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夜的月相是什么

中秋之夜的月相是什么,第1张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的月相是“满月”或称之为“望月”。

天文现象中月亮由小逐渐变满,变圆就是满月,一般在每个农历月的15日或16日。月相,天文学术语。它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是月亮的位相变化。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1、新月:

每月初一号,太阳月亮同升同落月亮彻夜不见。

2、上弦月:

每月初七号、初八号,上半夜在西边的天空看到月亮这时的月亮是朝西弯的。

3、满月:

每月十五号、十六号,太阳月亮此起彼落,月亮彻夜可见

4、下弦月:

每月二十二号、二十三号,下半夜在东边的天空看到月亮这时的月亮是朝东弯。

扩展资料:

月亮的圆缺变化原因:

这是因为月亮本身并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亮是被太阳照亮的部分。而被照亮的这一部分并不总是正对着地球。

对于观测者来说,随着太阳、月亮、地球相对位置的变化,在不同日期里月亮呈现出不同的形状,这就是月相的周期变化。

进一步说,虽然月亮被太阳照射时,总有半个球面是亮的,但由于月亮在不停地绕地球公转,时时改变着自己的位置,所以它正对着地球的半个球面与被太阳照亮的半个球面有时完全重合,有时完全不重合,有时一小部分重合,有时一大部分重合,这样月亮就表现出了阴晴圆缺的变化。

月相有朔/新月、上蛾眉月(蛾眉月)、上弦月、渐盈凸月、望/满月、渐亏凸月、下弦月、下蛾眉月(残月)、晦月。

1、朔/新月

日月黄经差为0°,这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与太阳几乎同时出没,故地面上无法见到,这就是朔,这一天为农历的初一。

2、上弦月

月球继续朝前旋转,到了农历初七、八,黄经差为90°,太阳落山,月球已经在头顶,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这时被太阳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给你看到,称之为“上弦月”。

3、满月

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球转到地球的另一面,黄经差为180°。这时地球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对着地球,此时我们看到的是满月,或称之为“望”。由于月球正好在太阳的对面故太阳在西边落下,月球则从东边升起,到了月球落下,太阳又从东边上升了,一轮明月整夜可见。

4、下弦月

满月以后,月球升起的时间一天比一天迟了,月球亮的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小了,到了农历二十三,黄经差270°。满月亏去了一半,这时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这就是“下弦”。

5、蛾眉月

蛾眉月,农历月底的月亮或月相。由于形状如同眉毛,由此而得名。残月蛾眉月是在月末的黎明,出现在东方天空,月面朝东,呈C状。亏月 、蛾眉月(盈月),分为新月蛾眉月和残月蛾眉月。新月蛾眉月是在月初的傍晚,出现在西方天空,月面朝西,呈反C状。残月蛾眉月是在月末的黎明,出现在东方天空,月面朝东,呈C状。

月相的解释

[phase of the moon]

月亮 明亮 部分的 不同 形状。主要的月相有四个,即朔、上弦、望、下弦 详细解释 指月球明亮部分的不同形状。 随着 月球、地球、太阳三者 相对 位置的时刻变化,地球上 所见 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多少也不时 改变 , 呈现 盈亏(圆缺)的各种形状。月相有:朔(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球西边的半圆)、凸月、望( 满月 )、残月、下弦(月球东边的半圆)、蛾眉月。月相更替的周期约等于二十 九天 半,即一个 朔望 月。我国农历月相基本符合月相变化,每月初一必定是“朔”。 至于 “望”则可能在十五、十六、 十七 三天中的任何一天,以十五、十六居多。

词语分解

月的解释 月 è 地球最大的天然卫星(亦称“月亮”、“月球”):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 计时单位:一月。月份。 岁月不居 (时光 不停 地流逝)。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月刊。月薪。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饼。 相的解释 相 ā 交互 ,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相。相等。相同。 相识 。相传(俷 )。相符。相继。相间(刵 )。 相形见绌 。相得益彰( 两者 互相 配合 ,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 一定 对象 的: 相信 。相烦。相问。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

要讲原理啊

解析:

月 相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每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天称为“新月”,也叫“朔日”,这时是农历初一。

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

随后,月球在天空里逐日远离太阳,到了农历初七、八,半个亮区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西),这一月相叫“上弦月”。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农历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满月”,也叫“望”。

满月过后,亮区西侧开始亏缺,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东),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在这一期间月球日渐向太阳靠拢,半夜时分才能从东方升起。

又过四五天,月球又变成一个蛾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这一月相叫“残月”。

当月球再次运行到日地之间,月亮又回到“朔”。

月相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着。如果用月相变化的周期(即一次月相变化的全部过程)来计算,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或从满月到下一个满月,就是一个“朔望月”,时间间隔约2953天, 中国农历的一个月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downalloo/uploadsoftB/20047C/ZXXK200471891545416doc

以上就是关于中秋之夜的月相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中秋之夜的月相是什么、一个月有四五个不同的月相,你记住了吗、月相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1238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