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称男子70岁为什么之年

猫腻的小说2023-04-28  63

古人称男子70岁为古稀之年。“古稀之年”出自唐朝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他感叹人生蹉跎,能活到70岁,自古以来就是非常稀少的。

古人对年龄是不用数字表示的,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这些年龄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豆蔻是指女孩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弱冠是指男子二十岁,出自《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而立是指男子三十岁,出自《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不惑是指男子四十岁,出自《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花甲是指六十岁,出自《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古稀是指七十岁,出自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耄耋指八十岁,出自《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70到90岁是耄耋之年。

读音:mào dié zhī nián

声母:m、d、zh、n

韵母:ao、ie、i、ian

意思:耄,年纪约八、九十岁;耋,年纪为七十岁;形容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引证:三国·曹操《对酒》:“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举例:一位耄耋之年的老村医正神情专注地在考卷上作答。

同类词语

古稀之年

读音:gǔ xī zhī nián

意思:七十岁的代称。

出处:唐·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翻译: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60岁:花甲之年。

70岁: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八九十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70岁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悬车之年:指7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七十岁叫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不逾矩之年、致政之年。

1、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出自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到处都欠着酒钱,已经是很寻常的事情了,能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也是很稀有的。因为杜甫的这首诗,就有了七十岁古稀之年的说法了。

2、悬车之年

出自《晋书·刘毅传》:“昔郑武公年过八十,入为周司徒,虽过悬车之年,必有可用。”古人用悬车比喻居家辞官,后来用悬车之年来借指退休的年龄,这个年龄为70岁,因此七十岁又称悬车之年。

3、杖国之年

出自《礼记·王制》一文,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后来,就有了用杖国之年来指代人70岁。

4、不逾矩之年

出自孔子的《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此,七十岁被称为不逾矩之年,也有人称为从心之年。

5、致政之年

致政,指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词,盖指官员辞职归家。这是源于周代,汉代以后形成的制度。古代七十岁的男子,通常已经辞官归隐,因此,七十岁也叫致政之年。

以上就是关于古人称男子70岁为什么之年全部的内容,包括:古人称男子70岁为什么之年、70到90岁是什么之年怎么读、60岁 70岁 八九十岁分别称为是什么之年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111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