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 事半功倍
成语拼音 shì bàn ɡōnɡ bèi
成语解释 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成语故事或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成语造句 如能善用他的特长和经验,比较地容易获得~的效果。(邹韬奋《经历·前途》)
近义词 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反义词 得不偿失、舍近求远
成语英译 get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孟子问公孙丑如何看待统一中国,他说周文王施行仁政,使国家富强而最终消灭昏庸残暴的商纣王。现在拥有万辆兵车泱泱大国的齐国,如果能施行仁政,老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外面的人会来归顺,只做一半的事收到成倍的效果灯谜面六个月完成年计划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成语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成语例句: 把这民间事业 整顿 得件件整齐,桩桩发达,这岂 不是 事倍功半 吗?
注音: ㄕㄧˋ ㄅㄟˋ ㄍㄨㄙ ㄅㄢˋ
事倍功半的近义词: 得不偿失 得到的抵不上付去的 企图开垦一块得不偿失的坡地 舍本求末 放弃根本,追求末节。《关尹子·一宇》:“殊不知舍源求流,无时得源。舍本求末,无时得本。” 郑观应 《
事倍功半的反义词: 事半功倍 意为只用一半的功夫,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收效小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英语翻译: get half the results with double the effort
日语翻译: 倍も力をかけて,半分だけ成果を得る
其他翻译: <德>mit doppeltem aufwand halben erfolg erzielen
写法注意: 半,不能写作“伴”。
事半功倍的意思解释是花一半力气,收到成倍效果。
1、成语出处:
孟子及其弟子《孟子》:“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事半功倍”。
2、成语寓意:
孟子说,百姓正在经受暴虐政治的折磨,拥有万辆兵车的齐国,如果能施行仁政,统一全国必定事半功倍。成语告诉人们,做事要讲究方法,盲目的蛮干可能会空费力气,收效甚微。找准了方法再去做,利用有利的时机,就能够让事情更容易成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不息,人民不堪忍受暴虐政治的统治。因此孟子认为,这个时候,像齐国这样的大国,如能推行王道,实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比起周文王时代要容易得多。
孟子说:“周文王仅以方圆百里的小国为基础,施行仁政,结果战胜了残暴无道的商纣王,夺取了整个天下。夏、商、周三朝兴盛时,国土面积并不大,可现在的齐国却疆域十分辽阔。而且齐国还有那么多百姓,地广人多,这时只要君主对百姓好一点儿,谁还能阻止齐国称霸?”
孟子顿了顿说:“现在,拥有万辆兵车的齐国,如果能施行仁政,那么老百姓的喜悦之情,就会像被倒悬着的人得到解救一样。如能这样,要想统一中国,就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了。与古人相比,只要付出一半的代价,就可以收到双倍的效果。”
以上就是关于事半功倍成语故事全部的内容,包括:事半功倍成语故事、事倍功半的意思、事半功倍的意思解释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