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黄麂犯法吗

吃黄麂犯法吗,第1张

一、吃黄麂犯法。黄麂进入了国家保护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三有动物”名录。黄麂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食用是违法犯罪的。二、法律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为了加强对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对刑法补充规定: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非法出售倒卖、走私的,按投机倒把罪、走私罪处刑。

黑麂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以人工养殖繁育,但不可以贩卖,只作为濒危动物繁育种。

黄麂不属于国家保护动物,但也不可随意养殖,需要向当地林业局申请《陆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否则是违法的。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濒危。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

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相关拓展

中国有黑麂、赤麂和小麂3种。

1、赤麂,又名黄猄。为麂类中最大的1种,体长80~150厘米,肩高约55厘米,颜面部棱长;体背棕褐或暗褐色,胸部鲜棕,后腹毛色从淡黄到纯白,腋部有白色块斑,鼠鼷部、臀部、尾下为纯白色。栖息于密林 、草丛、山地丘陵 ,有时也进入居民点和农田周围。白天活动。单独生活。性机警。以种子、嫩草、青草、树枝等为食。春季交配。妊娠期半年左右。每胎1~2仔。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

2、黑麂。为中国特有种类,是中国国家级保护动物。体型略小于赤麂,体长约120厘米,肩高约50厘米;耳短圆;侧蹄较其他麂发达;体背毛色棕黑,眼周至额部有1束鲜棕色簇状刚毛,前额、耳与两颊间有呈V字形橙栗色暗纹,腰腹部和四肢暗黑色,臀周、尾下部和鼠鼷部纯白色,边缘深栗色。栖于地势较高多岩石的密林和山坡灌丛中。以嫩枝、叶子、果实、蔬菜、豆类为食。主要在春季产仔,每胎1仔,幼仔约6~10个月性成熟。 数量较少,仅见于中国浙江、安徽、福建等省的交界处。

3、小麂。麂类中最小的1种,也是中国特有种类。叫声如犬吠,故又称吠鹿或犬麂。体长70~90厘米,肩高约40厘米;脸短,颜面棱也比赤麂短;体背毛色变异较大,呈黄褐、棕黑色,颈背中央有1黑色条纹,臀周、尾下、鼠鼷部亦呈白色;蹄小于赤麂和黑麂;泪窝深而圆。栖于地势较低的丘陵、小山的低谷、山坡灌丛。以嫩叶 、幼芽、青草 、果实、种子为食。全年繁殖,产后还可受孕,怀孕期约 6~7 个月,每胎1~2仔。分布于中国江苏、浙江 、福建 、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台湾。3 种麂中以黑麂数量最少,分布区狭窄,已列为国际濒危动物。

分品种。

(1)黑麂因为数量最少,分布区狭窄,已列为国际濒危动物,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以人工养殖繁育,但不可以贩卖,只作为濒危动物繁育种。

(2)青麂子又名赤麂,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不允许捕杀和贩卖的,但也不可随意养殖,需要向当地林业局申请《陆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才方可养殖贩卖。

(3)野生小麂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也是国家保护动物,属于三级保护动物。

拓展:

麂子是常见的动物,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山林中常见。我国麂子种类分为三种,但都是国家保护动物,尤其是黑麂,在野外购买捕杀麂子都是违法行为。

黑麂子和黄麂子中黑麂子好。

1、地位方面:黄麂子为麂类中最普通的一种,黑麂子为中国特有种类,是中国国家级保护动物。

2、数量方面:黄麂子每胎1~2仔数量较多,黑麂子每胎1仔数量较少,物以稀为贵黑麂子好。

野生麂子样子如上图。麂子分别有种:黑麂,赤麂和小麂。其中黑麂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麂子生活习性

麂类是典型热带、亚热带森林或林缘灌丛种类,主要栖于热带雨林、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高山湿性暗针叶林。主要为夜行性,常单独活动,喜在林缘草坡处啃食青草,亦在疏林中食鲜枝嫩叶。通常5~7月产仔,孕期5~6个月,每年1胎,每胎3~5仔,麂类是重要经济毛皮动物,其皮张是制上等皮革的重要原料,是国家外贸出口的传统商品之一。

黑麂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以人工养殖繁育,但不可以贩卖,只作为濒危动物繁育种。如果你说的麂子是黄麂的话就可以养殖贩卖了,黄麂不属于国家保护动物,但也不可随意养殖,需要向当地林业局申请《陆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否则是违法的。下面有一些养殖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黄麂的繁殖特征

黄麂的繁殖主要受内分泌的控制,而周围环境及公母麂比例则直接影响其内分泌的规律。发情期雄性间争斗显得激烈而隐蔽。时间多集中在晨昏,人工养殖时难以观察到。由于雄性头上的杈角锋利,两雄相争,必有一伤,斗败者往往连人工投给的饲料都难以采食,常倦蹲在一角休养生息,有的伤势严重,难以救治复愈。

此外,环境周围尖锐刺耳的噪音也直接影响黄麂的情绪,使他们常常躲缩在一角或因饲养场内无隐蔽藏身之处而惶恐不安,久之则导致内分泌紊乱,不再发情,并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成活率降低。

黄麂发情时,生殖器官在外观上见不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雄性黄麂不像鹿那样经常吼叫、颈部变粗、皮毛蓬松、经常翻滚于泥潭之处,全身沾满污泥,表现出强烈的发情症状和争偶行为,而是在晨昏时静悄悄的争偶、交配。

人工养殖黄麂时,在繁殖前期要掌握好公、母麂性比在2:5左右,多余黄麂必须隔离饲养,对受伤的雄麂应加强观察,及早发现,及时隔离,单独饲养。治疗药物最好混入饲料中喂。伤口不大时不可采取强行捕捉,保定缝合。由于黄麂属于”神经质动物”保定治疗所引起的心理上的损害大于生理上的治疗效果,只有在迫不得已时才可采纳。

此外,为产仔设置巢箱显得尤为重要。以黄麂的生态习性为依据,结合饲养实际。

用15厘米厚的松木制成单只巢箱。箱底用砖块垫高10-15厘米以防潮,底部便于用水冲洗。

整个巢箱组合放置于凉蓬下,防止雨淋日晒。每4只巢箱组成一组,根据养殖规模,整个运动场安置3-4组为宜。公、母比应控制在2:5左右。饲养实践证明,组合箱的顶部亦常有黄麂栖息。巢箱内有粪便结存,但较为干燥,平时可不打扫巢箱,但须防止漏水淋雨

国家一级、二级、三级保护动物的都有。

我国的麂子主要分为3种,其中黑麂的数量最为稀少,因此也被设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允许人工繁育,但不能随意的贩卖,而赤麂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养殖需要得到许可,而体型最小的野生小麂也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

麂子的濒危等级

1、赤麂:这是体型最大的一类麂子,全身呈现棕红色,主要分布于中国,文莱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繁殖能力很强,因此在红名单中属于无危。

2、黑麂:这是麂子中数量最少的一类,虽然全年都能够繁殖,但是分布的范围很小,而且没有其他亚种的分布,所以属于易危物种。

3、小麂:这是麂子中体型较小的,也是中国独有的品种,叫声十分像狗,所以也被称为犬麂,广泛的分布于江苏,四川,贵州等地,目前还是无危物种。

黄麂(学名:Muntiacus reevesi),又称为赤麂、吠鹿、印度麂等,是一种食草性动物,属小型鹿科动物,为麂类中体形最大一种。

黄麂脸部较为狭长,额腺较长而最后交叉在一起成v形,四肢细长,雄兽有角,雌兽无角,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大部分山区。

黄麂子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00年8月被列入国家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可以人工养殖繁育,但不可以贩卖,只作为濒危动物繁殖育种。黄麂子体长约1米,尾长17-21厘米,体重25-30千克。

黄麂子是孤独活动的动物,习性胆小谨慎,一般是多在夜间或清晨、黄昏觅食,白天隐蔽在灌丛中休息。受惊时能发出极为响亮的类似狗吠的叫声。活动范围很固定,被追捕逃跑时,无论跑多远,最后又会回到自己原来的活动区域。生活在低海拔山区丘陵的森林、灌丛。黄麂子灵巧的躯体和细长四肢能在密林、草丛中活动自如,且能疾走,在密林中疾走时掀起臀部,低垂头部,巧妙异常。它主要取食多种植物的枝叶,也喜食果实、幼叶、嫩芽,有时偷食农田作物如大豆、花生等。

以上就是关于吃黄麂犯法吗全部的内容,包括:吃黄麂犯法吗、麂子是几级保护动物、麂子是几级保护动物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0915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