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四维成语解释

国之四维成语解释,第1张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国之四维成语解释,希望大家喜欢。

国之四维成语解释 篇1

成语原文: 国之四维

标准发音: guó zhī sì wéi

繁体写法: 国之四维

国之四维是什么意思: 四维:指礼义廉耻。指治国的纲纪

国之四维成语接龙: 国将不国 → 国之四维 → 维妙维肖

用法分析: 作主语、宾语;指治国的纲纪

读音预警: 倡导普通话,请按照音标guó zhī sì wéi采用标准四声阅读。

出处说明: 春秋·齐·管仲《管子·牧民》:“国之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国之四维的造句示例:

1、中国古训;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

2、新“国之四维”的确立,有助于“法”与“德”的`各自界定及有机结合,有助于法制精神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确立。

国之四维成语解释 篇2

国之四维:

拼音:guó zhī sì wéi

成语繁体:国之四维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治国的纲纪

成语解释:

四维:指礼义廉耻。指治国的纲纪

成语出处:

春秋·齐·管仲《管子·牧民》:“国之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

——《管子》

我们常说,人要有廉耻之心,这个“廉耻之心”地出处,大约就在这里吧。为什么管子会在这里把“礼义廉耻”当作国之四维呢?这四样东西对于国家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它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如果没有了礼义廉耻,会有什么样的恶劣后果呢?让我们透过尘封的历史,去研究下这其中的奥秘。

首先,我们来回答下“礼义廉耻”这四项的联系是什么。礼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用荀子的一个说法来解释礼,那就是“化性起伪”,所谓化性起伪,就是用后天的学习,让人能够被人为的修饰一些我们社会所需要的品性。因此,我们可以说,礼它是比较外在的东西,需要后天的学习和修饰才能产生的。

而耻是什么呢这个可能大家都会有感觉,那就是羞耻的感觉。比如小时候考试大家都考虑90分,而某个人却独独考了50分,那么他肯定会有一种非常不自觉的难堪的感受,这就是羞耻的感觉。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耻它是一种人的本性,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最直接的道德判断。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礼义廉耻,是一个逐渐降级的过程。礼是最高层次的,因为它是需要人进行长期而反复的修饰和培养才能产生的;然后义则是比礼稍微低级一点儿的,它可能不需要非常长期的培养;廉则是人的本性,但是很容易在后天作用下失去,所以需要反复的提醒;至于耻,那就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本性了。

所以我们民间骂人的话会说,某某人不知羞耻。那就是说他连做人的最基本原则都做不到,实际上就是指责他完全不是一个人了。那么,为什么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失去了礼义廉耻又会有什么恶劣的后果呢这一点儿我们现在可能看不出来,因为寡廉鲜耻者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了,我们不妨举几个古代的例子。

《列子》当中记载的有一个故事,一个人前往远方,因为饥饿而被饿晕倒在地。这时候,一个在当地做强盗的人看到了他。强盗也不完全都是没心没肺的人,这个强盗就给这个饿晕的人嘴里塞了一个饭团。由于有了饭团的营养作用,这个人很快就活过来了。但是等他醒过来看到救自己的居然是一个强盗,于是他把饭团从喉咙里掏出来,羞愤而死。

看到这个故事,我们大约就知道,礼义廉耻当中的“耻”有多重要了吧。试想人人都如故事里

的这个人一样,连吃强盗的饭活命都感到羞耻,那么国家岂会有强盗产生呢如果人人都对嗟来之食感到厌恶,甚至愿意绝食以明志,那么世上有哪里会有那些以各种原因博同情骗钱的骗局呢

所以说,耻,是一个人的基本准则。只要人还没有彻底丢掉耻辱的概念,人还会感到耻辱,他做什么事情都是有下限的,而不是为所欲为的。另一个故事则是楚霸王项羽,垓下之战项羽大败,来到乌江边上。亭长对他说,只要你回到江东,东山再起未可知啊!事实也是如此,项羽的军事能力太强了,并不是没有打败刘邦翻盘的机会。但是项羽是这样回答他的: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其实也是一个道理,项羽觉得自己带着一帮弟兄出来,最后却只身回去。虽然江东父老未必会苛责于他,但是他自己难道会不知羞耻吗看到这一段,大约是项羽一生最温情的片段了。他确实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他也没有政治家的虚伪,因为他还是知道羞耻的,不会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而做无耻之徒。

所以说,耻是人性的最后一根保险。至于廉、义、礼,则是人要完成自我的进阶的必修之路。一个人想要

变得有气质、有前途、有能力一些,就必须加强对自我的修饰,甚至要有一套系统的自我修饰方法(也就是礼)。所以管子才会在文中说,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确实如此,没有礼义廉耻,个人无法发展和生存,国家也就无法安宁了。

“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出自《管子·牧民》右国颂:“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愈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四维不彰,国乃灭亡”出自《史记·管仲列传》。

原文: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这句话使用了对偶、排比和警句等修辞手法。

这句话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将“礼义廉耻”和“国之四维”对应起来,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将“礼义廉耻”和“国之四维”作为两个并列的结构,强调它们的重要性和不可分割性。

这句话使用了警句的修辞手法,通过“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句话来强调如果忽视了这四维的重要性,就会导致国家的灭亡,具有很强的劝诫意味

以上就是关于国之四维成语解释全部的内容,包括:国之四维成语解释、为什么说,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天子》中的,礼仪谦耻,国之四维,出自哪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1085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