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姓是不是贵族姓

段姓是不是贵族姓,第1张

段姓是贵族姓。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期政武公的儿子共叔段的后代。春秋时,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大儿子庄公的时候难产,生二儿子叔段的时候却很顺利,因此她喜欢叔段而不喜欢庄公。

郑武公病重时她请求郑武公废长立幼,让段叔继承王位,郑武公没有答应。庄公当了郑国国君后武姜又请求把制作为段叔的封地,庄公不答应,而把京城封给了段叔,段叔与姜氏勾结,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并准备袭击庄公,庄公知道后立即派兵讨伐段叔。

段叔大败,逃到共,称为共段叔。他的子孙后来四处分布,有的姓段,有的姓共叔,还有的以共作为姓氏。这就是所说的河南段氏。

姓氏

中华古姓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所谓“天道”,即一切事物皆有的规则。原始图腾崇拜是中华古姓的根源。大量古代文献佐证了这一观点。

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段氏的姓已有2700年的历史,同我国不少姓氏一样,其形成并非单一。

据史籍的介绍,段氏的前身为复姓段干氏。《风俗通》说,战国初年魏有段干木,他的子孙迁入西关后,有的承其复姓段干,有的在姓氏中去掉干字,单姓段。

段氏家族除源自段干氏的一支之外,还有传自公叔段和出于辽西鲜卑族的两支。

据《左传》记载,郑武公姬掘突在今河南建立建立新郑国,武公之妻武姜生长子庄公时难产,因此不喜欢他,而喜欢小儿子段。后来武姜求武公让段继位,武公不同意。庄公继位后,武姜又求把制(今河南汜水)作为叔段的封地,庄公不同意,后把京(今河南荥阳)封给段,时人称段为京城大叔。段不断扩张势力,和母亲合谋袭击庄公,被庄公发现,命子封率兵伐焉(今河南鄢陵),把叔段打的大败,段逃到今河南辉县境地,其后代一部分以他的名为氏,姓了段。

源自辽西鲜卑族的段姓。西晋时,鲜卑族的一个部落首领叫段务目尘,被封为“辽西公”,他的封地中有3万余家分布在辽西一带。后在今甘肃武威,段氏成了望族。此后他们不断被汉人同化。

另外, 还有一支出自唐宋时期的段氏。在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白蛮”出身的段世平建立了大理国。“白蛮”也就是白族的前身,而段姓又一直是白族中的大姓,大理国灭亡后,又有更多的白族人改姓段,在如今的大理,段姓仍是大姓之一。

我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段姓人物在先秦时期就有一位段规,曾被韩康子礼聘为相。西汉时期的段会宗,任西域都护,后曾率兵安定乌孙贵族的内争,加强了中原和乌孙的联系。唐代有文学家段成式;金国有段克己、段成己兄弟二人,皆为文学家。清代有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段玉裁,江苏金坛人,著有《说文解字注》等,是研究文字训诂学的重要著作。近现代,段姓名人有北洋军阀首领段祺瑞及湘鄂西革命武装根据地创建人之一的段德昌等。

段姓在当今中国以人口数量多少排名的姓氏中位于第87位。

段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八十一位姓氏,在川、滇地区颇有影响。当今段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22%, 总人口大约在270多万。

段的名义

《说文》:段,指锤击,以锤击物。金文的段字,像手持锤在崖下凿石锤击之形,两小点代表打碎的石屑,是一会意字。它的引申之义为锤击,所以,凡是以段为偏旁的字,如锻,大多有锤打之义。后来又引申为部分之义,如分段、段落等。段人当以打石或打铁作为自己的职业,因而段人以此为氏族的图腾,命名段氏族之名和族徽,段人居住过的地方称段,最终形成段姓。

段姓的起源与演变

汉族段姓来源主要有两大支:姬姓和赢姓。

第一支源自姬姓。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姬友于南郑,在今陕西华县东,史称郑桓公。郑桓公之后为郑武公,在东郑即位,建立了郑,都新郑,即今河南新郑。郑武公之后为郑庄公,庄公之弟叔段初封京,封地在今河南荥阳京襄村,号太叔,称京城太叔,或称太叔段。公元前722年,太叔段谋反,为郑庄公所伐,北渡黄河逃到共邑,今河南辉县,史称共叔段。共叔段死后,郑庄公赐共叔段之子共仲为侯氏。其中一支后裔以共叔段的字为氏,这支姬姓段氏有2700多年的历史。

第二支系出赢姓。高阳氏颛顼的后裔皋陶,赢姓。皋陶氏族的首领在尧舜时代世为大理官,即刑官。夏朝时其后裔以官名为氏,有理氏。商末大臣理征被害,其妻携幼子理利贞出逃于今河南西部嵩县的伊水旁,靠树上的果子(木子)才以存活,遂改理氏为李氏。春秋时大名鼎鼎的思想家、道教的鼻祖李耳(即老子),是理利贞的后裔。春秋时老子之裔孙李宗为鲁国大夫,先食采于段,今山东济南历城西的段店,后封于干,今山东冠县北的干集,其子孙隧以二封地名合为段干氏。至魏文侯时段干木之子段隐如改单姓为段,赢姓段氏的历史有2400多年。

外族基因的流入

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在汉朝前,一支姬姓段氏北迁人鲜卑,居辽西徒河,与鲜卑人融合而成为段部。两晋南北朝时,一直活跃于华北地区,隋唐之际全部落融入汉族。甘肃武威的一支段姓南下进入云南大理地区,到五代后晋时建立了大理国。大理国的后裔除一部分成为今天的白族先祖外,其余均逐渐融入汉族。这是中国姓氏演化过程中,先夷化后汉化的典型事件。西南汉族多段姓正是这个原因。

历史上段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发源于河南的段姓,随后向北的河北,东北的山东、辽宁扩散。秦、汉时期,段姓主要向西北的陕西、甘肃移民,随后南下入四川,进而入云南。东晋南北朝时,段姓移民湖北、江西,随后散播到安徽、江苏、浙江。唐朝时期,段姓已经出现在长江南面的湖南。宋朝时段姓进入了福建,明朝时段姓已经分布到大江南北。

宋朝时期,段姓大约近1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6%,排在第一百〇五位。段姓第一大省是山西,约占全国段姓总人口的2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河南、江西、湖南,这四省段姓大约占段姓总人口的76%,其次分布于河北、福建、广东,这三省的段姓又集中了16%。全国形成了北部晋豫、南面赣湘两块段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段姓大约有19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1%,排在第九十位。宋、元、明600年中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段姓人口增长快于全国人口的增长。山西为段姓第一大省,约占总段姓人口的22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云南、甘肃,这三省段姓大约占段姓总人口的43%,其次分布于江苏、山东、湖南、陕西,这四省的段姓又集中了30%。宋、元、明600余年,段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西北部和西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西北部晋秦甘、西南四川、东南江苏三大块段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段姓的分布和图腾

当代段姓的人口已达270多万,为全国第八十一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2%。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段姓人口由19万激增到270多万,达14倍多。自宋朝至今1000年,段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四川、云南、河南三省,大约占段姓总人口的33%,其次分布于山西、湖北、河北、湖南,这四省的段姓又集中了30%。四川居住了段姓总人口的12%,为段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西南川滇、北部豫晋二块高比率段姓区域。在600年期间,段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继续向西部汗移,同时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十分强劲。

段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图81)表明:段姓主要分布在川滇和豫晋地区。在云南、四川南部、黔桂西端、鄂皖赣连接部、河南大部、山西、河北西南部、陕西东部、内蒙古中部、吉林西北,段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8%以上,中心地区达到34%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7%,居住了大约28%的段姓人群。在川渝大部、黔桂中西部、鄂皖湘赣大部、陕甘南部、山东西部、河北大部、京津、山西南部、宁夏大部、甘肃东部、内蒙古中西部和东部、黑吉蒙连接部,段姓在人群中的频率在032%048%之间,分布的覆盖面积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22%,该地区居住了大约46%的段姓人群。

段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 段姓的郡望主要有京兆、武威、辽西、齐郡。段姓的堂号除与郡望同名外,主要还有君轼堂。君轼堂号典出战国时段干木。段干木是贤人,魏文侯亲自登门拜访,他不肯做官,跳墙躲避了。魏文侯很器重他,每次从段干木家门经过,一定站起、伏在车上的横木上以示敬意,他解释说:段干木是位大贤人,我怎能不伏轼呢?轼,就是古代马车厢前面供立乘者凭扶的横木。伏轼就是致敬之义。

楹联 段姓的重要楹联有以下四副:

逾墙避主;击笏除奸。

学博酉阳;忠留丹笏。

平羌锡士;梦凤呈祥。

文称二妙;国立一王。

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段姓历代名人85名,占总名人数的019%,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〇一位;段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12%,排在第一百三十一位;段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2%,排在并列第一百一十七位;段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11%,排在并列第一百三十九位。

历史上段姓重要人物有:西汉名将段会宗;东汉并州刺史、新丰侯段颎;西晋辽西公段务目尘;东晋十六国后凉凉州牧段业;唐朝大将段志玄,文学家段成式,宰相段文昌;五代后晋大理国君主段思平;北宋金国文学家段克己、段成己;清朝文字训诂学家兼经学家段玉裁;民国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参谋长兼第一纵队司令段德昌。

段姓血型

段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34%,A型占291%,B型占286%,AB型占89%。

如下:

1、段干杭汐、段干鸿澎、段干万译、段干高明。

2、段干张昊、段干立轩、段干弘新、段干苇佳。

3、段干鹏霖、段干珏彰、段干子濯、段干俊捷。

4、段干碧绿、段干飞洲、段干圣杰、段干兰歆。

5、段干青洋、段干坤依、段干踊东、段干缓多。

源自共叔段,根源于姬姓,属黄帝的后代。段姓受姓始祖是共叔段。他的曾祖父是周厉王,公元前841年,发生“国人暴动”,厉王死于囚所。

2、来自段匹磾,根源于鲜卑族后裔。段匹磾,辽西石城人。据《辞海》载,西晋时,鲜卑族的一个部落首领叫段务勿尘,在归顺朝廷后被封为辽西公。

1、云南白族(还有哈尼族),根源于段思平。唐宋时期,在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白蛮出身的段思平,建立了大理王朝,其子孙在这里相继统治了317年(737—1053年)。白蛮就是白族,段姓一直是白族的大姓之一。特别是大理王朝被蒙古人忽必烈灭亡之后,有更多的白族人改姓段氏。如今在大理一带,多为段姓。清人张澍在《姓氏寻源》中说:“云南蛮段氏,魏末段延没蛮,代为酋帅。裔孙凭入朝,拜云南刺史,本出武威。”这就是云南段氏的来历。始祖段延是出自武威的地道的汉人,是共叔段子孙西迁武威后的后裔。如此看来,云南段氏同河南段氏本是同根生,云南段氏被世人视为白族(还有的是哈尼族)。清人冯苏在《滇考·段氏大理始末》一数千字的长文中说:“段氏之先为武威郡人。唐天宝末,段俭魏佐南诏王蒙氏有功,赐名忠国,擢清平官(相当于宰相)。六传生思平。”

2、源于蒙古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土尔扈特氏,源出蒙古土尔扈特部等,本姓巴达盖、给尔给斯氏、土尔扈特(陶尔高德)氏以部为氏。蒙古族陶日根席日氏,陶日根沙拉(陶日根席日、陶尔干锡热)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字姓为段氏、黄氏等。据《皇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段姓,其先清代八旗段氏。

3、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锡伯族、土家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段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

段姓家族字辈排行

1、湖南黔阳段氏字辈:“允佩前人训常储后代英传家敦孝义翊治笃忠贞仁美绵遗泽刚方继令名豫章垂荫远京兆肇基宏奕叶昭勋业蕃枝合本茎诒谋勤佑启积善久昌荣”。

2、湖南衡阳段氏字辈:“绍康仁崇才德光宗文明振兴天命益隆贤良代生福龄永佑朝国一家大学先修”。

3、云南昭通段氏字辈:“君大必定勇有德正显芳祖成联宗吉万代富荣昌福禄高寿喜平然传家邦文武登科榜杨名自惠香天长同地久金玉载满堂”。

4、重庆江北段氏字辈:“宝成卫君子万正玉新华祖如书凤采福上问春祥朝左安精美龙章席策家”。

5、段氏一支字辈:“延祥自吉泰绍绪振先声允佩前人训常储后代英传家敦孝义翊治笃忠贞仁美绵遗泽刚方继令名”。

6、山东曲阜段氏字辈:“起有文福守永廷兆景保振玉”。

7、湖北咸宁段氏字辈:“必发生理学先世功德立志远大安邦定国”。

8、河南新乡段氏字辈:“君宠孝登从久长存心报本自荣昌”。

迁徙分布

唐代段姓仍以北方人口居多。段一支此期仍多入仕,主居于陕西西安及河南一带,人丁兴旺,家族庞大,有段文昌任穆宗时宰相。

宋元时,北方段姓为躲避金人南下及蒙军入主中原所带来的战祸,而纷纷南下,为南方段姓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明代有山西大槐树籍段姓迁于山东、河南、河北、甘肃、陕西、湖北等地。清代段姓无大规模迁徙之举,各地段姓繁衍平稳,覆盖广泛。

段姓以四川、山西、河北、云南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段姓约占全国汉族段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八。段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七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270万。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五。

百度百科-段姓

以上就是关于段姓是不是贵族姓全部的内容,包括:段姓是不是贵族姓、段姓的起源、段姓有多少人口_段姓的传统文化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1017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