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怎么砍了30刀才死

谭嗣同怎么砍了30刀才死,第1张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这是百年前谭嗣同临终遗言,它集中表现了以谭嗣同为首的维新派敢于战斗的决心。事实上,谭嗣同是完全可以提前逃走的,可他选择留了下来。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1898年9月21日),一直呆在颐和园的慈禧太后突然返回紫禁城,发动了“戊戌政变”。事变中,先是光绪皇帝遭到幽禁,随即慈禧太后命人大肆抓捕维新派人士,突出代表就是“戊戌六君子”,即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

谭嗣同下场有多惨?刽子手用钝刀砍了30多刀,围观者拿馒头蘸血吃

六君子中以谭嗣同的名气最大,可他的下场也是最惨的。慈禧太后为了实现杀一儆百的目标,决定以最残忍的方式将谭嗣同斩首。清朝处决死刑犯时,刽子手使用的刀会有很大差别,罪行越大刀口越钝。

在谭嗣同师父胡致廷撰写的胡致廷《谭嗣同就义目击记》中,后人看到了谭嗣同被斩首的全过程,“前清杀官员的刀和杀平民的刀不同,官越大刀越钝。这不叫砍头,叫锯头,锯头比砍头的痛苦要添上几十百倍的。而对这痛入骨髓的惨状,第五个受刑的谭先生,一直是若无其事的样子,砍了三十多刀才断气。”

谭嗣同下场有多惨?刽子手用钝刀砍了30多刀,围观者拿馒头蘸血吃

谭嗣同等人被斩首后,全国陷入一片恐慌中,没人敢为六君子发言。笔者查阅了当时资料,发现上海租界里英文报纸《字林西报》给予六君子很高的评价,“他们个个都具有舍身成仁的意志。我们常常对中国表示灰心和绝望,但是任何一个国家能产生像这样一些烈士,是没有理由对它绝望的。”

谭嗣同等人被斩首过程中,有一幕可能是他们没有想到的,周围有大量的围观民众。这些人除了看热闹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拿着馒头准备蘸血吃。另外,在谭嗣同等人押往刑场路上,沿途老百姓竟然向他们扔臭鸡蛋、烂菜叶等,痛骂他们“卖国”。

谭嗣同下场有多惨?刽子手用钝刀砍了30多刀,围观者拿馒头蘸血吃

谭嗣同是抱着必死信念留在北京的,可他并不希望其他人尤其是亲人受到株连。谭嗣同留下了仿造父亲谭继洵笔迹写下断绝父子关系的信件,当他通知梁启超等人离京时,他说:“不有死者,无以图将来;不有生者,无以招后起。”

长久以来,后人对谭嗣同父亲谭继洵见死不救大为指责。谭继洵当时是湖北巡抚,算得上是一员封疆大吏,他确实没有出手相救。谭继洵希望置身事外,进而保住自己的官位。谭嗣同死后,谭继洵给儿子写了一副挽联“谣风遍万国九洲,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

人生的意义在于做有意义的事,谭嗣同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体现了他的人生理念和家国情怀,只不过他带着遗恨牺牲了,孙中山也带着遗憾走了,但后来人越过他们的肩膀踩出了一条光明之路。

文天祥要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并不在乎自己是否会被历史记住,他虽然慷慨赴死从容就义,但只恨无力回天。我想如果要办一件事,有了这样的精神和胸怀,成败得失倒是其次了。

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的原因:

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这是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对劝自己暂时去日本避难的人说的。谭嗣同是想用自己的死激励后人;谭嗣同是为变法而死,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而献身,为理想而献身,自然是死得其所。

谭嗣同临死作了一首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表明他当时只求一死,谭是一名热血青年,深受康、梁影响,虽学问不如康、梁,但唤醒民众的意识、希望变革的决心却无以仑比,他本可以和康,梁一起跑掉的,谭的死可以说影响了整个之后的新变革。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戊戌六君子”之一。

谭嗣同早年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代表作有《仁学》《狱中题壁》等。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

名人评价:

梁启超称谭嗣同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康有为曾经这样赞扬谭嗣同:挟高士之才,负万夫之勇,学奥博而文雄奇,思深远而仁质厚,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中国为事,气猛志锐。

以上就是关于谭嗣同怎么砍了30刀才死全部的内容,包括:谭嗣同怎么砍了30刀才死、谭嗣同为何而死、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9623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