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了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以便成立国际组织--联合国和通过联合国宪章。早在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苏、美、英以及中国的代表,继续在华盛顿郊区的一个古老庄园--敦巴顿橡树园开会,拟定了联合国宪章的草案。
但是,由于苏联代表坚持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有否决权,以及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应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因此草案的某些部分长期不能确定。后来在雅尔塔会议上,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即确认在表决实质性问题时常任理事国有否决权,但禁止对提交安理会审议的争端的任何当事国就有关争端投票;乌克兰、白俄罗斯为创始会员国。
参加旧金山会议的有五十一国的代表。1945年6月26日,代表们签署了联合国宪章。董必武作为中国代表之一在宪章上签了字。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宪章规定:“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是它的宗旨。
联合国成立纪实
1945年10月24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宣告成立。联合国是二 战中反法西斯同盟国为了巩固战争胜利成果、维护战后和平与安全而创建的国际组织。 它的诞生是当代世界历史上极其重大的事件,对战后国际政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
酝酿和设想
建立一个世界性组织的想法,早在1916年就被当时还是美国总统候选人的威尔逊 提出来了。他说:“世界上的各国必须联合起来,共同保证任何扰乱整个世界的举动,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保卫世界和平的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1919年,在解决战后 问题的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倡议和积极推动,决定成立国际联盟。由于美国 国会没有批准参加国联,使提出成立国联倡议并为之奔走的美国终于没能作正式代表 进入这一国际组织。 1920年 1月10日,《凡尔赛和约》正式生效,这标志着国际联盟的正式成立。国 际联盟成立后,标榜以“促进国际合作,维持国际和平”为目的。但实际上,它不过 是被战胜国的列强操纵,并成为帝国主义推行侵略政策、对殖民地进行再分割的工具。 因此,它无力制止侵略和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0年,法西斯国家便燃起侵略的战火,发动了使全人 类遭受空前浩劫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联盟随之消亡了。 同盟国在同法西斯国家进行艰苦战斗的岁月中萌发出创建一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 全的新国际组织的设想。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机丘吉尔于1941年 8月14日共同签 署的《大西洋宪章》最早提出这一设想。宪章提到,“待纳粹暴政被最后毁灭之后”, 建立“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这一提法后来被盟国普遍认为是未来国际组织 的同义词。 1941年 9月24日,在盟国伦敦会议上,苏联政府代表、驻英大使迈斯基宣布同意 大西洋宪章的基本原则。同年12月 4日,《苏波友好互助宣言》明确提出,战胜希特 勒之后,“只有通过一个新的国际组织,将各民主国家联合在一个持久同盟的基础上, 才能保证持久和正义的和平。” 1942年 1月,美、苏、英、中等26个同法西斯轴心国作战的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 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布以《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作为盟国的共同纲领, 约定决不单独停战或单独媾和。这是第一次使用“联合国家”一词。据说此词是罗斯 福总统在散步时想出来的。“联合国家”代表反法西斯联盟,与后来的联合国组织并 不相同,但联合国由此脱胎而成。 1943年,二战形势发生有利于盟国的根本性战略转折,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已成 定局,安排战后世界的问题变得急迫起来。各大国从形势需要和各自的利益出发,对 规划战后国际安全机构都十分重视。 罗斯福鉴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威尔逊的教训,急于在和平实现之前建立新的国际 组织,以免重蹈美国在参加国联问题上的覆辙。罗斯福从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出发, 对战后国际组织的设想是: (1)能切实有效地维护和平,以防止侵略国再发动新的世 界大战;(2)美国能在其中起领导作用;(3)不能成为软弱无力的国联的再版。强调大 国要在战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中起到国际警察作用。为此目的,罗斯福重视以下两 个问题:第一,必须争取苏联的支持与合作,否则未来的国际组织就难具有世界性, 这是至关重要的。第二,中国应享有大国地位,这是对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巨 大贡献和中国蕴藏着伟大潜力、必将享有远大未来的认识,同时也有今后借重中国制 约苏联的作用。 苏联也十分强调未来的世界性组织应该成为防止德国东山再起的强大堡垒,这一 组织应该拥有制止侵略和维护和平的充分权威和手段。斯大林指出:它“不应当是既 没有权力又没有手段来防止侵略的那个国际联盟的重演。”同时,苏联还十分关心这 一组织从制度上切实保证自己的大国地位。 至于英国,由于国力日衰,当年的雄风难现,已经预感到难以享有昔日在国联时 的殊荣,所以只能紧随美国,并与之保持一致,以尽力守住英国的地盘。 1943年10月19日至30日,苏美英三国外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议,通过了《苏美英中 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中国驻苏大使傅秉常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这个文件。四 国在《宣言》中宣布:“它们承认有必要在尽速可行的日期,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 主权平等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所有这些国家无论大小,均得加入为会 员国,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1943年11月23日,开罗会议的第二天晚上,罗斯福在与蒋介石长谈话时表示,中 国应取得四强之一的地位,并平等地参加四强机构,参与制定该机构的一切决定。蒋 介石答称,中国将欣然参加四强的一切机构和参与制定决定。次日,中国代表团成员 王宠惠奉蒋介石的指示,向美国代表团成员霍普金斯递交照会,要求成立美英苏中四 国委员会,负责联合国理事会组织事宜。 在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 1日的苏美英三国首脑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提出关于 建立国际组织的较为具体的计划,建议未来国际组织包括三个独立机构:一个大约由 35个“联合国家”组成的庞大机构;一个由苏美英中四大国,再加上欧洲两个国家、 南美洲、近东和英国自治领地各一个国家组成的执行委员会机构;一个由苏美英中四 国组成的“四警察”机构。罗斯福强调,新的国际组织应该是世界性的,而非地区性 的。罗斯福的建议得到丘吉尔和斯大林的同意。12月24日,罗斯福在谈到开罗和德黑 兰两次会议时说:“英国、俄国、中国、合众国及其盟国代表了全世界四分之三以上 的人口。只要这四个军事大国团结一致,决心维护和平,就不会出现一个侵略国再次 发动世界大战的可能。”
联合国已见雏形
罗斯福从德黑兰回国后,要求国务院根据他的设想尽快提出关于战后成立国际组 织的建议书。几天后,国务院的非正式议程小组向罗斯福递交了“关于建立维持国际 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的计划”。计划对一些重大问题提出了几个可供选择的方案, 供罗斯福参考。一个月后,罗斯福原则上批准了这一计划。他对大国否决权的意见是, 执行委员会对于重大问题的决议应由大国一致同意作出,大国可以弃权,但必须受决 议的约束。根据罗斯福的想法,美国国务院起草了“普遍国际组织暂定草案”。美国 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组成了特别委员会,与国务院非正式讨论了这一草案,并认为这一 草案可以与英苏进行讨论。 1944年 5月30日,美国国务卿赫尔把英国驻美大使哈利法克斯和苏联驻美大使葛 罗米柯请到他的办公室,简要地向他们介绍了参议院外委会的特别委员会的讨论情况。 赫尔请英苏大使转告各自的政府,考虑邀请中国参加草拟战后国际组织章程的会议, 同时也希望英苏两国能分别提出关于未来国际组织的建议案。 7月18日,美国政府把 经修改的草案交给了中、苏、英政府。草案上根据赫尔的意见作了两处重大改动:一 是对成为争端当事国的大国能否使用否决权不作明确规定,留待以后讨论;二是增加 法国作为常任理事国,并把安理会成员从8个增加到11个,即增加3个非常任理事国。 不久,英国政府提出了建议案,它对赫尔的第一点表示强烈不满。苏联则反对中国参 加正式讨论,理由是苏联尚未对日宣战。经过磋商,三国达成了如下协议:即将举行 的会议分成两个阶段,首先由美、英、苏讨论三国关于国际组织的各项建议,然后美、 英再与中国对同样的内容进行磋商。 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美英苏和美英中的代表在华盛顿附近的一座古老庄园 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8月21日至9月28日,美苏英三国政府代表参加第一阶段会议。 9月29日至10月7日,美英中三国政府代表参加第二阶段会议。中国政府代表是顾维钧。 在两个阶段的会议上,四国代表以美国提出的《普遍国际组织暂定草案》为基础,制 定并通过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提案》,准备递交给以后将召开的新国际组 织制宪大会。《提案》建议称新国际组织为“联合国”,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会员国的资格、联合国的主要机构的组织和职权等。 敦巴顿橡树园会议规划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轮廓,解决了联合国建立的主要问题。 罗斯福将会议提案称为“国际政治合作的奠基石”,斯大林认为这次会议是“联合国 家战线的鲜明标志”。但是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在两个重要问题上未达成协议。 一、安理会投票程序问题。按照《提案》,联合国包括大会、安理会、国际法庭 和秘书处四个主要机构。安理会负有维护国际和平的主要责任,由苏美英中法五个常 任理事国和六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对此三国并无歧义。但 美英代表认为,如果一个常任理事国是争端的当事国,该国不应享有否决权。苏联代 表则认为,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取消否决权。双方竟未能统一,故敦巴顿橡树园会议提 案中只说安理会的投票程序仍在考虑之中。 二、联合国创始会员国资格问题。美国提出,除26个《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外, 再增加8个未曾向轴心国宣战的国家,其中6个是拉美国家。苏联代表葛罗米柯提出, 假如16个苏联加盟共和国也被列入创始会员国之内,苏联就同意接纳这8个非宣战国。 美国代表闻此大惊。罗斯福认为,苏联的要求,就像美国要求接纳美国的48个州为联 合国会员国一样,实为“荒谬”。他要求会议对此问题严加保密。 8月31日,他致电 斯大林,进行了紧急磋商,双方同意将这个问题暂时搁置起来。 在1945年 2月的美苏英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对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两个 悬而未决的问题提出折衷方案。关于安理会表决程序,他提出:对采取和平手段解决 争端的“准司法性”问题,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如系当事国,不得使用否决权;对采用 强制手段加以解决的“实质性”问题,如制止对和平的破坏、控制军备等问题,安理 会所做的一切决定均需常任理事国的一致意见,不论其是否是争端或冲突的当事国。 这一方案被称为“大国一致原则”,又称“雅尔塔公式”。关于联合国创始国问题, 美英对苏作出让步,同意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为该组织创始国。三方同时达成一项默契, 如果美国也要求增加投票权,苏英将支持美国享有同苏联相等的三票。这一消息传出 后,美国公众舆论指责美苏进行“幕后交易”。美国政府不得不于4月3日宣布,美国 支持苏联要求,但不为自己谋求三个投票权。 雅尔塔会议决定于1945年 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参加国应 为1942年1月1日在《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的国家和1945年3月1日前向轴心国宣战的 国家。会议建议中国和法国也为旧金山会议发起国。法国拒绝了这一建议。 1945年3月5日,美国代表中美苏英四国向有关国家发出邀请书,提议把敦巴顿橡 树园会议的提案和雅尔塔会议有关协议作为正式方案提交旧金山大会,并请各受邀国 对议案提出修正意见。至1945年5月5日,各国提出的修正案近1200个。
盛况空前的制宪会议
1945年 4月25日,在苏联红军与英美联军在易北河胜利会师的同一天,联合国制 宪会议在旧金山大歌剧院如期举行。会议的正式名称是“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 这是世界外交史上规模空前的盛会。参加会议的有46个国家的代表团,代表 282名, 随行人员1726名。大会秘书处工作人员1058人,采访记者2636人。中美苏英四国首席 代表为宋子文、斯退丁纽斯、莫洛托夫和艾登。中国***的代表董必武是中国政府 代表团的正式成员。法国首席代表是皮杜尔。 会议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4月25日至 5月2日,大会进行一般性辩论,研究和讨论有关会议的组 织工作,做出了下列一些决议:设立由各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指导委员会和由中、美、 苏、英、法等14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四大发起国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 席,斯退丁纽斯任执行委员会和指导委员会主席,成立四个分别研究宪章有关部分的 专门委员会,一切关于实质性问题的决议应以三分之二的多数票通过,一切程序事项 应以半数票通过,中、英、俄、法、西 5种语言为大会正式语言。此外,大会还通过 了邀请 4个新参加国的决定。在决定是否接纳阿根廷的问题上,美国自持拥有多数票, 强行表决通过,开创了联合国内操纵投票的恶劣先例。 第二阶段,5月3日至 6月20日,各专门委员会讨论和制定宪章。第一专门委员会 负责研究联合国宗旨、原则和组织问题,第四专门委员会研究国际法院和各种法律问 题,这两个委员会比较顺利地达成协议。 负责研究大会和托管问题的第二专门委员会出现较大争论。澳大利亚等一些中小 国代表主张扩大大会权力,遭到苏联代表的反对。最后达成协议,通过对原则案所规 定的大会权力有所扩大的修正案。在托管问题上,对于托管之目的产生争论。中、苏 等国主张托管应最终实现独立之目的,英、法、意维护凡尔赛和会制定的委托统治制 度,美国态度暧味。经反复争论,最后达成的协议规定,托管制度的基本目的之一是 “增进其趋向自治或独立之逐渐发展”。 争论最多和最激烈的是负责研究安理会问题的第三专门委员会。会上,澳大利亚 等许多中小国家对大国在安理会的权限和享有否决权表示不满,认为“各大国经协商 而握有的、作为自己专门特权的否决权”,是“小国和大国不平等的典型表现”,应 予以修改、缩小甚至取消。会上一度出现40多个中小国与几个大国对立的局面。它们 提出23个问题,要求四个发起国回答与解释。但它们限制大国否决权的种种努力终未 能奏效。 四大国在讨论如何回答中小国家关于安理会表决程序的问题时,再度发生分歧, 对“雅尔塔公式”做出不同解释。苏联代表认为,否决权适用于决定一个问题和争端 是否应予讨论,中、美、英反对苏联的见解,认为安理会是否该讨论向其提出的问题 是程序问题,可以简单多数通过。双方意见尖锐对立,一度使制宪会议陷于瘫痪。最 后杜鲁门通过在苏联访问的霍普金斯,直接与斯大林交涉。斯大林接受了美国的立场。 中、美、苏、英四大国经过商讨并统一意见后,发表了“四发起国代表团关于安理会 表决程序的声明”,对雅尔塔公式做了进一步说明和解释。 至6月20日,各专门委员会的工作全部结束。 第三阶段, 6月21日至25日,指导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所属各机构对各专门委员 会制定的宪章条文进行文字上的修改和审定。 1945年 6月25日晚,全体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及作为“宪章之构成部分”的 国际法院公约。 6月26日早,在退伍军人礼堂举行了历时8小时的签字仪式。一开始参加大会的46 国代表加上后来被邀请参加的丹麦、阿根廷等4国,共50个国家约153名全权代表依次 在中、英、俄、法、西5种文本的宪章上签字。中国代表团第一个签字,随后是苏联、 英国和法国代表团,然后其他国家代表团依本国英文字母顺序一一签字。美国作为东 道国最后一个签了字。中国***代表董必武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在宪章上签了 字。波兰因尚未成立全国统一政府而未能派代表出席会议,但保留了创始会员国资格, 后于1945年10月15日在宪章上签字。在宪章上签字的51个国家被称为联合国创始会员 国。这一天后来被联合国定为“宪章日”。 当晚,旧金山会议举行盛大闭幕式,中、美、苏、英、法等10个国家的代表在会 议发言,盛赞会议所取得的成果,杜鲁门总统最后发表演说。历时两个月的旧金山制 宪会议圆满结束。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以后,联合国将这一 天定为“联合国日。” 《联合国宪章》分序言和19章,共111条。 《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世界和平;促进各国之间以尊重人民 平等权利和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合作。 为实现上述宗旨,联合国依照下列原则行事: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互不侵犯和领土完 整,不干涉他国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平共处。 《宪章》规定,联合国设6个主要机构: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是联合国主要审议机构。 安理会由中、苏、美、英、法 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有权作出全 体会员国都有义务接受并执行的决定。秘书长是联合国行政首长。 《联合国宪章》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上一部划时代的文献,它孕育于反法西斯战争 的艰苦年代,产生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时刻,它的宗旨与原则符合各国人民对未来 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的要求。但是,实现这些宗旨和原则要比制定它们曲折、复杂而困 难得多。 1946年 1月1日至2月14日,首届联大会议在伦敦举行,51个创始会员国与会。大 会正式建立了联合国组织机构,决定接受美国国会的邀请,将联合国永久性总部设在 纽约。联合国正式开始工作。 纽约曼哈顿区东河之滨,有一块 18英亩属于世界人类的“国际领土”。在这块 土地上矗立着一座39层的摩天大厦和一组壮丽的建筑群,那便是联合国总部。
联合国成立时间:1945年10月24日。
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并促进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兰西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美利坚合众国。
扩展资料:
《联合国歌》是伴随着联合国的诞生而应运创作的,由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提议、美国著名进步诗人U·J·罗梅应邀创作。
罗梅按照《联合国宪章》的精神与要求,在1945年联合国大会成立前一天,迅速地完成歌词创作,国歌由1932年苏联故事片《相逢》的主题歌《相逢之歌》重新填词而成,其曲调不变。
歌曲获得联合国创始会员国的代表们一致通过与赞赏,成为《联合国歌》,其歌词实际是一首赞美和平自由、赞美新世界胜利的散文诗。
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
联合国(United Nations, UN)创建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凯歌声中。联合国这一名称是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1942年1月1日,正在对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作战的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1945年4月25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6月26日,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后又有波兰补签。同年10月24日,中、法、苏、英、美和其他多数签字国递交了批准书后,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 (United Nations) 正式成立。1947年,联合国大会决定,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联合国最初的成员国有那些?
解析:
呵呵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1943年10月30日,苏、中、英、美四国代表在莫斯科会议上共同发表了《普遍安全宣言》,具体体现了建立一个战后国际安全组织的主张。四国 在宣言中声称:“有必要在尽速可行的日期,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 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所有这些国家无论大小,均得加入为会员国,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这一宣言为联合国确定了建立的方针和基础。
着手建立联合国的第一个具体步骤,是1944年秋季在华盛顿附近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由苏、英、美三国代表和中、英、美三国代表,先后分别举行会谈,根据上述4国宣言的精神,草拟了这个战后国际组织的章程,即《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安全组织的建议案》。1945年2 月英、美、苏三国首脑在克里米亚的雅尔塔举行会议,除就橡树园会议未能解决的安理会表决程序达成协议外,还决定于1945年 4月25日在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家关于国际组织的会议”,以便在上述建议案的基础上正式制定《联合国 》。参加旧金山会议的共有50个国家,于6月25日一致通过了《联合国 》,并于次日正式举行签字仪式。波兰当时没有代表参加会议,但后来作为创始会员国于1945年10月15日签署了 。《联合国 》于1945年10月24日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第1届联合国大会于1946年1月10日在伦敦召开。1946年2月,大会决定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中国是联合国的发起国之一,中国 代表董必武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旧金山会议,并在联合国 上签字。(
“联合国”这一名称是由美国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设想出来的,该名称于1942年1月1日发布《联合国家宣言》时首次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期间,当时26个国家派出的代表承诺其政府将继续共同对轴心国作战。
最初,有关国家为了在具体事务上开展合作而成立国际组织。例如,1865年成立了国际电报联盟,后改称国际电信联盟;万国邮政联盟则成立于1874年。如今,这两个组织都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1899年,第一次国际和平会议在荷兰海牙召开。此次会议的目的是制订旨在和平解决危机和防止战争的文件及编撰战争规则。会上通过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并依据该公约成立了常设仲裁法院。常设仲裁法院于1902年开始工作。
联合国的前身是“国际联盟”。该组织是在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情况类似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构想出来的。“国际联盟”是根据《凡尔赛和约》于1919年成立的,其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和安全”。同样根据《凡尔赛和约》于1919年成立的国际劳工组织是国际联盟的一个附属机构。由于未能防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联盟随后停止了其一切活动。
1941年6月12日,《同盟国宣言》“为此目的在战时和平时都同其他自由人民进行合作”《同盟国宣言》是导致建立联合国一系列步骤中的第一步,于1941年6月12日在英国伦敦签署。
1941年8月1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提出一系列国际合作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原则。这份文件签署于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上的一次会议中,“在大西洋的某个地方”,被称为《大西洋宪章》。
1942年1月1日,26个反对轴心国的同盟国家代表在华盛顿会面,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以表示对《大西洋宪章》的赞成。这份文件第一次正式采用了罗斯福总统提出的“联合国”说法。
1943年10月30日,莫斯科和德黑兰会议1943年10月30日在莫斯科签署的宣言中,苏联、英国、美国和中国政府号召尽早建立一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机构。在1943年12月1日的德黑兰会议上,来自美国、苏联、和英国的领袖再次确认了这个目标。
1944年9月21日至1944年10月7日,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在华盛顿特区一座名为敦巴顿橡树园举行的会议上,联合国蓝图第一次被描绘出来。经从1944年9月21日持续至10月7日的两阶段会议后,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就建立一个世界组织的目标、结构和功能达成了一致。
1945年2月11日,在雅尔塔举行的后续会议上,罗斯福总统、丘吉尔首相和斯大林总理宣告了他们建立“一个国际机构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决心。
1945年4月25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齐聚旧金山,参加联合国家国际组织大会。代表们起草了有111个条款的《宪章》,该宪章草案于6月25日在旧金山歌剧院获得全票通过。次日,代表们在退伍军人战争纪念堂的赫伯斯特剧院签署了宪章。
1945年10月24日,经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大多数签署国的批准,《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创立的。
二战后期的大国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上提出战后建立联合国的主张。联合国这一名称是由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设想出来的,该名称于1942年1月1日发布《联合国家宣言》时首次使用。1945年春中美法苏等50国在旧金山召开联合国筹建会议。
联合国简介:
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总部设立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
现在共有193个成员国,其中亚洲39个,非洲54个,东欧及独联体国家28个,西欧23个,拉丁美洲33个,北美、大洋洲16个,包括所有得到国际承认的主权国家,此外还有2个观察员国。
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
联合国(Liánhéguó;英语:United Nations(UN);法语: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西班牙语:Organización de las Naciones Unidas、Naciones Unidas;俄语:Организация Объединённых Наций;阿拉伯语:الأمم المتحد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联合国现在共有193个成员国,总部设立在美国纽约。中国是联合国创始成员国之一。
联合国徽章:
联合国徽章的设计是一张以北极为中心的世界地图等距离方位投影,由交叉的橄榄枝组成的花环相托。图案呈金色,与白色水域交相映衬在淡蓝色背景上。
地图的投影范围延伸至南纬60度,并包括五个同心圆。橄榄枝象征世界和平和安全,环绕着地球象征联合国的宗旨和维护团结。
以上就是关于联合国是哪一年成立的全部的内容,包括:联合国是哪一年成立的、联合国成立的时间是、联合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