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纥怎么读,“回纥”的“纥”怎么念

回纥怎么读,“回纥”的“纥”怎么念,第1张

回纥”的“纥”怎么念?

“纥”有两个读音,分别为[hé]和[gē]。

回纥怎么读音

回纥拼音:

[huí hé] 详细解释 古代民族名兼国名。为 袁纥 后裔,初受 突厥 统辖, 唐 天宝 三年灭 突厥 后建立可汗政权, 贞元 四年改称 回鹘 , 开成 五年被 黠戛斯 所灭,余众分三支西迁:一迁 吐鲁番盆地 ,称 高昌回鹘 或 西州回鹘 ;一迁 葱岭 西 楚河 畔,称 葱岭西回鹘 ;一迁 河西走廊 ,称 河西回鹘 。后改称 畏吾儿 (即今 尔 )。也叫 。参见“ ”。 回纥 。我国古代西北方少数民族名。后亦称“ 回鹘 ”。 《旧唐书·回纥传》:“ 回纥 ,其先 匈奴 之裔也……在 薛延陀 北境,居 娑陵水 侧,去 长安 六千九百里,随逐水草,胜兵五万,人口十万人。”《旧唐书·回纥传》:“ 元和 四年, 蔼德曷里禄没弭施合密毗迦可汗 遣使改为 回鹘 ,义取回旋轻捷如鹘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四年, 回纥 求和亲。”《敦煌变文集·张淮深变文》:“ 回鹘 既败,当即生降。” "回纥人"那个字怎么念?

拼音 huí hé rén;

解释 回纥人,少数民族, 汉代和三国时的丁零和呼揭是回纥人的祖先,后来到南北朝后期到隋代,回纥人又演变为回鹘,继而分裂成西洲回鹘,葱岭回鹘,河西回鹘等部,到元末到明代,回鹘人逐渐分化和演变成现代的 尔族人;

延伸 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

一支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

另一支是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

回纥的“纥”怎么念?

“纥”有两个读音,分别为[hé]和[gē]。

“回纥”的“纥”怎么念

“回纥”的“纥”念: hé

回纥 [huí hé] [释义] 古代民族名兼国名。 为 袁纥 后裔, “回纥”的读音是什么?

拼音:huí hé

释义:我国古族名。原游牧于今鄂尔浑河流域。至七世纪初,始称回纥。唐天宝三年(744)建汗国于今鄂尔浑河流域,与唐保持友好和从属关系。贞元四年(788)改称回鹘(hú)。开成五年(840)汗国灭后,大部西迁今新疆地区,与附近各族长期相处,发展形成后来的 尔族。

回鹘怎么读广州话

"回鹘" 的 "鹘" 在粤语里念 wed 你会不会念粤语的 "果核" 的 "核" 和 "核突" 的 "核", 注意, 不是 "核对" 的 "核" 的音哦 "回鹘" 的 "鹘" 在粤语里就和 "果核" 的 "核" 和 "核突" 的 "核" 同音 回纥(1)

1.回纥可汗历代受唐朝的封号

2.回纥军队受唐朝中央直接征调

1.从征

如贞观末年(649年),回鹘王及侍从壁画中唐发府兵二万,合回纥骑兵五万击之。这是唐朝第一次正式调遣回鹘兵从征。(656~661年)初,唐廷擢苏定方伊丽道行军大总管,率燕然都护任雅相、副都护肖嗣业、左骁卫大将军瀚海都督回纥婆闰等穷讨贺鲁。结果,贺鲁大败,西突厥也即被唐朝所灭。这是唐朝第二次征调回纥兵。此外,回纥兵还有其他多次的从征于唐,不作列举。

2.直接编入唐军 有不少的回纥人被唐朝编人赤水军中去。

3.唐朝在漠北回纥地区直接驻军 就在上述河西走廊回纥人被直接编入唐军的同时,在漠北,唐朝因为防止后突厥势力的兴起,采取在当地直接驻军的办法。《资治通鉴》载,唐朝下令漠北的回纥等部都督各出骑兵为前。后、左、右军讨击大使,均受河东节度经略使辖下的天兵军节度;其兵马平时各为部落营生,有事即遵命应战。

4回纥军民迁住唐朝内地 回纥助唐杀掉后突厥的可汗默啜(716年)后,其侄默棘连、(即苾伽可汗,716~734年)继位,又立即兴复仇之师。于是回纥别部移健:“颉利发”(意为大臣)率同罗、等部军民南下投奔于唐。唐朝把他们安置在靠近山西边境的大武军(今大同)。

5唐朝征调回纥兵平定安史之乱 《资治通鉴》指明:“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以回纥兵精,劝上益征其兵以击贼”。可见唐朝见回纥兵平定安史之乱显系征调边兵性质。可以证明,回纥助唐平定安史之乱纯系边兵应中央征调的性质。

6.回纥人为唐朝保卫北庭及收复轮台、西州 从唐广德元年至贞元六年(763~790年),因吐蕃陷陇右、西域,北庭更显其重要性。回纥人为了这个军事交通要冲,和强大的吐蕃战斗过多次。到唐朝元和年间(866~820年),回纥在保义可汗(808~821年)的领导下,武力甚强,大破吐蕃,为唐朝收复北庭、龟兹(今南疆库车县),使唐朝对外的东西交通为之打开,此其一。

唐代回纥与中原间的“互市贸易”主要有绢马互市和茶马互市两种形式。绢马贸易是唐与回纥间经济联系的主要形式,始于安史之乱后。这一贸易形式的实施,一方面是由于唐中期以后马政措施败坏,客观上需要购买漠北马匹用于备边和作战。另一方面则是为回报回纥助唐平叛。基于此,唐代宗实行了有利于双方的绢马贸易,规定唐朝购买回纥马,每年最高额为10万匹,每匹马换绢40匹。到唐朝后期,唐战马需求量减少,而回纥马却越来越多,致使“中国财力屈竭,岁负马价”。出于军事、边防的考虑,唐政府又不得不维持这种贸易关系,以通过“羁縻”求得北部边疆的安全。绢马贸易是回纥获得巨量丝绢的主要途径。中主要的一支迁至西州。时轮 回鹘文化遗址台、西州尚为吐蕃人所占据。回纥人西迁来此之初,在其首领仆固俊的领导下,和吐蕃人展开斗争,终于在唐末咸通七年(866年)最后战胜吐蕃,收复轮台、西州,并斩其大将论恐热,“传首京师”,宋人王溥《唐会要》卷97《吐蕃》一节中载:“沙州首领张义潮奏,(仆固)俊收西河及部落,胡、汉皆伏,并表贺收西州等事。”从这个贺表来看,可见他们的心目中都不把回纥的后裔在西州所建立的政权视为独立的王国,而肯定它是唐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一部分。

以上就是关于回纥怎么读,“回纥”的“纥”怎么念全部的内容,包括:回纥怎么读,“回纥”的“纥”怎么念、唐与回纥的关系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9713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