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长安城设立了鸿胪寺和典客署等机构,是专门负责接待什么的

唐朝长安城设立了鸿胪寺和典客署等机构,是专门负责接待什么的,第1张

鸿胪寺

官署名。汉改秦代典客为大行令,武帝时又改名大鸿胪。鸿胪,本为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大鸿胪主外宾之事。至北齐,置鸿胪寺,后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设,明清复置,主官为鸿胪寺卿。主要掌朝会仪节等。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及郡邸长丞。”《后汉书百官志二》:“大鸿胪,卿一人,中二千石丞一人,比千石。”《明史职官志三》:“鸿胪[寺]掌朝会、宾客、吉凶仪礼之事。凡国家大典礼、郊庙、祭祀、朝会、宴飨、经筵、册封、进历、进春、传制、奏捷、各供其事。外吏朝觐,诸蕃入贡,与夫百官使臣之复命、谢思,若见若辞者,并鸿胪引奏。岁正旦、上元、重午、重九皆赞百官行礼。”

鸿胪寺 旧置判寺事一人,以朝官以上充。元丰官制行,置卿一人,少卿一人,丞、主簿各一人。卿掌四夷朝贡、宴劳、给赐、送迎之事,及国之凶仪、中都祠庙、道释籍帐除附之禁令,少卿为之贰,丞参领之。凡四夷君长、使价朝见,辨其等位,以宾礼待之,授以馆舍而颁其见辞、赐予、宴设之式,戒有司先期办具;有贡物,则具其数报四方馆,引见以进。诸蕃封册,即行其礼命。若崇义公承袭,则辨其嫡庶,具名上尚书省。其周嵩、庆、懿陵庙,命官以时致享,若凶仪之节,宗室以服,臣僚以品,辨其丧纪而诏奠临赙赠之制。礼仪成服,则卿掌赞导之仪,葬则预戒有司具卤簿仪物。分案四,置吏九。其官属十有二:往来国信所,掌大辽使介交聘之事。都亭西驿及管干所,掌河西蕃部贡奉之事。礼宾院,掌回鹘、吐蕃、党项、女真等国朝贡馆设,及互市译语之事。怀远驿,掌南蕃交州,西蕃龟兹、大食、于阗、甘、沙、宗哥等国贡奉之事。中太一宫、建隆观等各置提点所,掌殿宇斋宫、器用仪物、陈设钱币之事。在京寺务司及提点所,掌诸寺葺治之事。传法院,掌译经润文。左、右街僧录司,掌寺院僧尼帐籍及僧官补授之事。同文馆及管勾所,掌高丽使命。已上并属鸿胪寺。中兴后,废鸿胪不置,并入礼部

汉代官职,中央为三公九卿制度,排序为: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同时执金吾,大长秋,将作大匠的地位和秩俸都与九卿相同。

扩展资料:

汉朝官职古今对比:

丞相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汉朝的最高官职,主要就是负责统领百官,协助皇帝。相当于国务院总理。

其次是太尉,太尉主要长官军队,掌管三军,是名义上的最高统帅,三军总司令。

然后是御史大夫,主要是副丞相的职权,换句话说是成像的助理,相当于国务院副部长兼监察部长。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号称三公,是汉朝官员最高的三个官职。然后是大将军是武职最高官,相当于元帅。

大司农,顾名思义负责国家的农业生产以及赋税财权,相当于农业部部部长。

太常卿,负责国家的祭祀与教育相当于后勤部部长与教育部部长。

卫尉卿,负责首都的安全,相当于首都军区警备部司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代官职

中央官职:

丞相(相国):

太师

太傅:

大司马:

太尉:为三公之首,掌管军政。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 、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主簿。

司徒: 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 、仓曹、主簿。

司空: 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

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主簿。

御史大夫

太常(奉常)

光禄勋(郎中令)

下属官职有: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 、羽林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 夫、议郎、谒者仆射等。

卫尉:

太仆:

廷尉(大理):

大鸿胪(典客):

宗正:

大司农(治粟内史):

少腐;

下属官员有太医令、太官令、守宫令、侍中、中常侍(宦 官)、黄门侍郎、小黄门(宦官)、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御史中丞、兰台令史等。

执金吾(中尉):

太子太傅:

位同九卿,辅导太子。

大长秋

中常侍:

高级太监,汉朝末年掀起腥风血雨的“十常侍”即此官职。

小黄门:

中级太监。

中黄门:

低级太监。

侍中:

内朝官之一,位略低于九卿,

尚书令:

中书令(秘书令):

尚书:

黄门侍郎:

级别不高,却是距离皇帝最近的官员。

散骑常侍

散骑侍郎

御史中丞:

将作大匠:

位在九卿之下、侍中之上。

博士:

专管经学传授。

城门校尉

中书舍人

五兵尚书:

度支尚书(户部):

左民尚书:

吏部尚书(大尚书)

祠部尚书

屯田都尉

水衡都尉:

典曹都尉

西园八校尉

东观令

武将官职:

大将军

骠骑将军

车骑将军

卫将军

中郎将

八校尉:

分别是长水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 、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东汉时,省中垒校尉、胡骑校 尉、虎贲校尉。到三国时期,八校尉的职权越来越小,最后沦为低级官员。

四军将军:

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

四征将军(四征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

四镇将军(四镇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

四安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

四平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

大都督:

不常置,属加官。

都督

上大将军:

杂号将军:

军师将军(军师):

杂号将军之一。魏以荀攸为军师,凡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皆使决之。吴也曾以朱然为右军师,蜀国也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

领军将军(领军、中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操任丞相时,置领军一职,由史涣担任,与护军一起并掌禁兵,后更名

为中领军。曹丕更名为领军将军,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蜀、吴亦置,为高级将军名

号。

护军将军(护军、中护军):

杂号将军之一。与领军同时置,由韩浩担任护军,掌禁兵。曹丕更名为护军将军。蜀、吴

亦置,为高级将军名号。

监军(中监军)

奋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担任此官职者,相当于各路军队中的总监军。东汉末年,

各路诸侯打董卓时,以曹操担任奋武将军;沮授也曾在袁绍军中任奋武将军之职。

都护将军(都护):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乃统率诸将之官。

骁骑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秦朗曾任此职。

越骑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曹彰曾行此职。

伏波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夏侯敦曾任此职。

厉锋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洪曾任此职。

中坚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武卫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荡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辽曾任此职。

讨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王平曾任此职。

灭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游击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

折冲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

虎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于禁曾任此职。

平狄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合曾任此职。

横野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徐晃曾任此职。

捕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典曾任此职。

破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坚曾任此职。

威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征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飞曾任此职。

讨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黄忠曾任此职。

平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周泰曾任此职。

扬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振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定曾任此职。

奋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行此职。

建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郭淮曾任此职。

宣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步睿曾任此职。

讨逆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策曾任此职。

立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庞德曾任此职。

中卫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庞会曾任此职。

振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礼曾任此职。

扬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任此职。

建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刘封曾任此职。

绥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蒋斌曾任此职。

昭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冠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翊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

镇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

副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刘封曾任此职。

绥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杨仪曾任此职。

抚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步协曾任此职。

建信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申仪曾任此职。

安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麋竺曾任此职。

秉忠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乾曾任此职。

昭德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简雍曾任此职。

昭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伊籍曾任此职。

怀集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申耽曾任此职。

兴业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严曾任此职。

辅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严曾任此职。

镇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魏延曾任此职。

绥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瑜曾任此职。

忠节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杨洪曾任此职。

安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恢曾任此职。

抚戎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嶷曾任此职。

奉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姜维曾任此职。

安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邓方曾任此职。

威烈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扶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

安国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

抚边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

辅国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

绥南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全琮曾任此职。

横江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鲁肃曾任此职。

别部司马:

牙门将军(牙门将):

偏将军:

裨将军:

门下督、帐下督:

地方(兼幕府)官职:

刺史

州牧

司隶校尉

太守

国相

都尉(郡尉)

京兆尹

令 长 长史 留府长史 东曹 西曹 别驾从事(别驾) 都官从事 功曹从事 簿曹从事 兵曹从事 治中从事 典学从事 劝学从事 郡丞 主簿 主记 记室 参军 从事祭酒 军祭酒 师友祭酒 椽 从事 书佐 从事中郎

爵位:

列侯、县侯、乡侯、亭侯、都乡侯、都亭侯、关内侯、名号侯、 关中侯

有关知识:

开府(开府仪同三司):

汉代仅太傅、大将军、三公(三司)可以开幕府。三国时期由于开府的官员逐渐增多,故

有“开府仪同三司”的名号,即可以按照三公的官制,开府招揽自己的幕府属官。

假节钺(假节):

节(就是苏武牧羊时手里拿的那个东西)、钺(类似于斧子一样的东西)都是皇帝的信物

。“假黄钺”代表了皇帝出征,比如“帝征孙权,以(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

“使持节”则可以在地方上自行诛杀二千石以下的官员。“持节”可以自行诛杀无官职之

人,若在军事中,则可以诛杀官员。“假节”可以杀犯军令之人。

使君:

州郡长官之尊称,比如曹操称呼刘备为“使君”。

品秩:

以俸禄作为官员品级的标准。依次为上公、公、中二千石(九卿一级,月俸一百八十斛谷

)、二千石(月俸一百二十斛谷)、比二千石(月俸一百二十斛谷)、千石(月俸八十斛

谷)、比千石、六百石、比六百石等。

录尚书事:

录为总领之意,录尚书事就是总管全国一切事务,无所不管,往往是公卿权重者任之,比

如诸葛亮。

方正(贤良方正):

汉代的选举科目之一,被举方正即意味着可以做官了。有时候方正和贤良并在一起,称为

贤良方正。

茂才:

汉代选拔官员的科目之一,原为“秀才”,意为才之秀者也。后避刘秀讳,更为“茂才”

孝廉:

汉代选官科目之一,各郡国举孝子、廉吏各一人,为“举孝廉”。

高第:

汉代选举科目之一。

以上就是关于唐朝长安城设立了鸿胪寺和典客署等机构,是专门负责接待什么的全部的内容,包括:唐朝长安城设立了鸿胪寺和典客署等机构,是专门负责接待什么的、汉代官职排序、三国时期官职从高到低排名(官职要全)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9917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