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本名叫什么,为什么又叫唐三藏

唐僧本名叫什么,为什么又叫唐三藏,第1张

玄奘, 唐姓是国姓,是跟唐太宗结为异姓兄弟的时候赐给他的姓。

玄奘他自幼聪明,尤其爱好当时风靡一时的 佛学。玄奘十一岁时就能诵读佛经,十三岁时就在当时中国的文化重地--洛阳 出家,之后他在全国各地遍访名师,刻苦钻研佛教理论。十八岁时,玄奘在佛教界已经是小有名气了。因为他精通印度佛学中的《经藏》、《律藏》和《论藏》,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三藏法师”。

后世一般把得道高僧都叫三藏法师

唐僧,俗家姓陈,法号玄奘,是唐太宗李世民时的高僧,又被人们称为“三藏法师”。玄奘是洛州缑氏人,13岁在洛阳出家,因为感到当时佛教各宗派的说教不一,于是决心到印度取经,寻根究底。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玄奘西出玉门关,远赴天竺国(印度)。第二年到达天竺。他首先学习印度语,然后收集各种佛教经典,学经引道,历时5年,终于成为博学的佛教高僧。

关于唐僧其人:玄奘(约600年-约664年),是长安大慈恩寺的和尚,原名叫陈袆。公元600年,隋文帝开皇二十年,玄奘法师出生在偃师市级氏镇陈河村。十三岁那年,他出家当了和尚。后来他到处拜师学习,精通佛教经典,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三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随着他的佛学造诣的日研精进,在传经布道的过程中,他发现原来翻译过来的佛经错误很多,又听说天竺地方有很多的佛经,就决定到天竺去学习。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玄奘返祗长安。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不久,唐太宗接见并劝其还俗出仕,玄奘婉言辞谢。尔后留长安弘福寺译经,由朝廷供给所需,并召各地名僧20余人助译,分任证义、缀文、正字、证梵等职,组成了完备的译场。同年五月创译《大菩萨藏经》20卷,九月完成。永徽三年(652),奏请建塔以安置经像,经高示敕许,乃于大慈恩寺西院营建雁塔。玄奘“亲负篑畚,担运砖石,首尾二周(年),功业始毕”。显庆三年(658)移居西明寺,因常为琐事所扰,遂迁居玉华寺,致力译经。显庆五年,始译《大般若经》。此经梵本计二十万颂,卷帙浩繁,门徒每请删节,玄奘颇为谨严,不删一字。至龙朔三年(663)终于译完这部多达600卷的巨著。此后,玄奘深感身心日衰,及至麟德元年(664),译出《咒五首》1卷后,遂成绝笔。同年二月逝世。

玄奘为求真经,不怕艰辛,辛苦倍尝,终于底定他“千古一僧”的历史地位。

以上就是关于唐僧本名叫什么,为什么又叫唐三藏全部的内容,包括:唐僧本名叫什么,为什么又叫唐三藏、唐僧姓什么、唐僧的原名怎么念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0891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