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会稽郡驻所在今_

秦朝会稽郡驻所在今_,第1张

会稽郡,中国古代郡名,位于长江下游江南一带。秦朝置,郡治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城区),辖春秋时长江以南的吴国、越国故地

>

三国时的“江东”一般会称之为“江东六郡”,包括郡治今天苏州的吴郡、郡治绍兴的会稽郡、郡治南京的丹阳郡、郡治南昌的郡治泰和县西北的庐陵郡,以及郡治庐江县的庐江郡。

吴郡:东汉永建四年(129)始置,是把原来的会稽郡钱塘江以西部分设为了吴郡,郡治在原来会稽郡的郡治吴县,也就是今天苏州姑苏区。会稽郡保留了钱塘江以东的部分,郡治迁移到了山阴,在今天绍兴越城区。

东汉建安时,也就是孙吴还没有立国之前,东吴孙氏父子首领该郡,吴郡下辖15个县以及一个海昌屯田都尉。大致的范围包括了今天的苏州市、嘉兴市南部、平湖市、杭州市,昆山市北部、建德市东梅城镇,桐庐县东北横村镇,建德市西南,海宁市西南盐官镇,以及富阳市南。

到了东吴嘉禾三年(234),又加了四个县,也就是毗陵县、武进县、云阳县和无锡县进来,大致上包括了今天的常州市、镇江市东的丹徒区,以及丹阳市和无锡市。

这么说大家大概对这个没什么概念,那么请看下图就一目了然了。

会稽郡:秦始皇时始设,大致相当于今天江苏长江以南、安徽以南、伤害西部以及浙江北部地区。此后经过两汉不断地沿革,到了汉顺帝永建四年,因为会稽郡实在太大,属县偏远,所以被一拆为二,是为“吴会分治”。会稽领十五县,到了孙策时,又不断分出了11个县,至东汉孙权称帝,会稽郡一共领有二十六县。

会稽郡的大致范围请看下图:

丹阳郡:丹阳郡设于汉武帝建元二年啊(前141),辖今天安徽省的宣城市、池州市、铜陵市、芜湖市、马鞍山市、黄山市,以及江苏南京市、镇江市句容市、常州市的溧阳市、以及杭州市临安区於潜镇及以西、湖州市安吉县、江西上饶市婺源县。

历史沿革,以及详细情形请看下图:

豫章郡:豫章郡始设置于汉高祖时,当时刘邦以英布淮南王,置淮南国,领衡山、九江(包括后来的六安国)、庐江、豫章四郡。此后豫章郡一直都作为诸侯王的封国,英布谋反后,刘邦封自己的儿子为淮南王,之后,豫章郡在文帝时,从淮南国中拆了出来,与庐江郡一同设为庐江国。到了汉武帝时,又设置新的庐江郡,把长江以南的的豫章郡加了进来。三国时,吴国治下的豫章郡,郡治南昌,辖16个县。

大致辖区与今天对照如下图:

庐陵郡:庐陵郡实际上是在建安五年时,孙策从豫章郡里分出来的,治所载西昌县,后来又迁移到了今天江西泰和县城西,辖西昌、石阳等九县。

到了孙权时,孙权与嘉禾五年(236),孙权在庐陵郡置南部都尉,隶属扬州(这里的扬州不是指现代的扬州市,而是汉代的扬州),治雩都。

具体请见下图:

庐江郡:庐江郡辖今天的安徽省铜陵市、池州市、江西九江市、景德镇市、上饶市等。西汉始置,郡治在今天安徽庐山县西二十里。三国时,庐江郡治迁到皖城(今潜山县梅城镇),改六县为六安县,建安十九年(214),吴国拔掉了皖城,吧奥庐江郡一分为二。

三国时的庐江郡大致如下:

三国时吴属江东六郡的总体情况如下图:

再具体点请看下图:

当然,这图实际上是在吴国时期被拆出来的,鄱阳郡就是从豫章郡里分出来的。新都郡也是在孙权噶按掉了对抗自己的山越、水越之后,在加上从丹阳分出来的一部分设立的。

会稽有两个意思

一个是山名。在浙江曹娥江、浦阳江之间,主峰在绍兴东南。相传夏禹至苗山大会诸侯,计功封爵,始名会稽。

一个是古郡名。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始置会稽郡,郡治在今江苏苏州。汉、吴、晋、南朝、隋等朝代都设有会稽郡,郡治郡境时有变更。隋设会稽县,后与山阴县合并为绍兴县。

秦碑上刻的会稽

还有说会稽为古地名,也就是故吴越地。会稽因绍兴会稽山得名。癸未,八岁,即公元前2198年,大禹大会诸侯于此。绍兴的会稽山,原来叫做茅山,因为大禹当初召集了全国的诸侯来,“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禹会后病死而葬于此,为纪念大禹的功绩,诸侯“更名茅山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

1、汉朝会稽是现在的哪里。

2、三国时的会稽是现在的哪里。

3、会稽是现在的哪里。

4、历史上的会稽是哪里。

1会稽指现在的浙江绍兴。

2会稽郡中国古代郡名,位于长江下游江南一带。

3秦朝置,郡治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城区),辖春秋时长江以南的吴国、越国故地。

4西汉初曾先后为楚王韩信、荆王刘贾、吴王刘濞的领地。

5七国之乱后复置,又名吴郡。

6绍兴:绍兴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东亚文化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也是着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

7绍兴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

8着名的文化古迹有兰亭、禹陵、鲁迅故里、沈园、柯岩、蔡元培故居、周恩来祖居、秋瑾故居、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贺知章故居等。

会稽,今绍兴,相传禹大会诸侯于此,故名会稽(会集之意),春秋时为越国都城。公元前494年,吴大败越于会稽。相传禹死后葬于此。《墨子·节葬下》记载:「禹东教乎九夷,道死,葬会稽之山」。《国语·鲁语下》云:「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汉书·地理志》会稽郡山阴县下班固注:「会稽山在南,上有禹冢、禹井」。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以故吴越地置会稽郡,郡治吴(今苏州)。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东巡至会稽,更名大越曰山阴,山阴县名始此。汉高祖五年(前202)封异姓王韩信为楚王,属楚;六年封同姓王刘贾为荆王,属荆;十二年刘濞为吴王,属吴;景帝前三年(前154)吴国除,复会稽郡,属郡。吴黄龙元年(229),山阴隶属会稽郡。此后郡时有分置,山阴县为会稽郡治未变。 会稽自古人杰地灵,英雄汇集。秦时,秦始皇巡游会稽,项羽见秦始皇的仪仗行伍种威风模样,脱口说出:“彼可取而代也。”不久项梁、项羽起兵,集吴中子弟八千,从此纵横天下,就是在会稽。 江东小霸王孙策初崛起时,渡江东征,连连破敌,锋芒无人能抵。击破刘繇后,进攻会稽郡。会稽太守王朗固守于固陵,孙策渡江作战,屡攻不下。这时孙策的叔父孙静献计,以迂为直,侵袭固陵南面数十里的查渎,绕道攻王朗后方。孙静说:“王朗凭城坚守,短期间内攻不下来,不如攻打查渎。查渎是交通要道,应当占领。这就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孙静并且自愿打头阵。孙策同意,同时下令:“近来连日大雨,江水污浊,饮用容易腹痛,你们即刻准备数百缸清水待用。” 出兵奇袭,准备瓮罐装水干嘛呢?原来孙策另有谋算,他即将展开欺敌战术。《三国志》上说:“至昏暮,罗以然(燃)火诳朗。”入夜后,孙策派人把油注入缸里,灌油点火,燃烧起,王朗远望,以为孙军举火把活动,没料得孙策人去营空,绕道查渎,袭击高迁屯,待王朗察觉出兵,反被痛击,最后战败投降。

会稽(音“桂吉”,一说“快吉”),中国古地名,曾是以今天的江苏苏州为中心的江浙地区,或今天的浙江绍兴的一部分。

前222年,秦始皇把从前春秋时期的吴国、越国的地域设为会稽郡,以吴(今苏州)为郡治(首府)。前210年,秦始皇巡游至会稽郡的属地,今绍兴的“大越”,将其改名为山阴。

229年,三国时期的东吴将会稽郡的郡治改到山阴。南北朝时陈后主将山阴县的一部分分成会稽县。之后山阴和会稽分分合合多次。唐朝时山阴和会稽均属“越州”。南宋绍兴年间,越州改称绍兴,山阴和会稽成了绍兴的属县。

秦汉时,会稽郡是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秦始皇曾徙天下罪人于山阴。七国之乱中,吴王刘濞征发吴国14岁以上、62岁以下的男子从军,得二十余万。景帝令诸将“击反虏者,深入多杀为功。斩首捕虏比三百石以上皆杀,无有所置”。 汉军击败七国叛军时,已经“斩首十余万级” ,其中多半是吴军。故此时会稽郡人口应有不小的损失。

据今人葛剑雄推算,包括会稽郡在内的原刘濞吴国地区,自景帝三年至平帝元始二年的156年间,人口增长了088倍,年平均增长率约为4‰,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会稽郡26县共有223038户,1032604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79%。平均每县39716人,每户463人。除回浦县、冶县之外24县,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千米1428人。

新莽、东汉之际,不少中原移民避乱迁入会稽。顺帝永和五年分置吴郡前,会稽郡大约有287254户,1181978人。人口较西汉末年增加了近十五万人。外国更有资料谓,会稽郡治所吴县(今苏州市)在公元100年左右为仅次于都城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和世界第九大城市,人口接近十万。 顺帝永和五年(140年)吴会分治,吴郡13县析出,会稽郡户口减少了一半以上,有123090户,481196人。平均每县32080人,每户391人。经过汉末三国战乱,又因临海、建安、东阳三郡分出,西晋太康初年,会稽郡户数仅有三万。五胡乱华时,中原人口大量迁入吴越之地,会稽人口有所增加,但在晋末孙恩之乱中又有所损失。刘宋大明八年(464年),全郡有52228户,348014人,平均每县34801人,每户666人。隋大业三年(607年),户数为20271。唐天宝元年(742年),有90279户,529589人。

以上就是关于秦朝会稽郡驻所在今_全部的内容,包括:秦朝会稽郡驻所在今_、三国时期的“江东六郡”指哪些地方、会稽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1039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