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刘罗锅》中刘罗锅真的是宰相吗

左戎2023-04-28  27

我们看《宰相刘罗锅》,讲刘墉的职位达到宰相。事实上刘墉并没有到宰相这一级别。

清代没有宰相一职,但却有类似宰相级别的职位,《清史稿》中讲到:世谓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军机处是雍正八年建立的,那么雍正八年以后,大臣的职位如果做到大学士兼军机大臣,那么就是宰相了。

刘墉从协办大学士,做到体仁阁大学士,清代大学士往往要管一个部,京官一般有一满一汉分坐于东西,当中是空的,如有管部大学士在场,便坐在中间,故亦称中堂。清代包括协办大学士均用此称。刘墉做到了大学士,因此被称为中堂。但刘墉一生始终没有进入军机处,因此无法称为宰相。

而他的父亲刘统勋却不一般,是真正的宰相。刘统勋在乾隆二十四年拜协办大学士,二十六年拜东阁大学士。而早在乾隆十七年的时候,刘统勋就以刑部尚书官职在军机处行走,但因出任陕甘总督时,因新疆军事获咎被免职,后来在乾隆二十一年重新入值军机处,排名第五,第二年排名第三,地位更加重要。

在傅恒和尹继善相继去世以后,乾隆三十六年,刘统勋被拔为领班军机大臣,成为乾隆最重要的大臣,也是军机处最有权势的大臣。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十一月十六日,刘统勋早朝行至东华门外时,轿内忽然倾斜,抬轿人拉开轿帘发现刘统勋双目紧闭。乾隆听说后赶忙派御前大臣福隆安携药赶往救治,但刘统勋已经故去。乾隆皇帝亲往吊唁,到刘统勋家门口时发现门楣窄小、家居简朴,为之感动。回宫尚未进乾清门,乾隆就忍不住涕泣,对群臣说:“我失去了一位得力助手”,“刘统勋不愧是真宰相”,还亲自作挽联和怀旧诗,将刘统勋列为五阁臣之一,追授太傅,赐谥号文正,文正是文人中最高荣誉的谥号。清朝两百多年,得到文正谥号的仅有八人。

首次答疑,如有不足请多包涵,望采纳。

随着《宰相刘罗锅》,《乾隆王朝》等历史题材的电视剧的热播,历史人物刘罗锅——刘墉渐渐被大家所熟知。然而大家心中的刘罗锅往往被电视剧所影响,和真正的历史形象相差甚远。那么,历史上的刘罗锅到底是怎样的呢?

如果,你看完影视剧,再去了解历史,你很可能会大失所望了。

1,不存在的宰相

宰相,在封建社会是官中之最,俗语中所说的"万人之上,一人之下"所指的便是宰相这个官职了。自从东周设立宰相之职后,便世代传承,一直延续到了明朝初年。后来因为明初宰相胡惟庸权倾朝野,导致朱元璋对其不满。一时间,龙颜大怒,直接斩杀了胡惟庸,又废除了宰相之职。从此,中国延续千年的宰相职位便不复存在,后期也没有再出现过了。

明朝后期,清军入关。清军在入关之前便没有宰相之说,在入关之后又延续明朝制度,一直到清朝灭亡,溥仪退位,都一直没有再设宰相的职位了。所以,刘罗锅官至宰相,本来就是无稽之谈了。

清朝不设宰相,但是成立了内阁大学士,其权利相当于宰相。但是这并不是指某一个人,而是一整个机构。在乾隆年间,清政府增设了体仁阁,从而内阁制得以完善。其分别由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共三殿以及体仁阁,文渊阁,东阁共三阁组成三殿三阁式。每殿每阁又各设一名大学士,为最高行政官。

二:刘罗锅的官职其实只是荣誉称号

由此可见,在乾隆时期,宰相之职早就不存在了,但是其名却被均分到了六个人身上,此六人便是三殿三阁的最高行政官。

但是,实际上,早在雍正年间,内阁就从最早的代宰相职逐渐变成了一个只有名而无实权的职位了。这是因为雍正年间,雍正帝设立了军机处,总揽军国大计。也就是说早在这个时候,雍正帝就将宰相之权移交给了军机处这个部门,而又未曾任命给内阁其他的权力,故而,内阁逐渐的就成了有名无实的部门了,内阁大学士之职也就成了只有名而无实权的一个空架子了。

而等到刘墉出仕为官的时候,内阁已经完全没有权力了。刘墉所担任的正一品体仁阁大学士可能也就相当于一个荣誉称号了,而若是论实权,和历史上的宰相之权根本就是天地之差,云泥之别了。

担任大学士的刘墉既无宰相之名,又无宰相之权,所以说宰相刘罗锅则完全是因为剧情需要而创作出的一个文学形象了,和正真的史实还是区别很大的。

2,刘罗锅真的是"罗锅"么?

在众多影视剧中,包括在相声、小说、说书等艺术作品中,大多数对刘墉的描述中,都会重点介绍刘墉是驼背,而其外号刘罗锅也就是因此而得名的。那么,历史上的刘罗锅真的是罗锅么?还是说刘罗锅只存在于影视作品中,而历史上只有刘墉呢?

其实在古代的科举中,有一项就是"看脸"项目,也就是由皇帝亲自面试考生。而在当时,以貌取人是很严重的,比如说和卧龙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在最开始就是因为形象丑陋,未受重用。更有钟馗因为相貌丑陋而不得入官施展才华,直接撞死大殿的传说。

所以在这项"看脸"的殿试中,如果刘罗锅真的是罗锅,那么肯定会因为其相貌鄙陋,有辱国体而不予录用的。

而在民间传说中,刘罗锅之所以是罗锅,大致是因为这两件事。

其一,是因为刘墉在一次上楼的时候被皇帝看到,而古代的楼梯是坡度很大的木质楼梯,故而刘墉手脚并用。这在旁观者——皇帝的角度看来却是很滑稽的,所以皇帝当时就出一谜题打趣道:后辈更比前辈高,让刘墉猜,刘墉当时也是马上答道:"罗锅"。皇帝金口玉言,从此之后刘罗锅的外号便流传了出来。

而刘罗锅被称罗锅的另外一处流传较广的证据则是嘉庆皇帝经常在朝堂之上称刘墉为"刘驼子"。但是如果细细分析就知道这并不能作为有力证据。

因为嘉庆年间,生于康熙五十九年的刘墉已经是古稀之年了,而这般年纪的人,就算是驼背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所以并不能证明刘罗锅是罗锅。

所以说,影视剧《宰相刘罗锅》中的刘罗锅形象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只是为了剧情需要而诞生的文学作品的角色而已,大家在看影视作品的时候还是得仔细甄别历史形象和影视形象啊。

刘墉是一位清朝的知名大臣,他精通百家,能言善辩。在书法上造诣颇深 是一位大书法家。在政治上刘墉的一生起起落落,大部分的官宦生涯都非常清廉爱民,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当然他在晚期也犯过一些错误,被乾隆斥责过。

刘墉的祖籍安徽,出生在山东,他的父亲是乾隆时期的名臣刘统勋。所以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31岁的时候参加了科举,以二甲第2名的成绩考取了进士,开始了宦海沉浮的人生。后来因为他的父亲在任时犯了些错误,刘墉被牵连降职,外放成了地方官,开始了20多年的漂泊生涯。先后担任过安徽和江苏的学政,政绩十分出色,为官公正廉洁,得到了很多老百姓的认可。

到了乾隆47年。刘墉已经在外漂泊了27年,终于被乾隆调入京中担任左督御史。根据史书记载,当时刘墉并不像后世的影视作品当中那样不畏权势,面对乾隆的宠臣和珅,甚至颇有几分阿谀奉承,并不敢针锋相对。也是在调入京中之后,刘墉错误不断,泄露过帝王的谈话,管理下属也失职,还曾经被乾隆下旨斥责过干活懒散。

不过乾隆逝世之后,刘墉在与和珅的斗争中显示出了刚硬强势的一面。他带人查出了和珅及其党羽搜刮民脂民膏的20条证据上呈给了朝廷,因此嘉庆处死了和珅。因为刘墉当时已经80多岁了,人老背驼,嘉庆开玩笑称他“刘罗锅”。

5年后,刘墉在自己家里去世,享年85岁。嘉庆对他有着非常高的评价,对他的为官生涯也给予了高度认可。刘墉的一生,有优点也有错误,但是大体上都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李宝田老师主演的《宰相刘罗锅》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剧中刘罗锅这个形象被刻画得深入人心。在很多人心里,估计早已把剧中的刘罗锅当作是历史上真实的刘墉了。

不过电视剧和历史还是有区别的。就以《宰相刘罗锅》这部电视剧来说,剧中就有一些情节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历史上的刘墉出生并不卑微,而且刘墉也称不上是宰相。至于“罗锅”一说则没有很确凿的证据。

刘墉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名门望族,他的曾祖父,祖父以及父亲都是朝廷的官员。尤其是刘墉的父亲刘统勋官至内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是名副其实的宰相。刘墉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世家,无论如何也谈不上是出生卑微。相反,按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刘墉算是一名标准的官二代了。除了身世有所出入,剧中至少还有两个地方值得斟酌。那便是刘墉是否是宰相,以及刘墉是否驼背很严重。

刘墉的科举之路比较特殊,他并不像一般的学子那样从秀才开始一步一步去考取功名。刘墉是通过他父亲刘统勋的关系,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直接以举人的身份参加会试和殿试。在这次考试中,刘墉考了全国第五名,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了。考中进士后,刘墉先是在翰林院任职,之后又当过学政、知府、总督、尚书,最终位列体仁阁大学士。

清朝从乾隆时期开始,一共有三殿三阁六种大学士。而不管是哪一种大学士,品级都是正一品的。清朝的大学是还有另外一个称呼,那就是中堂。刘墉当过体仁阁大学士,可以称呼为刘中堂。至于能否称为宰相则需要斟酌。

我们都知道,自从朱元璋废除胡惟庸后,宰相制度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之后明朝和清朝都没有再设立宰相一职。所以严格来说,清朝并没有宰相这个职务。不过与宰相相当的职务还是存在的。比如明朝的内阁首辅就被视为等同于宰相。而明朝的内阁大学士也称为阁老,是明朝最顶级的几位官员,凡是进入内阁的官员通常被视为位列宰辅。从这个角度来说,明朝的内阁大学士,可以称得上是宰相。

而清朝的情况和明朝略有不同,清朝除了有大学士以外,还有像军机大臣这样权势非常大的官员。像刘墉的父亲刘统勋即是大学士又担任过军机大臣,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宰相。而刘墉只是当过殿阁大学士,理论上并不能算宰相,只能说位居宰辅之列,算得上宰相的副职吧。

刘墉驼背应当是事实,但是否严重驼背则不好说。刘墉往年被嘉庆帝戏称为刘驼子。虽然当时刘墉已经是年过古稀的老人,有点驼背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只是正常的因为年龄大而驼背,那么嘉庆帝应当不至于笑称刘墉为刘驼子。

而且一般来说,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没有驼背,那么年纪大的时候也不会突然就严重驼背。所以,最可能的情况是,刘墉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有些驼背了,等到他晚年的时候,驼背就更加明显了。所以刘墉驼背很可能是历史事实,但是应该不至于像《宰相刘罗锅》中演的那么夸张。

《宰相刘罗锅》这部剧主要是要把刘墉刻画成一位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的清官。中国历史上诸如此类的清官一般都是出生寒门的,这就解释了剧中为什么要把刘墉的身世有意说成是出生卑微。为民请命的清官往往是鞠躬尽瘁而又接地气的,而“刘罗锅”这个称呼就是用来体现这两点的。

以上就是关于《宰相刘罗锅》中刘罗锅真的是宰相吗全部的内容,包括:《宰相刘罗锅》中刘罗锅真的是宰相吗、正史上的刘墉不是宰相,那么他的一生是怎样的、历史上的清朝大臣刘墉,是一个怎样的人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0577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