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清末皇族内阁中法部大臣觉罗绍昌的先祖及世系

目无全牛的意思2023-04-28  28

十二世祖:景祖翼皇帝爱新觉罗·觉昌安

十一世祖:长子追封武功郡王觉罗·礼敦巴图鲁

十世祖:长子觉罗·博伊和齐

太高曾祖父:三子骑都尉觉罗·阿赖生于辛卯年,嫡母马佳氏·伊尔根之女。天聪四年二月军功中伤,卒年40岁,嫡妻舒穆禄氏·岳兰之女,妾一人

太高祖父:二子觉罗·噶布喇生于辛亥年,嫡母舒穆禄氏·岳兰之女,崇德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辰时卒,年28岁嫡妻佐领和罗氏·巴度护之女

太曾祖父:三子二等侍卫觉罗·飞雅思哈生于天聪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辰时嫡母佐领和罗氏·巴度护之女,初任护军参领康熙二十四年十二月革去参领授二等侍卫卅二年三月十五日申时卒,年63岁嫡妻纳喇氏·达玛海之女,继妻协领伊尔根觉罗氏·达拜之女,三继妻轻骑都尉纳喇氏·阿祜兰之女,四继妻戴氏·戴禧之女

高曾祖父:四子觉罗·务尔衮生于·康熙六年七月二十六日未时三继母轻骑都尉纳喇氏·阿祜兰之女,雍正二年四月初九日巳时卒,年58岁,嫡妻纳喇氏·额儿图之女,继妻温都氏·僧固礼之女,妾一人

太祖父:长子觉罗·孝林生于康熙二十七年四月十六日子时,嫡母纳喇氏·额儿图之女,乾隆二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午时卒,年75岁,嫡妻纳喇氏·萨尔泰之女,妾苗氏·苗六之女

高祖父:二子觉罗·讷尔济生于康熙六十年正月二十九日寅时,庶母苗氏·苗六之女,嘉庆五年五月初七丑时卒,年80岁,嫡妻苏塔拉氏·苏冲阿之女

曾祖父:五子御史觉罗·广泰生于乾隆廿二年十二月初九日未时,嫡母苏塔拉氏·苏冲阿之女,四十八年六月捐纳监生,授户部员外郎,嘉庆廿一年四月授监察御史,廿三年七月初九日卒,年61岁,嫡妻三等侍卫石氏·石开之女,继妻博尔济吉特氏·同保之女。三继妻白氏·阿克敦之女,四继妻笔帖式富氏·富勒之女

祖父:长子员外郎觉罗·嵩山生于嘉庆二年二月初九日辰时,继母博尔济吉特氏·同保之女,道光十七年六月授裕陵礼部员外郎,同治三年正月二十五日午时卒,年68岁,嫡妻监生彭氏·彭永之女

父:三子主事觉罗·英彬,道光六年十一月初八日巳时,嫡母监生彭氏·彭永之女,咸丰九年正月授兵部主事,同治九年四月二十二日酉时卒,年45岁,嫡妻云麾使瓜尔佳氏·庆占之女

己:长子侍郎觉罗·绍昌,咸丰七年正月十九日子时,嫡母云麾使瓜尔佳氏·庆占之女,光绪二十年十一月考中内阁中书,二十九年六月补授外务部左丞,卅一年九月补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卅二年正月补授刑部左侍郎,嫡妻巴林氏·吉拉章阿之女,继妻福佳氏·禧福之女,三继妻瓜尔佳氏·瑞琮之女)

长子:觉罗·伯灵,光绪六年七月二十二日未时,嫡母巴林氏·吉拉章阿之女;

次子:觉罗·仲秀, 光绪十年六月二十日,嫡母巴林氏·吉拉章阿之女;

三子:主事觉罗·进征,光绪十六年六月二十五日酉时,嫡母巴林氏·吉拉章阿之女,嫡妻舒舒觉罗氏·常润之女

长孙:觉罗·刚敏,民国五年四月初四日申时,嫡母舒舒觉罗氏·常润之女

次孙:觉罗·臻睿,民国七年四月初四子时嫡母舒舒觉罗氏·常润之女

觉罗·进衍,生于光绪卅一年六月十七日午时,三继母瓜尔佳氏·瑞琮之女

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起兵,最终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但十三副遗甲并不是他统一女真的原因,至多只是他起兵的借口,所谓师出有名而已。单纯说努尔哈赤有了十三副遗甲就统一女真显然是夸大其词了。

十三副遗甲的由来

十三副遗甲指的是努尔哈赤祖父和父亲遗留下的甲胄,努尔哈赤起兵时以“十三副遗甲”为象征,打出为祖父和父亲报仇的旗号,以达到师出有名的效果。而要了解十三副遗甲的由来还要先从努尔哈赤的家族背景入手。

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建州女真的小部落酋长,而明朝政府在建州女真生活的建州地区设置建州卫,以达到分化牵制女真等部族并对这些部族进行统治。而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就曾经被明成祖封为建州卫指挥使,后来明成祖为了削弱建州女真,又将建州卫分为三部,史称建州三卫,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执掌建州左卫,因此说努尔哈赤的家族是建州女真内部的小部落酋长。到了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时期,他也继承了建州左卫都指挥使,而且他很善于与汉人做生意,因此与明朝政府官员关系不错,逐步成为建州女真中比较有影响力的首领。但是好景不长,建州右卫中有一个叫王杲的部落首领开始崛起,觉昌安开始想拉拢这个新崛起的王杲,就将孙女嫁给王杲之子阿台。但是王杲越来越强势甚至开始挑战明朝政府在建州地区的统治地位,而建州三卫的各部族纷纷归附王杲,最后连觉昌安也不得不归顺王杲。王杲的挑衅行为惹怒了当时明朝的辽东总兵李成梁,他领兵血洗王杲的老巢古勒城。而逃亡的王杲被哈达部首领王台设计俘虏后送给明军,明军将王杲处死。王杲之子阿台为了报仇,纠集残部重新对抗明朝政府。于是李成梁率领大军围攻阿台,而觉昌安认为自己与明军关系还不错,想劝降自己的孙女婿阿台。而女真部族另一位头领尼堪外兰也与明军有联系,他趁乱鼓动其他女真人杀死阿台,于是城内大乱,明军攻破古勒城,而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正好在城中被乱兵杀死。

十三副遗甲起兵

在祖父和父亲被明军杀死之后,当时只有二十多岁的努尔哈赤不敢找强大的明军报仇,就把目标对准了引领明军攻城的尼堪外兰。他请求明军惩罚尼堪外兰结果被明朝边将直接拒绝,而且明军边将还扬言要扶持尼堪外兰做满洲国主。

于是满洲各部族纷纷投奔尼堪外兰,一时间尼堪外兰势力强大,他领兵逼迫努尔哈赤投降,势单力薄的努尔哈赤大败险些被俘。在逃亡途中努尔哈赤遇到额亦都等人拥戴,于是就用祖父和父亲遗留下的十三副甲胄起兵,正式开启了他统一女真各部的战斗生涯。

回到赫图阿拉的努尔哈赤虽仍不敢直接对抗明朝,但是他写信责问明军杀死他的祖父和父亲。而明廷可能一方面仍希望女真内部继续乱战,同时也考虑觉昌安确实一直比较听话,于是就派使臣向努尔哈赤致歉,并送给他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和都督敕书。

努尔哈赤借此机会在赫图阿拉召集旧部,训练兵马,逐步成为建州女真内部新崛起的势力。此后努尔哈赤逐步征服建州女真的其他部族,在统一整个建州女真之后,又征服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最终建立后金政权。

综上,十三副遗甲仅仅是普通的武器装备,对于刚刚起步的努尔哈赤或许有些作用,但是对于征服整个女真来说毫无影响。真正让努尔哈赤完成统一女真壮举的是他个人的武勇和政治才华。如果不是这样,即使是三百、三千副遗甲也不能统一女真击败明军。

一切要从一个谎言说起,说这个谎言的人叫尼堪外兰,他是明万历年间女真部落的一个首领。万历十一年(1583)2月的一天,镇守辽东的总兵李成梁找到了他,让他和另外一个部落首领觉昌安一起去古勒寨劝降里面的城主阿台。去了之后,尼堪外兰守在城外,觉昌安进入城内做阿台的思想工作,但是无论觉昌安如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都没有动摇阿台为父报仇与大明为敌的决心。时间久了,等在城外的尼堪外兰很是焦躁,恰在此时,李成梁派人来催促,于是,尼堪外兰急中生智,对着城上守军开始撒谎,他大声喊道:“太师有令,凡是能够杀死阿台者,即可封为此城城主,否则天朝大军攻入城内,玉石俱焚,一个不留。”在他喊出这句谎言之后,古勒寨里就有人开始行动,他们拔出了刀将阿台当场杀死,城内立即大乱。李成梁见状,立即挥兵杀入城内,一面放火,一面剿杀,城里的女真部民几乎无人生还,就连来劝降的觉昌安和他的儿子塔克世也死在乱兵之中。

塔克世有个儿子叫努尔哈赤,得到祖父、父亲惨死的消息后悲愤不已,他跑去找明军理论:“我祖父、父亲何罪?为何被害?”然后他得到的答复是:“误杀尔!”为了表示歉意,明军对他进行了一些经济物质上的补偿,比如:给了三十匹马、几十份敕书等等,另外还让他承袭了他祖、父的职位――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努尔哈赤表面上接受了,然而,复仇的烈焰却在他年轻的内心深处升腾!

回到部落之后,他拿出祖辈遗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召集部众、杀牛、祭天,宣布起兵。

怀着满腔仇恨的努尔哈赤只有十三副铠甲,而他所面对的风雪辽东又是怎样的局面呢?

彼时的辽东大地部落林立,至隆庆四年(1570),明朝有多位将领死于任上,包括总兵王首道也被蒙古人杀死。自李成梁接任后,各部族首领迎来了他们的人生噩梦。

李成梁的战略思想是谁强大就打谁,始终让这些部落维持弱小的状态,没有实力才听话,才不会闹事。为此,他除了出兵砍杀不听话的以及实力强有潜在危胁的,还采取分化瓦解、挑唆矛盾、相互制约的平衡术来掌控这些部落(这一套权谋制衡术大家是不是很熟悉?与当今某超级大国搅动世界政治风云所采取的手段是不是很相似?)。

在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宣布起兵前,李成梁已经将辽东大地上实力强大的几个部落打的毫无还手之力。从万历元年开始,李成梁率领辽东铁骑,通过十年时间,先后斩杀5万多人,将当时实力最强、气焰最嚣张的土蛮部给镇压下去。同样是这一年,建州女真首领王杲中伏被杀。至万历十年(1582),泰宁部首领速巴亥中伏,被李成梁斩首。

就在努尔哈赤起兵这一年,李成梁还采取“市圈计”将叶赫部首领清佳努、扬佳努骗至开原,待其入城后,连同随从300余人全部杀死,留在城外的只有440人逃走。另外一支部落――哈达,主力也被偷袭歼灭。随着几支实力强的部族被削弱,一时间,辽东大地相对安静了,大明边境的老百姓不用再整日担心这些部族的人来抢杀掳掠他们的家人以及财产。但是,这只是相对而言。

当外部一个个强劲对手的实力被削弱,客观上为努尔哈赤的起兵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随之而来的竟出现了 历史 上“诡异的一幕”。

自努尔哈赤起兵,至万历二十一年(1593),经历10年时间的大小鏖战,当初一个不见经传的弱小牧民已经成长为一统建州女真的强大部落首领。尤其在万历二十一年9月爆发的古勒山大战,努尔哈赤以自己的兵力竟然将海西女真的叶赫、哈达以及蒙古科尔沁部等9部联军打败,斩杀对方4000余人,如此大规模的战争足以彰显出他强大的军事实力,而此前李成梁却一直无动于衷。这难道符合他的一贯作风?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现象?让我们再来看看几个事例。

万历十一年十二月,也就是努尔哈赤祖父、父亲被杀的这一年年底,李成梁讨伐叶赫部,杀死2000余人,叶赫实力被削弱。之后,努尔哈赤攻打尼堪外兰,声言报父仇,尼堪外兰不敌,投奔李成梁寻求庇护,李成梁却将他交给了努尔哈赤。这就是他当初撒谎的下场。

万历十五年(1587),李成梁攻打哈达部,斩杀500余人。

万历十六年(1588),李成梁再次发兵攻打叶赫部,用火炮轰击,并烧了对方的粮窖,杀死清佳努的儿子那林脖罗,以及600余人,史载:“城内老小,昼夜哭泣。”叶赫部再次遭受重创。

这只是几次规模较大的行动,打击的全部都是努尔哈赤的强劲对手。不仅如此,在万历二十年(1592)的朝鲜战争中,努尔哈赤向李成梁主动请缨,希望随同李如松入朝作战。

一方面是视若无睹;一方面是稍有风吹草动就穷追猛打(对待努尔哈赤以外的部族倒是保持着他的一贯作风),这一切的现象都表明李成梁不仅不会对付努尔哈赤,相反还在“无意间”打击他的竞争对手,给他以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那么,他这样做的动机又是什么呢?

据说,当年李成梁在攻打王杲时,曾俘虏了努尔哈赤和他的弟弟舒尔哈齐,李成梁并未杀他们,而是让其充当仆役,之所以不杀,是因为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李成梁的关系比较好。之后努尔哈赤跟随在李成梁身边,一起打过仗,去过京城,甚至犯了错误,被抓起来,也被李成梁的一个小妾给放了,原因是因为努尔哈赤相貌不凡,史料记载:成梁妻奇其貌,阴纵之归。甚至他们还是亲戚,舒尔哈齐的女儿嫁给了李如柏作妾。另外,努尔哈赤还是一个相当会糊弄李成梁的人:他经常在打了胜仗后,给李成梁送来大量的财物,用来哄老头子开心。反正他们之间私底下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无数纠葛。

通过事件表象以及对他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以分析,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李成梁在有意的偏袒、扶持努尔哈赤,任其发展、壮大。他之所以这么做,既有对误杀老朋友的一份愧疚;又有对努尔哈赤“听话”、“孝顺”所怀有的一份好感;还有因为他们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

其次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对朝廷的不满。万历怠政,朝政腐败,导致军饷、粮草、兵马器械不能及时更新、供给,而恰恰士兵常期驻守辽东消耗又大,李成梁仗着自己军功,所以胆子很大,他将辽东地区税收及田产收入全部收归己有,用来供养军队。但是,朝廷的言官又不干了,他们不停的弹劾李成梁,加上他后期侍功而骄,生活日益奢靡,于万历十九年(1591)被罢官。中央财政不能及时供应,又不让地方自主,最后还被罢官,骄横的李成梁能没意见?等到十年后他再度上任,索性将辽东防御女真的屏障――六堡,全部放弃,拱手让给了努尔哈赤,抚顺、清河门户洞开,从此,努尔哈赤的女真铁骑可以在辽东大地上纵横驰骋。

在李成梁巨大身影的遮掩下,努尔哈赤茁壮成长。一直等到李成梁去世,努尔哈赤便撕去伪装,于万历44年(1616),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称汗,定年号为天命。

一个强大的敌人在辽东大地上赫然站立起来,拔出了屠刀,露出狰狞的面孔。经过一年的准备,万历46年(1618)4月,努尔哈赤祭天,发布“七大恨”,正式宣告向大明开战。他利用内奸里应外合,先后攻下抚顺与清河,并掳掠十几万人口及大量粮食、财物。

万历接到告急文书后,异常震怒,于1619年,召集二十万军队,对外号称四十万,分兵四路,兵锋直指赫图阿拉,意欲大张挞伐、犁庭扫穴。

然而,明朝方面几乎没有人了解这个一直隐藏在李成梁身后的人的真实实力(除了第4路总兵李如柏),他们轻敌冒进,没能做到相互策应,分兵合击,等待他们的是如狼一般狡诈凶残的对手。

对于努尔哈赤来说,战争的发展似乎异常顺利,3月初1,西路军杜松部在萨尔浒与吉林崖全军覆没,杜松本人拼杀至天黑,战死;3月初2,北路军马林部全军覆没;3月初4,东路军刘綎部在阿布达里岗中伏,全军覆没,主将刘綎脸被砍去了一半,还在继续拼死冲杀,最后歼敌数十人而死。史载:“阵乱,綎中流矢,伤左臂,又战,复伤右臂,犹鏖战不已,内外断绝,面中一刀,截去半颊,犹左右冲突,歼数十人而死。”

三路大军几乎被屠杀殆尽,只有南路军几乎没有损失(除了逃跑时自相踩踏死了几个),而南路军的主帅是李如柏,自接受命令后,他就带着这一路军慢腾腾的走,等到达预定地点时,其它三路大军都已经全军覆没,在得到消息后,就往回跑,努尔哈赤也没派兵追,李如柏也没有中伏,就这样毫发无损的回去了,蹊跷吧?!他的弟弟李如桢之后的行为同他一样令人费解:努尔哈赤进攻铁岭,李如桢坐守沈阳,却是无动于衷、见死不救。诡异吧?!

萨尔浒大战,明军惨败,文武官员死伤310余人,士兵死伤45870余人,财物损失无数。此役成为明、后金 历史 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用康熙的话说:“太祖萨尔浒一战而王基开。”此时的努尔哈赤已经成功崛起为一代雄主,敢与大明争天下。

努尔哈赤自诩熟读《三国演义》,作战有勇有谋,具备很强的军事才能,辽东大地群雄逐鹿,唯独他能脱颖而出,个人能力是内因,李氏无形中的扶持也是外因的一方面。另外,当时的时代大背景有许多不利因素也在削弱大明王朝的军事与统治实力,此消彼长,在客观上为努尔哈赤的军事扩张提供了条件。

通过张居正改革,万历初期的综合国力在政治、军事、经济等诸多方面都得到较大的恢复与发展。但至万历中后期,许多对明朝 社会 不利的因素开始显现,具体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1万历三大征加上明缅交战以及后来的萨尔浒大战虽互有胜负,但在损兵折将的同时也严重增加了帝国的财政负担,财政收支逐渐由盈转亏。

2至明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万历年间,仅福王分封土地就达两万多顷,横跨河南、山东诸省,这些权贵占有着大量土地,而他们很多是不用承交赋税的,所以失去土地的那部分农民的税赋又会摊派到其它贫民头上,加上战乱频繁,军队粮饷开支巨大,又会从老百姓身上加征粮饷,沉重的负担又会导致新的农民加入逃亡的队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3万历46年,广东下起了大暴雪,牲畜冻死无数,这预示着灾害性气候的到来――小冰河期开始了。这种气侯造成夏季干旱、水涝交织,北方低温,草场退化,游牧民族为了生存,频繁举兵南下抢夺;大范围的干旱又导致蝗灾暴发,许多地方,蝗虫过后,连粮食作物的秸秆都被吃光。

4由自然灾害又导致瘟疫的爆发,万历年间曾有过三次大旱,而大灾过后又发生瘟疫,瘟疫造成山西一带许多地方十室九空。

5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甚至绝收,这又直接导致市面上的粮价奇高,贫穷饥饿的老百姓没钱买粮就只有四处逃难。

6至万历中后期的 社会 经济:一方面粮食等基本生活物资价格高涨;另一方面市面上的流通货币――白银,开始逐渐变得紧缺,经济学术语称之为――滞胀(通胀与通缩同时存在)。没有银子就无法打仗,没有银子就无法再生产,没有银子就更吃不上饭,没有银子就只有去抢,没有银子就……

战争、土地兼并、自然灾害、瘟疫、经济危机、再加上朝政腐败,贪官污吏横行,所有的苦难都让这个饱经磨难的大明帝国举步维艰,严重削弱着它的综合实力,包括军事。而对于大明的不利,却恰恰是 历史 付予努尔哈赤的机遇,以他为代表的辽东新兴政权,正以旺盛的斗志,向着山海关策马扬鞭,奔腾而来。

努尔哈赤的崛起,既有李氏的暗中扶持,也有 历史 付予的机遇。大清兴起始于努尔哈赤;明亡始于万历,也始于李成梁。当关外的努尔哈赤在风雪中奋勇前进的时候,大明皇宫里的万历依然昏昏欲睡,两相对比,高下立判。正如李自成的那句进攻宣言――“嗟尔大明,气数已尽!”

历史 很宏大,但有时又很微妙:因为一个人或一件事,有时会影响一个时代,或是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久远。在万历年间,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如果大明不灭,那么后来的中国会不会也会同西方 社会 一样早早的实现工业革命跻身列强呢?

无论成败或是功过是非,努尔哈赤领导的欣欣向荣的新兴政权,最终将取代一个暮气沉沉的腐朽王朝,中华大地也再一次迎来民族团结的大一统局面,这本身就是 历史 的进步。

以上就是关于请问清末皇族内阁中法部大臣觉罗绍昌的先祖及世系全部的内容,包括:请问清末皇族内阁中法部大臣觉罗绍昌的先祖及世系、清太祖努尔哈赤得到“十三副遗甲”,有了它才能获天下吗、诡异的一幕:努尔哈赤的崛起是因有人暗中扶持还是历史付予的机遇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0715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