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笙是什么

竹笙是什么,第1张

竹笋菌,又名"竹笙"、"竹菌"、"竹荪"、"竹松"、"竹萼"、"竹笋菌"等,是中国名贵山珍,形态怡丽,清香袭人,在中国贵州、云南、四川,重庆,湖北,福建、江苏、浙江、台湾、湖南、河南、河北都有分布,以中国西南各省出产的最为名贵。除中国以外,在日本、印度、菲律宾等十多个国家也有发现。

竹荪不仅珍稀味美,营养也十分丰富,是一种难得的保健食品。据分析,干竹荪中含粗蛋白194%、纯蛋白134%、脂肪26%,碳水化合物604%,粗纤维84%,灰分93%。在碳水化合物中,水解还原糖389%,戊聚糖12%,,甲基戊聚糖08%,菌糖42%,糖元醇62%。

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钾、镁、铁等矿物质,富含19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含量为2%~3%、谷氨酸为176%~23%),其中8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2%,而一般植物性和动物性食品中,必须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大豆为335%,鸡肉为39%,所以竹荪堪与鸡肉媲美。

因此,竹荪在我国古代享有"竹鸡",以及在国外享有"植物鸡"之称誉。它与象鼻、驼峰、猴头、燕窝、鹿垫、熊掌、猩唇并列为我国"八大山珍"。

拼音:zhú sūn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常见并可供食用的有4种:长裙竹荪、短裙竹荪、棘托竹荪和红托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

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扩展资料:

特征:竹荪幼担子果菌蕾呈圆球形,具三层包被,外包被薄,光滑,灰白色或淡褐红色;中层胶质;内包被坚韧肉质。

成熟时包被裂开,菌柄将菌盖顶出,柄中空,高15cm~20cm,白色,外表由海绵状小孔组成;包被遗留于柄下部形成菌托;菌盖生于柄顶端呈钟形,盖表凹凸不平呈网格,凹部分密布担孢子;盖下有白色网状菌幕,下垂如裙,长达8厘米以上。

竹荪是典型的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为4~28℃,最适温度为20~23℃;低于16℃或高于36℃,生长缓慢。子实体形成温度为17~29℃,以20~24℃为宜,最适温度为22℃;高于28℃,生长缓慢,生长势弱;35℃以上,停止生长;低于15℃,发育减慢,菌球萎缩或出现畸形。

这里所指的温度,是菌丝和子实体生长所处的环境温度,即培养基所处的地下5~20厘米深和子实体分化的地下1~30厘米深的温度。因为同一时间地表和地下的温度有较大差异,一般情况下,地表的温度高于地下温度,离地表越深,温度越低。栽培时要注意此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竹荪

1增强机体免疫力

竹笙中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有效成分可以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蛋白质的含量明显高于鸡蛋,经常食用具有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增强免疫力,滋补强壮,益气补脑的功效;脑力工作者,失眠,免疫力低下者可易常食。

2降低胆固醇

竹笙可以保护肝脏,能减少腹壁脂肪积储,俗称“刮油”,从而降低机体血液中胆固醇,达到降压降脂以及减肥的功效,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患者可以常食。

3抗癌防癌

竹笙中含有多种酶和高分子多糖,这些多糖多为异多糖,可以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抵抗力,因此,竹荪具有良好的防癌抗癌作用,肿瘤患者可以常食。

4清热利湿

竹笙性寒,味甘,无毒,具有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的功效;可以治疗肺虚热咳、咽喉炎,痢疾、白带等症。竹荪性凉,脾胃虚寒之人不应食用过多。

5保护皮肤

竹笙对于改善皮肤的衰老状态有良效。因为竹荪含有多种氨基酸,对皮肤有很好的营养、滋润作用。不仅可显著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而且可使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释放更多的氧,以供给组织细胞。

6保护肝脏

竹笙有俗称“刮油”的作用,能减少腹壁脂肪的积存,有利于肝脏健康,也可以用于辅助减肥

扩展资料:

生长习性:

竹笋菌生长在竹林中,但一年只有一季的生长期,那就是在夏季。农历六到九月份,竹笋菌幼时,在竹林土中可看到很多如白色丝状的条纹,然后就形成卵状球体,白色。

等再过一些日子就形成稍大的球体,这时就可以看见其表面裹这一层淡红紫色的皮,等其长的稍大一些的时候可以将起挖出,注意最好要保留上面的根须,将其放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农村水缸旁,等过一夜时间左右,竹笋菌就开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竹笋菌

竹荪(sun)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被列为“草八珍”之一(草八珍是满汉全席中四八珍之一,分别指猴菇菌、银耳、竹荪、驴窝菌、羊肚菌、花菇、黄花菜、云香信),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见识一下这个被誉为八珍之一的竹荪到底什么来头。

竹荪是什么

竹荪也叫竹笙、竹参,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菇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常见并可供食用竹荪有4种: 长裙竹荪、短裙竹荪、棘托竹荪和红托竹荪。

竹荪的形态特征

竹荪的菌蕾呈圆球形,有三层包被,外包被比较薄而且比较光滑,颜色是灰白色或淡褐红色的。第二层是胶质,而最里面的那层包被是坚韧的肉质。竹荪成熟时包被会裂开,菌柄将菌盖顶出,竹荪的柄是中空的,高在15~20cm之间,呈白色,外表由海绵状小孔组成;包被遗留在柄下部形成菌托。菌盖生于柄顶端呈钟形,盖表凹凸不平呈网格,凹部分密布担孢子;盖下有白色网状菌幕,下垂如裙,长达8厘米以上;孢子光滑,透明,椭圆形,人的肉眼很难看见。

当孢子萌发形成菌丝时,竹荪会通过菌丝分解腐竹类的有机物质取得营养,从而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菌丝体会形成无数菌索,在竹荪前端膨大发育成纽结状原基,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原基就会形成菌蕾,呈椭圆形。当菌蕾顶端凸起到像桃子那样时,就会在晴天的早晨由凸起部分开裂,先露出菌盖,然后菌柄相继延伸,到中午柄长到一定高度时即停止伸长,菌裙渐渐由盖内向下展开。当空气相对湿度为95{bf}左右时,菌裙就能正常生长,温度偏低和湿度过小时不能正常展裙。下午4~5时菌盖上担孢子成熟并开始自溶,滴向地面,同时整个子实体萎缩倒下。

竹荪的生长习性

竹荪是竹林腐生真菌,基部菌索会与竹鞭和枯死竹根相连,以分解死亡的竹根、竹竿和竹叶等为营养源。长裙竹荪比较喜欢高温的环境,而同属的短裙竹荪则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野生时多生长于楠竹、平竹、苦竹、慈竹等竹林里,其土质有黑色壤土、紫色土、黄泥土等。竹荪营腐生生活,其菌丝能穿透许多微生物的拮抗线,能利用许多微生物不能利用的纤维素、木质素。因此,人工栽培时,可以用竹木屑及多种农作物秸秆及少量无机盐等作为栽培竹荪的基质。

分布范围

竹荪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比较广,如黑龙江、吉林、河北、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广东、广西、台湾等地区都有竹荪的身影,而且在许多国家也能看见它们的身影。

主要价值

1、食用价值

竹荪营养价值很高。它含有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碳水化合物、粗灰分,还有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钾、镁、铁等矿物质。竹荪的蛋白质中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这是竹荪味道鲜美的主要原因。竹荪的子实体脆嫩爽口、香甜鲜美,别具风味,堪称色、香、味三绝,是宴席上著名的山珍。同时也正因为它口感好,营养丰富且味道极其鲜美,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也水涨船高,目前门市价格达到260元/斤!经济效益还是很可观的。

2、药用价值

竹荪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子实体中含有多种酶和高分子多糖,竹荪的多糖是异多糖,可以增强肌体对肿瘤细胞的抵抗力,因此,具有良好的防癌、抗癌作用。另外,中医上认为,竹荪性寒、味甘、无毒,有滋阴养血、益气补脑、止咳化痰及减少腹壁脂肪积储的功效,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冠心病、动脉硬化及肥胖症等症状都有良好疗效。

竹笙是一种菌,也叫作“竹菌”、“竹荪”、“竹松”、“竹萼”、竹笋菌,生长在竹林中,一年只有一季生长期,为夏季,在我国四川、福建、重庆、浙江、湖南、贵州等地有分布,其中中国西南的地区最名贵。在农历的6-9月份,竹笋菌幼时会看到白色丝状的条纹,后期会形成白色的卵状球体,之后不断生长为稍大的球体。竹笙营养丰富,鲜美可口,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有“真菌之花”和“菌中皇后”之美誉。

形状

竹笙又叫竹参、竹笙、仙人笙、竹姑娘和竹鸡蛋等,属重担菌纲,鬼笔科,竹笙属。竹笙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初为白色,绒毛状,后慢慢字体加粗成条状,最终彭大为菌素。幼年期的菌丝体色调雪白,塑造阶段长可变成淡粉色,浅紫色或红褐色。子实体由汤盖,菌裙,菌柄和菌托4部分构成。

竹笙的生活习性

竹笙在夏秋季时节单身或群生在竹海,毛竹与阔叶林混交林,及其院落林边等处。

竹笙的生活标准

竹笙是一种腐生菌,菌丝能从豆腐皮,腐木,竹根,竹鞭及腐殖土中吸收所需碳,氮和碳酸盐等营养成分。人力栽培可以用毛竹的各种副产品,木渣,秸秆,甘薯等作为氮源,以麦麸,谷糠,豆饼粉为氮源。竹笙属中性温。

菌丝在10~29℃均能生长。子实体在16~29℃产生,以22~25℃最适合,菌丝体适合的相对性湿度为70%~75%,子实体生长适合的气体相对性湿度为90%~95%。菌丝在没光或暗光下均能生长。喜爱偏酸碱然环境,要求通风优良,可以用土壤水分测试仪开展测量记录。

菌种的制取

母种培养液的秘方及制作

①培养液的秘方:蛋白质冻1%,葡萄糖水1%,琼脂粉2%,水100ml。pH数值5~6。土豆25%,葡萄糖水2%,琼脂粉2%,水100ml。pH数值5~6。②培养液的制作:按基本配置,装管,灭菌,做成斜坡。

原种及栽培种的制取

碎竹条(1~2cm)65%,木渣15%,麦麸20%,放水至培养料水分含量为65%。杂屑75%,麦麸20%,糖1%,熟石膏1%,大豆饼粉3%,放水调至培养料水分含量为60%~65%。按基本制种方式调料,装罐,灭菌,注射和塑造。在18~23℃温度下,原种约塑造60天爬满瓶,栽培种经40~50天长好。

栽培方式

室内箱栽:用废木箱包装做栽培器皿。在底箱先铺5-10cm厚的腐殖土,其铺上竹段,木段或其他代料,在料上连接竹笙栽培种。每平方米用3瓶菌种,最终遮盖肥土5~8cm,浇透水性,在常温下塑造发菌。常洒水,维持潮湿。在温、湿度适合标准下,4~5个月菌丝可爬满培养料。当环境温度达20~24℃时,便在底土内产生菌蕾。这时,空气质量相对性湿度应保证在85%以上。当菌球钻出底土后,气体相对性湿度要提升 到95%以上。

户外栽培:挑选下风阴凉场所,挖深10~15cm,宽100cm,长短没有限制的床畦。畦底留lOcm翻土,先铺一层竹条或段木(干竹条需洗浸泡8~12钟头,晾晒表层水分),在竹条或段木上播1层菌种,撒1层干竹子叶,最上端遮盖肥土10cm。若遮光标准差,应在床畦上搭荫棚。常常洒水维持底土潮湿。从注射到采摘经10~12个月。

竹笙的管理方式

水分管理

是栽培成功与失败的重要。菌丝体生长环节土壤层湿度应维持65%~70%,湿度过大于小都不好。若土壤层过干,可喷细水,但无法使土壤上存水,推荐应用土壤湿度开展监管。

各生产环节的管理

菌蕾生长环节,温度最好是把控在20~23℃,空气湿度在70%~75%;子实体生长环节气空气湿度提升到90%~95%,可每日洒水3~4次;每日开窗通风换气1~2次,每一次30分钟。

户外床畦栽培的管理

坚决杜绝人,畜踩踏。在发菌过程中,平常不必刨开查验,以防折断菌丝。

及时补土

若埋地段木外露土表,应立即补土遮盖。

以上就是关于竹笙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竹笙是什么、竹荪怎么读、竹笙有什么功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1216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