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洪武四大案”牵连的究竟有多少人

拉链坏了怎么修2023-04-28  31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中国著名的手腕特别强硬的一位皇帝,朱元璋在位期间,对于杀人可以说是从来都无所顾忌,他本身打下了这一片江山,所以他比任何人都在意自己的江山是否稳固,也因此,当一些大臣出现了猛烈的势头之后,一旦被他发现,就往往会用很重的刑法来打压他们。

洪武四大案则是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处理的事件最大的四个案子,这些案件动不动就牵连到上万人,根据证实记载这4大案,一共牵连到了8万到9万人,可以说,从古至今像这样的大案也是很少见的。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胡惟庸案。

胡惟庸是当时明朝的宰相,因为胡惟庸参与到了一起谋逆的案件,被朱元璋给发现,而朱元璋又是一个杀伐果断的皇帝,所以他依然觉得猝死的胡惟庸的九族,并且因为这个案件牵连到了数万人,其中还包括著名的开国功臣韩国公李善长。

而胡惟庸爱对于后世真正的影响就是导致朱元璋对于宰相制度的不信任,自己直接影响了朱元璋,对于朝政的改革,所以朱元璋在后来直接取消了宰相,这一任职就是为了避免相权对于皇权的威胁。

而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帝对于国家的治理,以及强化了皇帝的中央集权。但是这一点留下了一个特别大的隐患,那就是,集所有权力于一身的皇帝一旦人出现了问题,就比如说是一个昏庸的皇帝,那么很可能导致国家走向衰败。

1胡惟庸案2空印案3郭恒案4蓝玉案。

胡惟庸案,简称“胡狱”或“胡党之狱”,明初四大案之一。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已故的滕国公顾时的子孙等开国功臣。后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党羽,前后共诛杀3万余人,时称“胡狱”。

空印案,发生在中国明代初期朱元璋严惩地方计吏预持空白官印账册至户部结算钱谷的大案。此案在当时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相当程度的重视,并因此诛杀数百名官员,连坐被杀的人数以万计。发生在洪武九年,即公元1376年。(一说洪武十五年(1382)。《方证传》、《郑士利传》记载为洪武九年,同时废丞相是在洪武十三年,案发在有丞相之日。亦可证非15年。)

“郭桓案”是朱元璋严惩户部侍郎郭桓等吞盗官粮的重大案件。此案发生在洪武十八年,以其涉案金额巨大,核赃株连之人遍天下而著称,案发后中产以上民家被抄杀者不计其数,对经济领域影响深远而为世人瞩目。

蓝玉案,是指明洪武帝朱元璋诛杀大将蓝玉、继而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历史事件。此为明初洪武四大案之一。洪武二十六年(1393), 朱元璋为加强集权借口凉国公蓝玉欲图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名将的重大政治案件。因蓝玉案被株连杀戮者逾15万,当时称之为“蓝党”。

也叫洪武四大案。 空印案 应该说这确实是一个冤案,然而其影响之广,范围之大,实在罕见。 我们先说一下这个案件发生的时间,根据《刑法志》记载,此案发生在洪武十五年(1382),但根据此案当事人的记载,真实发案时间是在洪武九年(1376),目前这一问题尚未得到确认,本文采用洪武九年的说法。 案件的缘由是这样的,明朝规定,各地每年都要派人到户部报告地方财政账目,而地方账目必须跟户部审核后完全相符,这一年的地方财政计划才能完成。如果对不上,即使只是一个数字,账目就必须重新填造,更让人为难的是所有重修账册必须要盖上原衙门的印章才算有效。 这个规定在现在看来似乎不难执行,但在当时可就难了。 要知道,当时没有高速公路,也没有铁路,各府各县必须派使者带着账册去京城。这些使者的首要条件是身体好,因为这一路上是很辛苦的,没有汽车火车让你坐,你得骑马、坐船、再骑马,某些时候你可能还要搞些登山运动。 比如你是广西某地的官员,要想到京城,最快也得一两个月。就算你年初一就出发,到京城起码也是早春三月了。满头大汗跑去户部,一核对,错了一个数字。 行了,啥也别说了,兄弟你打马回去吧,我等你。 于是又是一路狂奔,先骑马,再坐船,回去改了账册,盖了公章。我去也! 这就是四个月过去了,转眼已是夏天,赶到京城,又见面了。 这位运气不好,核对后发现还是有地方错了,啥也别说了,还是回去吧,下次过来记得穿多点衣服啊,这边冬天冷! 于是又赶回去,赶回来,这回核对上了,可差不多快到第二年了,你也别回去了,在这过年吧,计划又该重新做了。 基本情况就是这样,如果总怎么折腾,谁也受不了。经过分析,官员们发现,关键问题在于盖印这个环节,因为纸笔都是现成的,账册错了改就是了,但印是不能让你带的,你把印拿走了,官老爷总不能拿萝卜刻印盖公文吧。当时在街头私刻公章的生意还是没几个人敢做的,于是他们灵机一动,带上事先预备好的盖过印信的空白文册不就行了吗? 就这样,带空印文册成了当时一条不成为的规定,朝廷上下都知道,除了一个人例外。 很不幸的是,这个人正是朱元璋。 洪武九年,朱元璋突然发现了这个所谓的秘密,就在自己眼皮底下,官员们竟然敢搞这些名堂! 他震怒了,他认为自己做了一回冤大头,于是他派遣官员对此事进行了详尽的调查。 按说只要一调查,这个问题是不难解释的,其实即使是他派去调查的官员也清楚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但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事情的缘由大家都知道,可就是没有人说。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滑稽场景,问话的官员也知道,回答的官员也知道,只有朱元璋不知道。 这个现象不难解释——官员们害怕。 如果上书辩解,很有可能被认为是同党或者包庇,这个黑锅谁背得起。 就在此时,一个勇敢的人站了出来,值得敬佩的是,他并不是在职官员,而只是一个平凡的生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只是一个老百姓。 这个人叫郑士利,他没有任何背景,没有任何靠山,只是凭借自己的勇气,只是为了说出真相。 他利用当时平民可以直接上书的渠道给朱元璋写了一封很长的书信,这封书信在历史上也很有名,在书信中郑士利明确指出:空印文册所用的是骑缝印,并不是一纸一印,而钱粮数字不同,必须一一核对,所以很难确定。说明了空印出现的原因 其实郑士利不但敢于直言,也是个聪明人,他估计到朱元璋可能羞于认错,便在文章的最后,为朱元璋开脱,写道:其实您也是为了老百姓好,您是怕贪官污吏借机挪用这些空印纸,用来危害老百姓(恐奸吏得挟空印纸,为文移以虐民),您也是为了百姓好啊。 照郑士利的意思那就是:皇帝大人您也没错,大臣们也没错,当然小人我也没错,大家都没错,误会,误会啊! 朱元璋给他的赏赐是送去劳改。 因为郑士利把朱元璋看得过于简单了,朱元璋并不是一个糊涂的人,他也不是不肯认错的人。其实从他的无数耳目那里,他是很容易得知事实真相的。如果他连这个问题都搞不清楚的话,明朝的天下就不会姓朱了。 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处罚这些官员呢? 真正的原因在他的心里。 朱元璋从来就不信任那些官员们,这与他从小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他深刻了解这些官员们营私舞弊的本事,在他看来,这些人是靠不住的,即使现在这些官员们为他干活。 综合各方面分析,空印案之所以给朱元璋如此大的触动,是因为他认为这些官员们轻视他的权力,居然敢于不向他请示就私下擅自盖印。这是藐视他的权威。 真是好大的狗胆!居然为了偷懒就私用权力,今天你们不经过我的允许,把印盖在文书上,要是容了你们,明天就会把印盖到我的头上!不整治你们一下是不行了。 郑士利被罚作苦工了,作为一个平凡的人,他没有机会见识皇家的威严,没有福气享受当官的荣耀,他一无所有,却凭借自己的勇气完成了他个人的壮举。由于他的英勇行为,这位即非皇亲国戚也非名臣将相的普通人被记入了明史。 相对于那些空印案中获罪的官员们,郑士利还是幸运的。 既然案件已经定性,那么接下来的就是处罚了,问题在于几乎全国所有的府县都存在空印现象,总不能把所有的府县官员都杀掉吧。 这又是一个难题,但在朱元璋那里,似乎没有他解不开的题目。 他总能做出别人想不到的事情,旁人认为他绝不可能把涉案的所有官员都杀掉,但他真的就这样做了。 官员们,无论你们在什么地方,不管是天涯还是海角,山地还是平原,所处的环境繁华或是荒芜,你们的待遇都是一样一样的。 在我们宣布处罚结果之前,先说一下当时全国的行政结构,全国共有十三个省,一百四十多个府,一千多个县,这些省府县的官员很多都与空印案有关。 处罚如下:主印官员全部杀掉,副手打一百杖充军。除此之外,连各省按察使司的言官也多有获罪者,理由是监管不力。 这是名副其实的一扫光,平时都争谁官大,这下倒好,干个副职还能去当兵,正职就得掉脑袋了,真是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在这次空印案中很多素有清廉之名的好官也被杀掉了,最有名的就是千古忠臣方孝孺他爹方克勤,这位仁兄在山东济宁干知府,为政清廉,平时肉都舍不得多吃,衣服上满是补丁,就因为他是主印官,糊里糊涂的没了脑袋。 但要说明的是,空印案中所杀官员的数目是有争议的,有些史料记载死者上万人,这应该是不准确的,因为朱元璋处理的只是掌印的官员,对副职他并未杀掉,朱元璋也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杀人狂,他是有着清醒的政治头脑的。杀光官员这种蠢事,他不会干的。 综合分析空印案,可以看出,此案和肃贪其实并无太大关系。官员们由于工作上的便利采取的一种变通手法,演变成了一件大案。而在大家都心知肚明且有人上书说明真相的情况下,朱元璋还接着处理此案,就值得我们深思了。 编辑本段郭桓案 此案与上一案件不同,其中确实存在着贪污问题,但牵涉之广,影响之大在贪污案件中确属罕见,而此案中也确实存在着某些很多疑点。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洪武十八年(1385年)三月,御史余敏、丁廷举告发北平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官吏赵全德等与户部侍郎郭桓合谋贪污,在朱元璋的编的《大浩》中,详细列举了郭桓贪污的方式和数量,看了实在让人触目惊心。我们有必要列举一下(请仔细看,疑点就在其中),其贪污行为包括: 1.郭桓私分了太平、镇江等府的赋税,也就是说这些地方的钱粮朱元璋没有收到,全被郭桓私自吞掉了。 2.郭桓私分了浙西的秋粮,具体数字是这样的,当年浙西的钱粮是450万石,郭桓只交给了朱元璋200多万担,其余的他自己私分了。 3.郭桓等人在征收赋税的时候,巧立名目,创造性的征收多种赋税:包括水脚钱、车脚钱、口食钱、库子钱、蒲篓钱、竹篓钱、神佛钱等。 最后算出总账,他和同党一共贪污了2400多万石粮食。 这么看来,郭桓确实是胆大妄为,他勾结其他官吏贪污腐败,朱元璋也并没有放过他的同党。那么郭桓的同党是谁呢,经过朱元璋的追查,六部的大多数官员都成为了郭桓的同党! 他们包括礼部(礼法)尚书赵瑁、刑部(司法部)尚书王惠迪、兵部(国防部)侍郎王志、工部(建设部)侍郎麦至德等。请注意,这个名单很长,据《刑法志》记载,当时六部除上面所列高级官员外,所有侍郎(副部长)以下官员都被干掉了。 这也就是说当时的六部,每个部除了尚书(部长)一人,侍郎(副部长)两人(上文已列出者除外),所有的办事官员都被杀掉了。当时的部长真的成了光杆司令,官员们陷入了恐惧之中,见面的第一句话应该就是“你们今天死了几个?”其实到后来这个问题也不用回答,因为一个部里最多只剩下三个人。 这是中央官员,还有地方的经办官员,粮食是由省里送来的,往下查,就是各个府县,府县再往下,就是那些所谓的富户、粮长。这些人也大多被杀掉。 此案一共杀掉了三万余人,结果是“百姓中产之家大抵皆破”,算得上是把朝廷上下一扫而空了。 编辑本段胡惟庸案 中国明太祖朱元璋借口丞相胡惟庸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与蓝玉案合称胡蓝之狱。起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终于二十五年。明初,朱元璋对丞相胡惟庸专权擅政、结党营私、骄横跋扈的举动极为不满,采取种种方式对其制约。洪武十三年正月,有人上书告胡惟庸谋反,朱元璋遂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和涂节、陈宁等处死。胡惟庸死后,其谋反“罪状”陆续被揭发。朱元璋为肃清“逆党”,株连杀戮者达 3 万余人。前后延续达10年之久,朱元璋并作《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胡党”而受株连至死或已死而追夺爵除的开国功臣有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宁侯叶踦等 1公、21侯。胡惟庸 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 ,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丞相废除后,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编辑本段蓝玉案 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朱元璋借口凉国公蓝玉谋反,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因蓝玉案被株连杀戮者,当时称之为“蓝党”。该案与胡惟庸案合称为“胡蓝之狱”。经两个案件发生后,明朝元功宿将已屠戮殆尽。 蓝玉,凤阳府定远县(今属安徽)人,开平王常遇春内弟。初隶常遇春帐下,有谋略,作战英勇,屡立战功。由管军镇抚积升至大都督府佥事。洪武十四年封永昌侯。二十年拜为大将军,屯蓟州。二十一年捕鱼儿海(今内蒙古东部贝尔湖)之战,杀北元太尉蛮子等,降其众,获马驼牛羊十五万余,焚其甲仗蓄积;又破哈剌章营,获人畜甚多。朱元璋对其宠遇甚隆,比之为卫青、李靖,封为凉国公。但蓝玉居功自傲,日益骄横跋扈。他蓄庄奴假子达数千人之多;乘势暴横,并仗势侵占东昌(今山东聊城)民田。当御史按问时,竟将御史鞭打后赶走。北征时私占大量珍宝驼马无算。回师夜经喜峰关,因守关吏未及时开门,竟纵兵毁关而入。他的所作所为,引起朱元璋不满。但蓝玉犹不收敛,擅定军中将校升降与军队进止,导致朱元璋数次责备。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告发蓝玉谋反,下狱鞫讯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拟乘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朱元璋遂族诛蓝玉等,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两万人。朱元璋还手诏布告天下,并条例爰书为《逆臣录》。列名《逆臣录》者,有一公、十三侯、二伯。

这些案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这些犯案的人,都是在朱元璋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把事情给办完了,这让朱元璋觉得自己的权力受到了极大地挑战,最明显的就是空印案,从一无所有到权倾天下,他无法接受任何人觊觎他的权力,也时刻担心着手下的大臣心怀不轨。

郭恒案的经过就是朱元璋怀疑有地方官员和中央户部侍郎郭恒有贪污公款,古人的意识里升官发财才是多数官员乐此不疲的人生追求,在强势的朱元璋统治下的大明王朝也不例外。肯定不是冤案,老朱杀人肯定是正确的,户部盖空白章是犯法的,任何角度都无可辩驳。也产生了大范围的官吏贪横现象,底层百姓生活艰辛,私加税目,侵吞公粮的情况。就让锦衣卫去查,一查查出来牵扯了全国十二个布政使司衙门和中央的礼部,吕如芳要进京赶考,陈月英与幼子不便随行,就留在家中。

胡惟庸案的主要对象是当时的丞相胡惟庸,他做了七年的丞相,胡惟庸案导致丞相一职退出历史舞台,蓝玉案为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扫清了一项隐患。而这空印案更是牵连深广,具体是不是冤案至今没有明确的定论。任职期间结党营私,势力十分庞大,据说刘伯温曾向朱元璋进言说胡惟庸不适合为相,也因此遭到胡惟庸记恨,朝廷正在大办丧事,北京城里日夜戒备。结果一天夜里,东城的一条小巷里发生了命案,死者名叫周世臣。

蓝玉案说到底是朱元璋诛杀开国功臣的政治事件,因为厉害的军事干将都被杀的差不多了,导致朱棣靖难是,朱允炆手上没有特别厉害的将领;空印案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冤案,可能是朱元璋过于痛恨贪官,而造成的一次官场震荡。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很多人对于朱元璋的印象不只停留在此,更多的是洪武四大案给人设施造成了很大的震撼。因为洪武四大案每一个案件都牵连了特别多的人,多的甚至达到数万,而朱元璋是一个敢于杀人的皇帝,对于那些谋逆的臣子,朱元璋杀的实在是太过残忍。

有人说朱元璋在洪武四大案中杀了这么多的人,是否表明朱元璋这个人心理变态,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明朝的江山,就是朱元璋一丈一丈硬生生给打下来的,所以朱元璋对于自己的江山,稳固是非常的在意的。

而且朱元璋不能够容许其他人威胁到黄泉,即便是宰相也不可以,甚至在朱元璋看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恰恰是唯一能够威胁到自己皇位的人,所以在胡惟庸案中,朱元璋杀人杀的最狠,连胡惟庸的九族都给诛灭了,甚至牵连到当时的开国功臣李善长。

而对于中国封建王朝的皇帝来说,他们自认为真命天子是你天下所有人的皇帝,所以一旦他们发现有任何事情,是对他们皇位产生了威胁,那么他们杀起人来自然是不可能手软,特别是像朱元璋这样的皇帝,一生都是在战场中度过的,那么他自然是不怕杀人的。

所以这一点并不能够说明朱元璋心理变态,反而能说明朱元璋是一个极度理智的人,他为了加强自己的皇权,可以说不择手段,并且他为了维护自己孙儿朱允文的统治,为朱允文扫清了一切的障碍,任何有可能威胁到朱允文当皇帝的大臣都被他给杀死了。

很多人都不了解洪武四大案是什么接下来跟着我一起欣赏。

历史上再也没有哪个朝代,像明朝这样,一开国就有“洪武四大案”,死亡不计其数,因为这四大案而受到牵连最终被处斩的人多达十几万,但是再看看案件本身,多多少少都有些漏洞,或者说是统治者,也就是朱元璋自己太“神经”,杀掉了这些他认为可能会给明朝带损失的人,但是这些人实际上真的会这样做吗也难怪会有不少人怀疑,洪武四大案其实都是朱元璋自己故意做出来的了。

如果说做一个开国皇帝的创业之路艰难度表,那么朱元璋一定能荣膺最佳。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朱元璋没有亲戚的支持,不像秦始皇有前面六代人为他的一统做铺垫,那么刘邦总和他一样了吧从一个小官做大,但是刘邦的对手只有项羽,楚汉争霸完就是天子了,而朱元璋却要面对张士诚陈友谅和北边元的势力。

同时,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从南打到北的皇帝,北打南那么有战马,打不过大不了跑,但是南打北靠腿,所谓兵贵神速,交通这一点上,朱元璋就吃了大亏。总而言之,老朱打下这个江山是费了老大的劲了。所以,当他坐上了皇帝的位子,摸着那把龙椅,这好不容易坐上的龙椅,他不得不思去考如何去坐得更稳。于是,就有了明朝洪武年间的四大案。

第一件大案就是和宰相有关,有一日朱元璋收到胡惟庸的奏疏,说自己家里的一口井突然开始涌出酒水来,这是大吉之昭啊,希望朱元璋能到自己家里去看一看,朱元璋欣然答应了,但是在前往的路上,突然冒出来一个小太监,死死拉着朱元璋的车不让他继续往前走了,手还指着胡惟庸家里。朱元璋心头一凛,就往回走,在路上又打听到了那个小太监在西华门做事。

于是就亲自登上西华门,从西华门正好可以看见胡惟庸家里的情况,里面有武士和身穿铠甲的士兵埋伏着,于是胡惟庸造反这件事就被发现了。这是胡惟庸造反的历史书的记载,但其中有很多的疑点,后人不得不怀疑这是朱元璋的栽赃陷害,为的就是废除宰相制度,使得皇权独大。

第二件大案就是空印案,按照当时明朝的税收制度,应该是地方的官员清算完地方的税收之后带着印着地方大印的册子和税款送到中央,由中央再一次清算后算是结清。但是如果中央 核算后,发现有出入,就需要重新再拿一本记账的册子来记录,那么就代表着需要重新按一次地方的大印。有一些远的行省,离南京太远,那些官员们就想到先把官印按在一本空白的册子上,万一出问题就可以直接写在空印册上。

此事被朱元璋发现后,朱元璋十分的生气,连杀了许多官员,其中不乏好官清官。空印案结束以后,明朝的政治严谨度再一次得到了提升。

后来的郭恒案和空印案差不多,是一次对官场的整治,郭恒等人贪赃枉法的事情被揭发后朱元璋下令彻查,接着发现了明朝地方官员有许多在收税方面做手脚,十分的腐败。于是朱元璋下令斩杀了所有地方税收的官员。这两件案子都是事出有因,但是为了矫正却下手过重,朱元璋的意图是好,但他个人杀伐太重,使得无数无辜的人受到了牵连。

最后一件蓝玉案则又是朱元璋亲手策划的栽赃陷害功臣的案件。蓝玉为朱元璋南征被罚,可以说是打下了半壁江山,使得大明边境安稳。但是蓝玉为人乖张,多次触怒了朱元璋。原来太子朱标活着,并且和蓝玉十分的要好,朱元璋就觉得蓝玉能够辅佐朱标,娇纵一些也没有关系,但是朱标突然暴毙,使得朱元璋开始忌惮蓝玉。终于,在蓝玉平定了南边的叛乱,没有利用价值之后,朱元璋把他叫回了京城,以谋反的名义杀掉了。洪武年间这几次重大的案件,可以说成是四次巨型的屠杀,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孙子的统治对外人是赶尽杀绝,没想到后院失火,给流氓朱棣捡了个便宜。

一、空印案(洪武十五年)

明朝时每年各个布政使司下属府州县都需派出审计官吏前往京师户部,核对其所在衙门缴纳中央官府的钱粮、军需事宜。所有账目必须和户部审核后完全相符方能结算。若其中有任何一项不符就必须驳回重新造册,且须再盖上原地方机关大印才算完成。因当时交通并不发达,往来路途遥远,如果需要发回重造势必耽误相当多的时间,所以前往户部审核的官员都备有事先盖过印信的空白书册以备使用。

明太祖朱元璋获知此事后大为震怒,认为这是官员相互勾结的欺君重罪,因而下令处罚所有相关官员。空印是一种源自元朝时的做法,朱元璋对这一惯例大开杀戒毫无疑问是想移风易俗使得官吏更尽心的为明朝卖命,洪武四大案的空印案毫无疑问是杀人立威,杀鸡儆猴。但株连过广,用刑过重图增冤魂而已,对于朱元璋本来彰显皇威,移风易俗的目的很难说得上有裨益。

二、胡惟庸案(洪武十三年)

因朝廷重臣怀庸在朝中私结党羽、独断专行,经常不经朱元璋就私自处决一些案犯,久而久之就被人举报有谋反之心,因此被朱元璋处决,但是考虑到其党羽问题,因此朱元璋将所有与胡怀庸有牵连的大臣都一一诛杀。洪武四大案的胡惟庸案便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牵扯到的人也越来越多,被朱元璋诛杀的人也越来越多。

洪武四大案胡惟庸一案让朱元璋意识到大臣对自己地位的威胁,因此在诛杀了胡怀庸之后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除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另设内阁供皇帝做为顾问。内阁大学士丝毫不如宰相,只有“票拟”权力,先送宦官,再由其上呈与皇帝。从此中国再无宰相一职,也就是说再没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位了,朱元璋皇帝之位是大臣们远远不及,高不可攀的,因此他的地位得以捍卫。

三、郭桓案(洪武十八年)

朱元璋怀疑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的官吏李彧、赵全德伙同户部侍郎郭桓等人共同舞弊,吞盗官粮,于是下旨查办。洪武十八年(1385年)三月,御史余敏、丁廷举告发户部侍郎郭桓利用职权,勾结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官吏李彧、按察使司官吏赵全德、胡益、王道亨等,私吞太平、镇江等府的赋税外,还私分了浙西的秋粮,并且巧立名目,征收了多种水脚钱、口食钱、库子钱、神佛钱等的赋税,中饱私囊。

朱元璋令审刑司拷讯,此案牵连全国的十二个布政司,牵涉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等。总计一共损失精粮两千四百万担,“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赃七百万,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核赃所寄借遍天下,民中人之家大抵皆破”,史称“郭桓案”。朱元璋在《大诰》感叹说:“古往今来,贪赃枉法大有人在,但是搞得这麼过分的,实在是不多!”

四、蓝玉案(洪武二十六年)

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诛杀了大将军蓝玉,而蓝玉是洪武时期的主要将领之一。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蓝玉率15万大军出塞追击蒙古军队,俘获男女七万七千人,大胜而归。此后,他又多次北征蒙古,立下赫赫战功,被晋封为凉国公,位居大将军之职。而蓝玉却自恃功高势大,骄横不法。在军中,他擅自黜陟将校,进止自专,甚至不听君命。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就将他处斩,并族诛了三族。平时与蓝玉有关系莫逆的许多将校,也都被定位“逆党”,遭到了抄家灭族的下场。当时因这个案件而被诛杀者多达15万人,军中的骁勇将领差不多都被杀戮殆尽。朱元璋借蓝玉案彻底铲除了将权对皇权的潜在威胁,将军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五、评价

光明初四大案中,因贪污受贿的全国官员被杀的不下万人,许多衙门连官老爷都没有。一把手被杀的,由二把手顶杀去,二把手被杀的,由文书顶上去。到最后老朱基本上是事必躬亲,累都会被累死,但就是这样仍然止不住贪污成风。

总的来说朱元璋是下了大力气肃贪的,但效果并不是太好,这是很值得分析的,大凡在封建朝代开国时期,官吏是比较廉洁的,而洪武年间出现如此大范围的官员因贪污被杀,应该说,朱元璋的某些政策制定和执行出现了问题,官员贪污的主因固然是他们自己的不法行为,但官员待遇过低,朱元璋肃贪手法过于急躁,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以上就是关于受到“洪武四大案”牵连的究竟有多少人全部的内容,包括:受到“洪武四大案”牵连的究竟有多少人、明朝四大案件是什么、明初四大案是什么并简要介绍!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1180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