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是什么朝代

规模效应2023-04-28  23

陆游(1125-120911) 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 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

问题一:游山西村这首诗写的是陆游在什么时候干什么的景象 《游山西村》的第一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就可以看出是农历的正月一次出游,也就是阳历2,3月。属于初春。(他是去郊游了。)

问题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山西村在哪里? 10分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糊的三山乡。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 陆游《游山西村》赏析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勤奋创作,诗歌数量惊人。据他自己说:“六十年间万首诗。”流传至今的《剑南诗稿》仍保存了九千三百多首,在两宋诗人中翘居首位。这些独具风采的诗篇,其主要内容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所说:“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这首《游山西村》所描绘的内容属于后者。 这首别开生面的诗篇,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一年前,陆游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同样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这首诗题为《游山西村》,据《剑南诗稿》卷三十二《幽栖》诗之二自注云:“乾道(二年)丙戌始卜居镜湖之三山。”这个地方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小村,距离绍兴城南大约九里,地名西村。这里,山明水秀的优美环境,固然诱发诗人的兴味,而古代抒写田园生活的优秀诗篇,更是陶冶着诗人的性灵。以开创田园诗派著称的陶渊明在《归田园居》诗中所描写的真景实事曾给诗人以启迪。唐代擅长于歌咏山水田园的诗人孟浩然的名作《过故人庄》又给诗人带来了恬淡中有淳美的感受。这些都是陆游诗歌创作所汲取的有益养料。不妨让我们先读一下《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与陆游的《游山西村》题材都是描写农村的风光,然而艺术构思各异。前者主要写“邀我至田家”的眼前情景,而后者侧重写游村的所见所闻。因此,我们欣赏陆游这首诗,必须紧紧扣住诗题的“游”字,才能把握住诗篇的脉络,体会到诗人别具的艺术匠心。 清方东树在《昭昧詹言》卷二十说陆游这首七律“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愿为频来之约”。从诗的结构来看,这是符合实际的。诗人运用凝练的笔触,全篇围绕着一个“游”字铺展,不仅写得层次分明,而且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初看起来觉得平淡,就象“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那样,仿佛是一则普通的记事,毫不费力。然而,诗人从这里的起句,写自己游村突然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出游写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腊酒”,指腊月(农历十二月)里自酿的米酒。这是稻谷丰收后出现的喜人景象。腊酒在开春后饮用,外表显得有点浑浊,但是它有着名酒般的醇美。何况农家主人又是那样热情待客,还备有丰盛的佳肴呢!豚,指小猪,这里“足鸡豚”是形容农家待客的菜肴极为丰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它的妙处,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是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把这种自然>>

问题三:陆游是什么时期的诗人? 陆游(1125--1201),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人。陆游出生的第二年,“靖康之难”就发生了。他的家人跟着百姓

,也开始流浪逃亡的生活。“儿时万死避胡兵”的经历,在他的记忆里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陆游的父亲陆宰,是个具有很强的爱国意识的士大夫,在他的家里,经常谈论的是国家的局势,这对陆游以后爱国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的志向。

陆游少有文名,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列第一,因为他平常“喜论恢复”,又名在奸臣秦桧之孙的前头,所以在复试的时候,被秦桧除名

。直到秦桧死去,陆游才得到起用,开始步入仕途。

陆游一生主要的经历可以分成三个时期:

1.45岁以前,任职福州、临安,因支持主战将领张浚北伐,而且反对权臣龙大渊等人,所以在张浚北伐失败后,陆游先被贬至镇江,接着又被以“交接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宋史》本传)的罪名罢职,在家闲居三年。

2.45岁--65岁,入蜀、罢官。陆游45岁以后在夔州、南郑、成都等地任职。他在南郑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下任职,虽然时间只有八个多月,但却是陆游一生中最可宝贵和珍惜的时光。为了纪念这一段生活,他把自己的诗集命名为《剑南诗稿》。他经常身着戎装,骑着战马,驰骋在当时的西北边防前线。这样的生活,开拓了他的眼界,他的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但是陆游坚持抗金的立场以及正直敢言的个性,总是会招来当朝的权贵以及庸碌之辈的嫉恨和嘲讽。所以陆游在这近二十年时间中,屡屡被贬,回到故乡山阴闲居,然后又被起用,又被贬。这正象朱熹所说的:“恐不合作此好诗,罚令不得作好官也。”(《答徐载叔书》)

3.65岁以后,闲居山阴。从宋光宗绍圣元年(1190)以后,陆游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故乡山阴度过的。在近20年的岁月中,他“身杂老农间”,和他们一起劳作,还为他们的孩子看病,同时写了不少表现农村生活的诗歌,当然,陆游至死都无法忘怀中原尚未收复、金瓯依然残缺的现实,所以,85岁的诗人,在弥留之际,写下了《示儿》一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一首诗被前人认为有“三呼渡河之意”。

陆游一生的经历,决定了他诗风的变化。陆游最早师从江西派的大诗人曾几,但是中年蜀中的生活,改变了他的创作风格。他开始不满意早期的“只务藻绘”的诗风,而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他感到只有这种风格才能最好地抒发自己炽热的感情、宏大的抱负,才适合自己狂放不羁的个性特征。到了晚年,“满眼是桑麻”的环境和安宁的农村生活,是他的诗呈现出平淡自然的风貌。所以,赵翼总结陆游诗歌发展的三个阶段是:“少工藻绘,中务宏肆,晚造平淡”(《瓯北诗话》)。

问题四:陆游为什么写游山西村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所作。

1、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东京开封(今河南开封)人,祖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2、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3、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又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记》6卷,词2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书法遒劲奔放,存世墨迹有《苦寒帖》等。

陆游是一位古代诗人,他一生所创作的诗词有9300余首,而大作诗词含义都是与抗击侵略者的有关的。或者描写火热的军中生活。那么陆游是哪个 朝代 的诗人下面 历史网 我将为大家介绍宋代诗人陆游的简介。

陆游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陆游生于公元1125年,是南宋爱国诗人、文学家、史学家。字务观,号放翁,汉族,籍贯越州山阴(今绍兴)。

陆游从小经历过战乱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他深刻体会到爱国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 秦桧 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 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陆游一生创作诗歌9300余首,也是古代诗人创作诗词的最多的。他的诗词大多贯注着炽烈的爱国热情他在《太息》、《秋获歌》等诗篇里,揭露了官僚和豪强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同时又真切地写出了下层人民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

陆游是怎么死的

陆游是病死的,因为在《示儿》里,他是因为国家十分衰弱,自己十分着急,却又帮不上什么忙才病死的。

陆游于嘉泰三年辞官还乡,已近80高龄。此后犹赋诗作文不辍,但身体却逐年衰弱,终于在嘉定二年(1209)十二月二十九日,85岁的老诗人抱着未见国土收复的遗恨,与世长辞。

以上是关于陆游的信息,如你想了解更多历史人物信息,敬请关注 历史 网!

>

以上就是关于陆游是什么朝代全部的内容,包括:陆游是什么朝代、游山西村陆游哪个朝代、陆游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陆游生平简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1330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