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化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农业合作化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第1张

第一,主要原因是农村土地改革后,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建国后,我国在新解放区又进行了大规模的土改,其主要内容就是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这样在农村就形成了土地等生产资料分给各家各户、个体经营为主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经营方式虽然能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如个体小农业没有也很难使用大机器、无力抵御自然灾害等。与此同时,尽管政府又大力引导农民进行了互助合作,但是,随着工业建设和城镇工矿区的发展,国家对商品粮和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所能提供的产品越来越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粮食问题日益严重。因此,社会主义工业化不可能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只有农业集体化才能解决工业和农业两个经济部门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使国家得到充足的商品粮食及其它工业原料,并使工业品得到广阔的市场。其次,可以从根本上割断城市资本主义与乡村富农和小农经济的联系,从而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城市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如1953年,需由国家供应的商品粮食比1952年增加31%,而当年粮食收购计划却难以完成。粮食供应不足,造成私人粮商、粮贩乘机操纵市场,投机活动猖獗。第三,还在于土地改革后,在农村又出现了新的两极分化、剥削现象等问题,表现在:(一)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二)少数农民卷入租佃关系,如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典型调查,出租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52%,租入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户数的18.69%。(三)高利贷重新出现。1952年山西忻县调查,在2486户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占农户总数的0.8%,放款月利率在5%以上,最高达10%,债主全部是中农。要解决这些矛盾,只有把个体小农业引向社会主义大农业,进行农业合作化。第四,是因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不仅在整个社会主义改造中起决定作用,而且还关系到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败直接决定着整个社会主义改造的成败。事实证明,农业合作化的意义十分重大,它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把个体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避免了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通过合作化,把农民组织起来,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支援了工业建设,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此外,从农民本身讲,只有把分散的、落后的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合作经济,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使农民最后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道路。

第一阶段:1949年10月至1953年,以办互助组为主,同时试办初级形式的农业合作社。

第二阶段:1954年至1955年上半年,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第二阶段,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和发展。

第三阶段:1955年下半年至1956年底,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个阶段,也是农业合作化运动迅猛发展时期。

扩展资料:

促进工业作用:

1、农业集约化经营是改造小农经济的必要手段,也是农业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从互助组向初级社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方向。

互助组一般规模较小,由三五户或十几户农民组成,其成员各自拥有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在劳动过程中换工互助,有的还实行某些技术分工。互助组是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合作组织。

2、推进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农业合作化的长处在于可以快速动员、组织劳动力,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而从农业合作化向农业集体化的转变,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推进农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实现农业机械化。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大规模投入,提高了防灾抗灾能力,为农业的稳产高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3、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没有农业机械化,农业工业化是不可想像的。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求一定的基础,个体小农经济条件下是不可能出现机械化的。

正是农业合作化使得农业机械化成为可能和现实。因为无论是农业机械的使用还是化肥的使用,都只有在农业已经形成了合作化的大规模经营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或者才能大量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业合作化

土地改革是1950年开始,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即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农业合作化是1952年开始,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在实行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第一次是民族主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日,全国一致反抗日本侵略。

第二次是阶级斗争时期,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实行有阶级区分的土地政策,联合贫下中农对抗资产阶级。

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措施,所以保留了富农经济,减少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阻力,为经济恢复建设提供稳定的保障。

扩展资料:

土地改革通常存在争议的社会安排或改造,其目的是使政府能够管理土地的占有和使用。土地改革通常由政府或政府所支持的房地产商发起并重新分配,改革目标一般为耕地。有时土改会变为一种更具有革命性的计划,其中可能包括政府的强行拆除或接受。

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和搞好新农村建设,主要课题有三个:投入问题、组织问题和土地问题,新型合作化是农民为探索解决这些问题自发进行的制度改革探索。

由农民创造的各种新型合作组织,各有其不同的产生背景和发展特点,经过不断的发展进步,很可能成为解决当前三农难题和谋求未来长期发展的一个新体制基础。

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既能适应分散经营的小规模经营,也能适应相对集中的适度规模经营,因而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中国将继续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地改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业合作化

这一运动的发生不但有理论依据也有其现实根据。当时中共中央主要是根据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来进行的。

实现农业合作化是避免两极分化的需要。

实现农业合作化是适应工业化,解决当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需要。

实现合作化是帮助贫苦农民,使农民不再贫穷的需要。

几千年来的个体经济,分散的个体生产,变成了集体经济,土地归集体所有

以上就是关于农业合作化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农业合作化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农业集体合作化是什么时候、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关系是怎样改变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1268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