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英文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英文,第1张

egypt hopes the fungus 

不同的分类方式会略有不同,一般分为: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

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鉴定多数是用血清凝集的方式来分类(也有诸如基因分型等其他方法),将样品接种在培养基上,长出菌落后分别对可疑菌落进行血清凝集试验以判断是否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俗名大肠杆菌(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芽。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大肠埃希菌的致病物质之一是血浆凝固酶。

根据致病性的不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被分为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集聚性黏附性大肠埃希菌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5种。部分埃希菌菌株与婴儿腹泻有关,并可引起成人腹泻或食物中毒的暴发。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是导致1996年日本食物中毒暴发的罪魁祸首,它是出血性大肠埃希菌中的致病性血清型,主要侵犯小肠远端和结肠。常见中毒食品为各类熟肉制品、冷荤、牛肉、生牛奶,其次为蛋及蛋制品、乳酪及蔬菜、水果、饮料等食品。

中毒原因主要是受污染的食品食用前未经彻底加热。中毒多发生在3、9月。

大肠杆菌是一种普通的原核生物,属于革兰氏阴性细菌。根据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将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6类。

1、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简称EPEC;

2、肠产毒性大肠杆菌,简称ETEC;

3、肠侵袭性大肠杆菌,简称EIEC;

4、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简称EHEC;

5、肠黏附性大肠杆菌,简称EAEC;

6、弥散粘附性大肠杆菌,简称DAEC。

如果食品的菌落总数严重超标,说明其产品的卫生状况达不到基本的卫生要求,将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加速食品的腐败变质,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消费者食用微生物超标严重的食品,很容易患痢疾等肠道疾病,可能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危害人体健康安全。而大肠菌群超标,也同样会引起腹泻、肠胃感染等。

造成食品中的大肠菌群超标的主要原因是二次污染,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粪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据性的大小,所以导致大肠菌群超标的主要原因是二次污染。如加工器具没有定期清洗消毒,操作人员在上完卫生间后洗手不彻底,个人卫生状况未达标,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卫生状况。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检样时注意无菌操作。

2、稀释时采用的稀释液可以用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接种时可采用九管法,设置三个梯度,分别为01g/mL、001g/mL、0001g/mL,每一个稀释度的试管应充分混匀。

3、每次实验需要有阴性对照。

4、使用小倒管培养基配制时,为排净气泡,灭菌时不要把试管的盖子盖的太紧,灭菌后注意观察一下倒管中的气体是否排完全。

5、高压灭菌后,等高压灭菌锅的压力表达到0,取出培养基放到冰箱冷却,效果会比较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

其定义为: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胚杆菌。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伯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

扩展资料:

大肠菌群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或动物的粪便。而大肠菌群超标可能由于产品的加工原料、包装材料受污染,或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受到人员、生产设备的污染,或产品灭菌不彻底而导致的。

大肠菌群存在于人畜肠道内,是一个能反映食品被粪便污染情况的指标,结果为每100ml(g)样品中大肠菌群的最近似数,而超标就意味着该食品可能被人畜粪便污染。粪便中除了正常细菌外,还可能存在一些肠道致病菌,即能够引起人们发病的细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肠菌群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疾病名称 5 英文名称 6 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别名 7 分类 8 ICD号 9 流行病学 10 病因 11 发病机制 12 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 121 潜伏期 122 症状 13 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并发症 14 实验室检查 15 诊断 16 鉴别诊断 17 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治疗 18 预后 19 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预防 20 相关药品 附: 1 治疗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中成药 2 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相关药物 1 拼音

cháng dú xìng dà cháng āi xī gǎn jūn gǎn rǎn

2 英文参考

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nteritis

3 概述

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由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nteritis,ETEC)引起的肠道传染病。ETEC是近来人类霍乱样病人大便中新发现的一组致腹泻性大肠埃希杆菌,是发达国家“旅游者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是“成人霍乱综合征”的常见原因,也是小儿腹泻的重要病原,其发病率仅次于轮状病毒。在孟加拉国,ETEC所致腹泻占全部腹泻的30%~60%,形成区域性流行。302医院于1982年在国内首次发现本病。

潜伏期一般05~7天。病人和无症状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消化道传播,则主要通过污染水源、食品、牛奶、饮料等,散发或暴发流行,表现为“旅游者腹泻”或食物中毒。 儿均可发病。

患者表现为分泌性腹泻,为水样便。伴有腹部痉挛、恶心、呕吐、寒战、头痛、肌痛,很少发热,病程4~7 天。病情轻重不等,可以仅有轻微腹泻,也可呈重症霍乱样,重度脱水,酸中毒,甚至死亡。本病有自限性倾向,轻者可不用抗生素治疗,重者抗菌治疗后可缩短排菌时间。

4 疾病名称

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5 英文名称

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nteritis

6 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别名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肠炎;肠毒性大肠埃希氏菌感染;肠毒性大肠杆菌感染

7 分类

感染内科 > 细菌性感染 > 致病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8 ICD号

A488

9 流行病学

病人和无症状带菌者为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主要传染源。消化道传播,则主要通过污染水源、食品、牛奶、饮料等,散发或暴发流行,表现为“旅游者腹泻”或食物中毒。经志愿者证明,致病菌量为108~109个,高于菌痢、伤寒、霍乱,故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机会不多。人群对ETEC普遍易感, 儿均可发病。

10 病因

ETEC定居于小肠表面,不损坏也不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通过产生肠毒素引起分泌性腹泻。常见的血清型有10余种,如O6、O8、O15、O25、O27、O42、O63、O87、O148、O159等。

11 发病机制

肠毒素分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热肠毒素(ST)2种。1株大肠埃希杆菌可同时产生LT和ST,也可只产生1种。LT是一种蛋白质,由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位组成,分子量为85000,60℃ 10min即可灭活。其抗原性和毒性与霍乱毒素相似,引起腹泻的机制也与霍乱毒素相同, 细胞环磷酸腺苷(cAMP)增多,引起小肠持续过度分泌而腹泻。ST是一种低分子量(5000)多肽半抗原,100℃ 30min活性仍不丧失,有STa和STb两个亚型,与肠上皮细胞膜上的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 细胞环磷酸鸟苷(cGMP)增多,使小肠短期过度分泌引起腹泻。由LT与ST所致之分泌性液体相同,近似于等渗,碳酸氢根浓度为血浆的两倍左右,钾离子为血浆的5~6倍。

12 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 121 潜伏期

一般为05~7天。

122 症状

表现为分泌性腹泻,为水样便。伴有腹部痉挛、恶心、呕吐、寒战、头痛、肌痛,很少发热,病程4~7天。病情轻重不等,可以仅有轻微腹泻,也可呈重症霍乱样,重度脱水,酸中毒,甚至死亡。成人常感染产ST和LT的菌株,小儿以单产ST的菌株多见,故成人腹泻较重,持续时间长。302医院收治1例成人ETEC肠炎患者,每天水样便多达9000ml,病程长达38天。

13 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并发症

并发脱水,酸中毒等。

14 实验室检查

确诊必须大便培养大肠埃希杆菌并检测ST、LT阳性。

15 诊断

根据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可提出拟诊。

16 鉴别诊断

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主要应与霍乱进行鉴别,其次需要鉴别的尚有病毒性肠炎,沙门菌肠炎等。

17 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治疗

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有自限性倾向,轻者可不用抗生素治疗,重者抗菌治疗后可缩短排菌时间,主要选用司氟沙星(司帕沙星)或诺氟沙星合用十六角蒙脱石或小檗堿。剂量同EPEC之治疗。本病治疗重点是纠正脱水,酸中毒和低血钾,轻症可用ORS液,重者需要静脉补液,首选“5∶4∶1”液,即每1000ml液体加氯化钠5g、碳酸氢钠4g、氯化钾1g。

18 预后

ETEC肠炎预后良好,重者有如霍乱样,中重度脱水,酸中毒,甚至死亡。

19 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预防

1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

2应使用多西环素治疗,可缩短排菌时间。

20 相关药品

腺苷、司氟沙星、诺氟沙星、蒙脱石、小檗堿、氯化钠、碳酸氢钠、氯化钾、多西环素

治疗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中成药 指迷茯苓丸

增加;茯苓能降低胃酸含量,预防胃溃疡发生,能弛缓肠管,具有解痉作用。佐药枳壳与枳实所含化学成分相同

枳实消痞丸

:君药枳实所含橙皮苷元和橙皮素对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柚皮苷对真菌

木香槟榔丸

术挥发油对金**葡萄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生长均有抑制作用。陈皮

参苓白术散

胃肠炎大多由于饮食不洁造成急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或大肠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所致;某些药物或乙醇等也可

更多治疗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中成药

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相关药物 注射用硫酸依替米星

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葡萄球菌等引起的各种感染。临床研究显示本品对以下感染有较好的疗效:呼吸道

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

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葡萄球菌等引起的各种感染。临床研究显示本品对以下感染有较好的疗效。呼吸道

硫酸黏菌素片

E。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对本品敏感,本品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差异较大。不动杆菌属、

硫酸粘菌素片

E。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对本品敏感,本品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差异较大。不动杆菌属、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

能够引起人类胃肠炎的大肠埃希菌有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EIEC),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

满意还望采纳

1、金**葡萄球菌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有“嗜肉菌"的别称,是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

呈球形,直径048微米,排列成葡萄串状,无鞭毛,无芽孢,多数无荚膜。金葡菌的细胞壁有大量磷壁酸构成该菌的表面抗原,通过共价键与粘肽层的胞壁酸相连,在细胞膜的外面尚有膜磷壁酸,对维持胞膜稳定性和胞膜酶的激活都具有重要意义,胞壁可耐25个大气压。

2、白色念珠菌是一种真菌,通常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道,一般在正常机体中数量少,不引起疾病,但当免疫力下降时,菌体积聚一起也会发生感染。

本菌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很象酵母菌,直径3~6μm,比葡萄球菌大5~6倍,革兰阳性,但着色不均匀。出芽方式繁殖。在病灶材料中常见真菌细胞出芽生成假菌丝,假菌丝长短不一,并不分白色念珠菌枝,假菌丝收缩断裂又成为芽生的菌细。

3、大肠杆菌是细菌,埃希氏菌属,属于原核生物,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产气。

大肠杆菌大小05×1~3微米。周生鞭毛,能运动,无芽孢。该菌对热的抵抗力较其他肠道杆菌强,55℃经60分钟或60℃加热15分钟仍有部分细菌存活。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在温度较低的粪便中存活更久。

扩展资料:

金**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危害:

1、金**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

2、白色念珠菌可侵犯人体许多部位,可引起皮肤念珠菌病、粘膜念珠菌病,以鹅口疮、口角炎、阴道炎最多见、内脏及中枢神经念珠菌病,可由粘膜皮肤等处病菌播散引起,有肺炎、肠胃炎、心内膜炎、脑膜炎、脑炎等,偶尔也可发生败血症。

3、少部分特殊类型的大肠杆菌具有相当强的毒力,感染后,会发生严重的痉挛性腹痛和反复发作的出血性腹泻,同时伴有发热、呕吐等表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葡萄球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色念珠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肠杆菌

以上就是关于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英文全部的内容,包括: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英文、大肠杆菌的分类及其简称、大肠菌群含量超标对身体有什么危害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0849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