上加重了钩连与圆转,使字书写起来流畅连绵如果章草是

隶书的草写简写,那么今草就是楷书的草写简写较著名的帖如:王羲之的

《十七帖》,孙过庭的《书谱》(见附(18))等;今草中还有"大草","狂

草",如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见附(17))等

行 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它产生于后汉,最早以行书著

名的书法家是后汉的刘德升行书是楷书的简便写法,既不像楷书那样拘谨,

又不像草书那样难识,因此显得流美而平易,最为群众所喜用乐见行书是

流传最广,应用最多的一种书体其中较工整兼有楷意的叫"行楷";较草

而兼有草意的叫"行草"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有名的

行书帖(见附(19))

四,怎样学习书法

学习书法的途径有多种,只要方法正确,再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都可

以达到目的如东汉的大书法家张芝在年轻的时候,就特别喜爱书法,常常

整天挥笔书写他家后花园中有一个小水池,他每天练完字,都用池子里的

水洗笔和砚,日久天长,水池里的水慢慢地变黑,成了墨一样的颜色由于

张芝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在学习"章

草"的基础上,创造了"今草"的书体,对我国草书字体的发展,做出了很

大的贡献,因此人们尊称他为"草圣"而且人们都用"学书临池,池水尽

黑"这句话称赞张芝刻苦的学习精神,也就把练习书法叫"临池"了所以,

我们学习书法,也要学习张芝的这种坚持不懈的刻苦学习的精神

学习任何一门艺术,首要的问题是抓住基本功的训练无论是书法艺术,

还是一般的写字,其基本功的训练就是要解决书写者的书写能力问题而书

写能力的强弱又与其书写方法的优劣分不开所以,学习书法还得从基本方

法开始下面,我们就分别向大家介绍几种学书法的方法

硬笔字的写法与练习

硬笔主要指的是铅笔,钢笔,圆珠笔等由于这些笔便于携带,书写也

方便,所以是人们目前应用最多的书写工具记笔记,写文章等都离不开它

们应该说硬笔的书写,在目前主要是侧重于应用人们平时写字,在应用

的同时,也会对它产生审美的心理,希望书写的文字美观耐看又因为不管

用什么笔写字,汉字的结体都是一样的,先练好硬笔字(铅笔,钢笔,圆珠

笔等),解决了字的造型美(间架结构)问题,对学习毛笔书法也是有促进

作用的所以,我们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硬笔字的写法与练习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岁小,运用毛笔和水墨的能力不强,所以先

进行铅笔字的练习比较适宜一边结合识字,一边掌握字的间架结构,还可

以为练习毛笔字打下基础

(一)铅笔字工具的选用

铅笔 铅笔的牌号,种类很多,常见的如:金鱼牌,中华牌,长城牌,

三星牌,丰收牌,仙鹤牌等,还有各种各样的自动铅笔

铅笔的笔芯主要分软,中,硬三种,笔杆上的"B"表示软,"H"表示

硬,"HB"表示软硬适中练习铅笔字选用"HB"(即软硬适中)的铅笔较

好因为软铅笔(如2B,3B……)虽然黑,但容易把本子弄脏,硬铅笔(如

2H,3H……)铅芯太硬,写在本子上笔道太浅,看不清楚

削铅笔时,注意不要把铅芯削得过尖过长,一般用转笔刀削的就合适;

若用小刀削的时候,铅芯最好不要超过5mm,因为长了写字时容易折断

橡皮 橡皮一般分软,硬两种小学生写字用的方格本,田格本,纸都

比较薄,用软橡皮比较合适若是纸比较厚,用硬橡皮也可以另外,在擦

较细的笔道或是笔画多,结构密的字的时候,还可以用小刀把橡皮削了使用

练字本 目前在商店里基本有两种学生用的练字本:《生字本》是田字

格的,《抄书本》是方格的此外,学生用的《作文本》和稿纸都是方格,

也可以用来练字

(二)铅笔字执笔方法与书写姿势

学书练字,首先要有正确的执笔方法和良好的书写姿势因为正确的执

笔方法与良好的书写姿势,是写好字的先决条件,也可以说是写好字的一个

关键如果执笔方法与书写姿势都不好,不仅影响写字,久而久之,还会影

响身体健康呢如:头过低,时间长了,容易变成近视眼;身子不直,影响

呼吸,时间久了容易驼背等书写姿势不好,也不美观,所以,我们先来看

看应该如何执笔和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

执笔(如图①) 拇指,食指,中指自然弯曲,从三面将笔拿住;拇指

与食指均用第一指节,中指则用第一指节侧上部垫住笔;无名指与小指靠在

中指之下;注意手掌要空虚,像握着一个小鸡蛋似的,笔杆呈50°—60°斜

依在虎口上部,不松不紧,要使笔灵活便于运用

姿势(如图②③) 练习铅笔字一般都是坐着书写,所以要注意做到:

身直,头正,臂开,足安,四点要求

身直:写字的时候,不要趴在桌子上,身子要直,胸部距离桌子约一拳,

眼睛距离纸面约为一尺头正:书写时头不要歪

臂开:肩部放松,两臂自然张开,左手扶纸,右手书写

足安:双脚自然地平放在地上图③

书写姿势校正夹的应用:(如图④⑤⑥)

为了使初学写字的同学快些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也为了帮助一些已经

有不好书写习惯的同学校正书写姿势,我们向同学们推荐一种简易的"校正

夹"它是专门帮助初学写字的同学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工具做法很简单,

就是先将粗铁丝折成90°角两折,然图④图⑤图⑥后将一端焊在夹子上(如

图④)用时夹在课桌上(如图⑤)书写者座在桌前,身子被它挡住,并距桌

子一拳(约10cm),这样书写者的姿势就自然正确了(如图⑥)

小学三四年级以后,一直到初中,高中,大学,学生们都要用钢笔记笔

记,写作文,写实验报告,学术论文等等如果掌握好钢笔的性能,在书写

时也会有一定的轻重变化,使写出的字美观,并可以具有一定的艺术趣味

下面我们就练习钢笔字的一些有关问题,作一简单的介绍

(三)钢笔字工具的选用

钢笔 钢笔的种类,牌号很多如英雄牌,金星牌等钢笔通常指的是

金笔和铱金笔金笔的价格较贵一般学生们都使用铱金笔在选笔的时候,

首先要看笔尖书写时是否圆滑流利,弹性是否良好,手感是否舒适凡较好

的笔,在书写的时候,笔尖的正面及向左右各偏30°都应光滑流利,正面书

写笔尖有弹性,使笔道可以出现一点粗细变化还不影响墨水流畅向下笔杆

粗细与笔的重量之感也舒适有了这些,再看笔杆颜色,笔的造型等由于

每个人的爱好不同,人们可以按照自己所喜欢的颜色,造型去选择钢笔

练字本 练习钢笔字与铅笔字一样,可以用田字格的《生字本》,方格

的《抄书本》,还有学生用的《作文本》和稿纸也都可以练习钢笔字学生

到了高年级在学写钢笔行书时,还可以用横格的《练习本》,《笔记本》和

16开的白纸(新闻纸最佳)

(四)钢笔字执笔方法与书写姿势

练习钢笔字,无论是执笔方法,还是书写姿势,都与写铅笔字没有什么

区别只是写钢笔字的时候,要注意尽可能使用笔尖的正面书写还有,随

着写字的大小不同,笔杆的斜度也有所变化,字愈小(5mm左右)需要笔道

愈细,笔杆也就愈直,笔杆与纸面约75°左右(见图⑦);字大了(20mm

左右),笔杆应斜,约为50°—60°,(见图⑧)当然,钢笔字不宜写得过

大,大字还是用毛笔书写为好

(五)铅笔字与钢笔字的基本笔画及其应用

请看下列表:

注:写法标有○处,写时要轻轻地按(顿)一下笔

注:写法标有○处,写时要轻轻地按(顿)一下笔

(六)范 例

铅笔字:(楷书)《人有两个宝》■钢笔字:楷书寓言《郑人买履》

■行书 杜甫诗《春夜喜雨》■隶书 张继诗《枫桥夜泊》

毛笔字的写法与练习

在汉字书法中,前面讲的铅笔字,钢笔字,在写法上,主要是解决间架

结构的问题,使我们写出的字造型美观,是侧重在应用上而毛笔字,仅仅

解决字体间架结构是不够的,因为毛笔是软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掌握

运笔的方法最后还要学习通篇的布局和一整套的艺术规律可以说,这部

分是本书的重点

(一)文房四宝的选用

所谓"文房四宝"就是指:笔,墨,纸,砚这是我们汉字书法艺术的

特殊书写工具它们历来受到书法家的重视,我们学习书法,对它们的选择,

使用和保护等常识,也要有所了解

笔 毛笔是我国特有的书写与绘画的工具它是用兽毛加工后制成圆锥

体的笔头,再加上笔杆,最后制成富有表现力的书写工具中国的毛笔起源

很早,至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所以毛笔的品种也是非常多的,约有三

百余种

毛笔从笔头的性能来分,有硬毫,软毫和兼毫三种,下面我们分别做简

单的介绍:

硬毫笔,刚健,弹性好常见的有紫毫(兔毛),狼毫(黄鼠狼毛),

还有鼠须,鹿毛,猪鬃,豹毛,石獾毛,山马毛等制成的笔

软毫笔,柔软,弹性较差常见的就是羊毫笔最软的是鸡毫笔

兼毫笔,刚柔与弹性都介于硬毫与软毫之间,因为它的笔头是用硬毫与

软毫合制而成的如:"白云"(大,中,小)就是以狼毫为芯,羊毫为被

合制而成的兼毫笔;"乌龙水"是紫毫与狼毫兼制的还有按两种毛的比例

而定名的兼毫笔,如七紫三羊毫,五紫五羊毫等

毛笔从笔头的大小和长短来分,又有长锋,中锋,短锋;大楷,中楷,

小楷等再大的还有提笔,揸笔(揸,zhā),再小的是圭笔

总之,毛笔的品类繁多,不胜枚举那么怎样挑选一支好笔呢

凡是一支好的毛笔,要具备"圆","齐","尖","健"四个优点,

人们也常把这四点称为毛笔的"四德""圆"就是指笔杆要圆,笔头圆润

饱满,呈圆锥状;"齐"是指把笔头润开,捏扁以后,笔锋顶端整齐;"尖"

是笔锋尖锐不秃;"健"是指笔毫有弹性,笔毛铺开易于收拢,复原

到商店去买笔的时候,要按照上述四点挑选,拿过一支新笔,先在柜台

上将笔平放,并轻轻滚动,如果笔滚动均匀,证明笔杆是圆的,直的,否则

就不直或不圆然后再拿起笔,看笔锋与杆装的是否正,笔头是否圆,这些

都是容易看到的一支新笔,笔头上有胶,商店不让发开,是否齐,尖,看

不到我们只好用手捏住笔头,轻轻地边转边捏,一般感觉笔肚饱满,实而

不虚,就是好笔笔的大小,要根据写字的大小而定至于硬毫与软毫或兼

毫,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使什么样的笔易于发挥自己的长处,表现自己

的艺术风格,就选什么样的笔,这是没有一定的当然作为一个书法家,各

种笔要都能使用,那么各种笔也就都应有一些,在此就不多说了初学书法

的同学,为了便于掌握运笔方法,一般用兼毫比较好,兼毫刚柔相济,容易

书写,待掌握了运笔方法以后,可以换软毫(羊毫)笔写一段时间,再换硬

毫笔写一段时间,这样逐渐地就可以使用各种毛笔书写了初学书法的同学,

写"核桃楷"或叫"核桃字",就是平常说的大楷字,约为6×6cm左右,买

上一支大白云就很好了如果写大字,如10cm见方以上的字,可以买安徽泾

县笔厂出的"对笔",有一号至五号大小不同的笔,物美价廉,既便宜又好

使随着习字的进程,可以逐渐地购置各种毛笔

墨 墨的历史也很悠久,品种也非常多在明,清两代曾出现很多制墨

名手,如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等人

墨主要有松烟,油烟两种

松烟墨是用松树枝烧烟加皮胶,药材和香料制成的这种墨,色黑而无

光泽,胶轻质松,研时容易下墨

油烟墨是用桐油,菜油,麻油或猪油烧烟,配以皮胶,药材(好墨加麝

香,冰片)和香料制成的油烟墨质地坚细,乌黑且有光泽,只是胶重一些

好墨具有"质细","胶轻","色黑","声清"等特点选择墨的

方法是把墨拿到手中,先看墨锭的质地,细润的是好墨,粗糙的墨质量差;

再敲打墨锭,声音清脆就是好墨,次墨无声;另外好墨味香,可将墨放在嘴

上哈气,然后迅速将墨送到鼻前,好墨能闻到轻微的冰片的清香,劣墨就没

有香味好墨研起来手感也舒适,上砚声清,色黑且有光泽书法,一般多

用油烟墨但初学书法用墨不必过于讲究,只要质细色黑就行了关于墨的

名称,有很大成分的商业性,广告性,什么漆烟,贡烟,顶烟,超顶漆烟……

等,我们也不必去过份地追求,还是从实用出发为了节省时间也可以用墨

纸 中国的纸类繁多供我们写毛笔字的主要是宣纸,毛边纸和元书

宣纸有生,熟和半熟之分生宣纸质地较软,吸水性强,如:单宣,净

皮宣,夹宣等;熟宣纸是在生宣纸上用矾水加工而成,不吸水,如:云母笺,

蝉衣笺,泥金纸等;半熟纸吸水性介于生熟之间,如:玉版宣,煮锤宣等

一般情况是写大字多用生宣纸,熟宣纸宜用于写小楷或画工笔画宣纸价格

较高,在写书法作品时用它平时练字,用毛边纸和元书纸就行了

毛边纸和元书纸的性质与生宣接近,吸水性也强,只是纸呈淡**,且

质地粗些,但在价格上比宣纸便宜多了,是我们学习书法必不可少的工具之

砚 一般称做砚台,砚池,大的砚也称做"墨海"形状有方,有圆,

还有其它各种样式

我国的砚种类很多,如:秦砖,汉瓦,陶砚,玉砚,石砚等等好的砚

台,如端砚(产于广东省肇庆端溪)和歙砚(歙,shè,产于安徽省歙县),

石质细腻,温润,具有下墨而不锉墨,不粘墨的优点好的砚台雕刻讲究,

价格较高一般学习书法只要能选择一方石质细润,砚池深凹,蓄墨多些,

便于研用的普通砚台就行了目前,市面上,工艺美术商店里卖的罗纹砚,

金星砚就很好,既便宜,又实用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与爱好选购

(二)执笔方法与书写姿势

学习书法,练习毛笔字,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地执笔,因为执笔的

方法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灵活自如地运笔把字写好

关于执笔法,历来有很多说法,什么单钩法,双钩法,凤眼法,回腕法,

拨镫法,五字诀,八字诀等等,这么多的"法",看起来挺玄妙的,真是有

点使人摸不着头脑,无从学起其实,执笔法并不神秘,也不复杂宋代大

书法家苏东坡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这句话

是说,执笔很简单,没有固定的方法,只要灵活自然,便于书写就行那么,

究竟应该如何执笔呢 较好的方法大致如图⑨所示:

①以拇指和食指将笔拿起,即用拇指,食指的第一指节相对捏住笔杆;

②中指并于食指的下面,注意也要用第一指节;(因为手的第一指节感

觉最灵敏,最灵活,应用也最多)

③以无名指的甲内相连处顶住笔杆的内侧;

④小指跟在无名指后面,起辅助作用

1书法理论知识试题并带有答案,谢谢,回答的好我会给加分

什么叫“力透纸背” ?

书画中的“力”是点画、线条形质、作者内在精神的一种表现,较为抽象。从具体运笔去看,如果能中锋行笔,即行笔时笔毛均匀铺开,笔心在笔画中行走。手臂的力量能通过柔软的笔锋切进到纸中去,这就叫“力透纸背”。如果行笔时笔毛拧得变形了或扭成一团、笔毛没调整好,没有使它均匀铺开,笔毛像抹油漆一样从纸上扫过。这样的笔画是“抹”出来的,像墨猪,就无从谈笔力了。笔画的力度与线条的粗细、长短没关系,关键在于作者调整驾驭毛笔的能力,和运用中锋行笔。

从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细小的笔画,虽细若游丝,但力若千钧。从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中,你能感觉到画笔凝重,笔笔如铁钩银画。这都是力透纸背的典范之作。

何谓挪让 ?

"挪让"是指组成字的各部分点画之间彼此相让,又互相呼应,使笔画多的字不显得密集,笔画少的字不显得疏空,如"马"旁、"鸟"旁的字,左边都要写得平直,给右边的半个字让出地位;其它有左右偏旁的字,也都依此类推。

间架有哪些要求 ?

字的间架,要求大小、长短、宽窄、斜正得宜。

学习书法有哪些基本法则?

学习书法必须掌握执笔、运笔、用笔、结构这四方面的基本法则。

为什么不可以用指运笔?

用指力去拨动笔管,笔管就不能保持直立不动,笔管的活动范围也非常小,写小字还可勉强对付,写中楷、大楷以及再大的字,就无法运转了。而且,用指力运笔,笔不踏实,写出的字也是虚浮无力的。

古人执笔有“龙眼”“凤眼”之说,是怎样执法?

所谓“龙眼”“凤眼”,只是一些故弄玄虚的说法,实际上是最要不得的。“龙眼”执法,是食指、中指只用指尖作弧形攥住笔管前面,无名指的第一节节骨在笔管里面推顶,拇指右边指肉擫在笔管左面,使虎口围成圆形,用这种执法,手腕扭着,既吃力又不切实用。至于“凤眼”执法,更要不得,食指勾得老高,拇指在中间,中指在下面,三指分布为上、中、下三截,这样无名指及小指自然而然地捏在掌心,虎口狭长,象凤凰的眼睛,掌心捏实了,笔尖运转就不灵活,这样执笔的人必须注意纠正。此外,有些书上还有“撮管”“提管”等说法,也是不切实用的。

《快雪时晴帖》好在哪里?

王羲之 行书 《快雪时晴帖》纸本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快雪时晴帖》是“书圣”王羲之当今存世的唯一书法精品真迹。纵23cm;横148cm ,行书四行,二十八字。《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人的问候。此帖以“羲之顿首”四字行草开头,以“山阴张候”行楷结尾,此帖笔法雍容古雅,圆浑妍媚,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流利秀美。

不少人认为《快雪时晴帖》仅次于他所书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又一件行书代表作。 赵孟

2书法常识考试样题的答案是什么

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 A 甲骨文 B 金文 C 石鼓文 D 瓦当文 2。“瘦金体”的创造者是( ) A 宋徽宗 B 宋高宗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3。

钟繇是著名的书法家,他生活的时代是( ) A 殷商 B 三国 C 汉代 D 唐代 4。传世小楷名作《黄庭经》的作者是( ) A 索靖 B 王羲之 C 王献之 D 苏轼 5。

“初唐四家”除了虞世南、禇遂良、薛稷之外,还有一位是( ) A 智永 B 欧阳询 C 颜真卿 D 李邕 6。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是( ) A 王羲之《兰亭序》 B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C 颜真卿《祭侄稿》 D 米芾《蜀素帖》 7。

祝允明、文徵明、陈淳、王宠在书法史上被称为( ) A 宋四家 B 吴门四家 C 楷书四大家 D 元四家 8。董其昌的书法风格是( ) A 浑厚 B 淡雅 C 古拙 D 苍茫 9。

下面有一个碑不属于汉隶( ) A 《张迁碑》 B 《乙瑛碑》 C 《峄山碑》 D 《礼器碑》 10。下面有一个帖不属于乾隆皇帝“三希堂”的三希之一( ) A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B 王羲之《兰亭序》 C 王献之《中秋帖》 D 王珣《伯远帖》 考级报考提醒: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等级报考,不要过高选择等级。

降级只能在同一档次中降级,报考高级(8-10级)者,最多降至8级,中级者(4-7级),最多降至4级,如考试水平低于上述底限,将视为未通过,不发等级证书。

3出几条书法题考考你,说出八个书法家的名字

李 斯—创造小篆的书法家 程 邈—囚牢也传墨香,首创隶书 钟 繇—楷书的创造者 卫夫人—备受推崇的女书家 王羲之—练字成痴 王献之—一笔书的创造者 王 导一家三代—书法世家 智 永—和尚书法家 欧阳询与欧阳通父子—大小欧阳 陆柬之—勤学二王书法 虞世南—皇帝的书法老师 褚遂良—虚心受教 孙过庭—理论书法家 武则天—首位女皇书法家 颜真卿—文武双全的书法家 怀 素—狂草大家 柳公权—心正笔正 张 旭—以万物为师的书法家 张 芝—今草大家 李阳冰—致力於玉箸篆 宋太宗—雅好书法的皇帝 苏 轼—艺术才子 黄庭坚—用心揣摩怀素笔法 米 芾—日夜钻研古人名帖 蔡 襄—虚心勤学的书法家 宋徽宗—艺术家皇帝 岳 飞—文武双全的书法家 文天祥—正气凛然的书法家 赵孟頫—多才多艺的书法家 文徵明—勤学不倦的书法家 徐 渭—明末书法第一人 郑板桥—诗书画三绝 邓石如—苦练篆隶 吴昌硕—石刻书画家 于右任—提倡标准草书 溥心畲—无师自通不止8个啦`。

42011年书法常识考试题

2011年省书法等级考试书法常识考试样题 书法常识考试样题(不是范围)请将一个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每题的挂号内,每题10分。

(60分为通过)(书法常识通过者方可决定考生8-10级的等级)1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A 甲骨文 B 金文 C 石鼓文 D 瓦当文2“瘦金体”的创造者是( )A 宋徽宗 B 宋高宗 C 唐太宗 D 唐玄宗3钟繇是著名的书法家,他生活的时代是( )A 殷商 B 三国 C 汉代 D 唐代4传世小楷名作《黄庭经》的作者是( )A 索靖 B 王羲之 C 王献之 D 苏轼5“初唐四家”除了虞世南、禇遂良、薛稷之外,还有一位是( ) A 智永 B 欧阳询 C 颜真卿 D 李邕6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是( )A 王羲之《兰亭序》 B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C 颜真卿《祭侄稿》 D 米芾《蜀素帖》7祝允明、文徵明、陈淳、王宠在书法史上被称为( )A 宋四家 B 吴门四家 C 楷书四大家 D 元四家8董其昌的书法风格是( )A 浑厚 B 淡雅 C 古拙 D 苍茫9下面有一个碑不属于汉隶( )A 《张迁碑》 B 《乙瑛碑》 C 《峄山碑》 D 《礼器碑》10下面有一个帖不属于乾隆皇帝“三希堂”的三希之一。( )A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B 王羲之《兰亭序》 C 王献之《中秋帖》 D 王珣《伯远帖》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南京艺术学院 2011年3月。

5寻找关于书画知识的题目

书法知识试题一、抢答题 1、书法是一门艺术,她的历史已有几十年:(错,一千多年)。

2、书法只有毛笔和钢笔书法两种:(错,还有手指书法,沙滩书法等)。 3、说出三种以上代表中国书法的字体:(楷、肃、行、草、篆)。

4、中国书法是由美国引进的,还是由曰本引进的:(都不是)。 5、只要按照自己的思维去苦练,就会成大书画家: (错,必须要有正确的运笔方法和临帖)。

二、选择题 1、官全碑的主要特征是: A、清秀B、龙飞凤舞C、长方形D、扁形 E逆风起笔F、交叉处顿笔(A、D、E、F) 2、下列碑名中那些是隶书碑贴,哪些是楷书碑贴? A、官全碑B、玄秘塔碑C、乙瑛碑D、张迁碑 E、神策军碑F、多宝塔碑(隶书:A、C、D,楷书:B、E、F) 3、仿宋体的基本划一共有多少种:30种——40种(33种) 4、①钢笔出写档案封面和填写表格最好用草出体还是仿宋体:(仿宋体) ②在图纸上写字,最好是用草书体还是仿宋体:(仿宋体) ③写信封最好用草书体还是仿宋体:(仿宋体) ④会议纪录最好用行书体还是仿宋体:(仿宋体) (以上答对三题算满分) 5、因为有电脑打字,书法可学可不学,为什么?举例说明 (错,任何行业都需要写字。比如学生做作业,老师在黑板上上课,电脑就无法做到)。

三、风险题:(10分题) 1、堪称天下第一行书的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还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集序》 2、柳公权最擅长写楷书还是隶书。

(楷书) 3、仿宋体中“伟”“兵”二字分别显结构;造型上应分别为;它们分别由笔划组成。 (伟字左右结构,兵字上下结构,伟字左低左高,兵字上宽下窄,伟字21划,兵字15划) 4、例举中国历史上四大书画家: (王羲之、颜真卿、欧阳洵、柳公权、唐伯虎、武则天等) 5、仿宋体中“具”字由多少笔划组成: A、20B、21C、23D、25(B、21划) 20分题: 1、仿宋体中“侨兴学校”四个字分别要用多少笔划来书写。

(20、10、20、21) 2、如何评价一首作品的好坏。 (A、繁体简体是否统一B、风格是否一致C、整体是否协调 D、功底是否扎实) 3、夏练书法生冬练书法,哪个季节练最见成效?(冬练) 4、隶书中“上、土、士、干”四个字,都是上横为波横,还是下横为波横,是两横都是波横,还是两横都不是波横? (上、土、干字下横为波横,士字上为波横) 5、仿宋体中“日、月”二字分别由多少笔划组成?(16划,14划) 30分题: 1、仿宋体中“勤”字由多少笔划来书写?(45划) 2、“湖”字在仿宋体中怎样造型,它由多少笔划组成? (两边高,中间低,37划) 3、对联贴好后,由里向外看,出边和对边分别在哪边? (书边在左边,对边在右边) 4、隶书中“口”字竖的写法一般为几种?怎么写? (两种,内弯或外弯) 5、一整版钢笔仿宋体中,如何评价它的好坏? (高低、宽窄是否一致,繁简是否统一,有无错别字) 附加题: 1、隶书唐代发明的书体吗?请准确回答?(不是,是秦代) 2、仿宋体是秦代发明的书体吗?请准确回答?(不是,是现代)。

1书法理论常识知识

关于书法的知识可多了,像楼上也说得很好

自古以来,书法就与文房四宝有着密切的关系,文房四宝即是笔墨纸砚常说没有毛笔就没有书法,所以说书法的好与不好不说全部取决于这文房四宝,但也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然后,书法"书"必有"法"古往今来,书法都是很讲究的比如说起笔姿势,执笔方法,运笔用什么锋,间架的结构等等当然,因为现在的人比较急于求成,而且并不是从小学起有基础的,所以现在的人学书法很多都选择临摹,就这临摹都有临摹的技巧这就是书法,一笔一画一折一勾都有讲究的!

如前面所说文房四宝之毛笔,选毛笔,最重要的就是笔头,因为笔头的用料和式样都直接关系到书写的效果就毛笔的笔锋原料来看大抵分为三类:硬毫(用兔毫,狼毫制成),软毫(主要用羊毫制成),兼毫(以硬毫为柱软毫为被,如:"白云"笔)

像我说的这些都还比较粗糙每个细节都有很多讲究书法的知识,如果真的要深入了解,我还是建议你买本书来看看,即可学习其常识,还可以看看古往今来一些名家的手笔如王羲之的,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他的书法很好,但是眼看与耳听是不一样的,真正看到他的书法的时候它会感染你

2书法理论知识详解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 秦及秦以前 1 篆书主要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小篆三大类。

2 《石鼓文》是现今发现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 两汉 1 “八分书”的特征是什么?(增加了波磔俯仰,字形由长趋扁,体势展向左右两边) 2 隶书的风格特点是什么?(谨严规矩、典雅肃穆、雄浑粗拙、散逸纵横) 3 文字学家把篆书向隶书的转换过程称作“隶变”,把隶书的定型称作“隶定”。

4 章草是汉代草书的主流,张芝被称为“草圣”。 5 《礼器碑》是汉代谨严规矩类隶书的代表作。

魏晋南北朝 1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有篆、隶、真、行、草五种书体。 2 草书可以分为小草、大草、狂草。

3 今草书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世称“二王”。 4 “书圣”是指王羲之,他的《兰亭序》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5 王献之的小楷代表作是《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鸭头丸帖》是其行书代表。

6 《圣教序》是唐代僧人怀仁集王字而成。 7 《真草千字文》是智永的作品。

隋唐五代 1 初唐四大家是指虞世南、欧阳询、诸遂良、薛稷。 2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楷书的代表作。

3 《雁塔圣教序》是诸遂良的作品。 4 颜真卿的代表做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而他的《祭侄秀明文稿》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

5 柳公权的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6 唐代狂草以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为代表。

7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被称为唐代三大楷书家。 8 楷书、草书两极的高峰,使唐代书法足以雄视千古。

9 李北海即李邕,为唐代善行书者。 宋元时期 1 宋代书法四大家是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2 《黄州寒食诗帖》是宋代苏东坡的作品,有“天下第三行书”之称。 3 米芾,人称“米南宫”、“米襄阳”,有《笤溪诗帖》《蜀素帖》等名行书。

4 宋徽宗赵佶所创“瘦金体”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 5 元代的赵孟頫与颜、柳、欧并称为楷书四大家,《胆巴碑》是其代表作。

明清时期 1 “漆书”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创造的,“六分半书”是郑板桥创造的。 2 清代书家邓石如最擅篆书。

3 清代擅长《石鼓文》的是吴昌硕。 概述部分 1 文房四宝是指纸、砚、笔、墨。

2 书法中的任何一笔都包括起、行、收三部分。 3 写在书籍、书画、碑拓前面的称题,后面的称跋。

4 《说文解字•叙》中称六书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5 五字执笔是指ye 、押、钩、格、抵。

6 书法:(略) 7笔法(指用笔的方法,是历代书家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手腕运动与毛笔相适应的用笔规律) 8九宫(古代书家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结字规律,认为凡字均有八面,而八面点画有皆拱向中心,即“中宫”,故而形成八面拱心之“九宫”。 9中锋侧锋: 据行笔过程中主毫在点画中的位置而言,这是两种主要用笔方法。

中锋也叫正锋,指行笔过程中尖锋主毫始终走在笔画的正中,点画显得饱满圆浑;侧锋亦叫偏锋,指行笔过程中尖锋主毫偏在点画的一侧,笔画显得轻快飘逸、活泼洒脱。在书写中,中锋侧锋宜结合使用,可有所侧重,但不宜偏废。

10提按: 提按是运笔过程中的一组相对的用笔方法。提是指笔在垂直方向由下向上用笔的动作;按是指笔在垂直方向由上向下的用笔动作。

书家作书时,提按要始终贯穿于用笔中,相互结合,所谓提中有按、按中有提,才能避免沉重、飘浮的毛病。 11蚕头雁尾: 是对隶书横画起笔、横波收笔的形象说法,指隶书长画起笔,回锋饱满,形如蚕头,横波收笔,顿笔斜提出锋,状如雁尾。

12一波三折: 本义指写捺画时,起笔要束得紧,颈部要提得起,捺脚处要铺毫饱满,拓得开,如此一笔之中有三个转折笔势;后泛指在书写点画时,行笔中笔势起伏,含委婉意。 13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书法用笔的基本原则。

指运行时笔势有来必有往、有去必有回、有放必有收、有运必有止,这样才能气韵饱满、前后呼应,从而使笔画含蓄、圆实有力。 14内撅(ye厌)外拓: 用笔的两种不同方式,多用于行草书。

内撅指笔意紧敛,王羲之多用此法;外拓指笔意放纵,以王献之为代表。

3书法的理论知识有哪些啊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 秦及秦以前 1 篆书主要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小篆三大类。

2 《石鼓文》是现今发现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 两汉 1 “八分书”的特征是什么?(增加了波磔俯仰,字形由长趋扁,体势展向左右两边) 2 隶书的风格特点是什么?(谨严规矩、典雅肃穆、雄浑粗拙、散逸纵横) 3 文字学家把篆书向隶书的转换过程称作“隶变”,把隶书的定型称作“隶定”。

4 章草是汉代草书的主流,张芝被称为“草圣”。 5 《礼器碑》是汉代谨严规矩类隶书的代表作。

魏晋南北朝 1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有篆、隶、真、行、草五种书体。 2 草书可以分为小草、大草、狂草。

3 今草书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世称“二王”。 4 “书圣”是指王羲之,他的《兰亭序》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5 王献之的小楷代表作是《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鸭头丸帖》是其行书代表。

6 《圣教序》是唐代僧人怀仁集王字而成。 7 《真草千字文》是智永的作品。

隋唐五代 1 初唐四大家是指虞世南、欧阳询、诸遂良、薛稷。 2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楷书的代表作。

3 《雁塔圣教序》是诸遂良的作品。 4 颜真卿的代表做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而他的《祭侄秀明文稿》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

5 柳公权的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6 唐代狂草以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为代表。

7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被称为唐代三大楷书家。 8 楷书、草书两极的高峰,使唐代书法足以雄视千古。

9 李北海即李邕,为唐代善行书者。 宋元时期 1 宋代书法四大家是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2 《黄州寒食诗帖》是宋代苏东坡的作品,有“天下第三行书”之称。 3 米芾,人称“米南宫”、“米襄阳”,有《笤溪诗帖》《蜀素帖》等名行书。

4 宋徽宗赵佶所创“瘦金体”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 5 元代的赵孟頫与颜、柳、欧并称为楷书四大家,《胆巴碑》是其代表作。

明清时期 1 “漆书”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创造的,“六分半书”是郑板桥创造的。 2 清代书家邓石如最擅篆书。

3 清代擅长《石鼓文》的是吴昌硕。 概述部分 1 文房四宝是指纸、砚、笔、墨。

2 书法中的任何一笔都包括起、行、收三部分。 3 写在书籍、书画、碑拓前面的称题,后面的称跋。

4 《说文解字•叙》中称六书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5 五字执笔是指ye 、押、钩、格、抵。

6 书法:(略) 7笔法(指用笔的方法,是历代书家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手腕运动与毛笔相适应的用笔规律) 8九宫(古代书家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结字规律,认为凡字均有八面,而八面点画有皆拱向中心,即“中宫”,故而形成八面拱心之“九宫”。 9中锋侧锋: 据行笔过程中主毫在点画中的位置而言,这是两种主要用笔方法。

中锋也叫正锋,指行笔过程中尖锋主毫始终走在笔画的正中,点画显得饱满圆浑;侧锋亦叫偏锋,指行笔过程中尖锋主毫偏在点画的一侧,笔画显得轻快飘逸、活泼洒脱。在书写中,中锋侧锋宜结合使用,可有所侧重,但不宜偏废。

10提按: 提按是运笔过程中的一组相对的用笔方法。提是指笔在垂直方向由下向上用笔的动作;按是指笔在垂直方向由上向下的用笔动作。

书家作书时,提按要始终贯穿于用笔中,相互结合,所谓提中有按、按中有提,才能避免沉重、飘浮的毛病。 11蚕头雁尾: 是对隶书横画起笔、横波收笔的形象说法,指隶书长画起笔,回锋饱满,形如蚕头,横波收笔,顿笔斜提出锋,状如雁尾。

12一波三折: 本义指写捺画时,起笔要束得紧,颈部要提得起,捺脚处要铺毫饱满,拓得开,如此一笔之中有三个转折笔势;后泛指在书写点画时,行笔中笔势起伏,含委婉意。 13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书法用笔的基本原则。

指运行时笔势有来必有往、有去必有回、有放必有收、有运必有止,这样才能气韵饱满、前后呼应,从而使笔画含蓄、圆实有力。 14内撅(ye厌)外拓: 用笔的两种不同方式,多用于行草书。

内撅指笔意紧敛,王羲之多用此法;外拓指笔意放纵,以王献之为代表。

4书法的理论知识

1、《中国书法史》沈鹏主编(七卷本)

2、《中国书法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撰写者丛文俊、华人德、刘涛、朱关田、曹宝麟等

为国家“九五”出版规划的重点图书

3、《中国书法史》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出版

作者: 真田但马

译者: 瀛生 / 吴绪彬 ISBN: 9787102011059 (全二册)

4、“书法网”也有相关文字论述,是文言文版。需要读者有良好的文言文功底。

5书法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就软硬笔而言,硬笔书法虽然产生的最早(我国古代的甲骨文及后来的金文),但随着毛笔的出现硬笔也逐渐被非日常化,一直到近代钢笔传入我国,硬笔开始慢慢变得日常化,在这期间软笔(即毛笔)技艺的被一代代大师锤炼的炉火纯青,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各具“ ”成一家之特色而“自立门户”,各成体势(如:颜体,赵体,欧体等)。二者的区别在于:毛笔线条丰富,易于变化,抒发或表达(如情感)。

毛笔的好多东西可以应用或指导硬笔书法。如最基本的笔法,体势,结构间架,章法等。

呵呵,记得好评哦。这可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敲的,是我的心得总结。

6书法理论知识试题并带有答案,谢谢,回答的好我会给加分

什么叫“力透纸背” ?

书画中的“力”是点画、线条形质、作者内在精神的一种表现,较为抽象。从具体运笔去看,如果能中锋行笔,即行笔时笔毛均匀铺开,笔心在笔画中行走。手臂的力量能通过柔软的笔锋切进到纸中去,这就叫“力透纸背”。如果行笔时笔毛拧得变形了或扭成一团、笔毛没调整好,没有使它均匀铺开,笔毛像抹油漆一样从纸上扫过。这样的笔画是“抹”出来的,像墨猪,就无从谈笔力了。笔画的力度与线条的粗细、长短没关系,关键在于作者调整驾驭毛笔的能力,和运用中锋行笔。

从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细小的笔画,虽细若游丝,但力若千钧。从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中,你能感觉到画笔凝重,笔笔如铁钩银画。这都是力透纸背的典范之作。

何谓挪让 ?

"挪让"是指组成字的各部分点画之间彼此相让,又互相呼应,使笔画多的字不显得密集,笔画少的字不显得疏空,如"马"旁、"鸟"旁的字,左边都要写得平直,给右边的半个字让出地位;其它有左右偏旁的字,也都依此类推。

间架有哪些要求 ?

字的间架,要求大小、长短、宽窄、斜正得宜。

学习书法有哪些基本法则?

学习书法必须掌握执笔、运笔、用笔、结构这四方面的基本法则。

为什么不可以用指运笔?

用指力去拨动笔管,笔管就不能保持直立不动,笔管的活动范围也非常小,写小字还可勉强对付,写中楷、大楷以及再大的字,就无法运转了。而且,用指力运笔,笔不踏实,写出的字也是虚浮无力的。

古人执笔有“龙眼”“凤眼”之说,是怎样执法?

所谓“龙眼”“凤眼”,只是一些故弄玄虚的说法,实际上是最要不得的。“龙眼”执法,是食指、中指只用指尖作弧形攥住笔管前面,无名指的第一节节骨在笔管里面推顶,拇指右边指肉擫在笔管左面,使虎口围成圆形,用这种执法,手腕扭着,既吃力又不切实用。至于“凤眼”执法,更要不得,食指勾得老高,拇指在中间,中指在下面,三指分布为上、中、下三截,这样无名指及小指自然而然地捏在掌心,虎口狭长,象凤凰的眼睛,掌心捏实了,笔尖运转就不灵活,这样执笔的人必须注意纠正。此外,有些书上还有“撮管”“提管”等说法,也是不切实用的。

《快雪时晴帖》好在哪里?

王羲之 行书 《快雪时晴帖》纸本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快雪时晴帖》是“书圣”王羲之当今存世的唯一书法精品真迹。纵23cm;横148cm ,行书四行,二十八字。《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人的问候。此帖以“羲之顿首”四字行草开头,以“山阴张候”行楷结尾,此帖笔法雍容古雅,圆浑妍媚,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流利秀美。

不少人认为《快雪时晴帖》仅次于他所书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又一件行书代表作。 赵孟

7书法基本常识

从表面字义理解,书法指书写的法度。

生活中,书法一词另具备以下含义:第一,某幅书写作品的代称或者所有书写作品的统称;第二,一种艺术类别,一般指书写汉字的艺术。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由此可知唐代书法的法度追求最高、最严谨,唐代书法成就也是书法史上最顶峰的。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字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

狭义 狭义而言,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

例如,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 书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书法是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 感的一门艺术。

工具的特殊性是书法艺术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借助文房四宝为工具,充分体现工具的性能,是书法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离开文房四宝,书法艺术便无从谈起。 2、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

汉字的特殊性是书法特殊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书法离不开汉字,汉字点画的形态、偏旁的搭配都是书写者较为关注的内容。

与其他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形式意味很强。 古人所谓“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有关汉字造字和用字的方法,它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极具指导意义。

3、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

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汉代以来的书法理论,具有自己的系统性、完整性与条理性。与其他文艺理论一样,书法理论既包括书法本身的技法理论,又包含其美学理论,而在这些理论中又无不闪耀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光芒。

比如关于书法中如何表现“神、气、骨、肉、血”等范畴的理论,关于笔法、字法、章法等技法的理论以及创作论、品评论等等,都是有着自身的体系的。 4、书法艺术本体包括笔法、字法、构法、章法、墨法、笔势等内容。

书法笔法是其技法的核心内容。笔法也称“用笔”,指运笔用锋的方法。

字法,也称“结字”、“结构”,指字内点画的搭配、穿插、呼应、避就等等关系。章法,也称“布白”,指一幅字的整体布局,包括字间关系、行间关系的处理。

墨法,是用墨之法,指墨的浓、淡、干、枯、湿的处理。 广义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书法己不仅仅限于使用毛笔和书写汉字,其内涵己大大增加。

如从使用工具上讲,仅笔这一项就五花八门,毛笔、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雕刻刀、雕刻机、日常工具(主要是指质地比较坚硬的,能用来书写的五金、生活工具)等。 颜料也不单是使用黑墨块,墨汁、粘合剂、化学剂、喷漆釉彩等五彩缤纷,无奇不有;品种之多,不胜枚举。

从执笔方式上看,有的用手执笔、有的用脚执笔,就是用其他器官执笔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的人写字根本就不用笔,如“指书”“挤漏书”等;从书写文种上说,并非汉字一种,有的少数民族文字也登上了书法艺坛,蒙文就是一例; 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篆书体(包含大篆、小篆)、燕书(包括燕行)隶书体(包含古隶、今隶)、楷书体(包含魏碑、正楷),行书体(包含行楷、行草),草书体(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标准草书)。

扩展资料: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 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 篆书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

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主要用于占卜。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隶书 隶书,亦称汉隶[1] ,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如《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又称《韩。

8书法知识

1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从狭义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2修身养性,陶冶情操3女孩子都挺喜欢写字比较帅的男生。工作时候也常常用到,好处蛮多的。

4书法是一种文化,需要我们继承与发展。让我们自己的心灵和生活环境更加富有美感,韵味,更加河蟹。

5狭义上是笔墨纸砚。广义上来说只要写出具有美感的文字不用分什么工具,拖把沾水在水泥板上写出来只要有美感便可以叫做书法6硬笔书法是书法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它的书写工具包括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塑头笔、竹笔、木笔、铁笔等,以墨水为主要载体,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

练书法的要领有哪些

练书法的要领有哪些,人们常说,文如其字,字如其人,能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气质和情操。书法可以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艺术之一,练习书法能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那么练书法的要领有哪些?

练书法的要领有哪些1

第一条规律性,横平竖直

最先,“横平竖直”的“平”,并不是数学课的定义,人们视觉上的习惯性,是往右边上歪斜的线框才让我们“平”的觉得。因而,在人们写横画的情况下,一般全是向右上角歪斜的,那样写的字,看起来才算是“平”的、正的。

横画中间的排序关联是:

1、2个横画在一起的情况下,上短下长;

2、三个横画排序要“一仰、二平、三低”,平行面且等距,也要正中间一横最短,底横最多;

3、好几个横画列举在一起,要平行面,等距,良莠不齐。

这就最能体现横画中间的融洽关联,弟兄三个有长幼尊卑,有礼让,间距公平讲和睦。次之,“竖”要字直。“直”是很严苛的,不能倾斜。

柳公权说:“拿笔在心,心正则表达式笔正”。正,是谦谦君子崇高的品行。书写写正的人,其为人处事通常都很用心。由于写好一个字非常容易,但坚持不懈写好每一字确实不易。

在写字型竖长的字的情况下,例如:字正中间的竖画,“全包围着”的字、“月”在字的下边的情况下,两边的竖画一定要竖直往下,不可以倾斜。以下图中的“目、自、且、具”两边的竖画,“量”正中间的竖画这些。

练书法的要领有哪些2

用笔要稳

第一招是通过篆书练习中锋用笔。

练字之前首先要练手,就是手能把毛笔控制好了,然后才能开始练字,很多人是搞反了,所以练了很久手还是抖,无法随心所欲地稳住毛笔。

训练稳定用笔的最好方法就是练篆书,因为篆书线条比较长,又可以训练结构的对称性,线条要求立体饱满,实践证明效果是很好的。具体的训练方法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学书不学篆,永远门外汉,书圣的一句话,透露了篆书的秘密

练用笔重点是训练中锋用笔,因为中锋是最重要也是最难掌握的,而篆书就是要求笔笔中锋,从而可以强化中锋用笔的基础,或者可以说,中锋用笔才是书法的基本功。

结体要准

第二招是练习结体。

书法中细节方面的技法除了用笔就是结字了,所以学好中锋控笔后就要训练结体能力。

训练结体要做到准,形不准其它的免谈,但这个准不单是工整的意思,初学阶段可以以工整为主,这个可以通过嘉强上面说的篆书来训练。

准的另一个意思是要在险绝中求平正,就如孙过庭所说的: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这个嘉强推荐从大篆、草隶或米芾的行书里进行训练,效果是非常好的。

用工要狠

第三招就是要对自己狠心一些,多在书法上下工夫,书法理论是需要的,但实践更是重要,知道方法后,剩下的就是狠练了。

具体怎么狠?嘉强前面有总结了四定法,这里再简单介绍一下,就是要定时、定帖、定量、定点。

定时就是你时间首先要保证,你不安排时间来练字,再好的秘诀都没用。定帖就是不要朝三暮四,要狠下心来吃透一本。定量就是每天的练习量要保证,嘉强建议至少每天写100字以上。定点就是最好有一个固定的练字的地方,这样就容易开始,否则你想写字时再铺毛毡洗毛笔,有时就会因惰性而一拖再拖。

练书法的要领有哪些3

一、首先要有强烈的愿望想把字写好。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任何事物只要有兴趣就成功了一半,练习写字也不例外,首先要树立一种观念,不是别人要把字写好,而是我要把字写好。如果一时没有兴趣,就要慢慢培养,你想写字有那么多的好处,你就会有愿望想把字练好。

二、了解学习硬笔书法的基本常识。

练习写字前,我们要了解一些基本常识:

备用工具:普通白纸、钢笔、圆珠笔、蓝黑或碳素墨水等;

2、握笔方法:三指执笔法,拇指和食指两指紧握笔杆,中指靠在笔杆的下面,主要是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握紧笔杆,无名指和小指轻轻靠在中指的下面即可,三指握笔杆的地方距笔尖大约1寸的距离,笔杆距纸面大约45度的角度;

3、写字姿势:坐姿,要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三、“读、摹、临、背、意、用”六字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

“读”即读帖,读什么读字的用笔方法、结字的方法、神采和通篇的章法等,读帖要抓住帖的特征.字的形象特点。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印象。读帖要经常读,没事闲暇时要经常拿出来翻看。

“摹”即摹帖,就是用透明的白纸蒙在字帖上照着描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描红。

“临”即临帖,就是帖放在一边,一边看一边照着帖的写法进行练习,最好不要看一画写一画,要看一个字写一整个的字。卉人云:“临书易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临书易进,摹书易忘。”

临帖是学习书法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可以说学习书法就是临帖,大凡没有不临帖而在书法上取得成功者。临帖还要进行比较,就是把自己写的字同帖上的字进行比较,比较字的形态,短长肥瘦,字的用笔、结字及神采等,看差在哪里,好在下次临写时进行改进。

“背”就是背临,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写后,学写的字在脑海中会有一些记忆,我们就要试着不再看字帖,能够背着写出字帖上一样漂亮的字来。开始如果有一定难度,说明临帖记忆的功夫不到家,就要继续花功夫进行认真临写直到能够背临出来。只有能够背临才离成功不远了。

“意”即意临,再创造的过程。在能够背临的时候,融入自己的思想、理解、情趣、个性修养入书,进行再创造,最终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特点,不然临得再象也是别人的东西,古人称之为“书奴”。

“用”即我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要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进行应用。如今天经过练习会写好了一个字,明天就要在作业、写信、写文章中按练习的写法进行书写应用。

要彻底改掉以前的不良写法习惯,重新按练习的新一套写法进行书写。如果我们只是练习写字的时候按字帖上能够把字写好,而平时又按原先自己的习惯写法进行书写,这样就永远不会有进步。

四、关于学习硬笔书法的几种情况。

(一)、忌见异思迁,宜目标专一。

见异思迁、朝秦暮楚是做任何事物的大忌,学习硬笔书法也不例外,很多初学者学习书法,今天喜欢“二王”,明天又临颜真卿,过几天又学习米芾、苏东坡……

见异思迁,目标不专一这是学书之大忌,也是很多习书者为什么经常临帖,迟迟不能进步,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学到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必须选准一本自己喜欢的一家一帖后,老老实实临写,等学到八几分,再临临其它帖也是无妨的`。

(二)、忌“一曝十寒”,贵坚持。

书法大师魏开学告诉有些初学书法的朋友.练字象犯冷热病,兴趣诔时就练一阵子,有时十天半月就不动笔,如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练字肯定是练不好的。贵在每天坚持练上一两个小时不间断,如果有时出差在外,也可以带上帖进行读。

(三)、正确认识“高原现象”。

所谓高原现象就是开始练字感得有进步,练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没有进步了,反而觉得比以前退步的现象。有些人遇到这种现象悲观失望,先是自怨自艾,有时干脆换一本帖,或者停止不练。

要知道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自己欣赏水平提高了,常言说“眼高手低”,这不是退步而是进步,是手底下的进度没有眼睛的进度快,遇到这种情况,只有继续加紧临帖练习,使手上的功夫达到眼上欣赏的水平。

1书法落款基本常识有哪些

落款是指书法作品中除正文内容以外的书写内容。落款包括:正文内容的出处、赠送对象、创作缘由、创作时间、作者姓名字号等。

落款有“双款”“单款”两种。双款是将书赠对象与书写者分别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为上款,后者为下款。上款写明作品内容的名称、出处、受赠人的姓名;下款记述创作年月、创作地点、作者姓名等。上款:位置应比较高,以示尊敬之意,包括姓名、称呼、谦词。下款:写时间、地点、姓名、谦词。

有下款没有上款的称为单款,单款可以包括上款的内容,也可以不包括上款的内容。如果没有书赠对象,就只落单款。

单款有长款、短款、穷款之分。长款即在正文出处书写时间、名号、地点前面再加上作者创作这幅作品的感想或缘由,文字应情真意长,使人玩味无穷。它不仅起能到调整作品重心的作用,也从中体现出作者的人品和修养。短款即只落正文出处、时间、名号、地点等其中几项。若作品空白较多或出于构图的需要,可以落长款;若作品内容占画面较满,则需要落短款或穷款。如果余纸不多,留白太少,亦可只落作者的名号,谓之“穷款”。

2书法落款知识(常识)如下

书法落款一般是以农历的年份和月份来写的,你得先查下农历是几月,再根据月份的别称来写。如现在是十一月,就可以写:某某书于甲午年仲冬,如甲午年仲冬某某书。

一月:正月、端月、征月、开岁、华岁、早春、孟春、新正;

二月:命月、如月、丽月、杏月、酣香、仲春;

三月:蚕月、桃月、桐月、季春、晓春、鸢时、桃良、樱笋时;

四月:余月、阴月、梅月、清和月、初夏、孟夏、正阳、朱明;

五月:皋月、榴月、蒲月、仲夏、郁蒸、天中;

六月:且月、焦月、荷月、暑月、伏月、精阳、季夏;

七月:相月、兰月、凉月、瓜月、巧月、孟秋、初秋、早秋;

八月:壮月、桂月、仲秋、中秋、正秋、仲商;

九月:玄月、菊月、青女月、季秋、穷秋、抄秋;

十月:阴月、良月、正阴月、小阳春、初冬、开冬、孟冬;

十一月:幸月、畅月、仲冬;

十二月:涂月、蜡月、腊月、季冬、暮冬、残冬、末冬、嘉平月。

3书法落款常识

一、常用的落款方法

款,又称落款,就是在书写本文外所写作者姓名、年月、轩号等。唐以前作家多不题款,所以古代作品考究起来非常麻烦,也成了许多假作品,就以书圣王右军之许多作品都使人怀疑。

款,除了字体、字形之变化外,可分“单款”与“双款”两类,兹分述如下:

落款的分类

(一)单 款

亦称(下款),是作者自题款。一幅作品完成之后必须题款,一示礼貌,一示对作品负责。

1、短款 即简单签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过十字。

2、一字款 书法落款中有用一个字者称一字款。

3、二字款 只签作者名字,若一字名则书姓名。

4、叁字款 大多书己之姓名,若一字名者多加一“书”字。

5、四字款 多为姓名叁字再加“书”字或用二字姓名上加年,年则多用干支。

6、五字款 五字多叁字姓名上加年或二字姓名上加年,下加“书”。

7、六字款 六字中多以叁字姓名上加某年或两字姓名上加某年某月;月之用法甚多。

8、七字款 七字中以年月四字加上姓名叁字,或姓名二字下加一“书”字。

9、长款 即在落款中除年月姓名外另加入许多文字,一求变化,二求作品均衡,叁可补空位,四可写出作者感情。

10、加作者斋轩号者

11、加作者地名者 地名有用今名,如清,吴昌硕,浙江安吉人氏,落款中常用“安吉吴仓石”。

12、加作者字或别号者 加字者如:清,吴昌硕,原名俊卿,原字仓石,常用“仓石吴俊卿”。别号众多。

13、加作者官名者 古人在题款时亦会加上官衔,以唐人写碑最为常见,如: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之署名“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欧阳询奉 敕书”。

(二)双 款

亦就是单款之外再加上这幅作品之受者名号称谓,官衔,敬词等文字。

1、受者名号 对别人以称字,号较为尊敬,如无字号者可称名,但最好不要连名带姓

2、受者官衔 古人常用“大人”,如“观察大人”、“阁老”等,今人对教师称“老师”、“校长”、“教授”等。

3、受者称谓 如受者与书者有亲戚关系;长辈多用“姻伯”、“姻丈”。

4、敬词 如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等。

书法作品中常用落款用词

长辈: 吾师,道长,学长,先生,女士(**)

平辈(或小一辈): 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学兄(弟),道兄,道友,

学友,方家,先生,**,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有专长之称)

关系较亲密: 学(仁)弟,吾兄(弟)

老师对学生: 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同学: 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4书画作品落款与印章常识

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1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

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

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须盖了。

2国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须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3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4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喧宾夺主。

5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末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6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7盖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样大小可匹配。

8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9 盖二印,上阳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10 盖二印,上阳文,下阳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11 盖二印,上阴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12 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印章上下有字制肘,就失去自然现象。

13 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就失敬了。

14 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

15 匠刻印章,不可用於书画上,须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16 普通印泥不适用於书画上,要用八宝印泥。

17 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

5中国字画的落款有何讲究

落款,就是在书写本文外题写的作者姓名、年月、轩号等。

唐以前作家多不题款,所以古 代作品考究起来非常麻烦,也造成了许多赝品。 落款除了字体、字形之变化外,可分“单 款”与“双款”两类,分述如下: 1、单款 单款亦称“下款”,是作者自题款。

一幅作 品完成之后必须题款,一示礼貌,二示对作品负责。 短款:即简单签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过十字。

一字款:书法落款中有用一个字者称一字款。 二字款:只签作者名字,若一字名则书 姓名。

三字款:大多书己之姓名,若一字名者多 加一 “书,,字。 四字款:多为姓名三字再加“书”字或用 二字姓名上加年,年则多用干支。

五字款:五字多三字姓名上加年或二字姓 名上加年,下加“书”。 六字款:六字中多以三字姓名上加年或两 字姓名上加年月。

七字款:七字中以年月四字加上姓名三字, 或姓名二字下加一“书”字。 长款:即在落款中除年月姓名外另加入许 多文字,一求变化,二求作品均衡,三可补空 位,四可写出作者感情。

加作者斋轩号者:如清吴昌硕,浙江安吉 人氏,落款中常用“安吉吴仓石”。 加作者字或别号者:如清吴昌硕,原名俊 卿,原字仓石,常用“仓石吴俊卿”。

加作者官名者:古人在题款时亦会加上官 衔,以唐人写碑最为常见,如欧阳询书九成宫 醴泉铭之署名“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欧阳询 奉敕书”。 2、双款 双款分“上款”和“下款”。

下款的内容 与单款的基本一致。上款写的内容包括对方字 号、称谓及说明作品是应对方要求而作或请对 方指导一类的词语,如“雅属”、“正腕”、“偭 正”等。

6书法落款基本常识有哪些

落款是指书法作品中除正文内容以外的书写内容。

落款包括:正文内容的出处、赠送对象、创作缘由、创作时间、作者姓名字号等。落款有“双款”“单款”两种。

双款是将书赠对象与书写者分别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为上款,后者为下款。上款写明作品内容的名称、出处、受赠人的姓名;下款记述创作年月、创作地点、作者姓名等。

上款:位置应比较高,以示尊敬之意,包括姓名、称呼、谦词。下款:写时间、地点、姓名、谦词。

有下款没有上款的称为单款,单款可以包括上款的内容,也可以不包括上款的内容。如果没有书赠对象,就只落单款。

单款有长款、短款、穷款之分。长款即在正文出处书写时间、名号、地点前面再加上作者创作这幅作品的感想或缘由,文字应情真意长,使人玩味无穷。

它不仅起能到调整作品重心的作用,也从中体现出作者的人品和修养。短款即只落正文出处、时间、名号、地点等其中几项。

若作品空白较多或出于构图的需要,可以落长款;若作品内容占画面较满,则需要落短款或穷款。如果余纸不多,留白太少,亦可只落作者的名号,谓之“穷款”。

7书画作品落款与印章常识

常识如下: 1、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

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2、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

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须盖了。

3、国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

此处如不须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4、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5、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喧宾夺主。

扩展资料:

印章的类别很多,历史也很悠久,下面就说说印章的历史和种类: 1、战国古玺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印文笔画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

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等名称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物图案。

2、秦印 秦印指的是战国末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书体和秦汉量,秦石刻等文字极相近,所有较战国古文容易认识。

秦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为多,低级职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长方形,此外还有圆和椭圆的形式,内容除官名、姓名、吉语外还有“敬事”、“相想得志”、“和众”等格言成语入印。

3、汉官印 广义地说是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的统称。印文与秦篆相比,更为整齐,结体平直方正,风格雄浑典重。

西汉末手工业甚为发达,所以新莽时代,(“新”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为精美生动,汉代的印章艺术登峰造极,因而成为后世篆刻家学习的典范。两汉官印以白文为多,皆为铸造。

书法的基本常识

书法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以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它的基本要求有:一是使用柔软的毛笔,二是书写形象丰富的汉字。因此,其有两义:一指毛笔字书写的法则,主要包括执笔、用笔、点划、结构、分布等方法;一指以书写汉字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就是借助于精湛的技法、生动的造型来表达出作者的性格、趣味、学养、气质等精神因素,其为侧重于“心画”。二者相融合,便构成了中国的书法艺术。所以从书法构成的要素来说,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是笔法,要求熟练地执使毛笔,还握正确的指法、腕法、身法、用笔法、用墨法等技巧;二是笔势。要求妥当地组织好点画与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承接呼应关系;三是笔意。要求在书写过程中表现出书者的气质、情趣、学素和人品。从书体、风格上说,更是多姿多态,美不胜收。我国的书法艺术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主要取决于中国人善于把实用的东西上升为美的艺术,同时与中国独特的文字和毛笔关系密切有关。其文字以象构思、立象尽意的特点酝酿着书法艺术的灵魂,而方块构形,灿然于目的姿质又构成书法艺术的形式基础。其工具,“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可生出方圆藏露、逆顺向背的韵味,轻重肥瘦、浓淡湿涩的情趣,抑扬顿挫、聚散疏密的笔调。断连承接、刚柔雄秀的气势;再辅以专门制作的纸墨,使书法艺术更趋变幻莫测。韵味无穷。书法不仅成为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而且居于所有艺术之首。书法在中国不仅举世同好,千古一风,而且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传播友谊的媒介,在东方世界颇有影响,也倍受西方世界的瞩目。

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亦称“大章法”。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明张绅《书法通释》云:“古人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章法、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故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主’”。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可见,章书在一件书法作品中显得十分重要,书写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如是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布白的形式大体有三:一是纵有行横有列,二是:纵有行横无列(或横有行纵无列),三是纵无行,横无列,它们或有“镂金错采”的人工美,或具“芙蓉出水”的自然美。

笔法写字作画用笔的方法。中国书画主要都以线条表现,所用工具都是尖锋毛笔,要使书画的线条点画富有变化,必先讲究执笔,在运笔时掌握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称为“笔法”。唐张怀瓘道《玉堂禁经·用笔祛》云: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故元赵孟頫于《兰亭跋》中云:“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墨法亦称“血法”。一曰:用墨之法。前人谓水墨者,字之血也。故临地作书时极为讲究。墨过淡则伤神彩,太浓则滞笔锋。必须做到“浓欲其活,谈欲其华。”宋姜夔《续书谱·用墨》云:“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知也。”清包世臣《艺舟双辑·述书下》云:“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 ”用墨作风,一方面往往因时因人而异。如北宋浓墨实用,南宋浓墨活用;刘墉喜用浓墨,梦楼专尚淡墨。另一方面,又常因书体风格、纸张性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二曰:磨墨之法。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墨谱》云:“研墨如病,盖重其调匀而不泥也。”研墨要凉,凉则生光。墨不宜热,热则生沫。盖忌其研急而墨热。又李阳冰曰:“用者旋研,无今停久,久时尘埃相污,胶力隳亡。如此泥钝不任下笔矣。”元陈绎曾《翰林要诀·肉法》云:“磨墨之法,重按轻推,运行近折。”“凡磨墨不得用砚池水,令墨滞笔冱,须以水滴汲新水临时斟酌之”,“凡书不得自磨墨,令手颤、筋骨大强,是大忌也。”

结体亦称“结字”、“间架”“结构”。指每个字点划间的安排与形势的布置。汉字尚形,书法又是“形学”(清康有为)故结体尤显重要。元赵盂頫《兰亭跋》:“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汉字各种字体,皆由点划联结,搭配而成。笔划的长、短、粗、细、俯、仰、缩、伸,偏旁的宽、窄、高、低、欹、正,构成了每个字的不同形态,要使字的笔划搭配适宜、得体、匀美,研究其结体必不可少。正如清冯班在《纯吟书要》中所云:“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间架既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结字,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又云:“书法无他秘,只有用笔与结字耳。”可见,结字在书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款识古代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汉书·郊祀志下》:“今此鼎细小,又有款识,不宜荐见于宗庙。”颜师古注云:“款,刻也;识,记也。”此外,还有三说:一款是阴文凹入者,识是阳文凸出者;二,款在外,识在内;三,花纹为款,篆刻为识。(均见方以智《通雅》卷三十三所引。)后世在书、画上标题姓名,也称“款识”、“题款”或“款题”。画上款识唐人只小字藏树根石罅,书不工者多落纸背。至宋代,始记年月,也仅细楷,书不两行。唯苏拭有大行楷,或跋语三、五行。元人从款识姓名年月发展到诗文题跋,有百余字者。至明清题跋之风大盛,至今不衰。可见,款识,有二义:一、指书画作上的署名后款,二是古代神鼎彝器上铸刻之文字。

笔锋笔毫的尖铁。姜夔《续书谱·用墨》云:“笔欲锋长劲而圆,长则含墨,可以运动,劲则有力,圆则妍美。”字的锋芒,也叫“笔锋”。能将笔之锋尖保持在字的点划之中者,叫“中锋”;能藏在点划中间的不出角者,叫“藏锋”;将笔之锋尖偏在字的点划一面者,叫“偏锋”。一般以“偏锋”为书法之病。清周星莲《临池管见》云:“能将此笔正用、侧用、顺用、逆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浑身都是解数,全仗笔尖毫末锋芒指使,乃为合拍。”

飞白亦称“草篆”。一种书写方法特殊的字体。笔画是枯丝平行,转折处笔路毕显。相传东汉灵帝时修饰鸿都门,工匠用刷白粉的帚子刷字,蔡各得到启发而作飞白书。唐代张怀瓘《书断》载:“飞白者,后汉左中郎将蔡邕所作也。王隐、王愔共云:‘飞白变楷制也’。本是宫殿题署,势既寻丈,字宜轻微不满,名曰飞白。”北宋黄伯思称“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谓之飞。”明代赵宦光称“白而不飞者似篆,飞而不白者似隶。”今人将书画的干枯笔触部分泛称为“飞白”。传世的唐宋御制碑多以飞白题额,如《晋祠铭》、《升仙太子碑》等。清张燕昌、陆纪曾有《飞白录》二卷。

法帖亦称“帖”。指古代名人的墨迹,摹刻在石版或木板上的法书及其拓本;称为“法帖”,即可供效法者。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命侍书学士王著摹刻秘阁所藏法书,编为十卷,每卷首刻“法帖第x”,汤《淳化阁法帖》,其“法帖”之名相传由此始行。《法帖谱系》称:“熙陵(宋太宗)留意翰墨,出御府历代所藏真迹,命王著摹刻禁中,厘为十卷,此历代法帖之祖。”

院体书法术语。宋太祖时曾置御书院,书院成员都是学习王义之的字,以用于书写当时朝廷的各种文告敕令。这种字,体轻势弱,多呆板无神,了无高韵,人称“院体”。后来,人们不管其书者为谁,书为何体,凡无骨力、无神韵的书法皆被人称为“院体”。故这一书法术语。用以对书法气格的品评,一般含有贬意。

钩填书法术语。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以较透明的纸蒙在法书上,先以细笔双勾,后用墨廓填故称。亦称“双勾廊填”。南宋姜夔《续书谱》谓:“双勾之法,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内、或朱其背,正得肥瘦之本体。”

第1法 首点居正 唐太宗论笔法云:“夫点要作棱角,忌圆平,贵通变,”首点者,应以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态,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是为点笔技法之要诀。

第2法 通变顾盼 李阳冰论笔法云:“夫点不变,谓之布棋。”一字之中,点笔当为至要,而两点以上者要顾盼通变,各有形制,应首尾意连,彼此呼应。若平直相似,整齐划一,便不为书。

第3法 点竖直对 一字之中,上有点下有竖者,当思是否直对,如直对,再思点笔位置。点竖直对,有在字之中间者,有在字之左右者。所谓直对,是为重心垂直相对,万不可偏侧。此法应先思后书,目测位置,手后随之。

第4法 中直对正 一字之中,有上下两中竖者,两竖均应垂直对正,若能对正,则字身不倒。然两竖中有一竖须坚挺垂直,以立其势,而另一竖则略向左斜,以化其板。对正之法,是以重心为准,如两笔僵直,神韵必失。

第5法 中直偏右 凡中直者,皆应垂直劲挺、管逐势行。无论悬针垂露、有钩无钩,屈体弯身是为大忌。右军论中直曰:“紧如春笋之抽寒谷是也。”太宗也云:“为竖必努,贵战而雄。”中直虽应垂直劲挺,但须稍有偏右,以化呆板,楷、行同此。

第6法 底竖斜位 凡竖在下方者,皆非全部居中,或偏于左,或侧于右,侧右者多,偏左者少。不居中者,当不可强为,强为居中字身必倒。底竖笔锋所指,必有所向,察之要精,观之务细,以全局定其位置,以字势择其形态。

第7法 横笔等距 横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其法同“竖笔等距法。”

第8法 竖笔等距 竖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楷书即是,行书亦然。竖距虽然相等,但其宽窄当随字形而定,不可一律。有因字势各异者,当有右倾左斜、阴阳粗细之别,或悬针,或垂露,迟速缓急,变化有致。

第9法 上收下展 上收而下展,下展而上收,凡上下结体之字必择其一。上收者,阴柔华丽,涵蓄谦和,以避让而留地步;下展者,阳刚豪放,行笔雄奇,以开张而壮丰满。阴阳顿挫,妍美遒劲,错落而生奇势,对应而求壮和。

第10法 上展下收 上展者,飘扬洒脱,以耀其精神;下收者,疑重稳健,以标其端庄。行笔挥运,应先急后缓,当急不急是为涩滞,当缓不缓是为浮滑。

第11法 上正下斜 上正者,竖笔务须垂直;下斜者,重心则应不倒。上正者以平其势,下斜者以化其板。凡上下结体之字,务须注意斜正,当斜则斜,当正则正。斜而不倒、正而不僵,正中求其动势,斜中取其稳健。

第12法 上斜下正 凡上下结体之字,上斜下正者居多。上以斜势而呼于下,下以收缩而呈于让。顾盼相应,神气贯连。飘然飞动中求其肃穆,稳重古朴中存于风神。禀阴阳于动静,体物象而成形。

第13法 下方迎就 凡上有撇捺开张、宽博舒展之字者,下方宜上移迎就。上移则为抱紧,下坠必为脱节。上移者,钩环盘纡,紧密而势出;下坠者,中宫散涣,软弱而缓滞。

第14法 左收右放 凡左右结体者,以左收右放者居多。一独体字,如置于左部,其形必变,以收敛而逊于右,“林”、“双”、“晶”即是。

第15法 左斜右正 凡左右结构者,以左斜右正者居多,左斜为呼,右正为应,有呼无应,字势必殇,有应无呼,无源之水,均不能立。呼者以斜而取势,应者以平而安神。呈左动而右稳,书呼疾而应迟。

第16法 对等平分 陈绎曾《翰林要诀》论书云:“对者宜等,间者宜半。”凡左右结构字,有避让迎就者,也有对等平分者。对等平分,是为高低对等、宽窄平分,不可一方过高、一方过小。虽有呼应,但各占一半,以求平实。

第17法 左右对称 凡左有撇右有捺者均需应平稳对称,其高、低、长、短应识字形而定。撇笔未出,先思捺笔位置;捺笔轻重,当依撇笔长短。顾盼呼应,笔意相连。若撇捺不对称,必重心不稳,其势必危。

第18法主笔脊柱 字中必有一笔是主,余笔是宾,主不立,宾不随,主不稳,宾不靠。主笔担其脊梁,树其重心;宾笔附其血肉,辅其装饰。主宾相顾,四面停匀。右军云:“欲书先构筋力,然后装束。”然主笔者,不可长有余而失于短,强逾弩而乏于韧。

第19法 中宫收紧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云:“凡字无论疏密斜正,必有精神挽结之处,是字之中宫,然中宫有在实画,有在虚画,有在虚向,必审于字之精神所注……”中宫者,核心也,中宫收紧,余笔外拓,以字中为核心,分领纵展,神韵必生。

第20法 收缩纵展 此为常用之法,学书凡不可悖。收缩为其纵展,纵展反为收缩。一展一收,神采飞动,不展不收,缓弱呆板。包世臣曰:字体收展“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直挚,痛痒相关。”但又不可肆意挥就,全无法度,以少知而炫奇,以意足而不顾颠错。

第21法 牵丝粘连 使转粘连,字之精神挽结所在,而行、草者尤甚。清蒋和《书法正宗》云:“字无一笔可以不用力,无一法可以不用力,即牵丝使转亦皆有力,力注笔尖而以和平出之,如善舞竿者,神注竿头,善用枪者,力在枪尖也。”笔画是筋骨,牵丝为血脉,真行虽别,法度同一。

第22法 斜抱穿插 两部合一最忌远离,远则疏,离则散,尤两部斜势穿插者为甚。形虽斜而体势不倒,貌虽偏而重心不移。双肩合抱,互带穿插,鳞羽错落,呼应曲直。斜势中应有一番韵律,合抱中更具几分精神。

第23法 大小独具 一幅书作中,无论楷、草、篆、隶,其字必有大小,笔画多者字身宜大,笔画小者字身宜小。大字不可令小,小字亦不可令大,应自然天成,各臻其妙。

第24法 联撇参差 一字多撇者,最忌排牙之状、车轨之形。应发笔不同,指向不一,或纵或收,或轻或重。鳞羽参差,错落有致。清冯武《书法正传》中云:“一字之中,亦有重(chong)笔,不可不变。”书贵变不离其本,字尚新不悖其源。

第25法 三部呼应 凡三部者,应朝揖顾盼,避就相迎。如只书一部,绝不可成其独字。行书急就,也不可杂乱无章。

第26法 钩趯匕刃 包世臣曰:“钩为趯者,如人之趯脚,其力初不在脚,猝然引起,而全力遂注脚尖,故钩未断不可作飘势挫锋,有失趯之义也。”楷法中,钩身不宜长,犹如匕刃。古人云:“趯峻而势生。”

第27法 围而不堵 围而不堵、守不宜困为“口”之常法。凡书大“口”,均不可堵塞过于严紧,过于严紧使人有呆板、滞闷之感,行书尤甚,古人有“兴致不弘曰速”之说。

第28法 笔画增减 古人多有精妙之法于异写、帖写中,笔画增减意在求美,但沿习相传已有公认,今不可乱造,亦不可类推。元陈绎曾云:“太繁者减除之,太疏者补续之,必古人有样,乃可用耳。”

以上就是关于书法考试文化常识全部的内容,包括:书法考试文化常识、你知道哪些书法知识、书法常识题库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1439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