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的特点:
1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2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3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4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代表书家:
秦代:李斯
唐代:李阳冰
宋代:徐铉、释梦英
元代:赵孟頫、吾丘衍
明代:吴叡、李东阳、赵宧光
清代:王澍、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徐三庚、杨沂孙、吴大澄、吴昌硕
当代:王友谊、倪和军、萧退庵、沙曼翁、言恭达、王蘧常、张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篆
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秦统一前由于长期地域割据,“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书写形式很不一致,一字多形现象十分严重。如“羊”就有二十多种写法,给发展经济和文化交流带来极大不便。
故在统一货币、车轨和度量衡制度的同时,又着力推行“书同行”政策。《说文解字·叙》记“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苍天颉篇》,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毋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可见小篆系由籀文大篆沿革演变而成。
李斯在籀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废除异体,而创秦篆,统一了全国的文字。这种书体更趋简化,线条园匀,字呈竖势。是我国汉字的一大进步,也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里程碑。为后来楷、隶、行、草诸书的变革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小篆有的是铸造在铁器上,有的刻在石碣、石碑上,从目前所见的实料看,秦篆一般铸造刻在铁器及度量衡器、符印、货币、诏板上。 字有大有小,章法自然,结字端庄,分行布白工整,为小篆的精华和代表。
其传世代表作有《秦山刻石》残部,仅存10字。另有《泰山》、《琅琊台》二石真迹拓片存世,《会稽》、《峄山》后人摹刻本传世,据传上述刻石皆为李斯所书。泰山记得石也称封泰山碑
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公元前222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从秦朝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因为其字体优美,颇有古风古韵,所以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国的汉字出现了简繁不一、一字多形的情况。秦始皇灭六国后,下令以秦国的“小篆”作标准,统一全国文字。篆体,又称为“篆书”,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
题库内容:
小篆的解释
[an ancient style of calligraphy, adopted in the Qin Dynasty (221—207B C)for the purpose of standardizing the script;Hsiao chuan——the lesser seal style Chinese character]
指笔划较简的 篆书 详细解释 (1) 秦 代通行的一种字体,省改 大篆 而成。亦称 秦 篆,后世通称篆书。今尚有 《琅邪台刻石》 、 《泰山刻石》 等残石存世。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序》 :“ 秦始皇帝 初兼 天下 , 丞相 李斯 乃奏同之,罢其不与 秦 文合者。 斯 作 《仓颉篇》 ,中车府令 赵高 作 《爰历篇》 ,太史令 胡毋敬 作 《 博学 篇》 ,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2) 比喻 盘香或 缭绕 的香烟。 宋 无名氏 《九张机》 词:“炉添小篆,日长一线, 相对 绣工迟。” 清 朱彝尊 《临江仙》 词:“熏炉小篆迭重衾。绿阴犹未满,庭院已深深。” (3)指熏香的炉。 《 词话》 第六七回:“ 西门庆 就倒在牀炕上眠着了, 王经 在桌上小篆内炷了香。”
词语分解
小的解释 小 ǎ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 对象 ,与“大”相对:小雨。矮小。短小精悍。 范围窄, 程度 浅, 性质 不 重要 :小事。小节。小题大作。小打小闹。 时间 短:小坐。小住。 年幼小 篆的解释 篆 à 汉字的一种书体:大篆。小篆。篆体。篆书。 书写篆字:篆额。 印章多用篆文,故为官印的代称,又为对 别人 名字 的敬称:篆刻。摄篆。次篆。台篆。 部首 :竹。
小篆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了一连串的改革;其中,统一文字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此种书体上承东周时秦国器铭与刻石文字,会融各地书风而成,为中国第一次统一之字体,居书史转变之关键。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国的汉字出现了简繁不一、一字多形的情况。秦始皇灭六国后,下令以秦国的“小篆”作标准,统一全国文字。篆体,又称为“篆书”,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
扩展资料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
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角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篆
以上就是关于小篆是什么样子的全部的内容,包括:小篆是什么样子的、小篆是怎么来的、小篆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