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荷马史诗》; 2.自然派; 3.自然主义; 4.荒诞派戏剧。

名词解释: 1.《荷马史诗》; 2.自然派; 3.自然主义; 4.荒诞派戏剧。,第1张

1、《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荷马史诗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西方学者将其作为史料去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和迈锡尼文明。《荷马史诗》具有文学艺术上的重要价值,它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谨,是西方第一部重要文学作品,荷马也被称为欧洲四大史诗诗人之一或之首。

2、自然派:是19世纪40年代初在俄国形成的以别林斯基美学思想为指导、以果戈理创作为方向、以反农奴制为共同思想基础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形成于1842—1845年间。该派作家极力忠于“自然”即现实,抨击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同情“小人物”,关注妇女命运。在文学题材、文学语言和艺术技巧方面多有创新。主要创作园地为《祖国纪事》和《现代人》两杂志,以及由涅克拉索夫主持的丛刊《彼得堡风貌素描》和《彼得堡文集》。代表作有格里戈罗维奇的《苦命人安东》、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赫尔岑的《谁之罪》、谢德林的《错综复杂的事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涅克拉索夫的诗和特写等等。到19世纪50年代后期,因对农奴制改革意见不一而分成彼此对立的革命民主派和贵族自由派。

3、自然主义:是 19 世纪后期在法国兴起的文学思潮,后波及欧美各国,是产生于批判现实主义之中的一种文学思潮和流派。其特点是第一,强调写真实,再现自然,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重典型化。第二,强调客观性,要求作家不介入,不作价值评判,只做解剖家。第三突出科学性即自然法则,认为人的性格、欲望、行为都受制于生物规律,尤其是遗传规律。它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和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又轻视现实主义的典型化原则,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主张照相式地记录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理学和遗传说规律解释人和社会生活,因而不能反映生活的本质。自然主义理论的创始人和代表作家是法国的左拉,代表作家还有龚古尔兄弟等。

4荒诞派戏剧: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反传统戏剧流派。荒诞派戏剧家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他们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对话、混乱不堪的思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果。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

谈论人生的荒诞性,早就见诸古代西方戏剧。自希腊悲剧开始,在索福克勒斯、埃斯库罗斯的剧作中就有对人类的命运、人类的生存条件的残酷与荒诞性表示关注的一面。20世纪的存在主义文学家、戏剧家萨特和加缪在他们的许多小说和剧本中,从理性出发,揭示了人的存在的荒诞性。荒诞派戏剧家则更进一步对人生的荒诞性表示强烈的反感和深刻的讽刺,为了揭示世界的不合理性,存在的无依据、无理由,人命贱如蝼蚁、微不足道,他们不仅借助语言,而且借助各种舞台手段去表现,使荒诞性本身戏剧化。为表现人生的荒诞不经,他们任意破坏、支解、割裂传统的戏剧结构,把戏剧的所有传统要素如动作、语言、人物,一一去掉。荒诞派戏剧一般没有具体的情节,没有符合客观现实的人物形象,整个舞台无非是突出世界的荒唐性的一种象征。

尤内斯库、贝克特等人剧作的主题,是面对人的生存条件的荒诞不经所引起的抽象的恐惧不安之感。他们在表达这个主题时,故意不用合乎逻辑的结构和明智的理性去阐明人的生存处境的不合理性、荒诞性,而是直接用形象表现对理性的怀疑和否定。他们要表现的是原子时代的失去理性的宇宙。在他们的剧作中,在戏剧发展过程中,明确的时间和地点均被抽掉,行动被压缩到最小极限,甚至行动不复存在。这些剧作没有戏剧性事件,没有剧情转折、起伏跌宕,没有结局。他们用抽象的、还原到人的原型的形象去代替人物性格的描绘与概括。他们笔下的人物往往没有固定的姓名,而是用教授、女生、房客、女仆,甚至可以用字母做标志。语言不再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他们借助语言本身的空洞无物,以显示存在的空虚;他们以既不联贯又毫无意义的语言、词句的多次重复或语音的反复再现,去夸大语言的机械表象,用滑稽可笑、荒谬绝伦的语言体现人生的荒诞性。

荒诞派戏剧借助于舞台上出现的场景去表现存在的荒诞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舞台手段把人类的惶惑不安呈现在观众面前。为了揭示人生现实的不合理性,机械可笑的动作,幻象的显现,灯光和音响的作用都发挥到最大程度。尤其突出的一个特点在于夸大物体的地位,让大量的物体占领舞台空间,用来说明反理性的世界倒过来压迫人的理性世界,反映了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与人的精神空虚的矛盾。

贝克特在他的剧作里塑造的人物都是些病态、丑恶的流浪汉、瘪三、残废者、老人。从《等待戈多》中的流浪汉,《最后一局》中的4个残废人,汉姆和他的缩在垃圾桶里不时探头出来觅食的双亲,到《美好的日子》

里埋在沙土中的老妇温尼,都是些丧失自我、徒具人形的人。一方面呼号自我的不存在,一方面又在探索寻找自我。他在剧作中一再表现的另一个基本命题,即人在死亡面前束手无策,人生荒诞绝望,只能无可奈何地走向死亡。

尤内斯库的剧作描述了现实的荒诞、人格的消失、人生的空虚和人的存在无希望无意义。

阿达莫夫剧作中的人物几乎全是还原为人的原型的人,旨在揭示物质文明的残酷而又冷漠无情。

热内的剧作最突出的特点是美化罪恶,使邪恶成为美德,视黑暗为光明的化身,把地狱变为天堂。他笔下的人物全是正常社会之外的人,并表明人世间现存的一切都是梦幻和骗局。

荒诞派戏剧是战后西方社会的一面哈哈镜,它曲折地反映了战后一代的人们从内心深处对于资本主义现实生活感到的荒诞和虚无。这一流派被认为战后西方社会思想意识通过舞台艺术的最有代表性的反映。荒诞派戏剧最终被西方正统文学所承认,贝克特于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尤内斯库于1970年成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由于这一戏剧流派所反映的精神空虚在西方社会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因此,继法国荒诞派戏剧之后,西方各国在50、60年代陆续出现其他一些荒诞派剧作家,法国荒诞派戏剧因而成为西方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潮流。

荒诞派戏剧在50年代最早出现在法国,后来风行于法国、英国、美国,60年代统治了西方戏剧领域,成为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最重要的戏剧流派之一。荒诞派戏剧全面反对传统戏剧的创作程式,这一派戏剧以存在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在创作上吸取了表现主义、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加以融会,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方法上独辟蹊径,进行了大胆的试验和创新,创作出了一批离奇怪诞、泅异于传统戏剧的作品,因此被戏剧评论家们称为“先锋派”、“反戏剧派”。60年代初,英国戏剧家埃斯林将其定名为“荒诞派戏剧”,这个名称很快被文学戏剧界认可。

贝克特最著名的作品就是等待戈多,同时他的小说以及戏剧精神,值得大家去喜欢。也刺激了许多的作家以及哲学家,并且让他们从中领悟到更多的韵味。贝克特一生总共创作了舞台剧本有30多个,大概有20多个都被拍成了作品。而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他对于荒诞派戏剧所做出来的贡献,也是因为他的优秀剧作,所以让荒诞派戏剧能够更加的独立,并且在文学派流中逐渐壮大。

等待戈多

同时他的等待戈多在1953年的时候引起了许多轰动,在连续演了300多场之后,这个作品也成为法国舞台上面最受喜欢的一出作品。贝克特也因为等待戈多而名噪一时,成为法国的文坛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所以也可以看到他的作品也成为了一种风格以及特色。贝克特虽然后半生一直都在法国定居,但是没有拿到法国国籍。

文坛一流大师

并且也因为贝克特使用的是法语,并不是自己的国语,所以就连他的国家爱尔兰也拒绝承认他的身份。但是贝克特在思维上面一直都是欧洲的,朝着国际出发的同时,不会像自己的同胞一样有狭隘的气度。虽然他的作品直到现在还受到了许多的争议,但是他在20世纪的时候绝对是文坛的一流大师。

发现美

其实他的剧作对于人生的描绘非常的阴暗,大家也可以不接受,但是他在戏剧的艺术上奉献出了自己的精神,这也值得大家去感激以及尊敬。他所描写的苦境呈现出了人类在山穷水尽时候的场景,但是却又用戏剧让每个人的人生出现了柳暗花明的一面。他这一生都在发现美的事物,在呈现美的同时,他用自己的经历给大家带来了美。

以上就是关于名词解释: 1.《荷马史诗》; 2.自然派; 3.自然主义; 4.荒诞派戏剧。全部的内容,包括:名词解释: 1.《荷马史诗》; 2.自然派; 3.自然主义; 4.荒诞派戏剧。、荒诞派戏剧的戏剧特点、贝克特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有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1242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