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一般是不放花灯的,在元宵节、七夕、中秋节有放花灯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
1、悬艾草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
民间的话,一直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在端午节插上艾叶的话,这样可以招来福气,并且驱散邪魅,并且他还可以防止病痛驱赶蚊虫,当然重点一般在后面,这两种因为爱艾叶在农村是一种很常见的野草,他也有很多的用途,其中有一点就是可以驱散一些蚊虫,并且让空气变得更加的清新。
2、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相传公元前340,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不忍面临亡国之痛,在五月五日那天投河自尽,楚国人为了哀悼他,用竹筒装入大米投入河中借此来祭祀和悼念屈原,而到了唐宋年代,粽子成为节日和各种市场一种美味的食品,在长安就有专门的店面制作粽子,馅有各种原料,而到了明朝开始有了粽叶包裹的粽子。
粽子,又叫做“角黍”、“简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3、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端午节赛龙舟的寓意是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也有说法说端午节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跳江自尽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却没有捞到,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4、佩香囊
端午节佩香包,有避邪驱瘟之意,还可以做装饰用。一般香包从端午那天开始带,带到端午后的第一场雨,然后取下丢掉,寓意是让大雨冲走晦气和疾病。在中国南方一些城市,青年男女还会用香包来表达浓浓的爱意。
佩香包,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包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
在很久之前,中国民间就有佩戴香包以避除秽恶之气,确保自身健康的民俗。到如今,许多城市、乡村,仍有给孩子带香包的习俗。
5、雄黄酒
传说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蛟龙,保护屈原。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以为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 据说这就是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至今,我国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黄酒的习惯。
6、五色线
五彩绳,又称五彩丝、五色丝等,汉族节日习俗,一般在端午节佩戴五色丝线以辟邪 ,兼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五彩绳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演变而来。端午节天地纯阳正气极盛,借助天地纯阳正气辟阴邪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在诸多辟邪习俗当中,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传到后世,五色丝即发展成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飘走,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端午节是比较受欢迎的一种节日,每个地方都会过端午节,都会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很多地方都会进行龙舟比赛,场面也是非常壮观的。
1 关于放花灯的诗句
关于放花灯的诗句 1描写花灯的诗词
这样的诗词有很多。略举一二吧。
1、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B音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侬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3、崔液《上元夜》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4、张祜 《正月十五夜灯 》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2关于花灯的诗词
1、花市灯如昼
[宋] 欧阳修 《生查子》
2、花灯竟起
[宋] 无名氏 《失调名》
3、花市灯如昼
[宋] 朱淑真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4、花光灯影浸帘栊
[宋] 洪咨夔 《眼儿媚·花光灯影浸帘栊》
5、花落寒灯酒半醒
[宋] 陆文圭 《仲冬雪夜偶书三绝句》
6、花迷夜市灯初合
[宋] 董嗣杲 《芜湖县》
7、花神妆点似灯明
[宋] 陶梦桂 《金灯花》
8、花传喜信灯如语
[宋] 方回 《次韵刘元煇初寒夜坐并序》
9、花结灯昏背短檠
[宋] 郑刚中 《秋夜闻雨》
10、花落茶烟夜雨灯
[宋] 刘震祖 《题汪水云诗卷》
11、花蔼悬灯柳插檐
[宋] 葛天民 《清明日访白石不值》
12、花灯十里正迢迢
[明] 杨宛 《元夜有感》
13、花市银灯夜向深
[明] 赵迪 《客中元夕》
14、花灯百队走儿童
[明] 周天球 《中秋长干曲三首》
15、花龛忏一灯
[明] 王醇 《寺居答陆无从先生六韵》
16、花下灯前出画裾
[明] 郑之文 《金陵元夕篇》 已折叠1条郑之文的查询结果
17、花前把酒看张灯
[宋] 章甫 《别陆务观》
18、花前看灯蟹
[宋] 舒岳祥 《十二月安七日补缀旧诗寄正仲》
3关于花灯的诗词
太多了,略举一二
正月十五日夜
(唐)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4有关花灯的诗词
宽阔的马路两旁张灯结彩,挂着一排排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宫灯:跑马灯、龙灯、米老鼠灯、孔雀开屏灯……我们看得眼花缭乱,也不知先看什么好了。
眼前的百花灯挂在树上呈放着光芒,为迎春灯会增添了春色。
船帆已经落下来,渔火在桅杆上闪烁着,如远天升起的一颗红色的星。
远处的码头灯火通明,向海远方伸展,像一条火龙在大海上翻滚,十分壮观。
当夜幕降临,我站在阳台上,就可以看见远处楼上的点点灯光,真像天上的繁星一样美丽。
突然间,幢幢楼房亮起灯火,万家灯火和天上的星光速成一片,像升起一簇簇永不熄灭的礼花。
各种花灯、动物灯仍然大发光芒,把大地打扮得绚丽多姿,给除夕披上了节日的盛装。
站在岸边向大海望去,到处都是闪烁的灯光,如同天上那快活的星星。
横跨江面的两座大桥上,一盏盏玉兰状的桥灯组成一条明亮的光带,在茫茫夜色中直向江对岸伸去,桥上穿梭的汽车像一只只萤火虫,一闪一烁,又似一条发光的长龙在悄悄地蠕动。
瞧,那只“孔雀”带着吉祥如意的祝福来了!它翠绿的冠子高高耸立,珍珠般的眼睛炯炯有神,鲜红的爪子闪闪发光,五彩缤纷的羽毛光彩夺目,金黄的翅膀跃跃欲飞,像要和人比美呢。
这里真是灯的海洋,灯的天地!一盏盏点燃起来的灯,远远望去,犹如天女撒下的朵朵金花,又似满天繁星,闪着亮光。
金鱼灯不仅制作精致、美观、大方,而且尾鳍、鳃都能动,更有趣的是,它还不断地吐着泡泡呢
5关于 灯笼的诗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褥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名霎,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同张将蓟门观灯
唐孟浩然
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
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
十五夜观灯
唐王諲
暂得金吾夜,通看火树春。停车傍明月,走马入红尘。
妓杂歌偏胜,场移舞更新。应须尽记取,说向不来人。
上元日紫极宫门观州民然灯张乐
唐羊士谔
山郭通衢隘,瑶坛紫府深。灯花助春意,舞绶织欢心。
闲似淮阳卧,恭闻乐职吟。唯将圣明化,聊以达飞沉。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上元夜建元寺观灯呈智通上人
唐章碣
建元看别上元灯,处处回廊斗火层。
珠玉乱抛高殿佛,绮罗深拜远山僧。
临风走笔思呈惠,到晓行禅合伴能。
无限喧阗留不得,月华西下露华凝。
观灯
唐张萧远
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
歌钟喧夜更漏暗,罗绮满街尘土香。
星宿别从天畔出,莲花不向水中芳。
宝钗骤马多遗落,依旧明朝在路傍。
望采纳
6关于灯笼的诗句
1,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出自唐代: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白话文释义:在色彩华丽的灯光里,夫妻举办芳宴玩乐庆祝,精致的灯具下,年轻人显得更加光鲜艳丽。灯光绚丽的色彩遥遥看来好像分开了大地,繁多的灯火远远的点缀着天际。
连接天河的灯光烟火好像是星星坠落下来,靠着高楼的灯似乎月亮悬挂空中。 2,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出自唐代:李商隐《观灯乐行》 白话文释义:帝王之都,到处月光如水,花灯如山, 装饰华丽的香艳的马车堵塞了宽敞大道。 3,巷陌风光纵赏时。
笼纱未出马先嘶。——出自宋代:姜夔《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白话文释义:街道上的风光,在纵情赏灯的时候,豪贵家的纱灯笼还未出门,门外的马儿已在嘶吼。
4,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出自宋代: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白话文释义: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
5,灯笼一样薄腊纸,莹如云母含清光。——出自宋代:陆游《灯笼》 白话文释义:灯笼就像蜡纸一样薄,如同母亲满眼泪光。
7关于花灯的古诗
《夜游宫·竹窗听雨》
宋代:吴文英
竹窗听雨,坐久隐几就睡,既觉,见水仙娟娟于灯影中
窗外捎溪雨响。映窗里、嚼花灯冷。浑似萧湘系孤艇。见幽仙,步凌波,月边影。
香苦欺寒劲。牵梦绕、沧涛千顷。梦觉新愁旧风景。绀云欹,玉搔斜,酒初醒。
译文:
窗外雨水掠过小溪,发出了清脆的声响。屋里的孤灯显得格外的亮,但也格外的清冷。词人独自一人在屋中小憩,这种感觉真像乘坐孤舟在湘江之上漂荡。此时,仿佛湘君轻挽裙带,水上盈盈步微月,皎洁与清冷的月光映照在她身上。
水仙发出清冽的香气,可是受到寒气的侵袭,使她想起生长在千顷波涛的江湖岸边时的生活。虽有新愁涌上心头,但依然沉浸在旧梦中。隐约仙子的秀发闪耀着动人的光泽且蓬松欹侧,玉簪也微微斜着,直到仙子渐渐远去,词人的酒意才微醒。
放河灯(也常写为放“荷灯”),是华夏民族传统习俗,用以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
古人相信,这些灯会带着生者的祝福、思念、希冀给亡者。此外,放河灯也是祈福的一种形式,少年书生期待前程,二八女郎期盼姻缘。或盼子嗣,或求平安,或欲富贵,凡有所思,皆可写入花灯。
实际上,放河灯的汉族民俗起源甚早。宋代道教得到提倡,规定中元节各地燃河灯、济孤魂、放焰口、演目莲戏,不少诗人留下杭州西湖放灯欢腾的诗篇。此后,放河灯在七月半举行并随道教、佛教传播而流行全国。
河灯有各种各样的造型、材质,花样比较多,有的外形像西瓜,就叫做西瓜灯;还有蒿子灯、莲花灯等等。但以荷花造型最为多见,大抵也跟此时荷花盛开有些关系
扩展资料:
中元节到来,盘点中国十个最适合放河灯的地方
1、濠河,位于南通,中元节、新春、元宵节,在濠河放河灯祈福是当地居民的一项传统习俗。
2、松花江,位于吉林,松花江河灯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和民间活动。
3、周庄,位于苏州,点一盏烛影摇曳的花灯,放入河水里,寄托相思,为未来祈福。
4、乌镇,位于嘉兴,这里放河灯的民俗仍被保留,中元节、七夕、中秋,放河灯是游乌镇的重要项目。
5、两江四湖,位于桂林,桂林的两江四湖被称为全国最佳赏月地。
6、万泉河,位于琼海,每年万泉河上荷花盛开之际,都要举办盂兰灯会,秋观河灯,游人云集。
7、白洋淀,位于保定,荷灯的形式多种多样,常年在淀上行船的多是船灯,祈保一年平安。
8、凤凰古城,位于湘西,这里天天都可以放河灯,盛满祝福。
9、三河古镇,位于合肥,河面上,数万盏河灯竞相闪耀,与两岸古镇夜景交相辉映。
10、桂林资源县,数万民众到风雨桥旁参与河灯漂放活动,在中元节之际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放河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文史>>人民眼光>>赏物>>赏物计划今晚我们一起放河灯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时政 > 正文 > 放河灯 古时中元节民间有酬神表演 放河灯寄托对先人思念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论坛 > 正文 > 中元节到来,盘点中国十个最适合放河灯的地方
之所以有叫元宵节,这是因为中华民族的民俗传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俗文化慢慢形成的。
1闹花灯是元宵节汉族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
2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太原一带,太谷县的灯是很有名气的。太谷的灯,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引人出名。
3花灯,又名“彩灯”“灯笼”,是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花灯是汉民族数千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它酬神娱人,既有“傩戏”酬神的功能,又有娱人娱乐的价值,是汉民族民间文化的瑰宝。
元宵节闹花灯来历介绍:
1、来自隋炀帝
有的传说,隋炀帝色迷心窍,欲娶自己的妹妹。妹妹硬扭不过,借托除非正月十五出现繁星满地的奇迹,才可成婚。隋炀帝下令京城四周百姓到十五日晚每户燃灯火,违令者斩。至十五日晚,妹妹登楼见满地都是灯火,误以为真是繁星落地,纵身投河自戕。为了纪念这位不甘凌辱的女子,民间百姓每逢正月十五都燃起了灯火。
2、来自汉武帝
有的传说,灯节源于汉武帝。当时宫女元宵正月过后想念家中父母,宫深禁严,怎么外出相会呢?足智多谋的东方朔得知后很同情,便设计成全她们,他先散布谣言,说火神君将派员火烧长安城,城里宫内一片恐慌。
后又向武帝献计,十五晚上宫廷内人员一律外出避灾,满城大街小巷,庭院屋门,都挂上红灯,好像满城大火,以骗过天上观望监视的火神。武帝允诺,宫女们元宵遂趁机与家人相会。
以上就是关于端午节有放花灯的习俗吗全部的内容,包括:端午节有放花灯的习俗吗、形容放花灯的诗句、古代喜欢在水上放花灯是代表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