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书有哪些

中国古代史书有哪些,第1张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共三部)。

第一部是春秋时期孔子编的《春秋》;

第二部是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左传》;

第三部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2、国别体以诸侯国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共两部)。

第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

第二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

3、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来反映历史事件(共二十多部)。

第一部是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

第二部是东汉时期班固的《汉书》。

扩展资料:

通史打破朝代界限,从古至今地记叙历史(共两部)。

第一部是司马迁的《史记》;第二部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断代史记叙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共二十多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国别体

百度百科-编年体

百度百科-纪传体

1、《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2、《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3、《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4、《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于西晋咸宁五年(279年),被汲郡(今河南汲县)人不准盗发战国时期魏襄王(或曰魏安釐王)的墓葬发现,亦称《汲冢纪年》、《古文纪年》(秦以前文字),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5、《汉纪》是记述西汉历史的史书,体例为编年体,三十卷,作者是东汉时期的荀悦。荀悦(公元148年~公元209年),字仲豫,汉献帝时做过侍讲,后来任秘书监、侍中。著作有《申鉴》等。汉献帝觉得班固的《汉书》难懂,于是让荀悦根据《左传》编年纪事的体例重抄《汉纪》供他参阅。

《国语》、《 战国策》、《三国志》。

1、《国语》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相传为春秋末鲁国的左丘明所撰,但现代有的学者从内容判断,认为是战国或汉后的学者托名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凡二十一卷(篇),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

2、《 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该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战国策》曾被斥之为“邪说”、“离经叛道之书”。“《战国策》基本上自成一家。其道德哲学观多取道家,社会政治观接近法家,独与儒家抵牾不合,因而为后世学者所诟病 。”

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

3、《三国志》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

蜀国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

《三国志》也是二十五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为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

扩展资料:

中国的史书卷帙浩繁,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种:

1、正史

以纪传体、编年体的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叫正史。

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除少数是个人著述(如史记的《史记》、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外,大部正史是由官修的。

2、别史

主要指编年体、纪传体之外,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由著名学者创作的,有时与杂史难以区分。比如《汉晋春秋》杂史:只记载一事之始末,一时之见闻或一家之私记,是带有掌故性的史书。

3、野史

有别于官撰正史的民间编写的史书。稗史:通常指记载闾巷风俗,民间琐事及旧闻之类的史籍,如清代人潘永因的《宋稗类钞》,近代人徐珂的《清稗类钞》。有时也用来泛指“野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别体

一甲骨文、金文(《武丁卜辞(二则)》、《大盂鼎铭》)

1、甲骨文献的主要内容与史料价值

2、一条卜辞的完整程式

3、《武丁卜辞(二则)》说明的问题

4、金文文献的主要内容与史料价值

5、《大盂鼎铭》所反映的问题

二书(《尚书·牧誓》、《逸周书·克殷解》)

6、《尚书》真伪和六体辨析

7、《尚书·牧誓》的写作年代与可信程度

8、从周武王列举的殷纣王三大罪状看上古时期的社会政治观念

9、关于殷纣王的评价问题

10、《逸周书》的来历和主要内容

11、殷末周初的武器装备和作战方式在《牧誓》和《逸周书·克殷解》中的体现

12、《逸周书·克殷解》与西周的开国大典仪式

三诗(《幽风·七月》、《鲁颂·閟宫》)

13、《诗经》六义与美刺说

14、从《诗经·幽风·七月》看周初农夫的社会身份及幽地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

15、《诗经·鲁颂·閟宫》的作者、创作年代与基本特点

16、《诗经·鲁颂·閟宫》与春秋前期鲁国国势的变化

17、《诗经·鲁颂·閟宫》与鲁国的宗庙祭祀秋尝礼

四左传(《宋楚泓之战》、《晋楚城濮之战》)

18、《左传》的记事特点

19、《左传》中子鱼论战与曹刿论战的异同

20、城濮之战晋胜楚败的原因

五国语(《越语上·越王句践灭吴》、《楚语下·楚昭王问于观射父》)

21、《国语》八语的具体内容

22、《左传》和《国语》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23、从《国语·越语上》看越王勾践灭吴的根本措施与具体方法

24、从《国语·楚语下·楚昭王问于观射父》看古代的宗教意识

六世本(《作篇》)

25、《世本》对《史记》创立纪传体史书新体裁的影响

26、《世本·作篇》与上古的创造发明及其真实性问题

七战国策(《秦围赵之邯郸》)

27、《战国策》的性质、内容与主要缺陷

28、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对研究《战国策》的作用

29、《战国策》所记鲁仲连“义不帝秦论”值得肯定吗?

八楚辞(《天问》)

30、《楚辞》和以诗证史说

31、《楚辞·天问》与夏代历史

九史记(《秦始皇本纪》、《六国年表序》、《陈涉世家》、《孙子列传》、《货殖列传》)

32、《史记》的编著宗旨、编著体例和主体内容

33、综合论析《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所载录的东巡刻石

34、《史记·六国年表》的编写方式和研读方法

35、从《史记·六国年表序》看司马迁的历史观

36、从《史记·陈涉世家》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动方式

37、《史记·孙子列传》与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

38、《史记·货殖列传》所显示的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39、谈谈你对《史记·货殖列传》所反映的南北民俗的看法

40、谈谈你对《史记·货殖列传》所载述的富商大贾的认识

十汉书(《武帝本纪》、《百官公卿表》、《食货志上》、《张骞传》、《赵充国传》)

41、《汉书》与《史记》在体例与内容上的异同点

42、依据《汉书·武帝本纪》,归纳汉武帝定立施行的文化政策

43、依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剖析西汉的职权及其相互关系

44、《汉书·食货志上》所记赵过代田法透视

45、简析中汉王朝与中亚各古国的往来活动

46、你怎样看待张骞的“凿空”之功

47、简析 “屯田奏”的合理性

十一后汉书(《刘盆子传》、《党锢列传序》、《仲长统传》)

48、《后汉书》所立类传的独到之处

49、从《后汉书·刘盆子传》看赤眉起义军的历史局限性

50、《后汉书·党锢列传序》与汉末士大夫的“婞直”“摽搒”之风

51、《后汉书·仲长统传》“理乱篇”所体现的政治思想

十二三国志(《诸葛亮传》、《让县自明本志令》)

52、《三国志》在编撰体例上的创新点

53、《三国志注》与传统史注的明显差异

54、你对《三国志·诸葛亮传》的陈寿评语持何种看法

55、《三国志注》引《让县自明本志令》与曹操的历史评价问题

十三晋书(《晋书·食货志》、《晋书·刘毅传》)

56、《晋书》十志与载记的内容要点

57、简析《晋书·食货志》所载述的户调式和占田制

58、《晋书·刘毅传》“请罢中正除九品疏”的重心所在

十四宋书(《谢灵运传论》)

59、《宋书》的突出特征

60、简析《宋书·谢灵运传论》的文学批评史意义

十五魏书(《魏书·释老志》)

61、《魏书》序纪与十志的内容要点

62、《魏书·释老志》与太武帝禁佛

63、《魏书·释老志》与石窟寺开凿

64、《魏书·释老志》与沙门造反事例

十六世说新语(《俭啬》、《汰侈》)

65、《世说新语》的性质与史料价值

66、从《俭啬》与《汰侈》看两晋贵族的双重性格及其本质

十七水经注(《鲍邱水》)

67、《水经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色

68、《水经注·鲍邱水》与戾陵堰的历史风貌

十八洛阳伽蓝记(《法云寺》)

69、《洛阳伽蓝记》的城市地理特色

70、《洛阳伽蓝记·法云寺》所记“洛阳大市”剖析

《中国历史文选》习题集

(下册)

十九史通(《六家》、《二体》)

71、阅读一部有关史著体裁的系统论著

72、比较纪传体与编年体各自的优点与缺点

73、《史通·二体》对编年、纪传之短长的辨析是否全面恰切?

74、史才三长说为什么是一个优秀史家必备的素养

75、中国史书有哪些基本记载体例

二十大唐西域记(《朅盘陀》)

76、课外阅读一部有关真实“唐僧”——玄奘的传记

77、《朅盘陀》的史料价值

二一三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

78、分析《通典》对古代典章制度的叙述、研究的优点。

79、《通志·二十略》的史料价值。

80、熟记“十通”之名、作者、年代、内容。

81、从《通典·田制》看均田制的演变

82、《通志·总序》关于通史和断代优劣的评论依据

83、从《通志·总序》看郑樵的治史精神和恶劣学风

84、《文献通考·屯田》对养兵与筹饷的解决有何积极意义

二二通鉴、续通鉴、续通鉴长编(《通鉴·秦晋淝水之战》、《续通鉴长编·陈靖奏请务农积谷》、《续通鉴·宋太祖收兵权》)

85、比较纪传体、编年体的优劣

86、《通鉴·秦晋淝水之战》双方战略指导和战术运用得失辨

87、试述陈靖请求务农积谷的理由

88、《续通鉴长编》陈靖所提对策评判

89、根据《宋太祖收兵权》分析宋太祖劝解部下交出兵权的语言艺术

二三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90、阅读白居易《长恨歌》

91、比较《安史之乱》与任士英《唐代玄宗肃宗之际的中枢政局》,分析二者对安史之乱叙述与分析的不同

92、试评《王安石变法》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的总结

93、《宋史纪事本末》中吕祖谦所谓王安石变法之“蕴”究竟何在?

二四明实录(《作铁榜申诫公侯》)

94、根据本文分析明初出现的各种土地问题

95、《明实录》铁榜“铁”在何处?

二五明儒学案(《凡例》)

96、阅读一部有关明代思想史的著作,了解其基本发展脉络

97、翻译本文第一、二两段

98、《明儒学案凡例》与黄宗羲的“学有宗旨说”和“学贵自得论”

二六日知录(《宋世风俗》)

99、选读《日知录》其它部分篇目

100、顾炎武对宋代风俗走向的分析是否全面客观

二七读通鉴论(《唐用回纥以诛安史》)

101、选读《读通鉴论》、《宋论》,并写一篇心得

102、比较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主要区别

二八读史方舆纪要(《元代州域形势》)

103、对照元末农民起义的分布图阅读本文

104、《元代州域形势》的史料价值

二九文史通义(《书教下》、《永清县志·舆地图序例》)

105、阅读罗炳良《十八世纪中国史学的理论成就》

106、比较章学诚与刘知几史学思想的不同

107、章学诚的“史德说”与当代提倡的学术道德有何关系

三十潜研堂文集《经史子集之名何昉》、《元史多用投下字》)

108、试述中国古代的3种主要的图书分类法

109、四部分类及其演变过程

110、“投下”为何是一种作战与生产相结合的特殊组织形态

三一廿二史札记(《汉初布衣将相之局》、《明代宦官》)

111、翻译《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112、为何说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113、乾嘉三大考据学著作的异同

114、乾嘉学派的主要特点

三二龚自珍全集(《乙丙之箸议》第七、《乙丙之箸议》第九)

115、试分析龚自珍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与局限性

116、为何说龚自珍提倡经世致用之学

三三海国图志(《筹海篇·议守上》、《筹海篇·议守下》)

117、概括一下魏源对内对外政策的基本主张,并对其基本性质予以评判。

118、魏源的改良主义主张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三四中西纪事(《粤民义师》)

119、阅读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20、根据本文,总结清政府是如何破坏广东人民的自发反侵略斗争的。

三五孔子改制考(《叙》)

121、课外阅读康有为《新学伪经考》

122、比较康有为思想与西方进化论的区别

三六訄书(《清儒》)

123、根据本文,试论章炳麟对清代学术史的基本评判

124、清朝重要的学术派别有哪些

三七新史学(《中国之旧史》、《史学之界说》)

125、试比较梁启超和章炳麟的思想差别

126、试述梁启超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127、梁启超《新史学》的基本观点

128、旧史学的“四弊二病三恶果”具体指什么

1、《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2、《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3、《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4、《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

5、《三国志》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

蜀国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三书才合为一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治通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后汉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志

史书古代史书指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史书的种类我国的史书卷帙浩繁,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下列五种。正史:以纪传体、编年体的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叫正史。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除少数是个人著述(如司马迁的《史记》)外,大部正史是由官修的。杂史:只记载一事之始末,一时之见闻或一家之私记,是带有掌故性的史书。别史:主要指编年体、纪传体之外,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有时与杂史难以区分。野史:有别于官撰正史的私家编写的史书。稗史:通常指记载闾巷风俗,民间琐事及旧闻之类的史籍,如清代人潘永因的《宋稗类钞》,近代人徐珂的《清稗类钞》。有时也用来泛指“野史”。史书的体例纪传体:纪传体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纪”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用“表”统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人物、民族及外国。历代修正史都以此为典范。又如《汉书》。编年体:编年体史书按年、月、日顺序编写,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如《左传》、《资治通鉴》等都属于这一类。纪事本末体: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这种体裁的特点是以历史事件为纲,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日顺序编写。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也可称为通史。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断代史:记载一朝一代历史的史书称为断代史,创始于东汉班固的《汉书》。《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其余都属断代史。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三国志》。 另外,还有记载各种专门学科历史的史书称专史,如经济史、思想史、文学史等。古代史书的体裁本纪,是按年月顺序编写的帝王简史,以记载帝王的言行为中心,兼述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重大事件。表,是用表格的形式,谱写人物和事件。书,是有关各种典章制度以及某些自然与社会现象的专编。世家,用来记载王侯封国以及历史上重要人物的活动。列传,主要是人物传记。 来源: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古代史书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书有哪些、编年体史书有哪些、国别体史书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0644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