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传声筒》教案

大班科学《传声筒》教案,第1张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传声筒》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科学《传声筒》教案1

设计意图

在一次餐后区域活动时,两个小女孩把纸杯当小电话,模仿着大人聊天,只见她们你一句我一句说的可高兴了。其他孩子们觉得好玩,也纷纷用纸杯当小电话玩起了打电话的游戏,忽然一个孩子说:"要是纸杯真的可以当小电话传声音那该多好玩呀!"孩子们听这个提议可兴奋了兴致盎然地说着"用纸杯做电话"的不同看法,我马上捉住孩子这一兴趣点,根据大班孩子动手能力强、喜欢探索特点,设计了本次的科学活动"奇妙的传声筒"。预设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主,旨在通过科学的探索,引导幼儿在做做玩玩中获得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主动尝试、积极探索科学的兴趣。

一、活动目标

(一)了解声音能通过棉线、铜丝、塑料绳的震动进行传递。

(二)学习对比观察,能对探索的问题进行预测与验证并作出准确的记录。

(三)感受探索科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1.初步知道"传声筒"的玩法。

指导语:引导幼儿探索能让传声筒传声的方法。

(二)材料准备:

1.ppt多媒体课件:《奇妙的传声筒》《电话屋》。

2.两人一套幼儿操作记录材料(线绳连接的传声筒、细铜丝连接的传声筒、塑料绳连接的传声筒操作记录卡)。

3.场地准备:园内较开阔的活动室。

三、活动过程

(一) 出示用棉线连接的传声筒,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1.幼儿自由玩棉线连接的传声筒,探索传声筒玩法。

指导语:老师今天带来什么?用棉线连接的传声筒能不能传递声音呢?请两个小朋友一组找个舒服的地方试一试!

2.分组再次探索,发现拉直棉线震动才能传声。

指导要点:两个小朋友合作探索,发现要把棉线拉直、话筒贴紧耳朵才能传递声音;传递声音时棉线在震动。

(二)幼儿分组探索,引导幼儿探索声音通过连接物的振动传递,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1.出示三种不同连接物连接的传声筒,学习记录。

指导语:瞧!老师还带来了两种不同的传声筒,一种用铜丝连接的传声筒,另一种是用塑料绳连接的传声筒,请小朋友比一比三种不同连接物连接的传声筒,看看哪种传声筒传声的本领大?请小朋友来做小小裁判员,一边做实验一边把实验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上。

指导要点:介绍记录表格,引导幼儿学习记录的内容与方法。

2.幼儿两人一组合作实验,比较三种不同连接物连接的传声筒那种传声本领最大,并把探索结果记录下来。

指导要点:请幼儿两人一组合作探索,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记录:连接物是否拉直、是否能感受到振动、是否能传递声音。

(三)分享交流,启发幼儿把传声筒传声的探索与发现用语言表达出来。

1、幼儿交流实验结果。

指导语:请小朋友说说你们的探索发现,那种传声筒传声的本领最大?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根据自己记录的结果,大胆说出自己在探索中的发现。

2、播放课件,了解声音传递的秘密。

指导语:为什么铜丝连接的传声筒在拉直或不拉直的情况下都能传递声音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中的秘密。

(知道声音通过连接物的振动进行传递,铜丝硬振动快,声音就容易传递到另外一只话筒,所以铜丝不管拉直或是不用拉直都可以传递声音。而棉线和塑料绳软,松松的棉线和塑料绳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震动,使震动无法到达另一只话筒,只有拉直的棉线和塑料绳才能很好地传递震动,让声音随着拉直的棉线和塑料绳的震动顺利地传递到话筒的另一端。)

(四)了解"传声筒"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知电话传声的秘密。

1、激发幼儿寻找传声筒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电话传声的秘密。

提问: 请小朋友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应用了"传声筒"传声的原理?

2、观看课件《电话屋》,初步感知电话传声的秘密。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电话是如何把我们说话的声音传递出去以及如何接收的全过程。

四、活动延伸

(一)将幼儿制作的不同的"传声筒"投放在科学区,鼓励幼儿课间继续探索发现声音传递的更多奥秘。

(二)在美工区提供材料,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不同的传声筒,通过尝试和改进更多的"传声筒"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附资料:

1、传声筒的小秘密传声筒利用的就是声波引起固体振动传播的原理。一般的固体的传声能力强于空气和水,线在拉直后与固体相似,可以提高传声能力,降低声波损耗,达到传声效果。声音通过连接物的振动进行传递,铜丝硬震动快,声音就容易传递到另外一只话筒,所以铜丝不管拉直或是不拉直都可以传递声音。而棉线和塑料绳软,松松的棉线和塑料绳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震动,使震动无法到达另一只话筒,只有拉直的棉线和塑料绳才能很好地传递震动,让声音随着拉直的棉线或塑料绳的震动顺利地传递到话筒的另一端。

大班科学《传声筒》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制作传声筒,培养幼儿的动手制作能力

2、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

3、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采用的科学方法:

探索实验法、观察法。

幼儿材料:

纸杯2个、线、曲别针

操作步骤:

1、将线的一头穿过一个纸杯

2、用回形针将线固定,并留在杯中

3、同样,将线的另一头穿过另一个纸杯用回形针固定

4、做好了,对着一个纸杯说话,另一个纸杯放在耳朵上听听

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

1、《打电话》

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呀。

喂喂喂你在哪里啊

唉唉唉!我在幼儿园!

2、活动探索

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能听见各种各样的声音。老师现在在说话,小朋友们都听得到,这是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身边有很多空气宝宝,声音可以通过空气宝宝传到小朋友的耳朵中。那声音还可以通过什么来传播呢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都在湖边钓鱼,如果有个小朋友在湖边大吵大叫,我们会钓上来鱼吗不会,鱼儿都被吓跑了,这是因为声音也可以通过水被鱼儿听见,小鱼就会被吓跑了。那接下来请小朋友们耳朵贴在桌面上,轻轻地敲桌子,我们会听见当当当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我们敲桌子的时候,发出的声音会通过桌子传到我们的耳朵中,这是因为桌子是固体,而固体也可以传播声音。

今天我们来制作一个传声筒,出示成品,就像刚刚我们儿歌中的小朋友打电话一样,让幼儿观察两个杯子之间是什么连接的,可以让两个幼儿试一下,试验过程中传声筒的线要拉直,为什么可以听见对方说话呢就是因为两个杯子之间是用线连接的,声音顺着线就传到了另一个小朋友的耳朵里,这就是因为线是固体,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二)活动进行中

1、材料探索

出示纸杯、线以及曲别针,让幼儿回想上一节课我们用杯子和曲别针还有线制作了一个什么宝贝想一想这节课我们会用这几样东西再做一个什么呢让幼儿发挥想象力。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用扎孔针分别再2个纸杯中间扎孔把线的两端分别插进被底的小孔里把两个回形针分别绑在线的两端,不要脱落再把线拉直,或弯曲听一听纸杯有什么变化

3、 总结:声音靠三种介质传播,气体、固体、和液体。传声筒是通过线来传播声音的,如果线不绷直,就听不见声音。

(三)互动课堂:小朋友,下面哪个电话传声更清晰(第二个)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 总结,教师提问并进行作品展评

1、 总结:声音靠介质振动传播,土电话那个连接的线,只要说话就会振动。而弯曲的线在说话时就不能振动,所以就不能传播声音。

2、提问:书中科学知多少部分

3、作品展评:那个传声筒听起来声音最清晰

(五) 总结延伸:讨论为什么,线直的时候声音大,线弯曲时声音

(六)撕页、成品、袋子带回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大班科学《传声筒》教案3

活动目标:

1探究声音在管状物体里传播的现象。

2感受声音传播这一科学现象的神奇,体验合作探究的快乐。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多段塑料管子、多个塑料弯头、可以塞进塑料管子的布头若干。

2《声音传播》教学挂图、教师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用一根塑料管子做“传声筒”,两人一组玩传递“悄悄话”的游戏:请出声筒口的幼儿轻轻说话,看听筒口的幼儿是否能听清楚。

2引导幼儿两人合作拼出不同长短、不同形状的传声筒,两人一组玩传递“悄悄话”的游戏,一人在一端轻轻说话,一人在出口处倾听,试一试两个传声筒都能听见声音吗传出的声音是否一样大

3引导幼儿几人合作拼出有多个听筒的传声筒,组织幼儿玩多人“打电话”游戏。

(1)制作有一个说话口,两个同样长短听筒的传声筒,三人一组做游戏。听筒口的两个孩子一段时间后互换位置,听听两个听筒口的声音是否一样大、一样清晰。

(2)制作有一个说话口,三个同样长短听筒的传声筒,四人一组做游戏。听筒口的三个孩子一段时间后互换位置,听听三个听筒口的声音是否一样大、一样清晰。

4引导幼儿在塑料管里塞上布条,比较塞上布条和不塞布条的塑料管在传声上有什么不同。

5通过观看教学挂图或课件,了解生活中通过管道扩音的例子,如用扩音喇叭说话、用听诊器听心脏的跳动等。

活动延伸:

可在幼儿园走廊里安装较长的传声筒。

活动反思:

在以往的活动中,我主要是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来进入活动并开展活动的,感觉与孩子们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尝试着以孩子们的玩伴这一角色进入活动,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发现,让孩子们感到我是他们的大朋友,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使孩子们能大胆地来提问。

大班科学《传声筒》教案4

活动目标

1知道电话是受传声筒启发发明的,感受传声的有趣。

2对科学活动有兴趣,愿意继续探索传声筒的奥秘。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纸杯传声筒、材质不同的管子(硬管、软的海绵管)、多媒体资源、探究结果展示板、塑料管、棉花。

活动过程

一、以参观“声音体验馆”为主线,由玩纸杯电话导入活动,了解声音的传递。

1教师提问:这是什么玩纸杯电话时怎样让声音听得更清楚呢

2两人一组玩“传悄悄话”的游戏,然后分享交流刚才听到的内容。

3教师简单小结:很小的声音都能听见,这说明纸杯电话是可以传递声音的。通过播放幻灯片让孩子们了解纸杯电话传递声音的秘密。

二、通过玩不同材质的管子,引导孩子们探究声音的传递与材质之间的关系。

1教师引导孩子们观察这些管子的不同(颜色、软硬……)它能不能像纸杯电话那样传递声音哪样的管子传递声音更清楚呢让孩子们先讨论猜测。

2师:将你认为的结果用粘星星的方式呈现在前面的展示板上。

3两人一组用不同材质的管子去验证刚才猜想的结果。

4分享交流探究结果,然后通过播放幻灯片了解软的海绵管能吸音的秘密。

三、孩子们分成三组,利用已有材料自由组装传声筒,了解改变管子的组合形状或管子里塞上东西,声音会发生什么变化。

1教师提问:看看这些管子能不能传递声音把管子变得很长之后声音会有什么变化如果把管子里塞上棉花还能听到声音吗如果把管子变成弯弯曲曲的还能听到声音吗先引导孩子猜测结果。

2四人一组尝试改变管子的组合形状或管子里塞上东西,探究声音会发生什么变化。

3分享交流探究结果

教师小结: 管子变长之后声音变小了。

管子变弯曲了还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会拐弯。

塞上棉花后声音变小了。

延伸活动:

知道电话是根据传声筒发明的,进一步探究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根据传声筒的原理制成的。

教学反思:

在以往的活动中,我主要是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来进入活动并开展活动的,感觉与孩子们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尝试着以孩子们的玩伴这一角色进入活动,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发现,让孩子们感到我是他们的大朋友,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使孩子们能大胆地来提问。

大班科学《传声筒》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晰、响亮,实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模糊、不响亮。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喜欢玩科学小游戏。

3、学习与同伴协作活动,增进同伴间的关系。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空心传声筒人手1个。

2、实心传声筒人手1个。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玩纸棒的兴趣

1、引导幼儿观察纸棒的外形特征

(出示纸棒)老师用纸给你们做了个玩具,你们看一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2、鼓励幼儿任意玩纸棒游戏

你们每人拿一根纸棒当玩具,让老师看看,你们是怎样玩的?

3、总结幼儿游戏的玩法

你们玩得开心吗?请几位小朋友来玩给大家看。

(二)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1、启发幼儿玩“传声筒”游戏

小朋友很聪明,会玩许多纸棒的游戏,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游戏,你们想学会玩吗?

请××小朋友上来和老师一起来做这个游戏。老师用纸棒的一端对准他的耳朵,用嘴巴对准纸棒轻轻说一句话,“你听到了吗? 其他小朋友听到了吗?”

请××小朋友把刚才老师对你说的话告诉大家。

2、幼儿自由结伴玩游戏

小朋友,你们想做这个游戏吗?

请你们每人拿一根纸棒,去找一个好朋友,一个对着纸棒轻轻说话,另一个用小耳朵听,然后再交换,听听你的好朋友说了什么话?活动时要互相谦让,相互合作好。

你听到好朋友说什么了吗?

(三)将传声筒换成实心的,引导幼儿再次探索

1、幼儿再次玩传声筒

刚才玩的游戏,你觉得开心吗?用刚才的方法我们再来玩一次。

你听到好朋友说的话吗?

2、鼓励幼儿寻找原因

为什么刚才传话声音很清楚、很响亮,而这次传话的声音不清楚呢?(鼓励幼儿观察两根纸棒的不同之处)

刚才,小朋友发现有的纸棒里有纸团,有的纸棒是空心的。那我们拿着两根纸棒再找好朋友做游戏,感受一下两根纸棒传出声音的不同。

自由结伴游戏

3、总结

你们能将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吗?

小朋友们真能干,原来空心的纸棒传出的声音响亮、清楚,而有纸团的纸棒传出的声音不清楚,因为纸团堵住了传出来的声音。老师给纸棒取了个名字叫“传声筒”。

4、拓展延伸

小纸棒能变成“传声筒”,但它还有许多神奇的玩法,你们想去发现吗?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大班科学《传声筒》教案6

1、感受传声的秘密。

2、对科学活动有兴趣,愿意探索。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根据兴趣玩空心纸棒

1、引导幼儿观察纸棒。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做了一个玩具,你们拿起来看一看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发现纸棒是长长的圆圆的,中间是空心的)。

2、幼儿玩纸棒

教师:你们每人拿一根纸棒当玩具,让老师看看,你们是怎么玩的?

二、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1、教师有兴趣地对幼儿说:刚才老师看见有一位小朋友把小嘴巴对准纸棒在说话呢,你们各人找一个好朋友,一个对着纸棒说话,另一个用小耳朵听,听听你的好朋友说了些什么?

2、 幼儿两人一组地玩了起来。

3、 提问:小朋友听到你的好朋友说的话了吗?

4、 教师小结:这个长长的、圆圆的空心纸棒,能把我们说的话传出去,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传声筒。

三、发现问题,和小问号交朋友

1、提出疑问: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听到从传声筒传出的话语和清楚、响亮,但也有小朋友说听不清楚声音,(出示几根听不清楚的传声筒)这是怎么回事呢?

2、出示小问号(?)引导幼儿观察这几根传声筒有什么不同?既然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传出来的声音不清楚呢?这个传声筒我要送一个标记给它(出示小问号卡片)知道这是什么符号吗?这根传声筒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3、幼儿再次玩传声筒(传声筒换成实心的)

幼儿发现听到的声音不清晰了,这是为什么呢?幼儿自然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幼儿也给这些传声筒贴上问号。

四、观察比较,解决问题

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小问号的传声筒和没有小问号的传声筒有什么不同?让他们发现有小问号的传声筒里有纸团堵着。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大班科学《传声筒》教案7

游戏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空心的传声筒能传出清晰、响亮的声音。

2、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喜欢玩科学小游戏。

3、学习与同伴协作活动,增进同伴间的关系。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游戏准备:

一次性纸杯若干、棉线、剪刀。

游戏玩法:

1、将2个杯子底用针或者其他笔什么打个小孔,保证面线能穿过去,但也不能太大;

2、面线的两端分别从杯底穿到杯子内部,然后打结,也可以将在杯子内线打在一段火柴棒上以防止线脱落;

3、两个人一个讲话,一个听。

活动反思

在以往的活动中,我主要是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来进入活动并开展活动的,感觉与孩子们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尝试着以孩子们的玩伴这一角色进入活动,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发现,让孩子们感到我是他们的大朋友,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使孩子们能大胆地来提问。

大班科学《传声筒》教案8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竹筒传声的秘密。

2、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兴趣,愿意探索。

二、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根据兴趣玩空心竹筒

1、引导幼儿观察竹筒。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做了一个玩具,你们拿起来看一看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发现竹筒是圆圆的,中间是空心的)。

2、幼儿玩竹筒

教师:你们每人拿一个竹筒当玩具,让黄老师看看,你们是怎么玩的?

(二)、引导幼儿把竹子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1、教师有兴趣地对幼儿说:刚才黄老师看见有一位小朋友把小嘴巴对准竹筒在说话呢,你们各人找一个好朋友,一个对着竹筒说话,另一个用小耳朵听,听听你的好朋友说了些什么?

2、幼儿两人一组地玩了起来。

3、提问:小朋友听到你的好朋友说的话了吗?

4、教师小结:这个圆圆的空心竹筒,能把我们说的话传出去,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传声筒。

(三)、发现问题,和小博士交朋友

1、提出疑问: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听到从传声筒传出的话语很清楚、响亮,但也有小朋友说听不清楚声音,(出示几个听不清楚的传声筒)这是怎么回事呢?

2、出示动脑筋小博士卡片,引导幼儿观察这几个传声筒有什么不同?既然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传出来的声音不清楚呢?这个传声筒黄老师要送一个标记给它(出示小博士卡片)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3、幼儿再次玩传声筒(传声筒换成实心的)

幼儿发现听到的声音不清晰了,这是为什么呢?幼儿自然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幼儿也给这些传声筒贴上小博士卡片。

(四)、观察比较,解决问题

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小博士卡片的传声筒和没有小博士卡片的传声筒有什么不同?让他们发现有小博士卡片的传声筒里有纸团堵着。

2、教师小结:原来有小博士卡片的传声筒为什么传的声音听不清呢?原来里面塞满了纸团,纸团堵住了传过来的声音,所以,从这样的传声筒里传过来的声音就不清楚了。

(五)、延伸:

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小小传声竹筒,进行连接传声,使之变成一个长长的竹子传声筒

1\找两个一次性水杯,在杯底打个小孔,能穿线就可以

2\将两个杯子底对底穿上线(要棉线,文具店里有卖,打毛衣的一般是毛线),在杯内将线打个结,然后拉开

3\一个杯子就是一个小话筒

传声筒必须要用线。

传声筒利用物体的传送波德原理,把声波通过绳子之类的东西传输出去,如果其中有物体阻断,声波会沿着物体改变方向,无法正常到达目的地。传声筒必须要用线,线越长声音才能传得越远,线拉得越直声音才能听得越清晰。

以上就是关于大班科学《传声筒》教案全部的内容,包括:大班科学《传声筒》教案、怎么做传声筒是要用棉线吗棉线又是什么、不用线的万里传声筒怎么做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9804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