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年是几年一次啊

好友留言2023-04-28  27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公历闰年的简单计算方法(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年份即为闰年)

1、能被4整除而不能被100整除。

2。能被400整除,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tropical year)。公历的平年只有365日,比回归年短约02422 日,每四年累积约一天,把这一天加于2月末(2月29日),使当年的历年长度为366日,这一年就为闰年。

闰年是公历中的名词。闰年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补上时间差的年份为闰年。闰年共有366天(1-12月分别为31天,29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

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这样经过四百年就会多算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所以公历规定: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世纪年,即使是4的倍数也不是闰年。

一般4年有一次闰年。

闰年是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得来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是365天5时48分46,称为回归年,折为3652422天。为了方便就把365作为一年,这就是“平年”。

回归年比平年多出5时48分46,累计4年约等于一天,所以每4年就要闰一天,这一天放在2月,成为29天,那一年就有365天,称为“闰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公历。

但是精确计算一下,4年中累计的时间经过4年闰一天后,多了44分56秒,四百年后会使历年比回归年的时间多三天,因此在回归年中应少闰三次。

所以规定公元年数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而对于每个世纪的第一年,虽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的仍不做闰年。这样在400年中原来闰100次,减少了3次,就有97次闰年。

置闰法则: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例如,2000年是闰年,2100年则是平年。

闰年是公历中的名词。闰年分为普通闰年和世纪闰年。

普通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且不是100的倍数,为闰年。(如2004年就是闰年);

世纪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世纪闰年(如1900年不是世纪闰年,2000年是世纪闰年);

闰年(Leap Year)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补上时间差的年份为闰年。闰年共有366天(1-12月分别为31天,29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

凡阳历中有闰日(二月为二十九日)的年;闰余(岁余置闰。阴历每年与回归年相比所差的时日);注意闰年(公历中名词)和闰月(农历中名词)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公历中只分闰年和平年,平年有365天,而闰年有366天(2月中多一天);平年中也可能有闰月(如2017年是平年,农历有闰月,闰6月)。

四年一次,如果整百年就除以四百,如:

2000/400=3

所以,2000年是闰年,有的是8年一次,比如1896~1904就是八年一次闰年.

公历闰年的简单计算方法(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年份即为闰年)

1。能被4整除而不能被100整除。

2。能被400整除。

3

8年一次,比如1896~1904就是八年一次闰年.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闰月不是固定的,一般是每三年或每五年有一个闰月,累积到十九年的话,就会有七个闰月。除了有闰月之外,还有闰年。闰年则指的是二月份比平年多出一天的年份,因此闰年有366天。闰年是每四年一个周期,计算方法比较简单。

根据闰年算法,公元4年是闰年,且周期是4年,如果公元有0年,即为闰年。因为公元没有0年,那么公元前1年就是闰年。

1、非整百年份:年数除以4,余数为1的年份是闰年。(如公元前1年、前5年、前9年是闰年)

2、整百年份:年数除以400,余数为1的年份是闰年。(如公元前401年、前801年是闰年)

3、对于数值很大的年份:年数除以3200,余数为1,那么这一年不是闰年;年数除以172800,余数为1,则为闰年。(如公元前172801年是闰年,前864001年不是闰年)

一般情况下,每四年出现一次闰年。

年份有许多区分方法,平年和闰年就是其中一个,平年出现的次数比闰年出现的次数多,因为过的一般都是365天为一年,只有遇上闰年才会过366天为一年。

闰年是公历中的名词,包括普通闰年和世纪闰年两种。普通闰年是四年一次,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但不是100的倍数的称为普通闰年。

计算方法,一般年除以4,除尽的为闰年如:2012年除以4,得整数,没余数则为闰年,闰年2月29天除不尽的叫做平年,一年365天闰年366天。

农历的闰月怎么算?多少年闰年一次?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公历1982年至2042年与农历闰年闰月对照表 公历所在月份 闰月(初一日) 干支年 1982年5月23日 闰四月小 壬戊年 1984年11月23日 闰十月大 甲子年 1987年7月26日 闰六月大 丁卯年 1990年6月23日 闰五月大 庚午年 1993年4月22日 闰三月大 癸酉年 1995年9月25日 闰八月大 乙亥年 1998年6月24日 闰五月小 戊寅年 2001年5月23日 闰四月大 辛巳年 2004年3月21日 闰二月大 甲申年 2006年8月24日 闰七月大 丙戊年 2009年6月23日 闰五月大 己丑年 2012年5月21日 闰四月小 壬辰年 2014年10月24日 闰九月小 甲午年 2017年7月23日 闰六月大 丁酉年 2020年5月23日 闰四月小 庚子年 2023年3月22日 闰二月大 癸卯年 2025年7月25日 闰六月大 己巳年 2028年6月23日 闰五月大 戊申年 2031年4月22日 闰三月大 辛亥年 2033年8月25日 闰七月大 癸丑年 2036年7月23日 闰六月小 丙辰年 2039年6月22日 闰五月大 己未年 2042年3月22日 闰二月大 壬戊年

为什么要闰月 几年润一次月

闰,本义就是余数。指历法纪年和地球环绕太阳一周运行时间的差数,多余出来的叫“闰”。

闰年,凡阳历中有闰日(二月为二十九日)的年,或阴历中有闰月(一年有十三个月)的年;闰余(岁余置闰。阴历每年与回归年相比所差的时日)

闰日,阳历的平年只有365日,与回归年比较,每年相差5时48分46秒,所以每四年积成1日,加于2月成29日,这一天称为闰日,这一年称为闰年

闰月,阴历以月球绕地球定历法,每年和回归年的 365 日5 时 48 分 46 秒相差约 10 日 21 时,积以置闰,所以每三年要闰一个月,每五年闰两个月,每十九年闰七个月。这样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称为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叫闰某月

闰月、闰年

为了调整历法年的平均长度,使其与回归年的长度相符合,有时就需要调整个别月份的长度或增加一年中的月数。这个被调整的月份或增加的月份就被称为“闰月”。

闰月这种制历方法最早是我国发明使用的,大约开始于公元前500多年,比古希腊要早160多年。我国历法采用十九年七闰月的方法,在不同的时期和国别是不同的。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历中以朔月的长度295306日为1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个月,同回归年的长度3652422日相差约10日21时,需要置闰,使阴阳历各个月份和天象物候保持对应的关系。我国古六历中用3年闰1个月,5年闰2个月,19年闰7个月的闰月法,每逢闰年所加的月便称为“闰月”。闰月放在一年的年终,例如,秦代和西汉初期使用的《颛项历》,以十月为岁首,把九月做为年终,闰月就放在九月之后,而称为“后九月”。到了西汉初制定太初历时,把闰月分插在一年的各月,并规定以没有中气的那几个月作为闰月,月序仍用上个月的月序,只要称其为“闰某月”。这一置闰规则在采用平气的历法中最合理的。到清代的时宪历时,则改用定气注历,如继续单纯以没有中心置闰的规则,有可能一年要置两个闰月。因此,又补充规定:以两次冬至之间包含有13个月的定为闰年,闰年的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定为闰月。这一规则一直沿用至今。闰年中以闰四、五、六月最多,闰九、十月最少,闰十一月、十二月和正月则不会出现,至少在几千年内是这样的。

在公历中,闰月不是在一年中增加一个月,而是在某一个月增加一天,以保证历法年与回归年相一致。例如《儒略历》和现行《公历》一般年份都是365天。通常每过四年(现行公历有时相隔八年)就把二月份增加一天,这一年就是366天。这年的二月就是闰月,而这一年也叫闰年。

农历多少年出现一个闰月?

农历闰月是3年润一次,5年闰两次,19年闰七次!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农历以月亮为周期(阴历),十二个月历总共约有354天;再配合年历(阳历),年历则是根据地球公转所形成的四季变化而得的周期所编制。而月历较年历短,两者相差了11天,因此,便要每19年加多7个闰月来填补误差。而决定那一个月做闰月,则依廿四节气而定,农历月份通常包含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如惊蛰╱秋分等等,若某农历月份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历法便会把该月多加一个月以作为闰月。以2006年为例,农历七月正好是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闰七月来作调整误差。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例如2001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气小满,再隔一个月的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夏至,当中这一个月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闰四月。 也就是说,哪个月没有中气就闰那个月,所以具体要闰哪个月并没有固定规律。你想知道哪个月润的次数最多的话,只有自己去数咯!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哪个月闰的次数最少:那就是腊月,这个月还没出现过闰月。不过据推算,3358年将会首次出现史无前例的闰腊月!也就是说那年会过两次年啊!不过也跟我们没关系呵呵

农历多少年润一次

中国旧历农历纪年中,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闰月加到哪个月,以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

农历的闰月天数与正常月份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

农历所谓“闰”的说法,只有闰年和闰月称谓,公历也有闰年的称谓。

每隔几年润一次月?

农历闰月及其计算

农历为什么会有闰月?——农历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

回归年与农历年有什么矛盾呢?先记住:回归年的总长度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

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

依此,如农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第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第16个农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如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

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这就是矛盾。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

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那么多长时间加一个闰月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出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的日数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希望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也就是应有等式:

m×3652422=n×295306

在这个等式中我们不能直接求出m和n,但可以求出它们的比例:

这个比例的近似值分别为:

在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归年的数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数目。例如第六个分数式 表示19个回归年中必须加7个闰月。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的结果比较:

19个回归年=19×3652422=69396018(天)

一个朔望月有295306天,235个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0(天)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后,矛盾消除得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即2小时9分多,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

所以,农历就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元旦(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个朔望月称之为“闰周”。

农历置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保持了公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

现在置闰的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例如2001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气小满,再隔一个月的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夏至,当中这一个月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四六月。

闰一月多少年才会出现一次?

他说的4年是阳历(公历)中的每四年设一个闰年在阴历(农历)中是绝对没有闰一月的在阴历中平均每三绩置一闰月,一般除了一月和十一,十二月不会闰其它都会闰有闰月的年份有十三个月

农历闰七月几年一次?

我国的农历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 是阴阳合历,规律不好给你解释

1917年 闰二月, 1919年 闰七月, 1922年 闰五月, 1925年 闰四月, 1928年 闰二月

1930年 闰六月, 1933年 闰五月, 1936年 闰三月, 1938年 闰七月, 1941年 闰六月

1944年 闰四月, 1947年 闰二月, 1949年 闰七月, 1952年 闰五月, 1955年 闰三月

1957年 闰八月, 1960年 闰六月, 1963年 闰四月, 1966年 闰三月, 1968年 闰七月

1971年 闰五月, 1974年 闰四月, 1976年 闰八月, 1979年 闰六月, 1982年 闰四月

1984年 闰十月, 1987年 闰六月, 1990年 闰五月, 1993年 闰三月, 1995年 闰八月

1998年 闰五月, 2001年 闰四月, 2004年 闰二月, 2006年 闰七月, 2009年 闰五月

2012年 闰四月, 2014年 闰九月, 2017年 闰六月, 2020年 闰四月, 2023年 闰二月

2025年 闰六月, 2028年 闰五月, 2031年 闰三月, 2033年 闰冬月, 2036年 闰六月

闰八月是多少年一次?下一次在哪一年?

农历闰八月19年出现一次。

闰八月的由来

1995年在农历属乙亥年,有13个月,即多一个闰八月。当时社会上流传着“闰八月凶多吉少”、“闰七不闰八,闰八动刀杀”等说法,这种传言显然是毫无科学根据的。那么,为什么要有闰月,为什么1995年是闰八月呢

我国现在采用的历法是举世通行的历法,俗称阳历。它以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而我国传统的农历,俗称阴历,则以月亮的圆缺变化的周期作为计算时间的单位。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寒暑变化一次,因此,阳历一年为365天,与寒暑变化是一致的。而阴历一年为354天,与阳历每年相差11天,于是便采用闰月来加以调节,8年的误差近一个季度,16年的误差就达半年。设置闰月,既能准确反映寒暑变迁,又可以保证一年四季节气变化的相对稳定。

按照现行农历的置闰制度,农历八月必须包括“秋分”,农历九月必须包括“霜降”,如果不安排一个闰八月,“霜降”就会出现在十月初一,由此推下去,1996年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就将分别在“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这样农历节气就会全部打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农历1995年安排一个闰八月是适当的。

闰八月每19年出现一次,1957年、1976年和1995年是闰八月,2014年、2033年和2052年也将有一个闰八月。这是历法计算中合理的安排,并没有什么神秘可言。

农历闰六月多少年一次

润六月的没有规律可寻,最近的一次润六月初六是1987年7月31日,下一次是2017年7月28日!

闰月是几年一次?是怎么排哪个月闰月的?

福州神指:你好。

阳历一年为365。2422天;即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阳历四年将多余的时间相加为一天,加在2月末。为闰日。2月有闰日,则为29天。

阴历,全称为太阴历,是按月亮的“晦、望、朔、弦”为一月,阴历的特征是按天象,大约30天,小月29天,一年为354天或355天,

这样阳历一年与阴历一年相差11天多。为了使阴历与阳历同步,我们的祖先,就研制了闰月,每隔两三年,加一个闰月,(实际是19年7闰月)。

所以就出现了您所说的2012年闰四月;2014年闰九月,这就是三年两闰。

至于闰月的安排,是与二十四节气有关,二十四节气奇数为节;偶数为中气。正常情况下,一个阴历月中有一个节、一个中气。但是由于两个“中气”之间的天数为三十天多一点,而一个朔望月(阴历一个月)仅有二十九天多一点,两者的差数将近一天,因此,中气在阴历中就会逐月向后推迟,以致把他推到某月的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了,要到第三个月的月初,才会出现一个中气,因此,历法又规定中间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就作为闰月。

以上就是关于闰年是几年一次啊全部的内容,包括:闰年是几年一次啊、一般几年有一次闰年、几年有一个闰年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0583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