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古称是什么呢

台湾古称是什么呢,第1张

是夷洲、琉球

台湾在三国时期被叫作夷洲,后来到隋朝的时候又被改作琉球,唐朝时仍称“流求”,宋朝时称“流求”或“琉求”,元朝时称“琉求”或“瑠求”,明朝洪武年间称“琉球”,直到明代才有了台湾之称,台湾由于物产丰富,自然环境优越,又被称为“宝岛”。

历史文化:

台湾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现代融合日本和欧美文化,呈现多元风貌。台湾文化无论从根源还是从其内容、特征和表现形态上,都与中华文化属于同一系统,就其本质而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都分。

台湾的人文历史是地地道道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扩展。闽南文化和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这一母体文化中重要分支之一,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语言、宗教、文学、戏曲、工艺、建筑、风俗习惯、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层面对台湾文化有相当的影响,几乎渗透生活的各个方面。

台湾世居少数民族高山族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拥有多彩多姿的族群及文化,如阿美人生动活泼的歌舞、布农人古老原始的八部合音、达悟人自然独特的小岛文化。

达悟人是台湾高山族中惟一居住在离岛上的族群。中日甲午战争后,兰屿随同台湾岛被迫割让给日本。1897年3月,日本人组织的“红头屿调查队”,在经过5天勘探后,认为兰屿岛无开发价值,而将此岛列为人类学原始民族研究地区,禁止外人移入,使其与外界隔绝。至台湾光复时,达悟人基本上仍然保持着原始的生活方式。

岛上的人以地瓜、水芋及鱼干为主食。每至收获季节,整个部落的人几乎全部出动采收水芋,带回村落存放一大堆,家家户户拿着容器排队等候分配,高高兴兴地带回家食用。

在兰屿,鱼是达悟人获得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他们把捕来的鱼按颜色分为老人鱼、男人鱼和女人鱼三种。最差的黑色鱼给老人吃,灰绿色的鱼给男人吃,红黑花纹或白色的鱼、也是最好的鱼给女人吃。这是因为在达悟人社会中,女人要下田,要养育儿女,工作最繁重,应该吃最好的鱼。而老人因年老体衰,不能从事生产,故只能吃最差的鱼。他们认为这样依能力而分配所得,是非常公平的。但飞鱼则不分男女老幼,皆可食用。

每年4-6月是兰屿盛产飞鱼的旺季,也是达悟人最忙碌的时候,他们有一种集体出海捕鱼的传统习俗仪式,每年一度,叫做“飞鱼祭”。飞鱼祭是达悟人最庄严隆重的祭祀,都是在黎明时举行。举行之日,一清早,一艘艘绘有五彩图案的木船停放在海滩上,参加庆典的人围拢在四周,由一长者主祭,以鸡、猪为祭品供奉海神,祈求神的护佑和飞鱼丰收。祭祀完毕,男的赤身,着丁字裤,划独木舟出海捕鱼。捕捉飞鱼经常是在晚上进行,他们在渔船中点着火把,将挂网放入海中,飞鱼看到亮光就会自海面飞起,相继跃入网中。两个人划的小独木舟,一个晚上可捕到三五十条飞鱼。整个飞鱼季节,全岛可捕获百万斤之多。渔船归来后,岸上的壮丁蜂拥着帮忙把独木舟推上海滩。妇女、小孩儿忙着剖鱼、去鳞、晒鱼干,把这些飞鱼晒成干,可供一年食用。

山胞在新居落成或新船试航大典时,个个银盔盛装,聚集在主人房前,朗歌诵词,宰杀猪羊,宴请亲友。大船试航,体格粗壮的男人,合力举船往空中抛,然后做法驱邪。妇女们则头戴尖顶宽边笠帽,身穿颜色鲜艳直条纹的衣裙,胸前挂满长短不一的珍珠、玛瑙等饰物,在海边跳罕见的划船舞和头发舞。

在兰屿,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青年男子在脖颈上带着一串珠扣式的装饰品,这是男子求偶的标志。岛上男多女少,女子的社会地位很高,享有绝对的配偶选择权。达悟人采取一夫一妻制,每年在飞鱼季节前后,各村未婚的青年男女,每晚都聚集在海滩上,彻夜歌舞,如双方情投意合,表示愿结为终身伴侣,则男子可住进女子家里一个月,由女方家长考察其行为、品行、能力等情况,觉得满意,方可结婚。

到过兰屿岛的人都会觉得岛上居民无忧无虑,悠然自得,这里民风淳朴,与世无争。四周尽是碧波白浪,蕉雨椰风,景色自然秀丽,没有一丝人工雕琢的痕迹,住在岛上,犹如身处世外桃源。

兰屿的达悟人因气候关系及传统的影响,过去男子仅在下身系一丁字带,女子在胸前及腰间围一方巾,曾被人称为“裸人岛”。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除老年人外,年轻人着装已与台湾本岛一样。岛上居民的住房大都建在2米深的洞穴中,四周用石头堆砌,房顶与地面齐平,上铺石板,向海的一面留有出入口,刮风下雨时用一块门板将洞口遮住,这种住房不仅能防台风,而且可避高温。现在兰屿已建起许多现代的水泥结构住宅,但除少数青年人居住外,大部分人仍喜欢住在洞穴中。

兰屿岛耕地不多,居民不习惯种水稻,而多种甘薯、芋头,以此为主食,其他还有藤豆、瓜类、生姜、柑橘、菠萝、龙眼、芒果、椰子、槟榔等,多为岛上以大陆籍老兵为主的农场所经营,而达悟人仍以捕鱼为主,捕捞鱼类,多为自己食用。

达悟人几乎人人极富艺术歌舞天才,无论男女老少,个个能歌善舞,每遇新屋落成,或渔船出海,都要以歌舞庆贺一番。每年的四、五月份间,岛上有所谓的“飞鱼季节礼拜”。时值飞鱼渔期来临,每个部落选择一天,邀集亲朋好友,置备牲畜果品,在海滩上举行祭拜。参与礼拜的人,全身盛装,围成圆圈席地而坐,由出海捕鱼的男子主持其事,年事稍长的坐于中央,面对大海,口中不住叨念着:“飞鱼来吧,飞鱼来吧,我们非常欢迎你的来到。”这时候,所有的与会人,均须息声屏气,闭目沉思,时而发出随声的附和,仪式进行长达两个多小时,才告结束。

达悟人的渔船,全是手工凿成,过程颇为艰苦,故此下水仪式十分隆重。届时,宾客如云,先祭神,后抛船,船主站在船上,一群身着丁字裤的青年将船高高举起,一路飞奔到海边,一声令下,船便“(左口右扑)嗵”一声被抛入海中。

从黑龙江大海林一米见深的积雪开始,当阳光直射赤道,春分时节悄然来临,寒冷尚未远离的东北离不开一锅“铁锅炖鱼贴饼子”;同一时节,向南2000多公里的浙江九狮村,春雷过后的第一拨笋,已然酝酿成熟跃跃欲出,笋干炖鸡,雷笋炒肉丝,油焖春笋,流行于江南一带的多味笋干是当地人最重要的经济来源;雷笋季节过后,更有口感更为珍贵的黄泥拱登上灶桌,一盘“咸肉蒸黄泥拱”,这是笋农们独享美味的时刻。

极致的美食只留给最勤劳的人们。江西上堡乡的农民靠着老古传下的24节气表感知季节变化,四季轮回,应季而作,应季而收,色泽新鲜的米糕“九层皮”象征红红火火的日子;万物萌发之际的鄱阳湖畔,一盘藜蒿炒腊肉或者蒿粑的美味,用以领略自然的味道;而在北方山里,至今不忘腌一罐木兰芽,蒸一餐榆钱饭;香椿是独特的中国春季美食代表,用香椿摊鸡蛋、拌豆腐是北京房山人饭间最朴实的餐点;风雨一路向北,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时节的千岛湖民,最享受吸食螺蛳的乐趣;开化的螺蛳捕手最了解季节变化,昼伏夜出是因为女儿最喜欢吃“紫苏炒青蛳”。

面积45平方公里的火山岛,台湾兰屿,是达悟族世代生息的地方,每年3月到6月,滑翔的飞鱼让整个海洋的男人们沸腾着。捕捞而来的飞鱼制成鱼干,曝晒过后成为达悟族人难得又百吃不厌的美味。简单的食物,本真的生活,达悟人遵守着与上天和大海的约定。然而自然并不时时眷顾人类,干旱无可避免。中国最炎热的吐鲁番,靠天山融水带来生命的奇迹,颗粒饱满的葡萄使吐鲁番成为中国最甜蜜的所在。昂贵的玛仁糖,层次丰富的手抓饭,只要对自然和时序怀着不变的信任和尊重,每一道菜,每一家人,都会获得甘甜的回报。

望采纳谢谢

以上就是关于台湾古称是什么呢全部的内容,包括:台湾古称是什么呢、兰屿的民俗文化、舌尖上的中国其中一期的具体内容,不少于150字,谢谢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0092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