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主要事件概括

藤野先生主要事件概括,第1张

《藤野先生》主要讲了以下四件事:

1、藤野先生检查并从头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讲义。表现了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2、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表现了先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

3、藤野先生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和放心。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直挚诚恳的工作精神。

4、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表现了先生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滕野先生》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洋溢着作者的一腔爱国之情。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文章记述了作者在留学日本仙台时,与他的老师藤野亚九郎先生的来往过程中的几件事,赞扬藤野先生用心治学,关心学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精神,表达了对他的尊敬与怀念之情。

文章有两条线索: 以作者与藤野的往来为明线,以作者的爱国情感为暗线。本文章被中国大陆的课本“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材”收录。

说到鲁迅我就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这个人为了拯救我们,弃医从文,哈哈这个也挺有意思的啊,后来也的的确确是达到了这种效果,鲁迅先生是不可多得文学家,唤醒了国人的不灭的种子,但是我们今天不说鲁迅,我们说说这个鲁迅曾经笔下写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给人的影响就是好好先生,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藤野先生后来怎么样了呢藤野先生的结局又如何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

在鲁迅一生各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文字里,《藤野先生》却是充满记忆温情的一篇。1926年10月,已是厦门大学国文系教授的鲁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写下了这段求学日本的青春时光,看似平淡的叙述里,满是对恩师藤野先生的深情怀念。那些藤野先生认真为青年鲁迅“改讲义”的桥段,那张写有藤野先生“惜别”二字的照片。深深的师生情谊,也曾叫多少在语文课堂上读到此段的中国孩子们,唏嘘感慨不已。

而写下这段文字,也并不止是鲁迅先生一时心血来潮,相反更凝结了他半生的思念。当他的日文版文集要在日本出版时,他还多次嘱咐出版社,一定要把《藤野先生》收录进去,只愿恩师能够看到。他还多次委托山本初枝和增田涉等日本友人,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直到1936年夏天,病入膏肓的鲁迅,依然念叨着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大概已经不在世了吧”。

未能再见藤野先生一面,终于成了一代文豪鲁迅,临终前的遗憾。

但是,那时鲁迅不知道的是,他挂念一生的恩师藤野先生,当时其实依然健在。

之所以,鲁迅多年寻不到藤野先生,是因为这位可敬的老师,人生也遭遇了重要变化。在鲁迅离开日本七年后,即1916年时,曾是鲁迅母校仙台医学专科学校教师的藤野严九郎先生,却早已离开讲台,回到家乡下番做了一名医生,后来还开设了自己的医院。

为什么不再做教师在他后来《谨忆周树人(鲁迅)君》一文可以看到端倪:当时的日本学校,狂热思想膨胀,恶骂中国人更是成风。对于从小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且为人正直的藤野先生来说,这样的歪风,他当然忍不了。军国主义思想弥漫的日本,已经容不下藤野先生这样的好老师。

而在鲁迅去世一年后,随着鲁迅作品在日本的流传,藤野先生也终于知道了爱徒的下落,他惊讶地得悉,当年自己曾悉心栽培的中国学生周树人,已成立中国家喻户晓的文豪鲁迅先生。他更没想到,自己为这位学生所做的点点滴滴,竟能令他铭记终生。当闻知此事的日本记者,给藤野先生展示了鲁迅先生去世时的照片时,百感交集的藤野先生,也当场挥毫泼墨,写下“谨忆周树人君”几个大字。一段中日师生的友谊佳话,就此定格。

虽然在当时,这段师生情谊,也被许多日本媒体报道,但对照一下那个时代就知道:那个日本疯狂发起侵华战争,战火燃遍中华国土的苦难岁月里,整个日本举国上下,都沉浸在侵略扩张的妄想中,又有几个人关心这桩“中日美谈”藤野先生本人,更对这场战争深恶痛绝,甚至发出过一声怒喝:“中国是给日本教授文化的先生,和先生的国家发生战争,是非常愚蠢的事情,这样的战争必需马上停止”。

可那时候,这番清醒的话,在日本又有谁听呢藤野先生的长子,也死于这场战火之中。而藤野先生本人,也在1945年8月11日,即日本宣布投降的前夜,含恨与世长辞。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顺利进程,生前知名度有限的藤野先生,在日本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与鲁迅先生的友谊,也被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津津乐道。中日建交后,日本掀起了研究藤野先生的热闹,鲁迅的名作《藤野先生》,也在日本持续走红。1990年7月,日本芦原町(藤野先生故乡)立起了一座“藤野严九郎和鲁迅先生的像”,半生思念与友谊,就此缩影。

这一段让人唏嘘的历史,是20世纪中日关系的生动见证。藤野先生的那声怒喝“中国是给日本教授文化的先生,和先生的国家发生战争,是非常愚蠢的事情”。对于今天的日本,依然有着振聋发聩的意义。

而抛开历史的恩怨,更值得后人记取的,却是一位作为老师的藤野先生。

那篇曾影响了多少中国孩子的《藤野先生》,读者们铭记的,是一位对青年鲁迅关照有加的藤野先生。但如此“关照”,在藤野先生看来是什么呢他是这样说的:“周君对我所做的一点点照顾特别感激在心,为此还把我做为恩师写在文章里,向朋友谈”。在藤野先生眼里,这些只是“一点点照顾”,是作为教师的应尽职责。这样一位好教师,又如何不叫鲁迅先生,用半生来思念。

只有这样的教师,当得起这般超越时间的师生情,只有这样的师生情,才造就了堪称栋梁的鲁迅。

这个简单且永不过时的道理,对于近日多少师生家长,相信,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

《藤野严九郎简谱》、邵建新《藤野先生传到日本后》、团结报《藤野先生在日本的前前后后》、张保宁《〈藤野先生〉与日本的藤野严九郎研究》

《藤野先生》原文: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20,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21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

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藤野先生》赏析:

作者通过怀念藤野先生,赞扬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伟大性格和正直、热忱、高尚的品质,回顾了自己在日本求学时期探索救国道路和思想转变的过程:为了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毅然地放弃了跟随生平最敬爱的老师。

藤野先生学习医学,摈弃了科学救国的改良主义道路,改为从事文艺运动以唤醒人民群众起来革命;从而激励自己要永远不忘革命的初衷,决心同封建及帝国主义势力斗争到底。

文章一开头就写目击东京“清国留学生”的醉生梦死,激起自己想“到别的地方去看看”的原因。接着写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这是此文的主体,着重写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怀、教育的深厚情谊,以及放弃学医的思想变化原因。

扩展资料:

作者满怀爱国激情寻求救国的道路,而“清国学生”则过着饱食终日、白天逛公园、晚上跳舞的无意义生活,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又如“清国留学生”是中国人,对祖国的前途漠不关心,而藤野先生是日本人,却热望把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这二者也形成鲜明的对比,还有以学生会干事为代表的日本“爱国青年”妄自尊大,仗势欺人,而藤野先生却毫无民族偏见,对弱国留学生热心教诲,关怀备至,形成了强烈对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藤野先生

文中热烈赞颂藤野严九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藤野先生课文原文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20,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21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

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创作背景

1902年4月,鲁迅22岁,他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1904年9月,转赴仙台,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毕业于爱知县立医学校(现名古屋大学)的藤野先生,在鲁迅入学的两个月前,升格为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解剖学教授。鲁迅在此认识了这位日本学者,并且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友谊。在日本军国主义影响下,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民抱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但藤野先生并不如此,他对来自弱国的鲁迅毫不歧视,倍加爱护,并以自己的高尚品质给鲁迅以极大的影响。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作者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作者作此文予以怀念藤野先生,此文最初发表于同年十二月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后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以上就是关于藤野先生主要事件概括全部的内容,包括:藤野先生主要事件概括、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后来怎么样了、藤野先生 原文 赏析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1077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