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侯府歌女卫子夫,当年是怎么入宫成为皇后的?为什么在晚年会自尽而亡?卫子夫出生低下,本是平阳公主府中的一名歌女。有一年汉武帝刘彻趁拜祭祖先之时顺道前往看望平阳公主,酒席上平阳公主包含卫子夫等在内的多名歌女演唱,结论汉武帝刘彻一眼相中卫子夫。当日卫子夫便被汉武帝刘彻临幸,后被送入宫中。
入宫以后卫子夫时隔一年多常又被临幸,都是这一次她成功怀孕后嗣。以后汉武帝刘彻对卫子夫的宠溺一天天加重,连带她的家人也越来越受器重。许多年以后,汉武帝的正室王后陈阿娇很长时间无法产下后嗣,且仍在宫中实施巫蛊术。汉武帝刘彻获知以后十分大怒,陈皇后也由此遭到罢黜。半年之后,卫子夫再度孕期且最后成功产下汉武帝刘彻第一个孩子刘据。汉武帝刘彻因而颇感喜悦,因此朝内便有些人借机奏疏要求他把卫子夫封为王后。
沉浸于开心里的汉武帝刘彻大方准奏,卫子夫从此变成王后,而她的儿子刘据还在七岁时被封为皇太子。一后一皇太子,加上卫青、霍去病等人的百战百败,卫氏一族在朝中影响力日渐增涨,也由此引起了别人的嫉妒与汉武帝的惧怕。待朝内因公孙贺父子俩而起的苗疆之乱暴发以后,刘据在一个名字叫做江充之人的诬陷下被陷入到这一场祸患中。
那时候年逾古稀的汉武帝刘彻针对巫蛊术甚为在乎,因此在江充的哄骗下对太子刘据产生质疑。在东宫当中被挖出来江充事前埋好一点的玩偶以后,刘据十分惊惧却又找不到机遇跟汉武帝刘彻辩驳,最终居然是被迫得起兵造反而求自我保护。可是本次举兵很快就遭到前去镇压,兵败以后刘据知道劫数难逃,于是就自杀而死。待他死亡以后,卫子夫也随之自杀。
1 文言文翻译周勃汉书卷四十
周勃,沛县人,祖先是卷县人,迁居到沛县。
周勃以编织竹器为生,还常在人办丧事时吹奏挽歌,且是能引强弓的武士。高祖为沛公初起之时,周勃以中涓身份跟从攻打胡陵,夺下方舆。
方舆人反叛,周勃前往交战击退了敌人。进攻丰县,在砀东攻击了秦军,引军回到留地与肖地,再次进攻夺下砀县。
攻占下邑时,周勃最先登城。汉王赐给他五大夫的爵位。
攻蒙、虞占领了二县。袭破章邯的车骑殿兵,平定魏地,进攻辕戚、东纟昏,进军并攻占了栗。
攻打啮桑,周勃最先登城。袭击并打败秦军于阿城下。
追敌到濮阳,占领蕲城。进攻都关、定陶,袭取宛朐,俘虏单父县令。
夜袭夺得临济,攻击寿张,向前直到卷,打败李由军于雍丘之下。攻开封,周勃的士卒先到城下的最多。
当章邯打败项梁,沛公与项羽就带兵东回砀县。从初起沛县到回军砀县共一年两个月。
楚怀王封沛公为武安侯,为砀郡长官。沛公任命周勃为襄贲令,随同沛公平定魏地,在武成打败东郡尉。
攻长社,又最先登城。攻颍阳、缑氏,断绝黄河津道。
在尸乡之北袭击赵贲军。向南攻南阳郡守齿奇,破武关、山尧关。
在蓝田攻打秦军,到达咸阳,灭秦朝。项羽入咸阳后,封沛公为汉王。
汉王赐周勃为威武侯。随从进入汉中,拜为将军。
回师平定三秦后,赐给怀德县作食邑。在进攻槐里、好之战中功劳最高、向北救援漆地,攻打章平、姚军队。
西定碊地,还军攻占、频阳。在废丘包围并打败章邯军队。
向西击破益已军。攻打上圭阝,东守山尧关。
袭击项籍,进攻曲阳,功劳又最高。回守敖仓,追击项籍。
项籍自刎后,趁势东定楚地泗水和东海郡,共占领二十二县。回守洛阳、栎阳,受赐与颍阴侯共享有钟离县的租税。
作为将军跟随高祖进攻燕王臧荼、在易水之下将其打败。周勃率士卒在高祖出征行途中建功最多。
被赐列侯爵位,并剖符为信世世不绝,以绛县八千二百八十户为食邑。周勃作为将军又随从高帝在代郡进击韩王信,使霍人归降。
进军到武泉,在其北袭击打败胡人骑兵。转攻铜一战,打败韩王信的军队。
还军降服了太原六城。在晋阳城下进攻韩王信和胡人骑兵,得胜并夺取了晋阳。
后来在薉石进攻并大败韩王信军,追击韩王信逃兵八十里。回头又进攻楼烦三城,趁势在平城下攻击胡人骑兵。
周勃率领士卒于高祖行进途中建功最多,升为太尉。进攻陈,平灭了马邑城。
周勃所将士卒斩杀陈的将军乘马降。转而在楼烦攻击并打败了韩王信、陈、赵利的军队。
俘虏陈部将宋最和雁门郡守囫。乘胜转攻俘获云中郡守、丞相箕肄和将军博。
平定雁门郡十七县,云中郡十二县。趁机在灵丘再攻陈获胜,斩杀陈的丞相程纵、将军陈武、都尉高肄,平定了代郡九县。
燕王卢绾反叛,周勃作为相国顶替樊哙统军,攻占蓟,俘获卢绾的大将抵、丞相偃、郡守陉、太尉弱、御史大夫施屠浑都。在上兰打败卢绾军,后又在沮阳袭击卢绾军,追敌到长城,平定上谷郡十二县,右北平郡十六县,辽东郡二十九县,渔阳郡二十二县。
跟随高帝征战以来,总计俘获敌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二千石各三人;另外攻破两个军,占领三个城,平定五个郡,七十九个县,俘获丞相、大将各一人。周勃为人质朴敦厚,高帝认为可以委托大事。
周勃不喜爱文辞,每次召见儒生说客时,不用宾主之礼,东向而坐要求道:“赶快给我说吧。”他的语言讷钝,质朴无文由此可见了。
周勃平定燕地回朝,高帝已崩逝。作为列侯臣事惠帝。
惠帝六年(前189),设置太尉官,就任命周勃为太尉。十年以后,高后去世。
吕禄以赵王身份为汉朝的上将军,吕产以吕王身份为相国,执掌朝政,欲图刘氏皇权。周勃与丞相陈平、朱虚侯刘章共同诛伐诸吕。
事在《高后纪》有记载。诸侯大臣暗中商议:“少帝和济川、淮阳、恒山王都不是惠帝的儿子,吕太后设计取他人之子、杀了他们的生母将其养育在宫中,让惠帝认做儿子,立他们为后继人,用以加强吕氏势力。
现今灭了诸吕,待少帝长大亲政,恐怕我等要被连族诛灭了,不如另择诸侯王中贤能者立为皇帝。”于是迎立代王,就是孝文皇帝。
东牟侯刘兴居是朱虚侯刘章的弟弟,他说:“诛灭吕氏,我没立功,请让我去清理宫室。”于是与太仆汝阴侯滕公入宫,滕公向前对少帝说:“您不是刘氏的后代,不应当皇帝。”
刘兴居就令左右执戟卫士都放下兵器出宫,有数人不肯放下兵器,宦者令张释告知情由,也就放下了。滕公命令用车子送少帝出宫,少帝问“:要把我安置在哪?”滕公说“:就安置于少府官衙。”
于是备了天子的车驾到代王官邸迎接皇帝,报告说:“宫廷清理完毕。”皇帝进入未央宫,有十位持戟卫士守卫宫殿,端门的谒者说:“这是天子所在,您来这儿干什么?”不让进入,经太尉周勃前来说明,也都拿着兵器离开,皇帝于是入宫。
当夜,有关机关分别派人将济川、淮阳、常山王和少帝杀死在官邸。文帝即位后,以周勃为右丞相,赐给黄金五千斤,食邑万户。
过了十余月,有人劝告周勃“:你诛灭吕氏,迎立代王,已威震天下,又受厚赏而居尊位,久而久之,恐怕就有灾祸临头了。”周勃担扰,也自觉处境危险,于是向皇帝辞谢,归还了相印。
文帝予以批准。一年后。
2 文言文翻译,史记陈丞相世家孝文帝即位后,认为太尉周勃亲自率兵诛灭吕氏宗族,功劳多;陈平想把右丞相的尊位让给周勃,于是托病引退。孝文帝刚刚即位,觉得陈平病得奇怪,就去探问他。陈平说:“高祖时期,周勃的功劳不如我陈平。到诛灭吕氏宗族时,我的功劳也就不如周勃了。我愿把右丞相的职位让给周勃。”于是孝文帝就任命绛侯周勃为右丞相,位次名列第一;陈平调职为左丞相,位次名列第二。赏赐陈平黄金千金,加封食邑三千户。
过了一段时间,孝文皇帝已经渐渐明了熟悉国家大事,在一次接受群臣朝见时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中判决的案件有多少?”周勃谢罪说:“不知道。”孝文皇帝又问:“全国一年中钱粮的开支收入有多少?”周勃又谢罪说不知道,急得汗流浃背,惭愧自己不能回答。于是皇上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有主管的人。”皇上说:“主管的人又是谁?”陈平说:“陛下若问判决案件的情况,可询问廷尉;问钱粮收支的情况,可询问治粟内史。”皇上说:“如果各自有主管的人,那么您所主管的是些什么事呢?”陈平谢罪说:“为臣诚惶诚恐!陛下不知我才智低劣,使我勉强担任宰相的职位。宰相一职,对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对下养育万物适时生长,对外镇抚四夷和诸侯,对内爱护团结百姓,使公卿大夫各自能够胜任他们的职责。”孝文帝于是称赞他回答得好。右丞相周勃大为惭愧,退朝后埋怨陈平说:“您怎么不在平时教我对答这些话!”陈平笑着说:“您身居相位,不知道丞相的职责吗?陛下如若问起长安城中盗贼的数目,您也要勉强凑数来对答吗?”这时绛侯周勃自知自己的才能比陈平差远了。过了一会时间绛侯周勃托病请求免去右丞相的职务,陈平独自担任整个丞相的职务。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1)高祖独自心中不高兴,慷慨悲歌,群臣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这样)。
(2)我考虑此事是想这样,但是群臣谁能(担此重任)呢?
(3)高祖去世之后,吕太后派使臣召赵王(入朝),他(赵王)的相国周昌让赵王称病不去。
小题1:万岁:国君去世的委婉说法
小题1:C连词,表修饰关系;A①代词,他的,②代词,自己;B①介词,替,给②动词,制定,出; D①连词,于是,②介词,凭借
小题1:并非“处处”为国着想,从宠爱戚姬、欲废太子一事即可见
小题1:得分点(1)“独”“ 悲歌”“ 所以然”(2)“如是”“ 可”(3)“使使”“ 相”“ 不行”
4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爱问知原文: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
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
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
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
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为中大夫。
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 乃谓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
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 乃者①我使谏君也。”
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
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
卒,谥懿侯。子窋侯。
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②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 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
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翻译:平阳侯曹参,沛县人。秦朝时曹参做沛县的狱掾,萧何做主吏,他们在县里已是有名望的官吏了。
曹参起初卑贱的时候,跟萧何关系很好;等到各自做了将军、相国,便有了隔阂。 到萧何临终时,萧何向孝惠皇帝刘盈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曹参接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做事情没有任何变更,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度。曹参从各郡和诸侯国中挑选一些质朴而不善文辞的厚道人,立即召来任命为丞相的属官。
对官吏中那些言语文字苛求细微束节,想一味追求声誉的人,就斥退撵走他们。 曹参自己整天痛饮美酒。
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们见曾参不理政事,上门来的人都想有话相劝。可是这些人一到,曾参就立即拿美酒蛤他们喝,过了一会儿,有的人想说些什么,曹参又让他们喝酒,直到喝醉后离去,始终没能够开口劝谏,如此习以为常。
相国住宅的后园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的房舍里整天饮酒歌唱,大呼小叫。 曹参的随从官员们很厌恶这件事,但对此也无可奈何,于是就请曾参到后园中游玩,一起听到了那些官吏们醉酒高歌、狂呼乱叫的声音,随从官员们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加以制止。
曹参反而叫人取酒布设座席痛饮起来,并且也高歌呼叫,与那些官吏们相应和。曹参见别人有细小的过失,总是隐瞒遮盖,因此相府中平安无事。
曹参的儿于曹奋做中大夫。汉惠帝埋怨曹相国不理政事,觉得相国是否看不起由己,于是对曹窋说:“你回家后,试看私下随便问问你父亲悦:‘高帝刚刚永别了群臣,皇上又很年轻,您身为相国,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根据什么考虑国家大事呢?’但这些话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
”曾 假日休息时回家,闲暇时陪着父亲,把惠帝的意思变成自己的话规劝曹参。曹参听了大怒,打了曹 二百板子,说:“快点儿进宫侍奉皇上去,国家大事不是你应该谈论的。”
到上朝的时候,惠帝责备曹参说:“对曹为什么要惩罚呢?上次是我让他规劝您的。”曹参脱帽谢罪说:“请陛下自己仔细考虑一下,在圣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谁强?”惠帝说:“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参说:“陛下看我和萧何谁更贤能?”惠帝说:“您好像不如萧何。
”曹参说:“陛下说的这番话很对。况且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 吗?”惠帝说:“好。
您休息去吧!”曹参做汉朝相国,前后有三年时间。他死了以后,被谥为懿侯。
曹参之子曹 接替了他父亲的候位。 百姓们歌颂曹参的事迹说;“萧何制定法令,明确划一;曹参接替萧何为相,遵守萧何制定的法度而不改变。
曹参施行他那清净无为的政策,百姓因而安宁不乱。” 太史公说:曹相国曹参的战功之所以如此之多,是因为他跟淮阴侯韩信一起共事的缘故。
等到韩信被消灭,列侯成就的战功,惟独曹参据有其名。 曹参作为汉朝相国,极力主张清净无为,这完全合于道家的学说。
百姓遭受秦朝的酷政统治以后,曹参给予他们休养生息的时机,所以天下的人都称颂他的美德。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11A 12B 13D 14 (1)文帝下诏挑选周勃最贤能的儿子,人们推举了周亚夫,于是恩荫周亚夫为条侯,接续周勃的爵位。
(“诏”“其子最贤者”“荫”“续”,每处1分,句意1分。) (2)那个人(或:他)背叛了他的(或:自己的)君主投降陛下,陛下如果封他为侯,那还凭什么去责备(或:要求)不守节操的臣子呢?(“彼”“侯”“何以”“人臣不守节者”各1分,句意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1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
了解了这些信息,本题的断句就不难了。如本题注意各句主语、谓语相关内容的变化。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从秦始皇时期开始,就有匈奴与中原征战不休的记载。比如学生可以从司马迁、苏武牧羊等故事推知汉朝时中原与匈奴就已经征战不休了(考查学生的课内外知识和思维的延展能力)。
考点: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景帝怀疑他谋反”及“指使吏卒”属臆想,原文无据。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14古文翻译要做到字字落实,同时要注意补出省略成分,调整语序。
如本题(1)“诏”“其子最贤者”“荫”“续”(2)“彼”“侯”“何以”“人臣不守节者”,其中“其子最贤者” “人臣不守节者”是定语后置句。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绛侯周勃死了,文帝感念他的功劳,下诏挑选周勃最贤能的儿子,人们推举了周亚夫,于是恩荫周亚夫为条侯,接续周勃的爵位。
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境,周亚夫驻扎在细柳营防备匈奴。皇帝亲自到细柳营慰劳军队,天子的前导到达军营,不能进入。
前导说:“天子就要到了!”军门都尉说:“我们将军命令说:‘在军中只能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皇帝到了,还是不能进入。
于是皇帝便派使者手持符节给将军下诏令,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文帝说:“哎呀,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别人怎么能够去侵犯他呢。”
文帝将要去世的时候,告诫太子说:“如果发生危急情况,周亚夫是真正可以担当领兵重任的。”景帝三年(前154),吴、楚等国叛乱。
景帝任周亚夫为太尉,向东攻打吴、楚叛军。于是周亚夫亲自请示皇帝说:“楚兵勇猛轻捷,很难与他们交战取胜。
我希望先把梁国放弃,让他们进攻,我们去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才能把他们制服。”景帝同意了这个意见。
太尉周亚夫把各路军队会合到荥阳之后,吴国叛军正在进攻梁国,梁孝王向太尉周亚夫请求救援。而太尉周亚夫却领兵向东北跑到昌邑,深沟高垒坚守不出。
梁国天天派使者向太尉求救,太尉不肯去救。梁国上书报告景帝,景帝派使者诏令太尉救梁。
太尉不遵从皇帝的诏令,坚守营垒不出兵,而是派遣轻骑兵断绝吴、楚叛军后方的粮道。吴国军队缺乏粮食,屡次想挑战,可是汉军始终也不出来应战。
吴兵已经饿了,于是就撤退离去。太尉派精兵去追击,大败吴军。
于是将领们才认识到太尉的计谋是正确的。由这次平叛开始,梁孝王和太尉有了嫌隙。
周亚夫回朝后,升任丞相,景帝非常器重他。后来,景帝废了栗太子,丞相周亚夫极力为此事争辩,景帝因此就疏远了他。
而梁孝王每次进京朝见,常常跟太后讲条侯周亚夫的短处。匈奴王徐卢投降汉朝,景帝想要封他为侯爵。
丞相周亚夫说:“那个人(或:他)背叛了他的(或:自己的)君主投降陛下,陛下如果封他为侯,那还凭什么去责备不守节操的臣子呢?”景帝说:“丞相的意见不能采用。”周亚夫因而称病退居家中,景帝中元三年,周亚夫因病被免去丞相职务。
后来条侯的儿子因偷买天子用的器物而获罪,事情牵连到条侯。文书呈报给景帝以后,景帝交给官吏查办。
官吏按文书上内容逐条责问条侯,条侯拒不回答。景帝责骂他说:“我不任用你了。”
并下令把周亚夫交到廷尉那里去。廷尉责问说:“您是想造反吗?”周亚夫说:“我所买的器物都是殉葬用的,怎么说是要造反呢?”狱吏说:“您纵使不在地上造反,也要到地下去造反吧!”狱吏逼迫越来越加紧,于是周亚夫五天不吃饭,吐血而死。
太史公说:周亚夫的用兵,一直保持威严庄重,坚韧不拔,司马穰苴这样的名将怎能超过他呢?可惜他自满自足而不虚心学习,能谨守节操但不知恭顺,最终导致穷途因窘。真令人悲伤啊。
6 文言文阅读,绛侯周勃者这是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绛侯周勃,沛县人。
他的祖先是卷县人,后来迁到的沛县。周勃靠编蚕箔维持生活,还常在人家办丧时事吹箫奏挽歌,后来又成为能拉硬弓的勇士。
高祖当初称为沛公刚刚起兵的时候,周勃以侍从官的身份随从高祖进攻胡陵,攻下方与。方与反叛,周勃跟他们交战,打退了敌军。
之后进攻丰邑,在砀郡东边攻打秦军,军队回到留县和萧县。再次进攻砀郡,把它攻破了,打下了下邑,周勃最先登上城墙。
高祖赐给他五大夫的爵位。进攻蒙、虞二城,都攻下了。
袭击章邯车骑部队的时候,周勃立下等功。平定魏地后,进攻爰戚、东缗,一直打到栗县,都攻占了。
攻啮桑时,周勃又最先登城。在东阿城下攻击秦军,把他们打败了。
追击到濮阳,攻下甄(juàn,倦)城。进攻都关、定陶,袭击并攻占了宛朐(qú,渠),俘获了单父的县令。
夜袭攻占了临济,进攻寿张,又往前打到卷县,把它攻破了。在雍丘城下攻击秦军将李由的军队。
进攻开封时,周勃先到城下,立了战功。后来章邯打败了项梁的军队并杀死了项梁。
沛公刘邦和项羽领兵向东回到砀郡。从在沛县开始起兵到回至砀郡,共一年零两个月。
楚怀王给沛公的封号是安武侯,并任他做砀郡郡长。沛公任命周勃以虎贲令的职位跟随沛公平定魏地。
在城武进攻东郡郡尉的军队,打败了他们。攻打秦将王离的军队,把他们打败了。
进攻长社,周勃又是最先登城。进攻颍阳、缑(gōu,勾)氏,切断了黄河的渡口。
在尸乡北面攻打赵贲的军队。又南下攻打南阳郡吕攻破武关、峣关。
在蓝田大败秦军,打到咸阳,灭了秦朝。 项羽到了咸阳,把沛公封为汉王。
汉王赐给周勃的爵位是威武侯。周勃跟随汉王进入汉中,被任命为将军。
回师平定三秦,到秦地后,汉王把怀德赐给周勃作食邑。进攻槐里、好畤,立了上等功。
在咸阳攻击赵贲和内史保,又立上等功。向北进攻漆县。
攻打章平、姚卬的军队。向西平定汧县。
又回军打下了湄县、频阳。在废丘包围了章邯军队。
打败了西县县丞的军队。攻打盗巴的军队,打败了他。
进攻上邽。在东。
在东边镇守峣关。转而攻打项羽。
进攻曲逆,立上等功。回师镇守敖仓,追击项羽。
项羽死后,趁机向东平定楚泗水和东海两郡,共占领二十二县。又回师守卫洛阳、栎阳,汉王把钟离赐给周勃与灌婴做为二人共有的食邑。
周勃以将军的身份随从高祖征讨反叛汉朝的燕王臧荼,在易县城下把他们打败。周勃率领的士兵在车马大道上抵御敌军,战功多。
周勃被封赐列侯的爵位,高祖分剖符信保证周勃的爵位代代相传,永不断绝。赐绛县八千一百八十户做为食邑,号称绛侯。
周勃以将军身份随从高祖在代地征讨反叛汉朝的韩王信,降服了霍人县。再向前到达武泉,攻击胡人的骑兵,在武泉北边把他们打败。
又转移到铜鞮进攻韩王信的军队,打败了他们。回师降服了太原郡的六座城。
在晋阳城下,攻击韩王信的胡人骑兵,击败了他们,攻下了晋阳。随后又在硰石攻击韩王信的军队,把他们击败,追击败兵八十里。
回师进攻楼烦的三座城,趁势在平城之下攻击胡人骑兵,周勃所率领的士兵在车马大道上抵御敌兵,战功最多。周勃晋升为太尉。
周勃攻打叛将陈豨,在马邑县屠城。他率领的士卒斩杀了陈豨的将军乘马。
在楼烦攻打韩王信、陈豨、赵利的军队,把他们打败了,俘获了陈豨的部将宋最和雁门郡守圂。趁势转攻云中郡,俘获了郡守圂、丞相箕肆和将军勋。
平定雁门郡十七个县,云中郡十二个县。趁势又在灵丘攻打陈豨,把他的军队打垮,斩杀了陈豨,俘获了陈豨的丞相程纵、将军陈武、都尉高肆。
平定代郡九个县。 燕王卢绾反叛,周勃以相国的职位代樊哙领兵,攻下蓟县,俘获了卢绾的大将抵、丞相偃、郡守陉、太尉弱以及御史大夫施等人,屠灭浑都城。
在上兰打败了卢绾的叛军,又在沮阳击败卢绾的叛军。追击到长城,平定上谷郡十二县,右北平郡十六县,辽西、辽东二十九县,渔阳郡二十二县。
随从高祖出征,共俘获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这和年俸二千石的官各三人,另外还打败了两支军队,攻下了三座城,平定五个郡、七十九个县,俘虏丞相、大将各一人。 周勃为人质朴刚强,老实忠厚,高祖认为可以嘱托大事。
周勃不喜爱文辞学问,每次召见儒生和游说之士,他面向东坐着,要求他们:“赶快对我说吧!”他的质朴少文才就像这个样子。 周勃平定燕地之后回朝,高祖已经去世,他以列侯的身份侍奉惠帝。
惠帝六年(前189)设太尉官职,任命周勃为太尉。十年以后,吕后去世。
吕禄以赵王身份任汉朝上将军,吕产以吕王身份任汉朝相国,他们把持汉朝政权,想要推翻刘氏。周勃身为太尉,却不能进入军营之门;陈平身为丞相,却不能处理政务。
于是周勃与陈平谋划,终于诛灭了吕氏家族,拥立孝文皇帝。此事的说情都记载在《吕太后本纪》和《孝文本纪》中。
文帝即位之后,任周勃为右丞相,赐给黄金五千斤,食邑一万户,过了一个多月,有人劝说周勃:“您已诛灭了吕氏家庭,拥立代王为天子,威震天下。您受到丰厚的赏赐,处在尊贵的地位,这样受宠,时间长了将会有灾祸降到您的身上。”
周勃害怕了,自己也感到危险,于是就辞职,请求。
史书上并没有特别记载曹时是如何去世。
曹时是西汉开国功臣曹参的曾孙。汉景帝四年(前154年),曹时继承平阳侯爵位。元光四年(前131年)平阳侯曹时逝世,谥曰夷。其子曹襄娶汉武帝女卫长公主为妻。
相关史料:
《史记·曹相国世家》
平阳侯窋,高后时为御史大夫。孝文帝立,免为侯。立二十九年卒,谥为静侯。子奇代侯,立七年卒,谥为简侯。子时代侯。时尚平阳公主,生子襄。时病疠,归国。立二十三年卒,谥夷侯。子襄代侯。襄尚卫长公主,生子宗。立十六年卒,谥为共侯。子宗代侯。征和二年中,宗坐太子死,国除。
《汉书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
平阳侯曹寿尚武帝姊阳信长公主。
《汉书·萧何曹参传》
萧何,沛人也。以文毋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
祖为亭长,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秦御史监郡者,
与从事辩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
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
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初,诸侯相与约,先入关破秦者王其地。沛公既先定秦,项羽后至,欲攻沛
公,沛公谢之得解。羽遂屠烧咸阳,与范增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民皆居
蜀。”乃曰:“蜀汉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
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何谏之曰:“虽王
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汉王曰:“何为乃死也?”何曰:“今众弗如,百
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语曰‘天汉’,其称
甚美。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
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
遂就国,以何为丞相。何进韩信,汉王以为大将军,说汉王令引兵东定三秦。语
在《信传》。
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
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
许以从事;即不及奏,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计户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
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剸属任何关中事。
汉三年,与项羽相距京、索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何曰:“今王暴
衣露盖,数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
上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
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上以何功
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
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
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
曰:“知之。”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
徒能走得曾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
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后皆莫敢言。
列侯毕已受封,奏位次,皆曰:“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
多,宜第一。”上已桡功臣多封何,至位次未有以复难之,然心欲何第一。关内
侯鄂秋时为谒者,进曰:“郡臣议皆误。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
事。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失军亡众,跳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
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
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
今虽无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加万世之
功哉!萧何当第一,曹参次之。”上曰:“善。”于是乃令何第一,赐带剑履上
殿,入朝不趋。上曰:“吾闻进贤受上赏,萧何功虽高,待鄂君乃得明。”于是
因鄂秋故所食关内侯邑二千户,封为安平侯。是日,悉封何父母兄弟十余人,皆
食邑。乃益封何二千户,“以尝繇咸阳时何送我独赢钱二也”。
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语在《信传》。
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祖国卫。诸
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长安城东,
瓜美,故世谓“东陵瓜”,从召平始也。平谓何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
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有疑君心。
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何从其计,上说。
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曰:“为上在军,拊循勉
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又说何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
功第一,不可复加。然君初入关,本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尚复孳孳得
民和。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貣以自污?上心
必安。”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人。上至,何谒。上
笑曰:“今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何,曰:“君自谢民。”后何为民请
曰:“长安地陿,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上大怒
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乃下何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
前问曰:“相国胡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
主,有恶自予。今相国多受贾竖金,为请吾苑,以自媚于民。故系治之。”王卫
尉曰:“夫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
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时,陛下自将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关中摇足
则关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
下,夫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上不怿。是日,使使
持节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上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吾苑
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
高祖崩,何事惠帝。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
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
何死不恨矣!”
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
为势家所夺。”
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子禄嗣,薨,无子。高后乃封何夫人同为酂
侯,小子延为筑阳侯。孝文元年,罢同,更封延为酂侯。薨,子遗嗣。薨,无子。
文帝复以遣弟则嗣,有罪免。景帝二年,制诏御史:“故相国萧何,高皇帝大功
臣,所与为天下也。今其祀绝,朕甚怜之。其以武阳县户二千封何孙嘉为列侯。”
嘉,则弟也。薨,子胜嗣,后有罪免。武帝元狩中,复下诏御史:“以酂户二千
四百封何曾孙庆为酂侯,布告天下,令明知朕报萧相国德也。”庆,则子也。薨,
子寿成嗣,坐为太常牺牲瘦免。宣帝时,诏丞相、御史求问萧相国后在者,得玄
孙建世等十二人,复下诏以酂户二千封建世为酂侯。传子至孙获,坐使奴杀人减
死论。成帝时,复封何玄孙之子南�长喜为酂侯。传子至曾孙,王莽败乃绝。
萧何,沛地人。因能写文书没有疵病而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在吏事上袒护高祖。高祖作了亭长,又常帮助他。高祖以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小吏们都出钱三百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
秦御史监郡的人,和从事考察其职事,萧何于是被授予泗水郡卒吏一职,考课最优等.秦御史打算言于朝廷,征用萧何,萧何坚决请求,才得以未去。等到高祖起事做了沛公,萧何曾经任丞督事。沛公到了咸阳,诸位将领都争相跑到储存金帛财物的府库去瓜分。
只有萧何先进去收藏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沛公之所以详细地知道天下要塞,户VI多少;强弱分布,人民痛恨忧苦的事情,就是因为萧何收得了秦的图书。起初,诸侯们互相约定,先进入函谷关击破秦的就在其地称王。
沛公已经先平定了秦,项羽后到,要攻打沛公,沛公向他谢罪,才得以解脱。项羽于是在咸阳城进行屠杀焚烧,和范增谋划说:“巴蜀道路险阻,秦的移民都居住在蜀。”于是说:“蜀、汉也是关中的地盘。”于是立沛公为汉王,把关中地分为三份,把秦的降将封王来抗拒汉王。
汉王很生气,要策划攻打项羽。周勃、灌婴、樊啥都鼓励汉王,萧何劝谏说: “虽然在汉中为王不好,但不是比死好些吗”汉王说:“怎么就会死呢”萧何说:“现在兵士不如人家多,百战百败,除了死还能怎样
《周书》说‘天给予却不去接受,反会遭受其害,。俗语说‘天汉’,以汉配天,名称非常美好。能够在一入之下受委屈,却在万乘诸侯之上伸张其志的,是商汤、武王。为臣希望大王在漠中称王,休养百姓,招致贤才,收用巴蜀的财力,回军平定三秦,就可以谋取天下了。”
汉王说:“好。”于是去封国即位,任命萧何为丞相。萧何举荐韩信,汉王任命他为大将军,说服汉王使他领兵束进平定三秦,其事迹在《信传》。萧何以丞相身份接管留守巴、蜀,镇抚、谕告境内百姓,使其供给军食。
漠二年,汉王和诸侯攻打楚,萧何守在关中,侍卫太子,治理梁阳.制定法令规约,建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经常上奏,皇上许可的就去执行。如果来不及上奏,就按适宜的方式施行,皇上回来后再告诉皇上。
计算户V1转运粮饷供给军需,汉王多次丧师逃跑,萧何经常征发关中兵士,立前线以补充,皇上因此把关中事务专门交给萧何。
汉三年,和项羽在京、索之间对峙,皇上多次派使者慰劳丞相。鲍生对萧何说:“现在大王曰晒衣裳,露湿车盖,却多次慰劳您,这是对您有疑心。为您着想,不如把您的子孙兄弟中能打仗的都派到军队中去,皇上就更信任您了。”于是萧何听从了他的计策,汉王非常高兴。
汉五年,已杀掉项羽,即了帝位,按功劳封赐,群臣争功,一年多难以决定,皇上因萧何功劳最大,先封为酆侯,食邑八千户。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披着锁甲,拿着兵器,多的经历百余战,少的也有几十回合,攻城略地,多少不等。
现在萧何没有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表议论,不去打仗,地位却在我们之上,为什么”皇上说: “各位知道打猎的事吧”都说: “知道。”又问: “知道猎狗吗”回答说: “知道”。
皇上说:“打猎,追杀野兽的是狗,而发纵指示野兽所处的是人。现在各位只能追逐获得野兽,功劳和猎狗类似;至于萧何,发纵指示,功劳与猎人一样。而且各位只是以己身跟随我,多的三两个人,萧何全族几十人都跟随我,功劳不可忘记!”以后群臣都不敢说了。
列侯受封完毕,上奏位次,都说:“平阳侯曹参受伤七十处,攻城略地,功最多,应列为第一。”皇上已经使功臣屈从而多封了萧何,至于位次没有办法再为难他们,然而心裹想让萧何位居第一。
当时关内侯鄂秋为谒者,进言说: “群臣的议论都不对。曹参虽然有野战略地的功劳,这只是一时的事。皇上与楚相持五年,损兵折将,多次轻身逃跑,然而萧何常从关中派军队来补充。不是皇上诏令召来士卒,却有数万人在皇上乏绝时赶到。
汉与楚在荣阳相守多年,军中没有现存的粮食,萧何从关中转运粮饷,供给不缺。陛下虽多次丢失山东,萧何常保全关中以待陛下,这是万世的功劳。现在即使没有曹参这样的人一百个,汉又能损失什么呢汉的获得不一定非等待他们才能保全。
为什么要以一旦之功加于万世之功之上呢!萧何应当第一,曹参次之。”皇上说:“好。”于是令萧何为第一,恩赐佩剑穿履上殿,进朝廷不必小步急行.皇上说: “我听说进贤要受上赏,萧何功劳虽高,有了鄂君才得以彰明。”
于是在鄂秋原来所食关内侯邑二千户之上,又加封为安平侯。这天,全部封赏萧何的父母兄弟十几人,都有食邑。又加封萧何二千户,“用来报答在咸阳服役时惟独萧何多送我二百钱。”
陈稀反叛,皇上亲自率军,到了邯郸。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杀了韩信。在《信传》有记载。皇上听说已杀了韩信,派使者拜丞相为相国,加封五千户,命令士卒五百人和一个都尉为相国护卫。诸君都庆贺,只有召平表示哀悼。
召平,是原来秦的束陵侯。秦灭亡后,成为平民,很穷,在长安城东种瓜,瓜非常甜美,所以世间所谓“束陵瓜”,就是从召平开始的。
召平对萧何说:“灾祸从此开始了。皇上露营在外,而您在朝中留守,没有遭受箭石之苦,而给您加封置卫,是因为现在淮阴侯刚在内部反叛,对您有疑心。给您配置守卫护卫您,不是用来恩宠您的。希望您辞谢封赏不受,以全部家产资助军队。”萧何听从了召平的计策,皇上很高兴。
这年秋天,黥布造,皇上亲自率军攻打,多次派使者问相国在做什么。回答说: “因为皇上在军中,所以相国安抚勉励百姓,倾家所有资助军事,像陈稀造时那样。”
门客又劝说萧何道:“您不久就会被灭族了。您位为相国,功劳第一,无以复加。然而您刚入关时,本来很得民心,已有十几年了。都已亲附您了,您仍孜孜不倦以得民和。皇上之所以多次问您,是怕您倾动关中。现在您为什么不多买田地,低息借贷以自损声名,皇上一定会安心。”
于是萧何听其计策,皇上于是很高兴。皇上平定黥布后归来,百姓在路上拦住皇上,上书说相国强行贱买百姓田宅数千人。皇上回朝后,萧何去谒见。皇上笑道:“现在相国竟向百姓取利!”把百姓上的书都给了萧何,说:“您自己向百姓谢罪吧!”
之后萧何为百姓请求说:“长安地窄,上林中有很多空地,丢弃不用,希望能让百姓进去耕种,不要收了藁秸做兽食。”皇上大怒道:“相国接受了人的很多贿赂,替他们请求我的林苑!”于是把萧何下交给廷尉,带上刑具拘禁起来。
数日后,王卫尉侍奉皇上,上前问道: “相国犯了什么大罪,陛下那么粗暴地拘禁他”皇卜说:“我听说李斯为秦皇帝作丞相,有善行就归于主上,有错就归于自己.现在相国受了商人贿赂,为他们请求我的林苑,来自己讨好于百姓,所以拘捕治罪。”
王卫尉说:“供职办事有利于民的就向上请求,是真正的宰相的责任。陛下怎么能怀疑相国接受了商人的钱呢!况且陛下抗拒楚军数年,陈、黥布反叛时,陛下亲自率军前往,那时相国守在关中,关中稍有举动关西就不归陛下所有了。
相国不在此时图利,难道会贪图商人的钱吗而且秦因为听不进说自己的过错而丢掉了天下,李斯的与君分过,又何足效法!陛下何至于把宰相看得此浅薄!”皇上不高兴。这一天,派使者拿着符节赦免放出了萧何。
萧何年纪已老,一向恭谨,光着脚入朝谢罪。皇上说:“相国不要这样!相国为百姓请求我的林苑未得允许,我不过是桀纣之主,而相国是贤相。我之所以拘捕相国,是想让百姓知道我的过错。”
高祖崩,萧何事奉惠帝。萧何病重,皇上亲自去探望他,于是问道: “您百岁之后,谁可以代替您呢”回答说:“没有比主上更了解臣下的了。”皇帝说:“曹参怎么样”萧何顿首说:“皇上得到贤才了,我死而无憾了!”
萧何买田宅一定在贫穷偏僻之地,治家不修有院墙的房屋,说:“假使后代贤能,将学习我的俭朴;不贤,也不会被权势之家所侵夺。”
孝惠二年,萧何薨,谧号文终侯。其子萧禄继承他,薨,没有儿子。高后于是封萧何夫人同为酆侯,小于萧延为筑阳侯。孝文元年,罢免同,改封萧延为酆侯。薨,其子萧遣继承他。萧遣薨,没有儿子。
文帝又让萧遣的弟弟萧则继承,因为有罪而罢免。景帝二年,韶令御史:“已故相国萧何,是高皇帝的大功臣,参与遇争取天下的大事。现在他的后代绝灭,朕很怜惜他。可把武阳县二千户封给萧何孙萧嘉为列侯。”
萧嘉,是萧则的弟弟。薨,其子萧胜继承,后来有罪罢免。武帝元狩中,又下诏御史:“把邓地两千四百户封萧何曾孙萧庆为邓侯,布告天下,使天下明知朕报答萧相国的恩德。”萧庆,是萧则的儿子。
薨,其子寿成继承,因为献给太常的牺牲瘦瘠获罪罢免。宣帝时,诏令丞相御史查询萧相国后代尚存的人,找到玄孙建世等十二人,又下诏把郑二千户封建世为酆侯。传子至孙萧获,因指使奴仆杀人而以减死论罪。
帝时,又封萧何玄孙之子南繦长萧喜为酆侯。传子至于曾孙。王莽失败后就绝灭了。曹参,沛地人。秦时做狱掾,而萧何做主吏,在县裹都是吏之豪长。高祖做沛公,曹参以中涓身份随从。进攻胡陵、方,攻打秦监公军,大胜。
向东到薛,击破泗水守军于薛郭西。又攻打胡陵,占领了它。转守方与。方与反叛降魏,击破了它。丰反叛降魏,攻打它。赐爵为七大夫。向北击破司马欣军于赐束,占领狐父、祁的善置。又攻打下邑以西,到虞,击秦将章邯车骑。
攻辕戚及亢父,率先登城。升为五大夫。向北救援束阿,击破章邯军,冲锋陷阵,追至濮阳。攻占定陶,占领临济。向南救援雍丘,攻打李由军,大胜,杀死李由,俘虏秦候一人。章邯破杀项梁时,沛公与项羽率兵向东,楚怀王封沛公为彊邓长,率蛋郡兵。
于是封萱参为执帛,号为建成君。升为戚公,隶属阳郡。之后随从攻打束郡尉军,在成武南打败它。在成阳南攻打王离军,又攻打杠里,大胜。追击败军,西至开封,攻打赵贲军,得胜。把趟贲围在开封城中。
向西攻打秦将杨熊军于曲遇,得胜,俘虏秦司马和御史各一人。升为执珪。随从向西攻打阳武,到辗辕、缑氏,阻绝黄河渡口。攻打赵贲军于尸北,得胜。随从向南攻打肇,和南阳守畸战于阳城郭东,冲锋陷阵,占领宛,俘获崎,平定南阳郡。
随从向西攻打武关、蛲关,占领了二地。前行攻打秦军于蓝田南,又在夜裹袭击其北军,大胜,于是到咸阳,击破秦。项羽到,封沛公为汉王。汉王封曹参为建成侯。跟随到了汉中,升为将军。又跟随回去平定三秦,攻打下辨、故道、雍、牦。
在好峙南攻打章平军,得胜,包围好峙,占领壤乡。在壤束和高梁攻打三秦军,得胜。又包围章平,章平从好峙逃走。于是攻打赵贲、内史保军,得胜。向东攻取咸阳,改名为新城。曹参率兵守景陵二十三天,三秦派章平等攻打曹参,曹参出击,大胜。
把宁秦赐给他作为食邑。以将军身份率军围困章邯于废丘;以中尉身份跟随汉王出临晋关。到河内,至脩武,渡过围津,向东攻打龙且、项佗于定陶,得胜。向东占领碣、萧、彭城。攻打项籍军,汉军大败而逃。曹参以中尉身份围取雍丘。
王武在外黄反叛,程处在燕反叛,曹参进击,全部获胜。柱天侯在衍氏反叛,曹参进军破取了衍氏。在昆阳攻打羽婴,追到叶。回去攻打武彊,于是到了荣阳。曹参从漠中做将军中尉,跟随攻打诸侯,等到项王失败,又回到阳。
汉二年,拜为假左丞相,进入关中屯兵。一个多月后,魏王豹反叛,以假丞相身份另外与韩信在束边攻打魏将孙邀驻守的束张,大胜。接着攻打安邑,俘虏魏将王襄。在曲阳攻打魏王,追到束垣,生俘魏王豹。
占领平阳,俘获豹母亲妻儿,全部平定魏地,共五十二县。赐食邑平阳。于是跟随韩信在邬东攻打趟相国夏说军,大胜,杀死夏说。韩信和以前的常山王张耳率兵下井陉,攻打成安君陈余,命令曹参回去把赵别将戚公围困于邬城中。
戚公逃跑,追杀了他。于是率兵到汉王所在地。韩信已打败了趟,做了相国,向东攻打齐,曹参以左丞相身份跟随。攻破齐历下军,于是占领临淄。回去平定济北郡,收复着、漯阴、平原、鬲、卢。
然后随韩信在上假密攻打龙且军,大胜,杀龙且,俘亚将周兰。平定齐郡,共得七十县。俘获原齐王田广相田光,守相许章,以及原将军田既。韩信被立为齐王,率兵向东到陈,和汉王共破项羽,曹参留下平定齐还没有降服的地方。
汉王即皇帝位,整信改封为楚王。茎参交回相印。直狙封长子窒巡为变王,任命萱参为相国。直担六年,与诸侯剖符,赐萱皇爵为列侯,食邑芒堕一万零六百三十户,世代不绝。
曹参以齐相国身份攻打陈稀将张春,得胜。黥布造,曹参跟随悼惠王率车骑十二万,和高祖合击黥布军,大胜。向南到蕲,回师平定竹邑、相、萧、留。曹参的功绩:共攻取二国,一百二十二县;俘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踯、郡守、司马、候、御史各一人。
孝惠元年,废除诸侯相国之法,改以曹参为齐丞相。曹参相齐时,齐有七十座城。天下刚平定,悼惠王年轻,曹参召集所有的长老诸先生,问安集百姓的办法。而齐老儒数以百计,每个人说得都不一样,曹参不知怎样确定。
听说胶西有个盖公,善于研究黄老之言,派人以厚礼请他。见了盖公,盖公对他说平安之道贵在清静而百姓自会安定,以此类推详细论述。曹参于是避离正堂,让盖公住在那裹。他的施政要领采用黄老之术,所以为齐相九年,齐国安集,人们大相称赞他为贤相。
萧何薨,曹参听说后,告诉舍人赶快置办行装,“我将入朝为相。”过了不久,使者果然来召曹参。曹参要离开了,嘱咐接其相位的人说:“把齐的狱讼和市集贸易托付给你,千万不要侵扰它。”
后相说: “治国难道没有比这更大的事吗”曹参说:“不是的。狱讼和市集贸易,是用来兼容并包的地方,如果您侵扰了它,奸人在哪裹容身呢所以我把这件事放在最先。”
最初曹参微贱时,和萧何友善,等做了宰相,二人有矛盾。到萧何将死,推举的贤人只有曹参。曹参代替萧何做相国,所有的事都无所变更,全部遵照萧何的约定。选择郡国小吏出身,不善文辞的忠厚长者,就召拜为丞相史。
小吏中解释法律条文深刻,想求得声名的,都排斥在外。日夜饮酒,卿大夫以下官员及宾客见曹参无所事事,来的人都想进言劝说。人一到,曹参就用醇酒给他喝,揣测他要说话了,就再让他喝酒,喝醉了之后才回去,终于没人能开口说,便习以为常了。
相府后园靠近小吏的住所,小吏在住所裹天天喝酒唱歌,从吏深以为患,拿他们没办法,便请曹参游后园。听见小吏醉后唱歌,从吏希望相国召来审问。曹参却反而叫人取酒铺陈坐喝,大声唱着与其相和。
曹参见人有小过错,便为他遮掩,府中平安无事。曹参的儿子曹笛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理政事,以为“难道是看我年轻吗”
于是对曹宙说:“你回去,试着私下平常随意地问你父亲:‘高帝刚弃群臣而去,帝年富力强,您为相国,天天喝酒,无所事事,怎么能为天下分忧呢’但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
曹亩休假回家,有空的时候,自随其意劝谏曹参,曹参生气地责打他二百下,说: “快去入朝侍奉,天下事不是你应当说的。”到上朝时,帝责备曹参说:“与曹宙有什么关系呢那是我让他讽谏你的。”曹参脱帽谢罪说: “陛下自己觉得圣明英武比高皇帝如何”
皇上说: “我怎么敢与先帝比!”曹参说:“陛下看我和萧何谁贤能”皇上说: “您好像不如他。”曹参说:“陛下说得很对。高皇帝与萧何平定天下,法令已明白具备,陛下垂衣拱手,曹参等谨守职责,遵守而不丧失,不也可以吗”惠帝说:“好!您去休息吧。”
曹参做相国三年,薨,谧号懿侯。百姓歌颂他说: “萧何制法,和如画一;曹参代之,守而不失。乘此清平,民得安宁。”曹茁继承侯位,高后时位至御史大夫。传国到曾孙曹襄,武帝时为将军,攻打匈奴,薨。
其子曹宗继承,犯罪,被罚作筑城劳役。到哀帝时,才封曹参玄孙之孙曹本始为平阳侯,食邑二千户,王莽时薨。其子曹宏继承,建武中首先降服河北,封平阳侯。至今已有八侯。
赞日:萧何、曹参都出身于秦的刀笔小吏,当时平庸没有超群的作为。汉兴起,仰仗日月的余光,萧何因诚信谨慎守持管籥,曹参与韩信一起征伐。天下平定后,顺应百姓痛恨秦法的心理,依民所向重新开始,二人同心,于是海内得以安定。
淮阴、黥布等已绝灭,只有萧何、曹参拥有功名,位于群臣之上,声名流传后世,为一代受众人敬仰之臣,使后代得到恩荫,真盛大啊!
原文:
萧何,沛人也。以文毋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辩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初,诸侯相与约,先入关破秦者王其地。
沛公既先定秦,项羽后至,欲攻沛公,沛公谢之得解。羽遂屠烧咸阳,与范增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民皆居蜀。”乃曰:“蜀汉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
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何谏之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汉王曰:“何为乃死也?”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语曰‘天汉’,其称甚美。
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何进韩信,汉王以为大将军,说汉王令引兵东定三秦。语在《信传》。
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计户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上以此剸属任何关中事。汉三年,与项羽相距京、索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何曰:“今王暴衣露盖,数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
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邑八千户。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上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上曰:“夫猎,追杀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曾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群臣后皆莫敢言。列侯毕已受封,奏位次,皆曰:“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上已桡功臣多封何,至位次未有以复难之,然心欲何第一。关内侯鄂秋时为谒者,进曰:“郡臣议皆误。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
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失军亡众,跳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
今虽无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加万世之功哉!萧何当第一,曹参次之。”上曰:“善。”于是乃令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上曰:“吾闻进贤受上赏,萧何功虽高,待鄂君乃得明。”
于是因鄂秋故所食关内侯邑二千户,封为安平侯。是日,悉封何父母兄弟十余人,皆食邑。乃益封何二千户,“以尝繇咸阳时何送我独赢钱二也”。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语在《信传》。
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祖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长安城东,瓜美,故世谓“东陵瓜”,从召平始也。平谓何曰:“祸自此始矣。
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有疑君心。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何从其计,上说。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
曰:“为上在军,拊循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又说何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不可复加。然君初入关,本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尚复孳孳得
民和。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貣以自污?上心必安。”
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人。上至,何谒。上笑曰:“今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何,曰:“君自谢民。”后何为民请曰:“长安地陿,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
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乃下何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胡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予。今相国多受贾竖金,为请吾苑,以自媚于民。故系治之。”
王卫尉曰:“夫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时,陛下自将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关中摇足则关西非陛下有也。相不以此时为利,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夫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
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上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上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高祖崩,何事惠帝。
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子禄嗣,薨,无子。高后乃封何夫人同为酂侯,小子延为筑阳侯。孝文元年,罢同,更封延为酂侯。薨,子遗嗣。薨,无子。文帝复以遣弟则嗣,有罪免。景帝二年,制诏御史:“故相国萧何,高皇帝大功臣,所与为天下也。
今其祀绝,朕甚怜之。其以武阳县户二千封何孙嘉为列侯。”嘉,则弟也。薨,子胜嗣,后有罪免。武帝元狩中,复下诏御史:“以酂户二千四百封何曾孙庆为酂侯,布告天下,令明知朕报萧相国德也。”庆,则子也。薨,子寿成嗣,坐为太常牺牲瘦免。
宣帝时,诏丞相、御史求问萧相国后在者,得玄孙建世等十二人,复下诏以酂户二千封建世为酂侯。传子至孙获,坐使奴杀人减死论。成帝时,复封何玄孙之子南长喜为酂侯。传子至曾孙,王莽败乃绝。
此文出自东汉·班固《汉书·萧何曹参传》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由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因此,当时有不少人为其编写续篇。据《史通·正义》记载,写过《史记》续篇的人就有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人,书名仍称《史记》。
班固的父亲班彪(公元3年~公元54年)对这些续篇感到很不满意,遂“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为《史记》“作《后传》六十五篇”。班彪死后,年仅22岁的班固,动手整理父亲的遗稿,决心继承父业,完成这部接续巨作。
作者简介: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东汉历史学家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卒于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年六十一岁。
班固自幼聪敏,“九岁能属文,诵诗赋”,成年后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著有《白虎通德论》六卷,《汉书》一百二十卷,《集》十七卷。
汉武帝时期的长公主,人称卫长公主,又称当利公主,是汉武帝刘彻与皇后卫子夫的女儿,也是汉武帝的第一个子嗣。汉武帝对卫长公主极其宠爱,我想可能不仅因为她是刘彻的第一个子女,更重要的是她的家族地位,她的舅舅是大司马大将军卫青,表哥是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姑姑是平阳公主(汉景帝刘启之女),还有一个做丞相的姨夫公孙贺等等。这些人都是国之重臣,是汉武帝的左膀右臂,是决定国家命运和政权稳定的关键人物。汉武帝宠爱自己女儿的同时又能稳固手中的权利,何乐而不为呢。
汉武帝宠爱卫长公主,自然对她的终身大事也格外重视。下面就问题中的第一部分“卫长公主的婚姻”先展开回答。
卫长公主的第一段婚姻:下嫁表兄,近亲结婚。
据史料记载,卫长公主的第一任丈夫曹襄,他是自己的姑姑平阳公主(汉武帝的姐姐)的嫡子,属于姑表兄妹的关系,他们婚后育有一子曹宗。曹襄出生也非常了得,先祖曹参为西汉开国元勋,他本人是第五代平阳侯。
曹襄长在名门,却没有丝毫公子习气,而且还是一名骁勇善战的武将。曹襄多次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公元前119年,在漠北之战中曹襄辅佐卫青,在战场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又克服了沙尘天气的恶劣影响,在重重困难中战胜敌军,一举歼灭匈奴一万余人。
可是,这段堪称美满的婚姻并没有一直延续下去,公元前114年,曹襄因病英年早逝,离开了卫长公主。
卫长公主的第二段婚姻:获赠万金,错嫁江湖术士。
自古帝王都有长生不老的愿望,汉武帝也不例外。这时,出现一个叫栾大的人,自称上通神灵,法力无边。
凭三寸不烂之舌逐渐获取了汉武帝的宠信,汉武帝不但赐封栾大为乐通侯,还赠万金给爱女卫长公主,撮合了她与栾大两人的婚姻。栾大身材魁梧,相貌英俊,实际上只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爱吹牛皮的江湖术士。时间久了,难免被汉武帝看穿。
这时,汉武帝不仅仅感到自己受到了欺骗,还自愧自己耽误了女儿的婚姻。盛怒之下,以欺君之罪腰斩了栾大。丈夫死了,卫长公主的第二段婚姻也随之湮灭。
据《汉书》和《史记》中对卫长公主婚姻的记载都只是这两次,没有出现第三次的任何记录。题目中说卫长公主一生嫁了三次,极可能是谣传。
另关于卫长公主的死因,也不是题目中所说的被“光身腰斩”。
“腰斩”之说,可能出自于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那次“巫蛊之祸”的讹传。据《汉书·武五子传》记载:武帝末,卫后宠衰,江充用事,充与太子及卫氏有隙,恐上晏驾后为太子所诛,会巫蛊事起,充因此为奸。
这段文字中的“江充用事”,便说的是水衡都尉江充,因为与太子有隔阂,暗地里拉拢左丞相刘屈氂和贰师将军李广利等人,在汉武帝面前谎称皇宫有妖孽作乱,并诬陷太子刘据有谋反之心,一心想废除刘据另立太子。
这件事的发生掀起一场轩然大波,朝纲大乱。太子刘据和卫皇后先后被迫自杀,朝中很多大臣也受到牵连,另外还有几万条无辜的生命惨遭杀戮。大乱之后,妄奸者江充、刘屈氂、李广利等人受到最严厉的惩罚,被判腰斩。但这次灾祸和卫长公主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卫长公主卒于何年何日,虽然史书里也查不到明确的记载,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发生“巫蛊之祸”之前,她已经离开了人世,所以卫长公主绝非死于腰斩,最大的可能是死于一场疾病,不能用凄惨来形容。
以上就是关于平阳侯府歌女卫子夫,当年是怎么入宫成为皇后的为什么在晚年会自尽而亡全部的内容,包括:平阳侯府歌女卫子夫,当年是怎么入宫成为皇后的为什么在晚年会自尽而亡、文言文周勃_沛人、曹时怎么死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