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指的是什么,修行人

担担面的做法2023-04-28  19

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

六根: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指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

十八界:这是以人的认识为中心,对世界一切现象所作的分类。或说,人的一身即具此十八界。包括能发生认识功能的六根(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作为认识对象的六境(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和由此生起的六识(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共十八界。

“五蕴”、“六根”、“六尘”、“十八界”的出处很多,很多佛经都有说明,最详尽应该是《楞严经》,该经通过对世间的“五蕴”、“六根”、“六尘”、“十八界”剖析,达到破妄显真,达诸佛理的目的。

《楞严经》是佛教上的一部极重要的大经,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因为此经在内容上,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在宗派上则横跨禅净密律,均衡发挥,各得其所;在修行的次第上,则更是充实、圆满:举凡发心、解、行、证、悟,皆详尽剖析开示——从教令正发心起,经循循善诱的破惑、见真(明心见性)、依性起修(设坛结界、于实际上起正修行),并详细开示了一切凡圣境界(二十五圣圆通、三界七趣众生),令于圣境起企慕、而于凡外得知解,从而不受迷惑、不入岔道;又详述六十位修证(三渐次、干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令行者于菩提道上知所趣向;最后更广开示五阴魔境,及其破除之法,俾于菩提道上能克服魔怨留难,所修圆满成就。

六根:根,为认识器官之意。即眼根(视觉器官与视觉能力)、耳根(听觉器官及其能力)、鼻根(嗅觉器官及其能力)、舌根(味觉器官及其能力)、身根(触觉器官及其能力)、意根(思维器官及其能力)。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对“四大皆空”的解释常见的有:1、“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5月增补本)2、“指宇宙间的一切,包括人身在内都是虚幻的。(《汉语成语大词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版)”3、“谓世间万事皆虚,并不存在。”(《成语俗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1月版)4、“佛教用语。泛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虚无主义的反映。”

“五欲六尘”的意思是:在佛教的日常修道中所遇到的第一重魔障。五欲指:财、色、名、食、睡等五种欲望,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等六种境界。《大智度论》说:“五欲无利益,如狗啃骨头。”“六尘”能引起感官与心灵感觉、思维的对象,因为它们具有污染情识的作用,所以称为“六尘”。

扩展资料

释义:一般将夺取生命的恶鬼神称为“魔”,佛教将“魔”的意义延伸,凡是一切能杀害我们的慧命,不论是来自外界的障碍,或是由自己身心所产生的扰乱,都名之为“魔”,并且常常以“魔障”称之,以强调它们对圣道的障碍作用。我们在日常修道所遇到的第一重魔障,便是五欲六尘。

结语:无论是财、色、名、食、睡等五欲,或是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都能令我们流转六道,不过它们之所以造成祸害,并不在于其自身的不净,而在于人心的愚痴无明、贪爱染着。

好比拳头的本身是没有好坏的,但是用来打人,就是坏事,必须立刻阻止;用来搥背,就是好事,不妨多多益善。经云:“法非善恶,善恶是法。”所以我们每天生活在五欲六尘之中,应抱持一种不贪不拒的中道态度,时时返观自省。

从较粗的层面来讲:

眼根接触的影像即是色尘;

耳根接收的声音即是声尘;

鼻根触到的气味即是香尘;

舌根领纳的味觉即是味尘;

身根的冷暖粗细以及接触外物的都是触尘;

那麼,法尘从粗略来说,即是前面所说的五尘的细相,也就是前五尘的韵味。

(譬如影像中有人相,那这个人的美丑、高矮、光泽、气质等都是法尘所涵盖)

从细微的层面来讲,六尘有内外六尘,身体外五根所接触的讯号,都属於外五尘。

但是这些讯号会经由神经系统到大脑各个负责处理视觉乃至触觉的区块,

而六识心则会在那边接触的处所领受、了知情境、也产生了痛苦、快乐等等喜怒哀乐感受。

而那些在大脑显现的影像,即是内六尘。

至於外法尘,对一般众生来说很难观察到,也只有开悟后进修才能实证的,

因为外法尘主要众生本心如来藏与身体、世间和合运作时,由第七识意根所领纳的,

这也必须亲证如来藏、第七识与六尘、五根的运作后,才能现观的。

众生如果要断我见乃至我执,大概只要知道外五尘与内六尘的概略差别与内涵就可以了。

如果能藉由慧观,实证吾人从来就只是接触内六尘而不曾接触到外境,而我们所认为的自我--意识,也只能在内六尘运作、活动而已,现前观察内六尘的虚妄---必须依六根才有,而意识心灵也只能依附於正常的五根、意根、内六尘和合才能出生、运行,而六根也不能独自运作,也必须经由本识如来藏依著业种,才有这一生的五根形成,那如果那依著这样的观行而证实自我的虚妄,若能确认不疑,我见就可以断除,实证声闻初果了。

若也能进一步灭除对六根自我的执著,就能取证四果,能确认舍报后不受后有,轮回止息,不再三界受生了。

“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根有能生的意思,也就是说六根能生六识。“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是六根所缘的外境,因能染污人们的心灵,所以叫六尘。“六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根对六尘而产生见、闻、嗅、味、觉、思的了别作用就是六识。六根、六尘、六识合起来称为十八界。

六尘的解释

佛教语。即色、声、香、味、触、法。与“六根”相接,便能染污 净心 ,导致烦恼。《圆觉经》卷上:“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 心相 。” 宗密 疏:“六尘是境,识体是心。” 南朝 宋 鲍照 《佛影颂》:“六尘烦苦,五道绵剧。” 宋 司马 光 《送李益之侍郎致政归庐山》诗之二:“六尘皆外物,万法尽迷途。” 明 刘基 《松风阁记》之二:“我佛以清浄六尘为 明心 之本,凡 耳目 之入,皆虚妄耳。” 瞿秋白 《猪八戒》:“一切爱恋六尘,以 至于 ‘ 是没有的,是幻执的……不如 努力 把 漆黑 一团都灭绝了,成个正觉’,得证涅槃。”

词语分解

六的解释 六 ù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六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六甲。六艺(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 技艺 ;六经)。六欲 尘的解释 尘 (尘) é 飞扬的灰土: 尘土 。 尘埃 。尘垢。尘芥(尘土和小草,喻轻微的事物)。粉尘。烟尘。 甚嚣尘上 。望尘莫及。 佛家、道家指 人间 : 红尘 。尘世。 部首 :小。

以上就是关于佛教中的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指的是什么,修行人全部的内容,包括:佛教中的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指的是什么,修行人、佛说的“六根”、“六尘”和“四大皆空”是什么意思、五欲六尘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1088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