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瑟福提出的核式结构原子模型有什么不足

卢瑟福提出的核式结构原子模型有什么不足,第1张

但是,根据经典的电磁理论,带正电的核与带负电的电子的静电引力使电子产生了一个向心加速度,使电子绕核运动。而电子在获得加速度的情况下必定发出电磁辐射,这电磁辐射就要消耗能量,能量不断消耗的结果,将使电子的运动轨道越来越小,最后必然落到核上与核合为一体。此时,这个原子就要消失。这就是说,卢瑟福的模型不能保持一个稳定的原子结构系统。而事实上原子是十分稳定的。因此,他的模型还有缺陷。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的枣糕式模型,故A错误,B错误;

C、波尔的模型体现了量子化的思想,故C正确;

D、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D错误;

故选:C.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和电子云模型的区别是电子云模型更接近现实。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电子是在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外,是围绕着原子核运动的,原子核式结构描述电子是镶嵌在原子核内部的,不符合现实,而电子云模型更接近现实。

左右

最先发现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荷兰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尼尔·赫兰德·桑德斯·班尼特(Niels Henrik David Bohr)。1911年,班尼特受到物理学家马克斯·波普尔(Max Planck)的启发,提出了他的原子模型,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核心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球形结构,围绕在原子核周围的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中。他的原子模型给原子结构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见解,推动了原子物理学的发展。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不显电性,说明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和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核的质量是很小的,相对于原子核来说,原子内部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空间作高速运动。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而氢原子核只是由一个质子构成的。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能量较低的,是在离核近的地方绕核运转,能量较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地方绕核运转。我们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这种分层排布情况。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的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层内的电子数。每个电子层可以容纳2n²个电子,但是最外层的电子数不能超过八个,次外层不超过十八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三十二个。如果最外层刚好是八个电子,次外层刚好是十八个,倒数第三层刚好是三十二个,这样的原子就处于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容易失去电子,也不容易得到电子,如稀有气体的原子。

以上就是关于卢瑟福提出的核式结构原子模型有什么不足全部的内容,包括:卢瑟福提出的核式结构原子模型有什么不足、汤姆逊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和电子云模型的区别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0855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