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兔的成语·歇后语·诗句·俗语

有关兔的成语·歇后语·诗句·俗语,第1张

带兔的成语

兔死狐悲 兔死狗烹

兔起鹘落 兔起凫举

兔丝燕麦 兔走乌飞

兔葵燕麦 兔角牛翼

兔角龟毛 兔死凫举

兔起乌沉 兔死犬饥

兔头麞脑 兔缺乌沉

兔缺乌沈 兔走鹘落

守株待兔 势若脱兔

犬兔俱毙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狡兔死,良狗烹

狡兔三窟 见兔顾犬

狐兔之悲 东兔西乌

待兔守株 得兔忘蹄

东门逐兔 东兔西乌

动如脱兔龟毛兔角狐死兔泣狐兔之悲获兔烹狗见兔放鹰见兔顾犬狡兔三窟狡兔三穴狡兔死,狡兔死,金乌西坠惊猿脱兔静如处女静若处子狼奔兔脱鸟尽弓藏全狮搏兔犬兔俱毙狮象搏兔狮子搏兔狮子搏兔势若脱兔守如处女守株待兔兔角龟毛兔角牛翼兔尽狗烹兔葵燕麦兔起凫举兔起鹘落兔起乌沉兔缺乌沉兔丝燕麦兔死狗烹兔死狐悲兔死狐悲兔死犬饥兔头獐脑兔子不吃兔走鹘落兔走乌飞乌踆兔走乌飞兔走燕麦兔葵玉兔银蟾逐兔先得坠兔收光白兔赤乌

歇后语

笨狗撵(nian 追赶)兔子——不沾边;挨不上

兔子尾巴——长不了

不倒翁骑兔子——没个老实劲儿

草堆里蹦出个兔子——你也算个保镖

满山跑的兔子不回窝——野惯了

豺狼请兔子的客——没好事

长了兔子腿——跑得快

开春的兔子——成群结伙

打兔子捉到黄羊——捞外快;格外

打着兔子跑了马——得不偿失

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过年,无它也过年(比喻微不足多,增减都不影响大局。)

猴子笑兔子尾巴短——彼此彼此;彼此一样

狐狸哭兔子——假慈悲;假慈善

怀揣兔子——忐忑(tan te)不安;不安

怀里揣着十五只兔子——七上八下

机关枪打兔子——小题大做

见了兔子才放鹰——有利才出征(比喻对自己没利的事不干。)

狡兔撞鹰——以攻为守

叫兔子去拉磨——没有那一套

进网的兔子上钩舶鱼——十拿九稳

癞蛤蟆追兔子——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一步赶不上,步步都紧张

老母猪追兔子——上气不接下气

老牛撵(nian追赶)兔子——有劲使不上

老鹰追兔子——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青蛙望玉兔——有天地之别

兔儿爷(兔头人身的泥塑玩具)打架——散摊了

兔儿爷拍胸口——没心没肝

兔子扒窝——安家落户

兔子逼急了——还会咬人哩

兔子的耳朵——灵得很

兔子打架——小打小闹;上蹿下跳

兔子成精——比老虎还厉害

兔子当牛使——乱套了

兔子跟着马儿跑——望尘莫及

兔子进磨道——充什么大耳朵驴

兔子靠腿狼靠牙——各有各的谋生法

子拉车——不懂那一套;又蹦又跳;连蹦带跳

兔子满山跑——还来归旧窝

兔子下儿——与众不同

兔子枕着猎枪睡——胆大包天

兔子坐上虎皮椅——六神无主

喂兔养羊——本小利长

兔子剥皮 - 倒扒

兔儿头,老鼠尾----不伦不类

兔儿爷放鸟苍----不知死的玩意儿

兔儿爷过河----软瘫了

兔儿爷拍胸口----没心没肝

兔死还要跳三跳----垂死挣扎

兔子扒窝----安家落户

兔子不合群----跑单帮

兔子蹦到车辕上----假充大把势

兔子吃年糕----闷了口

兔子打架----小打小闹

兔子戴夹板----硬充骡子使

兔子当牛使----乱套了

兔子的耳朵----灵的很

兔子的嘴----三片儿

兔子跟着马儿跑----望尘莫及

兔子驾辕----不合套

兔子叫门----送上嘴的肉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兔子拉犁----不讲套数

兔子坐上虎皮椅----六神无主

诗句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辞> 年代:唐五代

作者:薛涛

作品:采莲舟

内容:

风前一叶压荷蕖,解报新秋又得鱼。

兔走乌驰人语静,满溪红袂棹歌初。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古朗月行

内容: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天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杜甫

作品:新婚别

内容: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1]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2]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俗语

兔子不吃窝边草

兔子急了也咬人

俗话说:“上山兔上山鸡下山。“无水不追乌龟”,表面上看,这句乡话是一句非常清晰通俗的话。也就是说,上山的兔子,下山的鸡,离开水的乌龟不会再追了,也就是说,不要再追了。虽然情况不一样,各种动物也不一样,但还是建议人们不要去。抓兔子上山,抓鸡下山,不抓龟出水,都是徒劳的,因为龟出水可能会到岸边产卵。

我们之所以不在山上追兔子,是因为兔子的后腿比较长,很容易爬得很快。如果人们再去山上追兔子,可以说是徒劳。对于下山的鸡来说,主要是因为下山时会滑翔。人们追他们是没用的。虽然野鸡通常在地上,但人们追不上,因为它们追的时候会起飞。对于出水的海龟来说,也就是说,海龟跑到岸边,主要是因为海龟交配后产卵。事实上,最近海龟确实在河岸或运河岸边产卵,所以不建议捕捉这些海龟。这句话的意思也和“劝君三月不吃鲫鱼,千鱼在腹;劝君不打春鸟,儿子在窝里等着妈妈回来;劝君不吃春蛙,百条命在腹”一样。

一言以蔽之,人们在做事时必须认清形势,追求的目标并不意味着奋斗,否则是徒劳的。当然,我们也应该热爱一些繁殖后代的动物。毕竟,大自然是和谐的,我们应该彼此相爱,这也是人类生存的方式。

孟子曾说:“见其生,不忍见其死”。看到动物活泼的样子,不忍看到它悲惨的死亡。古语说的就是让人停下来。当兔子、野鸡和海龟离开栖息地生存时,它们不会被迫这样做。

兔角牛翼:

兔不生角,牛不长翼,故以“兔角牛翼”喻不合情理之事

兔葵燕麦:

形容景象荒凉

兔起凫举:

喻行动快速

兔起鹘落:

谓兔子刚出窝,鹘立即降落捕捉。极言动作敏捷。亦比喻作书画或写文章下笔迅捷

兔起乌沉:

谓月出日落

兔缺乌沈:

犹兔走乌飞

兔丝燕麦:

喻有名无实

兔死狗烹:

兔子死后,猎狗被烹食。多比喻统治者杀害功臣。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兔死狐悲:

比喻因同类的灭亡感到悲伤

兔死犬饥:

比喻敌人灭亡后,功臣不受重用

兔头麞脑:

形容人面貌猥琐。多形容坏人

兔走乌飞:

谓日月运行,光阴流逝。兔,月中玉兔;乌,日中金乌

白兔赤乌:

月亮和太阳的代称。多借指时间

待兔守株:

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得兔忘蹄:

犹言得鱼忘荃。蹄,兔罝。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东兔西乌:

谓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古代神话中说太阳中有三足金乌,月亮中有玉兔,因以乌、兔代指日月

狡兔三窟:

《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后以“狡兔三窟”喻藏身处多,便于避祸

龟毛兔角:

龟生毛,兔长角。本指战争的征兆。后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无实的东西

狐死兔泣:

喻物伤其类

狐兔之悲:

犹狐死兔泣

获兔烹狗:

犹言狡兔死,走狗烹。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者

见兔放鹰:

①禅宗谓有的放矢,对机说法。②谓看到眼前利益,就竞相追逐

见兔顾犬:

比喻时机当前,急谋对策。语本《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语本《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形容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狼奔兔脱:

形容仓皇逃窜

目兔顾犬:

看见兔子而呼猎犬。比喻及时补救。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犬兔俱毙:

《战国策·齐策三》:“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於前,犬废於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后因以“犬兔俱毙”喻双方同归于尽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

守株待兔:

①《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柱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后因以“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②比喻企图不经过主观努力而侥幸得到意外的收获

乌踆兔走:

指日月运行。兔,传说中的月中玉兔。借指月亮

乌飞兔走:

谓光阴流逝。乌,指日。兔,指月

一雕双兔:

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雕挟两兔”。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及《新唐书·李林甫传》。后因以“一雕双兔”谓三人并列显位,一人势盛而两人受其挟制

捏兔爷儿 供儿童祭祀用的;复活节小兔子;生育忌兔肉的习俗(兔子豁嘴)

作为承载祥和愿望的生肖,每一年的那只动物都被寄托了诸多美好寓意。2011年的兔子也不例外,虽然在传统意象中,有关兔子的成语、俗语贬义居多,但民俗也在承袭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走进新时代的兔子,早已脱离“兔子尾巴长不了”“狡兔三窟”等解释,成为“兔飞猛进”式神采奕奕的吉兽。

这种变化表达了2011众望所归的一种期盼。

马未都观点:传统里有关兔子最好的说法是玉兔东升

谢景芳观点:兔子身上温情脉脉的特征被时代放大

■新商报记者王军辉

2011年,告别虎岁,迎来兔年。兔年里,与兔子有关的坠饰、雕刻、玩具都卖得十分热火。兔子素称瑞兔,被视为仁兽。据说,在古代,兔是作为一种祥瑞动物而被人们崇拜的:《春秋》里记载说“玉衡星敝而为兔”,《瑞应图》里有话“赤兔者瑞兽,王者盛德则至”。兔子身上有很多值得赞誉的美德,它聪明温柔又活泼,它奔跑起来轻巧灵动,且有着不凡的速度。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进中,兔子却是毁誉参半。和兔子相关的成语与歇后语,什么“狡兔三窟”“兔死狗烹”“兔子尾巴长不了”……好听的真不多。而有意思的是,当时光机器走到2011年,人们并不在乎这些,似乎只爱兔子的乖顺、温柔、善良,并在它身上寄托了纯洁、祥和等诸多希望。

一只小小的生肖兔,历经千年文化变迁,被现代人赋予种种寓意,其实映射出的是当下人内心的一种渴望。习惯了奔跑的人们终于明白,宁静、安详、幸福才是人生最本质的追求。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进中,并不是十分靠谱。收藏家马未都先生针对兔子的生肖寓意,认为:“有关兔子最好的说法是玉兔东升。月亮中有玉兔,太阳中有金乌,玉兔为月,金乌为日。古语中说得含蓄:兔走乌飞,兔缺乌沈,兔起乌沉,说的都是日升月恒之事。”恰如马未都所言,与兔子相关的成语好听的不多。“兔死狗烹”比喻的是事成之后排斥甚至杀害有功之臣,“守株待兔”讽刺的是那些墨守成规不劳而获的人。与兔子相关的歇后语也是如此,什么“兔子尾巴——长不了”“兔子坐上虎皮椅——六神无主”“兔子跑到磨道里——假充大耳驴”,兔子被奚落得够呛。

但是,当时间走到2011年,人们并不在意兔子的不靠谱,甚至都不太提兔子的狡黠、兔子的速度,人们更愿意说兔子的纯洁、温顺、善良,更愿意在兔子身上寄以宁静、安详、幸福的寓意。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谢景芳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动物也是如此,而人类总是取其所需的一面,然后赋予一定的意义和象征。“就好比,以前我们提起狼,总说它的凶狠和残忍,但是后来,我们又开始提狼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都是人心理需求的一种反映。今天,我们在兔子身上寄托了那么多希望,也是时代心理的一种投射。”

谢景芳老师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后,当下的中国人在物质生活上确实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发展的过程也累积了很多问题。“当‘不管白猫还是黑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当竞争、拼搏、激奋、速度被一再强调,人们大有饥不择食、慌不择路的感觉。而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张有驰的,没有谁愿意在不确定中折腾,没有谁喜欢那种前途未卜的感觉。所以,到了一定时候,人们就会冷静下来思考,人在谋求发展的同时,究竟应该和自然、和周遭的环境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究竟该如何安顿自己的内心?在这种情况下,安定、祥和、宁静其实是整个社会的一种渴求和需要。”

“对于处于大环境中的个人而言,为了追求学业、事业、金钱、家庭上的各种各样所谓的成功,大家轰轰烈烈一路奔跑向前,被潮流裹挟被物质左右,而这个过程并没有让人感到充实感到满足,人们变得惶惑迷茫、躁动不安,离幸福也越来越远。如此情状下,纯洁、宁静、安详成为大家心底最真实的渴望。而当一个人真正历经了事业上的起伏、情感中的跌宕,完成了一场场或亲人或朋友的送别,他对安宁、祥和的东西格外珍惜和向往。这个时候,他更加明白人生最本质的追求不过如此。正是有如此多的渴求和期盼,兔子身上温情脉脉的特征被时代放大。”

[给古语中的兔子正名]

古语“兔子不吃窝边草”其实说的是兔子的高明。兔子懂得保护自己的地盘,它知道窝边草是用来藏身的,吃了窝边草,不等于把自己暴露给敌人自取灭亡吗?“狡兔三窟”其实形容的是兔子的聪明。兔子很有忧患意识,它懂得未雨绸缪,为了能逃避灾祸,它挖下三个洞穴,用来迷惑敌人。“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说的则是兔子的敏捷。《木兰辞》里“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说的是兔子非凡的速度。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下面和我一起来看有关兔的成语俗语,希望有所帮助!

兔的成语俗语 篇1

不见兔子不撒鹰。

放着卧兔不拿, 去拿跑兔。

赶两只兔子,一只都捉不着。

割草打兔子,捎带干的。

瞧见兔子,就不种黑豆啦?。

跑兔没捉住,卧兔也跑了。

豪杰子不赶乏兔儿。

没有黄狼的地方,兔子也搭架子。

大年月朔逮兔子,有它过年,无它也过年。

心里塞着个兔子。

不论兔子怎么叫,该种豆子还得种。

媒妁的嘴,兔子的腿。

拿不着兔子扒狗吃。

宁肯守株待兔,不行刻舟求剑 。

兔子跳起来好打, 山鹰飞起来好打。

兔子若要效狮子跳山溪,一定落落个坠深涧而亡。

兔子靠腿狼靠牙,各有各的谋生法。

兔子回头凶似虎。

兔子成精比山君锋利。

兔子多咱也架不了辕。

兔子啥时间也架不了辕。守株待兔 比喻拘泥守成,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亦作守株伺兔。

动如脱兔 比喻行动十分迅速。

东兔西乌 比喻时间流逝。有关兔的谚语

犬兔俱毙 比喻两败俱伤,或同归於尽。

掩人耳目 比喻有多处立足的地方或多种逃难的预备。亦作三窟狡兔。

狗兔听提 像狗兔般的柔顺停当。

狮子搏兔 比喻做大事情也拿出全部精神认真看待。

玉兔东升 表示时间已经入夜。亦作玉兔东升。

白兔赤乌 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蛇兔联盟 比喻强横的人诱骗弱者与他合作,最后又把弱者给并吞。

逐兔先得 比喻没有主人的东西,谁先得到便属於谁所有,他人无法再争。

见兔放鹰 比喻看准时机,及时接纳行动,以获取长处。

见兔顾犬 比喻及时补救,为时未晚。亦作见兔呼狗。

金乌玉兔 指太阳和月亮。

韩卢蹇兔 比喻以强攻弱。

龟兔竞走 比喻天才失败,高兴成功的寓言。

龟兔竞走 泰西寓言故事。叙说自满的兔子与勤奋的乌龟相约竞走。

得兔而忘蹄 比喻为事情成功后,反而将现在的凭藉,依恃遗忘。

狡兔死,良狗烹 比喻事成后杀害有功之人。亦作狡兔死良犬烹。

兔子不吃窝边草 (谚语)兔子不吃自己窝旁的草,以掩护自己不被敌人发明。比喻不在乡里作歹或不侵犯周围人的长处。亦作兔儿不吃窠边草。

驰韩卢而搏蹇兔 比喻敌人容易被打败。

始如处女,动如脱兔比喻止则静止,动则疾速。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谚语)比喻因同类的

兔子逃跑不回头。有关兔的谚语

兔子转山坡,转来转去还得回老窝。

兔子满山跑,仍旧归老巢。

免子尾巴长不了。

兔子拉车,连蹦带跳。

兔子吃年糕,闷心。

兔子蹦到油锅里,送上嘴的一盘好菜。

兔子逗老鹰,没事找事。

兔子和老鹰打斗,找死。

不见兔子不撒鹰。

兔子叫门,送肉来了。

兔的成语俗语 篇2

兔死狗烹喻有事时被重用,事成后即被毁弃。

兔死狐悲比喻同类的死败,自己也哀伤起来。

兔走乌飞比喻日月运行,光阴流逝快速。

兔起鹘落(1)形容动作敏捷。(2)比喻书法雄健。

兔起鹘落 (1)比喻动作快速敏捷。(2)比喻书法家腕力又健又快。

兔起凫举 比喻行动急速。

兔缺乌沉 比喻时光飞逝。

兔迹狐踪 比喻罕无人迹。

兔罗雉离 比喻小人奸恶,但却会用计来幸免罪罚,而君子忠直,却因固守正道反遭祸害。

守株待兔 比喻拘泥守成,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亦作守株伺兔。

动如脱兔 比喻动作十分敏捷。

东兔西乌 比喻时间流逝。

玉兔东升表示时间已经入夜。

守株待兔表示固执成见不知变通。

兔死狗烹 比喻事成之后,出过力的人即遭到杀戮或见弃的命运。多指统治者杀戮功臣而言。亦作兔尽狗烹。

兔死狐悲 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亦作狐兔之悲,狐死兔悲,狐死兔泣。

兔走乌飞 比喻日月运行,光阴快速流逝。

兔的成语俗语 篇3

兔角牛翼:

兔不生角,牛不长翼,故以“兔角牛翼”喻不合情理之事

兔葵燕麦:

形容景象荒凉

兔起凫举:

喻行动快速

兔起鹘落:

谓兔子刚出窝,鹘立即降落捕捉。极言动作敏捷。亦比喻作书画或写文章下笔迅捷

兔起乌沉:

谓月出日落

兔缺乌沈:

犹兔走乌飞

兔丝燕麦:

喻有名无实

兔死狗烹:

兔子死后,猎狗被烹食。多比喻统治者杀害功臣。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兔死狐悲:

比喻因同类的灭亡感到悲伤

兔死犬饥:

比喻敌人灭亡后,功臣不受重用

兔头麞脑:

形容人面貌猥琐。多形容坏人

兔走乌飞:

谓日月运行,光阴流逝。兔,月中玉兔;乌,日中金乌

白兔赤乌:

月亮和太阳的代称。多借指时间

待兔守株:

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得兔忘蹄:

犹言得鱼忘荃。蹄,兔罝。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东兔西乌:

谓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古代神话中说太阳中有三足金乌,月亮中有玉兔,因以乌、兔代指日月

狡兔三窟:

《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后以“狡兔三窟”喻藏身处多,便于避祸

狐死兔泣:

喻物伤其类

狐兔之悲:

犹狐死兔泣

获兔烹狗:

犹言狡兔死,走狗烹。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者

见兔放鹰:

①禅宗谓有的放矢,对机说法。②谓看到眼前利益,就竞相追逐

见兔顾犬:

比喻时机当前,急谋对策。语本《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语本《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後如脱兔,敌不及拒。”形容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狼奔兔脱:

形容仓皇逃窜

目兔顾犬:

看见兔子而呼猎犬。比喻及时补救。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犬兔俱毙:

《战国策·齐策三》:“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於前,犬废於後,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后因以“犬兔俱毙”喻双方同归于尽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

守株待兔:

①《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柱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后因以“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②比喻企图不经过主观努力而侥幸得到意外的收获

乌踆兔走:

指日月运行。兔,传说中的月中玉兔。借指月亮

乌飞兔走:

谓光阴流逝。乌,指日。兔,指月

一雕双兔:

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雕挟两兔”。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及《新唐书·李林甫传》。后因以“一雕双兔”谓三人并列显位,一人势盛而两人受其挟制

兔的俗语大全如下:

1、动如脱兔:比喻行动十分迅速。

2、东兔西乌:比喻时间流逝。

3、犬兔俱毙:比喻两败俱伤,或同归於尽。

4、掩人耳目:比喻有多处立足的地方或多种逃难的预备亦作三窟狡兔。

5、狗兔听提:像狗兔般的柔顺停当。

6、狮子搏免:比喻做大事情也拿出全部精神认真看待。

7、玉兔东升:表示时间已经入夜亦作玉兔东升。

8、白兔赤乌: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9、蛇兔联盟:比喻强横的人诱骗弱者与他合作,最后又把弱者给并吞。

10、逐兔先得:比喻没有主人的东西,谁先得到便属於谁所有,他人无法再争。

11、见兔放鹰:比喻看准时机,及时接纳行动,以获取长处。

12、见兔顾犬:比喻及时补救,为时未晚亦作见兔呼狗。

13、金乌玉兔:指太阳和月亮

14、韩卢蹇兔:比喻以强攻弱。

15、龟毛兔角:佛典常用以比方空理或战事将起的徵兆或预警。

16、龟兔竞走:比喻天才失败,高兴成功的寓言。

17、龟兔竞走:泰西寓言故事叙说自满的兔子与勤奋的乌龟相约竞走。

18、得兔而忘蹄:比喻为事情成功后,反而将现在的凭藉,依恃遗忘。

19、狡兔死,良狗烹:比喻事成后杀害有功之人亦作狡兔死良犬烹。

20、兔子不吃窝边草:兔子不吃自己窝旁的草,以掩护自己不被敌人发明比喻不在乡里作歹或不侵犯周围人的长处,亦作免儿不吃窠边草。

搂草打兔子 —— 捎带活。

释义:农夫上山割草割草是为了喂牛羊用,顺便打了兔子。

来源:在割草的过程中,草丛蹿出一只野兔,农夫顺手一挥刀,把兔子打死了,得一意外收获。而这意外收获,就是“搂草打兔子”歇后语的来历。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如:搂草打兔子 ,是引子,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如:捎带活,十分自然贴切。

扩展资料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歇后语示例

1、黄牛肩脚——不负责任。

2、老鼠上街——人人喊打。

3、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4、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5、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6、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7、阿斗式的人物——没能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歇后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搂草打兔子

以上就是关于有关兔的成语·歇后语·诗句·俗语全部的内容,包括:有关兔的成语·歇后语·诗句·俗语、俗语“上山兔子下山鸡,离水甲鱼莫去追”,啥意思、关于兔子的词语成语谚语歇后语俗语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0669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