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的地理特征

湖南省的地理特征,第1张

地形 湖南地形为东西南三面环山,中北部低落,呈蹄形。位于石门县境内的壶瓶山海拔2099米,为省内最高点,中部大都为丘陵,多宽广的盆地和谷地,北部为洞庭湖平原,地势低平,海拨大都在50米以下

水文 洞庭湖水系的水文特征

(一)湘江流域的水文特征

湘江全长856公里,流域面积94,660平方公里,省内流 域面积 85, 383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 89. 2%,为洞庭湖 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河流。

1.水位变化。

湘江及其支流水位的变化与流域的降水年内分配极为密 切。每年3月雨季开始,河水上涨,4月后进入汛期,降水陆 续增多,水位不断上涨,4—7月为最高水位的季节。

2.径流量。

湘江流域面积居“四水”之首,但年径流量次于流水。

湘江径流量的年内分配,主要取决于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其特征是汛期长而流量变化大,枯水期短而较平稳。3月下 旬,流量开始增加,4月急剧上涨进入汛期,5、6月份流量最 大,达到全年的最高峰。4—7月最大四个月连续平均径流量 约占全年径流量的 60%以上, 7月后径流量开始下降,但 8。 9月有时因台风干扰或暴雨影响,有时涨水,仍属汛期,汛期 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 70%以上。 10月后汛期结束,进入平 水期;12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径流量最小,而且变化不 大,1月约占全年径流量的3%。

3.含沙量。

湘江流域,岩层较为复杂,各河段和各级支流的自然地理 条件不尽相同,人为因素影响也不一样,使流域含沙量具有时 106空变化的特点。各支流上游流经的山地,虽然比降较大,但多 属坚硬岩层,植被也较好,冲淤不严重,含沙量较小;中下游 及其一些支流,流经第四纪红土和疏松堆积物,以及部分花冈 岩分布的区域,风化壳较厚,土质疏松,每当暴雨,易被冲 刷,造成水土流失,尤其植被缺乏的一些小流域,冲刷更为严 重,含沙量沿程逐渐增加。

(二)资江流域的水文特征

资江干流长713公里,天然落差280米,流域面积为28, 142平方公里,省内面积26,738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 95%。

1.水位变化。

资江流经山区,比降较大,流域内多暴雨,下游山丘地带 又为降水的高值区,每当雨季山洪暴发,河水陡涨陡落,为一 山区性河流。一般4月进入汛期,水位不断高涨,4—6月降 水集中,5—6月水位最高,8月高水位开始下降,变化较为平 稳,但有时出现暴雨,也形成较大洪峰;至9月汛期结束,进 入平水期,11月后水位低落,12月至次年1月水位最低,为 枯水季节。资江流经山丘之间,水位变幅较大,一般在10一 20米之间。

2.径流量。

资江流域多山地和丘陵,加快了雨水的集流过程,径流量 较为丰富,以控制站桃江为例,年径流总量为227亿立方米, 径流模数为85.0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径流深860.3毫米。径 流在地区分布上不均匀,形成以雪峰山为主体的多个高值中 心,径流深度以邵阳盆地最低。

3、含沙量。

资江流域河流含沙量不大,大多在0.20公斤/立方米以 下。上游山丘盆地,岩层较为软弱,土壤疏松,为主要农耕地 区,每当雨季,暴雨冲刷较为强烈,河水的含沙量较高;中游 多为山区,植被较好,河水含沙量不大;下游由于所夹带的泥 沙大部分在拓溪水库淤积,故河水的含沙量大为减少,桃江站 多年平均含沙量仅0.143公斤/立方米。这说明资江含沙有从 上游向下游减少。

(三)沅江流域的水文特征

沅江全长1033公里,省内568公里,天然落差180米, 流域面积89,163平方公里,省内51,066平方公里,占流域 面积的 57. 3%。

1.水位变化。

沅江流贯于雪峰山与武陵山地之间,河床比降大,水位涨 108落明显。

2.径流量。

沅江流域,降水充沛,支流较多,径流丰富。

3.含沙量。

沅江河流含沙量具有地区分布差异和时间变化的特点。上 游在贵州省境,流经硬岩地区,据贵州省测定,河流含沙量在 0.20公斤/立方米以下。中游为软硬岩层交错地区,丘陵、盆 地错落其间,比降较大,冲刷较强,加之人类活动影响,土壤 侵蚀较严重,支流含沙量在0.229公斤/立方米以上;

2.径流量。

澧水流域降水丰沛,上游山多坡陡,降水易于汇集,径流 丰富。多年平均径流模数可达 100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产流 量为全省第一,控制站三江口的实测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8亿 立方米,年径流深997毫米。 澧水上游降水丰沛,为全省高值区之一。

3.含沙量。

澧水流域为湖南多雨和暴雨的地区之一,暴雨的次数多。 强度大。流域内岩层组合多样,上游山高坡陡,侵蚀剥蚀剧 烈,加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致使水土流失严重。最大最小输沙量 相差IO倍多。

六、荆江四口河道的水文特征

松滋、藕池、太平、调弦(1958年堵闭)径流汇入洞庭 湖以后,经过湖泊的调节作用,水位涨落减缓,尤其是在高水 位时,湖面广阔,容量加大,涨落更为缓慢。水位的年变化由 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形成一个圆肥大洪峰,大洪峰之上,亦常 出现小洪峰,但起伏不大。根据洪水主要来源的情况分析,四 口洪峰不高,但量大而时长,与长江干流宜昌以下相似。

荆江最高洪水位每年多出现于7—9月间,最低水位多出 现在2—3月间。。

长江干流通过四口分流进入洞庭湖,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 1180亿立方米。

七、洞庭湖水位变化

洞庭湖的水位主要受流域降水及江、河水情变化的制约, 集中表现在来水的组成的和江、湖水流顶托的双重影响上。但 是,长期以来江河来沙淤积和河床的边界特征,也对湖泊水位 的变化带来一定的影响。

1.水位的季节变化。

洞庭湖水域广阔,为一吞吐型的大湖,具有一定的调蓄洪 水作用,因而水位变化一般较为平缓。4月开始,四水流域进 入雨季,河水不断上涨,3——6月或4——7月降水集中,最大雨 量出现在5月或6月,汛期连续出现几次较大的洪水过程,形 成单一或复式洪峰,峰形陡瘦,洪水进入湖区后,河面展宽, 且多湖水顶托影响,峰形较为肥胖,水位上涨没有河流剧烈; 6—8月为长江流域多雨季节,降雨同时集中。

2.水位升降程度和多年变化。

由于湖区地势从西北向东南降低,湖区各部分的最高水位 有所差别,西洞庭湖约35—36米,南洞庭湖34—35米,东洞 庭湖在33—34米之间,出口城陵机一般在33米以上。

八、调庭湖水系径流量

1.径流量。

洞庭湖的径流主要来自湘、资、阮澄四水,以及松滋。 藕池、太平调弦四口分泄入湖的长江来水。此外,还有直接注 入湖区的汨罗江和新墙河。。

2.径流量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

四水入湖流量以4—8月最多,占全年四水入湖总量的 67. 9%, 9月至次年 3月,只占 32%,各月入湖流量中以 5月 为最大,6月次之,12月最小。四口入湖水量6—10月占四口 入湖总量的 90%,其中以 7月为最大

地质 我国华南是花岗岩地壳分部最广泛的地区,是世界上具有特色的一个地质单元,湖南的湘北、湘南多属燕山时期或晚期花岗岩,是稀土元素矿物的富集地方,其中湘北的洞庭湖周围,多产冲积型独居石砂矿,主要赋存于河流第四系冲积层中,如岳阳的相思山、大云山一带风化了的花岗岩,经湿热多雨水冲刷而下,沿整个流域有80公里河床可淘洗独居石砂矿,当地人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综合起来,湖南稀土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稀土资源分布广;(2)独居石储量大;(3)轻重稀土种类齐全;(4)综合利用价值高。 (主题词: 稀土资源-赋存状态-湖南,稀土资源-特点-湖南,矿床成因论)

简单点吧,毕业很久了,都忘记了。

“芙蓉国度”——湖南省

(一)自然环境:

1、位置:洞庭湖以南

2、地形:三面环山,南高北低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4、河流、湖泊:洞庭湖及其支流湘、资、沅、澧水

(二)人文特征:

1、“鱼米之乡”的农业特色

2、“有色金属与非金属之乡”的资源特色

3、

丰富多彩的旅游特色

北部中部以平原为主,西东南部是山地;三面环山

北部较低的地形,使得我省冬季北部易受到冷空气的影响,气温下降比较快;南部西部东部相对来说,受冷空气影响小些,冬季暖和些夏季:南方的阳光烈日加上湘北洞庭湖大水面的蒸发,使三湘大地热气郁积而不得散发,致使盛夏酷暑可达41摄氏度,夜晚的气温仍可高达33摄氏度。而春秋两季:三湘大地时而受西北的冷锋控制,时而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故气候多变,时晴时雨,骤冷骤热。因此,尽管湖南号称为鱼米之乡,自古却属于居住条件恶烈的荒蛮之地,以至于贾谊分配到长沙作王太傅,自视为流放而痛苦早逝。

以上就是关于湖南省的地理特征全部的内容,包括:湖南省的地理特征、湖南的地势和人文分布有何特点、湖南的地形有什么特点这种地形对人们的生产和深厚有那些影响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1348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