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简单介绍及理解

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简单介绍及理解,第1张

《纯粹理性批判》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创作的批判哲学著作。该书首次出版于1781年,是康德三大批判之一。该书是欧洲哲学史上一部具有转折意义的哲学著作。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家中的代表人物,其哲学被称为先验的唯心主义。所谓先验,即先于经验。康德是先验主义者,在认识论上康德持的是先验观。先验主义源于古希腊。古希腊的柏拉图在认识论上持的是灵魂回忆说,这便是西方哲学近现代先验论的前身。先验论认为,人类心灵中天生存在着许多固有的、与生俱来的知识,它们是人类先天具有的,先于后天经验而存在。 书名中的“纯粹理性”,指的是独立于一切后天经验的理性。此处的“纯粹”一词对“理性”进行了规定。而此处的所谓“批判”,并不是说要进行批评,这里的“批判”是一种考察的意思,指对纯粹理性进行考察。康德为该书冠以这一名称,是为了弄清人类认识的来源、范围及其界限。

《纯粹理性批判》主要是一部认识论著作。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研究领域,是哲学的一个传统的研究领域。哲学的研究领域极多,除了认识论,还有本体论、伦理学、美学、法哲学等。认识论主要是对人类的认识进行研究,包括人类认识的能力、认识的过程、认识的范围、认识的来源等。康德的认识论属于先验主义认识论,这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不一样的。但是,哲学单纯从学理上来说,并没有谁对谁错可言。它们只是视角不同、思路不同而已。虽然从政治上讲,我们国家的执政党是提倡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但这主要是出于一种政治上的考虑。单从学理上而言,这些学说其实是无所谓谁对谁错的。

康德撰写《纯粹理性批判》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应对当时欧洲哲学界的怀疑论危机。所谓怀疑论,指的是对人类知识的正确性、有效性进行怀疑,同时也怀疑人是否具备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当时怀疑论的带头者是苏格兰的休谟。休谟在《人类理解研究》《人性论》等哲学著作中提出了系统性的怀疑论思想。休谟否定了因果关系的客观存在,他把因果关系理解为人的一种主观的习惯性联想。比如,我们通常认为,因为阳光撒到石头上,所以石头被晒热了。而如果按照休谟的说法,这种因果关系并不客观存在,石头被晒热了和阳光撒到石头上并没有客观存在的因果必然联系,只是我们经常看到阳光撒到石头上,然后石头热了,然后习惯性地将两者联系起来。“休谟的怀疑把我从独断论的泥潭中惊醒。”康德如是说。

《纯粹理性批判》除了“序言”和“导言”外,还可以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先验原理论”,第二部分阐述“先验方法论”。康德先是考察了人的知性范畴等人类理性中先天地存在着的东西,意图对人的理性本身、人类先天具有的认知能力进行一种批判性的考察,探讨人能认识哪些东西和人不能认识哪些东西。《纯粹理性批判》书中有一个二律背反的论证。康德从纯粹理性的角度,从正反两方面,考察上帝是否存在(上帝存在问题)、人类是否有不灭的灵魂(灵魂不朽问题)、人类是否有选择自己行为的自由(自由意志问题),然后康德发现,这三组命题存在二律背反的现象。所谓二律背反,指的是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结果都发现可以成立。值得注意的是,康德是从纯粹理性的角度来对这几组命题加以证明的,他不是从经验的,或者说科学的角度。他是从单纯思辨的角度。康德在发现这几组命题存在二律背反的现象后,就认为,这些问题不可以用理论理性来解决。然后,康德就把它们转变为实践理性的、信仰的问题,把它们转变为一种道德领域的东西。康德的意思就是说,你要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你就要去信仰它们,并以其作为实践理性所依据的原理。至于这方面的探讨,详细可以看康德的第二批判《实践理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是康德的第一批判,康德有三大批判,分别为第一批判《纯粹理性批判》,第二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第三批判《判断力批判》。其实还有第四批判,《历史理性批判》,但它没有前面的三大批判影响力大。

《纯粹理性批判》译本的话,国内有李秋零本、邓晓芒本等。我个人更加推荐邓晓芒本。邓晓芒是我们国家当代的一名学者,他是一个哲学教授,现在在武汉市的华中科技大学教哲学系。他是专门研究德国古典哲学的。康德哲学属于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除了康德哲学,还有黑格尔哲学、费希特哲学、谢林哲学。邓晓芒对这方面很有造诣,大家阅读德国古典哲学著作时可以参考邓晓芒先生写的句读,作为工具书或辅助材料。

我们在阅读《纯粹理性批判》这类的德国古典哲学家的著作时,可以获得很多收获。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德国的古典精神和德语文化所具有的一种思辨特征。通过研读这类书籍,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异质文化,还可以显著地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两者区别如下:

一、两者的本质不同

唯物主义反映论是指思维反映存在的理论。认识者通过对实在物的直接的感性直观认知到存在的东西。反映论和认识论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二者并不等同。认识论是反映论的高级形态,只有人才有认识,特指人的反映,而不是讲动物的或其他更低级的反映。

唯心主义先验论是一种哲学思潮。它认为由人的心智形成的观念和概念具有自主存在的性质,并且否认这些观念和概念只是人们对不断变化的经验时间的反映。赋予了人的智力以巨大的强力和力量,并且认为经验实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思想所构设或产生的观念形成的。

二、两者的观点不同

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认为,人的认识并不是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的消极的、被动的产物,而是在人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只有脑而无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也不能产生心理,这与其它生命意识予以区分。

先验论,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同唯物主义反映论相左。人的知识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社会实践的东西,它是先天就有的。亦称先验主义、唯心主义先验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言:在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超越经验、超越时空、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

扩展资料

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发展历史:

认识反映论源自于心灵与独立的世界的关系。这一通往认知的古老进路至少可以追溯到《理想国》的第十卷,在对模仿的论述中,苏格拉底提到了对镜子的使用。根据苏格拉底的表述,对于思考柏拉图的形式的人而言,反映会使事物显现出来,但这并非它们真实所是的样子。

这一一般的认知进路在争论中一而再地出现。英国古典经验论的奠基者之一培根认为认识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消除一系列会导向错误的错误幻象和逻辑谬误。他相信心灵在适当的条件之下会反映世界。在培根看来,认识“取决于保持眼睛持续地聚焦在自然的事实之上。

马克思从未探讨过一种作为对现实事物的反映的认识的进路。但在他辞世之后,他与这一观点的关联被恩格斯建立了起来,并被列宁和许多后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确认。恩格斯在他后来的著述中重述和改进了他的反映论,而他关于认识反映观的形式受到了培根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反映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先验论

1、定义

先验论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同唯物主义反映论根本对立。其认为人的知识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社会实践的东西,它是先天就有的,亦称先验主义、唯心主义先验论。

经验论亦称“经验主义”,一种认识论学说,与“理性主义”相对。认为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一切知识都通过经验而获得,并在经验中得到验证。

2、内容

先验论:割断人们的认识(理性认识)同感觉经验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必然否认认识同客观世界的反映与被反映的联系,从而把认识变成与生俱来的、主观自生的,物质不可脱离于物质,无客观坐标证伪,客观事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先验论是天才论和英雄史观的理论基础。

经验论:为一个认识论的概念,经验一词主要指与理性认识相区别的一个认识阶段、认识形式,即感性认识。理性主义者将人们对有关事物的见解区分为一般的、易犯错误的信念和永久的、已被证实了的真理性知识,并在其中划出一条深深的鸿沟。

3、方法论

先验论:先验论证的重心其实始终是放在“归入点”与先验领域中的其它东西之间的关系上的。而先验哲学,作为一种活动,其实是通过对先验领域的重新安排而未来一种预演,而这种预演总是超出先验领域本身而“嵌入”在人的实际活动当中的。

经验论:相信现代科学方法,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知识来源于人的经验,否定先天道德范畴的先验性。意即通过事物现象的直观性对人的感受作用而归纳它的本质,通过感官实践来获得外界知识的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先验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验主义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认为美国先验主义的福音。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先验论是一场出现在美国年轻知识分子运动,这场运动强调了人善良品质,创造力,自我发展潜力,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认为美国先验主义的福音。

以上就是关于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简单介绍及理解全部的内容,包括: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简单介绍及理解、分析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区别、先验论和经验论的区别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0837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