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湖南道州人,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猿叟。清代诗人、学者、书法家、藏书家。
人生经历
嘉庆四年农历十二月何绍基与弟绍业一同出生于东门乡东门村一耕读民家。幼年家境贫寒,他和弟弟随母就食于州西小坪舅舅廖氏家。8岁随母入京,早年是阮元、程恩泽门生。18岁应京兆试,取眷录。道光十一年(1831年)取优贡生。
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举人,次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等职,曾充福建、贵州、广东乡试主考官。
咸丰二年(1852年)任四川学政。为官仅两年,次年因条陈时务得罪权贵,被斥为“肆意妄言”,受谗言所害,降官调职。遂辞去官职,创立草堂书院,讲学授徒。
咸丰六年(1856),由四川出发,经陕西等地到达济南,主讲于山东泺物书院。讲学之余,尽游济南大明湖、趵突泉、珍珠泉、千佛山等处,留下许多诗句。
咸丰十年(1860年),受长沙城南书院之邀离开济南赴长沙。前后在山东和长沙城南书院教书达十余年。
晚年主持苏州、扬州书局,校刊《十三经注疏》,主讲浙江孝廉堂,往来吴越,教授生徒。一生豪饮健游,多历名山胜地,拓碑访古。光绪四年(1873年),病逝于苏州省寓,葬于长沙南郊。
艺术成就
何绍基书法浑厚、崇碑抑帖、重骨轻姿。独特的回腕高悬执笔法行笔慢,多用藏锋,笔锋裹在线条中间,且行且止,亦涩亦留,艰难挺近,积点成线,形成一种沉缓生涩之感,显示一种深厚与坚强的主体性格,极合王羲之《题笔阵图》。
所以何绍基书法在线条上,好似每一根线都经过铁匠火与水的淬砺,伸屈随意经得起敲打,立体,迟涩,凝练,浑然,刚强,磅礴,无厚之厚!
他的用墨饱满、充足,往往起笔处墨多,时时运用涨墨,一块一块自然晕化成一组一组墨团,有块面感。加上线条本身如熔金出冶,随地流走,疏朗与宽绰浑然一体,虚实相生,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在结字与章法上更显浑厚,这种整体的浑厚感正是碑学相对帖学在章法审美意义上的创新与贡献。
名家书法莫不尚劲、有劲。劲有多种,何绍基书法突出在遒劲!遒劲却远非劲健那么简单,不僵硬,也不狂乱、冲动,不松不垮,不塌不倒,不败不懈,不甜不软,不搔首弄姿。
何绍基的捺画最得遒劲意,何绍基的遒来自颜真卿的忠厚、欧阳通道因碑的险劲、张黑女的遒厚精古。何绍基作书,从笔意看是心气高迈,从笔姿看是沉着悠远,从笔迹看是厚重流逸,故成其遒劲。
何绍基以其学问修养、不可复制的独特经历、个人天赋、一生对书法的不懈追求,从一开始就将碑派书法美学推到一个很高的层面,成为一代书法碑帖融合、壁立千仞的大家。
书法影响
何绍基,就是这样一个湖南人,其作品有一种不可一世的美。何绍基的出现,承阮元遗绪,旗帜鲜明地高标碑学,并以毕生之精力实践之。
将书法气息与人生境界契合一身,将书法精神与时代潮流融合一体,给人以一种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振奋感,横空出世,人谓之‘有清二百余年一人’。
何绍基书法取法颜真卿,参北朝墓志,熔篆隶于一炉,笔势雄强,独具面目,当时就被誉为“清代书法第一”。何绍基书法艺术的影响不是局部的、是全国性,不仅是清代的、是属于中国艺术史的。以其深厚的理学学养,独特的眼光,对中和之美的崇尚,有意识的避开了北碑中过于霸悍的作品,把碑和帖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其书法既保留了帖的风神,又有碑的气息,从而成为有清以来能成功融会碑和帖而显示独特书法面貌的开创性书家。
何绍基鸿蒙新境对后人影响巨大,后世学碑迟涩厚重行笔大约都受惠于此。李瑞清受何绍基的影响,写篆籀如勇士横槊,气度恢弘,字愈大愈奇,又每以屋漏痕笔法出之,点画微颤,蜿蜒自然。
艺术大家吴昌硕常以“鸿蒙”论艺术,对何绍基极为赞赏,其题《何子贞太史书册》道:“但愿蝯叟入梦兼鲁公,正气充塞鸿蒙中,何难绝大手笔驱蛟龙”
真假何绍基书法对联对比
第一幅作品水平自己会说话,明白人看了都清楚。
**对联为低劣仿品,临摹者水平还属于初学,
结构松散,线条轻滑。
估计刚练书法的朋友就能临的比这幅仿品好。
(两幅对联都是网上下载的,朋友们随便评论)
何绍基的书法由颜真卿、欧阳询上追秦汉六朝,所取极博。他的书法能取秦汉各家之长,熔铸一炉,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何绍基的隶书富于变化,笔法渊源于《石门颂》、《礼器碑》、《张迁碑》,可是又不受其约束,而是在临摹汉隶的基础上,熔铸古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隶书四条屏》可谓其隶书的代表作。通篇体势严整,笔法稳健,秀逸而又雄浑古朴。字取纵势,体类楷书,一反汉隶方偏的体势。中锋用笔,逆入平出。横划多左高右低,竖划有的取弯势,撇捺左右张开,个别字独立地看仿佛重心不稳,但整幅看,却给人以协调的美感。由此可以看出书家独特的审美追求。
一提到济南,对于八零后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就应该是那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了,一部口口声声的皇阿玛和真假格格使得《还珠格格》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其中的人物红遍了大江南北,好多人也都来到济南的大明湖畔来观光,加上济南的趵突泉更是变换莫测,在这历代的风景名胜之中,必然有着历代文人墨客的故事在其中,今天书扬文化要给小伙伴们讲的男主角作为清代最为具有影响力的书法家之一,却和济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可以说是济南的经历改变了他一生对于书法的追求,成就了他与别人与众不同的书法成就,同时也改变了整个书法史的发展。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从何绍基27岁在济南遇到的一个和尚说起。。。。。
何绍基与其孪生弟弟何绍业生于嘉庆四年(1799)十二月初五,其父何凌汉(1772-1840)少年失怙恃,家境十分贫寒,家庭的负担都落在了何绍基的母亲廖氏的身上。三弟何绍祺出生不久,廖氏便携三子投奔舅舅廖先瑞处,这也是为什么何绍基会在19岁生日感叹生“我者父母,成我者舅邪!”
但皇天不负有心人嘉庆十年(1805),何绍基7岁,父亲何凌汉考中一甲三名进士。由于父亲何凌汉公务繁忙,经常奔走于各省担任考官,在何绍基24岁的时候何绍基随父亲来到了济南,对于清代的人来说,一大爱好就是逛古玩字画市场,这是当时文人的“好古”“访古”的风气所至。何绍基当然也不例外,当时的何绍基正是少年才俊,闲暇时候喜欢“访碑”“寻帖”,这其实在咱们现在的人说来就是溜达,但经过何绍基的日记中一记载就变成了一件很高雅的事情。
在道光五年的时候,何绍基在济南历下厂肆中闲逛,有一位叫做“奚林”的和尚手中拿了一本《张黑女墓志》的剪裱的拓本,听这个和尚说,这个拓本是天下孤本。作为书法家的何绍基看到这件《张黑女墓志》之后十分的喜爱,随即就把这件拓本买了下来。
至于这个卖给何绍基拓本的和尚是来自哪里并没有任何的记载,而何绍基提到的济南的厂肆更是无从考证。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确认的是在《张黑女墓志》的拓本中有王怀曾(鲁之)的一段题跋,“道光五年正月王怀曾观”,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何绍基得到这个拓本的时间为道光五年的正月,也应该是济南的一些庙会之类的活动,能够有这样的机缘,绝对是上天注定的缘分。
何绍基自从济南获得了《张黑女墓志》之后,就可谓是耗子见到了大米,是爱不释手。从传世的《张黑女墓志》拓本中我们可以看到,何绍基在拓本上做了很多的题跋,其中就有一段说道“余得此帖后,旋观海于登州,继而旋楚,此年丙戌入都,丁亥游汴,复入都、旋楚,戊子冬复入都,往返二万余里,是本无日不在箧中也。船窗行店,寂坐欣赏,所获多矣。”从这段题跋中我们可以看出从“丙戌”到“戊子”这三年中何绍基即便行走了两万多里路,但从济南获得的这件《张黑女墓志》拓本一直都在他的身旁陪伴,真可谓是一对好基友。
其实,在何绍基的一生之中能够见到许许多多的碑帖资料,为什么偏偏对在济南获得的这件《张黑女墓志》情有独钟呢?
这还是首先要从这件拓本的本身说起,《张黑女墓志》,全称《魏故南阳张玄墓志铭》,此墓志也叫《张玄墓志》。楷书。北魏普泰元年(531年)立,原石久佚,仅孤本传世。《张黑女墓志》拓本是剪裱本,共20页,每页有5行,每行满行有8字,约400字。张玄字黑女,因避清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名讳,所以我们现在也通俗称《张黑女墓志》。
历下亭中何绍基对联
在何绍基跋《张黑女墓志》的另一段题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的答案:“余既性嗜北碑,故模仿甚勤,而购藏亦富。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张黑女》者。每一临写,必回腕高悬,通身力到,方能成字。约不及半,汗浃衣襦矣。因思古人作字,未必如此费力,直是腕力、笔锋,天生自然。我以一二千年后,策驽骀以蹑骐骥,虽十驾为徒劳耳,然不能自已矣。”。
在这段何绍基的跋文中我们也可以基本的看出何绍基学习书法的一个过程,其实,何绍基也和清代的大多数人一样十分的喜爱北碑的书法,追求高古的风尚又让人们不得不将关注点放到了篆书上,而这件《张黑女墓志》正是篆书和北碑的一种完美的结合,这么现成的、独一份的资料又怎能不让在济南捡到大漏的何绍基欣喜若狂呢?
如果细细的发现何绍基的这段跋文的书写时间“咸丰七年”的话,就会发现这段跋文是在何绍基35年后再度来到济南讲课的时候题写的,《张黑女墓志》与何绍基的漫长陪伴成就了何绍基一生书法的追求和成就。
三十多年后再次来到济南的何绍基已经不是当时的风流少年,而是已知天命的书坛元老。何绍基之所以会再次在《张黑女墓志》上题跋是因为受到当时山东巡抚崇恩的邀请来到济南书院讲课有感而发,在讲课期间也恰逢大明湖古历亭重修,被崇恩邀请来的何绍基为历下亭题写了“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对联镌刻于此。虽然这幅对联是出自杜甫,但是何绍基在书写对联的时候特意用《张黑女墓志》的风格来书写,也可以说是对《张黑女墓志》给他带来的书法启示致敬,也就此还念当时在济南那个27岁的风流少年。。。。
斯人已去,历下亭何绍基当年的题跋还留在那里,我们仍然还可以从中感受何绍基书写此幅对联中悲欣交集的复杂心情。但令人遗憾的是,何绍基27岁在济南寻的的这件《张黑女墓志》原件却不知踪影,只留下日本的珂罗版的影印本供我们参考学习了。
以上就是关于清代第一的他,写对联如此精彩全部的内容,包括:清代第一的他,写对联如此精彩、真假何绍基书法对联对比、何绍基临的许多汉隶特点就是笔边抖边行。 我想知道这是老爷子有意为之,还是什么原因 有意为之模仿碑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