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什么是逆回购2023-04-27  30

我国人口地区分布的总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平原、盆地多, 山地、高原少;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温湿地区多,干寒地区少; 开发早的地区多,开发迟的地区少;沿江、海、交通线的地区多, 交通不便的地区少。我国人口分布一般东部沿海地区多,西部内陆地区少,地理上主要以黑龙江漠河与云南腾冲连线为分界线,东南多,西北少,东南国土面积占全国的43%,而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94%左右,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面积的57%,人口却只占全国人口的6%左右,即有由东南到西北方向随海高度的增加人口密度呈阶梯递减的趋势,而这种趋势还正在加强。

自然原因: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上东部以平原为主,有漫长的海岸线,西部以山地为主,西部地区大多为高原、荒漠,土地可垦殖率低,而且远离沿海,在经济的全球组织中处于边缘腹地的地位,所以西部地区人口承载力比中东部地区低得多。

社会经济原因:历史上,自宋朝以来,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由西部向东部转移,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良好的自然环境推动了经济发展,近代以来,东部地区便利的交通为其发展与交流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为东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东部良好的基础使东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口的流动,西部地区尽管人口密度比中东部低很多,但西部地区人口对环境的相对压力已经大于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人口生理密度(以每公顷耕地面积计算的人口密度)已高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人口经济密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所负担的人口)不仅高于中部地区,而且高于东部地区,比东部地区高出的幅度达50%以上。 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连一条线,叫胡焕庸线。线东南,面积占全国40%,人口90%,线的西北就不用说了吧。 东部人口多,人口密度较大;西部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人口密度线: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人口密度线东南——面积占43%,人口占94%

中国人口分布特点:

1)黑河——腾冲线东南部地区人口多,西北部地区人口少;

2)平原、盆地地区人口多,山地、高原地区人口少;

3)农耕地区人口多,林牧地区人口少;

4)温暖湿润地区人口多,干旱寒冷地区人口少;

5)开发历史较久地区人口多,开发较迟地区人口少;

6)沿江、滨海、临铁路干线地带人口多,交通不便地区人口少。

原因

1东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西北寒冷干燥

2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利于开发生产

3东部耕地多,气候好,农业发达,生产的粮食多,能够养活的人口多。东部地区交通方便,工商业发达,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也是人口密度大的重要原因。

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黄土高原,西部沙漠,高原,气候早晚温差大,不适宜居住,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分布,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最开始的13个城市都在沿海地区,加上是丘陵地带,四季分明,土壤肥沃利于耕种,所以人多,东北地区是重工业基地,换句话就是有钱,有钱谁都想去,但是稍微有点冷,所以人就没沿海多了,但是还是比中西部地区多的

大杂居、小聚居是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大分散、小集中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是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

人口分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中部地区人口次之,而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

造成人口过多的原因:

1、经济因素:我国是农业大国,且农业生产水平长时间发展较低,对劳动力数量需求较大,因此,农村人口增长率较高。

2、政策因素:(一段时间内的政策导向)建国初期,国家缺乏计划生育方面的政策,且在一定时间内鼓励生育,导致人口猛增。

3、思想观念:受中国传统家族观念影响,以“传宗接代”为目标而生育,进而导致人口增加;长时间以来社会保障体系和保险制度的不完善,产生了“养儿防老”思想,对人口增加产生影响。

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东部沿海地区多,西部内陆地区少,平原和盆地的人口较多,高原地区人口较少,温湿地区人口多,干寒地区人口少。

分界线是黑河—腾冲线,即瑷珲-腾冲线,或胡焕庸线(英文:Hu Line)。

是一条贯穿中国版图的假想直线段。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

该线从中国东北边境的黑龙江省黑河市(原名“瑷珲”)一直延伸到中国西南边境的云南省腾冲市(县级市),大致地划分出了中国人口在区域上的分布,体现了中国人口东南和西北的分布区域之悬殊差异。

瑷珲—腾冲一线,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地理学(特别是人口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以及人口学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一条奇特的线,也是中国历史与地理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老龄化问题

全国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

2015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从年龄构成看,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09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8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63%;60周岁及以上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1%;65周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

目前世界上约有2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人口1亿以上者有10个国家,它们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联邦、巴西、日本、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孟加拉。这10国人口总数共有315亿多,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 由于世界各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因而人口的地理分布是不平衡的。世界人口空间分布分为人口稠密地区、人口稀少地区和基本未被开发的无人口地区。据统计,地球上人口最稠密地区的约占陆地面积的7%,那里却居住着世界70%人口,而且世界90%以上的人口集中分布在10%的土地上。人口在各大洲之间的分布也相当悬殊。欧亚两洲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322%,但两洲人口却占世界人口总数的752%。尤其是亚洲,世界人口的60%居住于此。非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一半而人口尚不到世界总人口的1/4。大洋洲陆更是地广人稀。南极洲迄今尚无固定的居民。欧洲和亚洲人口密度最大,平均每平方公里都在90人以上,非洲、拉丁美洲和北美洲平均每平方公里在20人以下。大洋洲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每平方公里才2.5人。世界人口按纬度、高度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是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区,世界上有近80%的人口分布在北纬20°~60°之间,南半球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11%多;世界人口的垂直分布也不平衡,55%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海拔200米以下、不足陆地面积28%的低平地区。由于生产力向沿海地区集中的倾向不断发展,人口也随之向沿海地带集中。60%

以上就是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全部的内容,包括: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中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961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