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擅长画马的画家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擅长画马的画家有哪些,第1张

擅长画马的画家有:曹霸、韩干、李公麟、赵孟頫、郎世宁

曹霸(约704~约770年)谯郡人,唐沛国谯(今亳州市)人,魏武王曹操后代、曹魏高贵乡公曹髦后人,官左武卫将军。唐玄宗时期画家,能文善画,时人甚至以其祖先“三曹”比之,有“文如植武如操字画抵丕风流” 之美誉。 擅画马,与其门生韩干最著名。成名于玄宗开元年间。天宝(742~756)间曾画“御马”。亦工肖像,曾修补“凌烟阁功臣像”。杜甫作有《丹青引》及《观曹将军画马图》二诗,对其画艺极加称赞。晚年免官流落四川。今画迹已不传。

韩干,生卒年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画家。相传年少时曾为酒肆雇工,经王维资助,学画十馀年而艺成。擅绘肖像、人物、鬼神、花竹,尤工画马,曾师曹霸而重视写生。经历唐玄宗年间,被召入宫封为“供奉”。此后专跟宫中画马名家陈闳学习画,经常到马厩里去,细心观察马的习性,对比找出马的性格特征,找出马的动作规律,并把各种各样的马记录在案。日子久了,人们对韩干经常进入马厩,甚至搬到马厩里和饲养人一起住感到奇怪。韩干回答说:“我学习画马,马厩里所有的马都是我的老师”。为了深入了解马的习性,他常痴呆地观察上几个时辰,把别的画家不了解的具体细节都弄得清清楚楚,并牢记心上。这样时间久了,马的各种体貌,奔跑雄姿,千变万化的动态,在作画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活现在纸上,所以人们都称赞韩干笔下的马是能跑动的马。

李公麟(1049-1106年)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汉族,舒州(今安徽舒城县)人。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历泗州录事参军,以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好古博学,长于诗,精鉴别古器物。尤以画著名,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时推为宋画中第一人。尤擅画马,人物、道释深得吴道子旨趣,运笔如行云流水,造型正确,神态飞动;山水气韵清秀,得王维正传;着色山水追李思训心法;画马过韩干。能集诸家之长,得其大成,师法自然,大胆创新,自成一家,被后代敬为第一大手笔、百代宗师。传世作品有《五马图》等。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他的特长是工画草虫鸟兽,马是他常作的题材。

郎世宁(1688—1766年),是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尽管如此,洋画家郎世宁也必须遵守作画前绘制稿本,待皇帝批准后再“照样准画”的清宫绘画制度,保留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郎世宁《百骏图》稿本就说明了这一点。

1韩干 唐代陕西蓝田人,一生中的绘画活动,大多数以马为表现题材,他画马,不拘成法,注重观察和写生 代表作品《夜照白图》、《牧马图》

2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历泗州录事参军,以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好古博学,长于诗,精鉴别古器物。尤以画著名,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时推为宋画中第一人。李公麟因风痹致仕,归居龙眠山庄,自作《山庄图》,为世所宝。传世作品有《五马图》等。

3赵霖。生卒年不详,供职于世宗朝(1162-1189),善画人马。金代同时代画家精于画马者较多,如杨邦基、完颜允恭等,惜流传作品甚少。 《昭陵六骏图》

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他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他的画能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而又有其独特风格。他不但擅长中国画,素描、油画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人物注重写实,传达精神;所画花鸟、山水、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名中外。

马,是徐悲鸿先生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他画的奔马,笔墨淋漓潇洒,带着时代的风雷驰骋在画坛上,给当时的中国画坛带来了清新、有力、刚劲的气息。如今徐氏故乡——江苏宜兴市新建的“宜兴徐悲鸿纪念馆”里,陈列了徐悲鸿先生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书画作品(包括青少年时期的习作、成名以后的作品、信扎等)。他画的马,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其中有一幅徐氏早年画的水墨奔马图,原作纵六十八公分,横一百一十公分(见附图)。这匹马没有马鞍,没有缰绳,在宽广的原野上狂奔,从神态、气势看,是一匹骏马,神骏气昂,奋发感人。画面简淡、高逸,用笔泼辣、凝重,穷紫酣畅,间参西法,均为徐悲鸿先生独到处。这件作品不仅从外形显出奔马的神骏和壮美,更重要的是从内在的精神本质来表现了奔马的驯良、坚毅、敏捷等性格特征,可谓徐氏早年的得意之作,画上无题款,有“东海王孙”钤记,章真堪澄。这是一九三一年徐悲鸿愤走粤西时的箧中遗物,一九三七年其家人检赠宜兴渡船公周法大。

江南水乡宜兴,是徐悲鸿的出生地和成长处。据渡船公周法大回忆,当年徐先生在宜兴中学做图画教员时,经常乘坐他摇的航船往返于屹亭桥和宜兴城间。徐悲鸿的画从小出名,渡船公欲求徐先生画马而又难以启口。有一次被徐悲鸿猜透了他的心思,欣然允诺日后为其作画。后来,徐先生发迹,到南京前中央大学教书,曾托渡船公为他找个合适的门卫。渡船公说“只有乡下人,名叫史坤生,家住官林义壮村”。徐先生听了连声答道:“乡下人蛮好,蛮好!”当即择日送到南京傅厚岗徐先生寓所。三十年代初,徐悲鸿先生担任前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时,在南京傅厚岗是有一间画室,室内经常挂着一付对联:“独持偏见,一意孤行”。据说这是徐悲鸿亲笔摹集泰山金刚经的几个墨底白色大字,很象石碑上的拓印本。由此可见他当时在艺术教育上的主张和他的处世态度。事过不久,徐先生便嘱家人检赠此画给渡船公。一九七五年夏,渡船公周法大将此水墨奔马图献给了国家,同时还献出一件徐氏早年画的鸡。这件水墨奔马图初归宜兴县文化馆收藏,并经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主席亚明鉴定为真迹,尔后被选入“宜兴徐悲鸿纪念馆”。早在三十年代,徐悲鸿先生所作水墨奔马,无羁群,尚桀傲,发胸中块垒,掘民族精神,传世甚夥,蜚声海外,然早于此者,犹未及见,至为难得。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赞美了奔马的英姿,多少书画家为它发挥了绝技。早在三国时代,魏武帝曹操就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的名句;唐代的李太白也写下了“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的赞诗,激励人们上进。而今看到徐悲鸿的水墨奔马图,不由使人会联想到许多历史人物:单骑大战长板坡的赵子龙,铁骑大败金兀术的岳飞,飞骑箭射大明门的李闯王,戌马倥偬的革命老前辈……。奔马,令人神思飞越,生发出朝气勃勃、奋发向上的力量。

在徐悲鸿先生的笔下,一匹匹奔马奋踪扬蹄,在广袤的土地上飞奔,骏马英姿,神态各异。有的腾空起飞,有的蹄下生烟。有的回首顾盼,有的一往直前,都仿佛要破纸而出。这一幅幅万马战犹酣的壮丽画卷,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滚滚向前。

徐悲鸿原名寿康,一八九五年七月十九生于江苏宜兴计亭桥(屹亭桥)镇。他年轻时善哭,因家境贫困,常在半夜里悲从中来,有如鸿雁悲鸣,因此改名悲鸿。其父徐达章,工书画篆刻,但“时运”不济,一生过着清贫的生活,把浑身的本领传授给了他的儿子。悲鸿幼承家学,随着父亲读书、学画、种地。他最爱搜集老刀(强盗)牌卷烟盒中的动物画片,喜爱狮虎等动物画象,刻意摹仿、学习。十岁时,他随父亲自宜兴至溧阳,在途中写了一首行舟小诗:“春水绿迷漫,春山秀色含;一帆风性好,舟过万重峦。”即景成诗,初露艺术才华。那时,他已能作画,并为乡亲们写门对(春联)。他开始在画上署名的是“神洲少年”,还用过“江南布衣”、“东海王孙”等篆章,有决心振兴中华之意。十七岁时,他就担任宜兴三所中、小学的图画教员。失估后赖湖洲丝商黄震之资助,易名“黄扶”,入上海震旦大学肆习法文,并从康有为学习古文、书法,康誉他为艺苑奇才。据说他十九岁到上海去求学谋生时,送商务印书馆附设审美馆的自荐作品,不是人物、山水、花乌,而是一幅马。当时审美馆馆长、岭南派画家高奇峰一看到这幅画,立即回信大加赞赏说:“虽古之韩干无以过也”。并将这幅马刊印发表。这是徐悲鸿先生画的马第一次出版。

一九一七年,徐悲鸿偕蒋碧薇女士东游日本,归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一九一九年被派往法兰西,师业美术大家达仰。又入巴黎国立美专,再求深造。有人说,徐悲鸿是哈同资送赴法国留学的,这是误传。据邑人徐铸成老先生回忆,他是受蔡子民(元培)先生青睐,引荐到北大任教,由北大派往法国深造的。据说他和蔡先生结识的经过,在宜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暑假,徐悲鸿去北京游览北国的壮丽河山.在火车上,恰和蔡先生对席而坐。他拿出纸笔,勾出了一幅速写,蔡先生索来一看,原来是素描他的像,不仅十分形似,而且神态宛然,呼之欲出。于是就问及这位青年的姓名、近况,当即邀请他于暑假后到北大任美术教员,并介绍给当时名画家陈师曾,以后,又由于蔡先生的保荐,一九一九年由北大派往法兰西深造,并赴德、比、瑞、意等国观摩学习。他在欧洲留学八年。一九二七年秋返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教授兼系主任和北平艺术学院院长,大力倡导现实主义艺术活动。

张善子擅长画虎,徐悲鸿画马,张书旗画鸽,齐白石擅长画虾和草虫,任伯年擅长画猫,郑板桥擅长画梅兰竹菊,黄胄擅长画驴,李可染擅长画牛,吴作人擅长画熊猫,宋文治的写实山水画,凌立如擅长画鸡,李苦禅擅长画鹰,谢公展擅长画菊花,江载曦擅长画蝴蝶,苏葆桢擅长画葡萄。

中国古代画家沈周介绍:

沈周是明代中叶著名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亦作玉田翁,人称白石先生,江苏苏州人。沈周擅长山水、花鸟、人物、书法,尤精山水、花鸟。

早年受王绂、杜琼的影响,后来则博采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继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中黄公望、王蒙、吴镇,又参以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劲健的笔墨,融会贯通,形成了苍劲深厚、气势雄健、粗笔水墨的新风格,发展了文人水墨写意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沈周的作品多数是描写南方山水及园林景物,以此表现当时文人生活的悠闲意趣。

画马名家近代当属徐悲鸿。

元代的赵孟頫也算是一位,他与儿子、孙子都有《人骑图》传世,是画界极品。

另外,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画的马也是独树一帜,堪称画马一绝。郎世宁是意大利人,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来到中国,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曾经参与过圆明园的部分设计工作。郎世宁的《百骏图》是关于马的一幅传世杰作。

最为著名画马的画家是徐悲鸿。其著名的骏马图作品已经成为了关于马的经典国画。徐悲鸿以画马闻名于世,在他的画作中非常的擅长以马喻人,作品中常常彰显出来的是一种豪气蓬勃的气势。

最为著名的画马的画家是徐悲鸿。其著名的骏马图作品已经成为了关于马的经典国画。徐悲鸿以画马闻名于世,在他的画作中非常的擅长以马喻人,作品中常常彰显出来的是一种豪气蓬勃的气势。另外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我国近代众多国画大师,虽然技艺高超,但各有所长,譬如齐白石擅长画虾,徐悲鸿擅长画马,黄胄擅长画驴,而大髯公张大千却擅长画荷花。作为我国享誉中外的国画大师,张大千被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可见其绘画技术之高超,这位大髯公更加精通书法、篆刻、诗词等,可以说是艺术界的全才,而在国画领域,张大千最擅长画的荷花,往往唯美之极,被誉为“古今画荷的登峰造极”。张大千擅长画荷花,得因于他喜欢荷花,平时四处外游写生,常常就是为了寻找荷花,他也会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栽种荷花,以求随时随地观察写生创作。

张大千对于荷花的创作,具有深厚的个人特色,用色和谐,从心所欲的挥洒之余又有统一的画面,整体往往显得天真烂漫,寓意意境无穷无尽,为众多艺术家称赞不已。张大千曾对他的弟子说过,中国画重在笔墨,而荷花是用笔用墨的基本功。画荷,最易也是最难,易者是容易入手,难者是难得神韵。可见,张大千对自己的荷花创作具有自己的思路,同时也印证了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

我国12位名画家各有擅长:徐悲鸿——马:张大千——佛:齐白石——虾:张善子——虎;梁文铭——羊:梁又铭——牛:黄胃——驴;廖冰兄——猫、鼠:张光宇一一猴子:叶浅予——王先生:黄苗子一一毛三爷;张乐平——三毛。

《桃源图》是张大千晚年泼墨泼彩画的代表作,与其生平最后巨制、现藏于台湾台北故宫的《庐山图》写于相若时期,同属张大千创作生涯中压卷之作。利用了散点透视的绘画手法,大家可从画中一幷看到桃花源、渔翁钓艇、岩洞、大片翠绿的高山、山后的桃源村庄。

从张大千的泼彩作品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在创作之前早已胸中有丘壑了。在宏大的构思之下,墨彩的流动却有着千变万化的不可预知性,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就是在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之间徜徉,产生了今天我们所见的一个个令人陶醉的奇幻世界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历史上擅长画马的画家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历史上擅长画马的画家有哪些、中国古代擅长画马的画家有哪些、徐悲鸿为什么擅长画马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0058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