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桧做南宋宰相期间,是一个怎样的奸臣

海南椰子2023-04-27  15

说起秦桧大家就能想到他是奸臣,主和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也会想起岳飞这位忠良的猛将被秦桧害死,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大损失。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说的就是岳飞如果还在世上,那胡人无论如何也过不了阴山。如此可恶的秦桧在宰相之位的时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奸臣呢?我们就来好好的聊一聊他的事情。

秦桧可谓说是南宋最大的一个奸臣,但不管他与北方的金朝如何谈判,又是怎样迫害我们岳飞将军的,历史的真相就是他既然执掌了南宋的国家大政长达19年之久!想必他也有一定的过人之处,才会被皇上重任吧。绍兴11年,岳飞被下狱,这都是秦桧一手造成的。当时的岳飞正在前线抗击金兵,却被在朝的秦桧侧肘。从这一刻开始,他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奸臣,汉奸。

其实早年的秦桧非常的穷困潦倒,他做过很多的事情。,也一直处于温饱状态,对此他非常的不满意。公元1115年25岁的秦桧考中了近士,做了官。第二年,金兵就南下包围了汴梁城,逼迫割地求和。靖康二年,金兵攻克了汴梁城,秦桧被金人掳走。到达金兵营地之后其他的人都是坚决不屈的,不愿意和金兵合作。只有秦桧见风使舵。

在金军的营地,因为他表现极为的好,得到了的赏识,后来被赐给了完颜昌。在完颜昌手下当了参谋,彻底投靠了金国。公元1130年,秦桧带着自己的老婆孩子回到了宋朝,他谎称自己杀死了看守的金兵,逃了回来。虽然很多人都存怀疑的心理,但还是有人选择相信了他,并且还推荐秦桧做了官。那秦桧为什么能从金朝这么平安的回到宋朝呢。那是因为是完颜昌的安排,想让他做一个奸细。

金太宗去世以后,挞懒主政,宋金终成和议。公元1137年正月,何藓出使金国返回,告知徽宗及显肃皇后死讯,准备再次攻打金朝。这时的秦桧再一次坐上了宋朝丞相这个位置,但是在这个位置的时候,他一直要求和金朝议和,但并没有人理他。后来宋高宗让岳飞做了宋军的主军,将金兵打的节节败退。但是秦桧却上书给宋高宗说岳飞军权过重,有可能威胁到宋高宗的地位。也就是因为这样宋高宗一天之内收到12道金牌,强行将他召回,将岳飞给害死了。

所有人都知道宋孝宗为岳飞平反,官复原职,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追封岳飞为"鄂王"的实际上是南宋宰相韩侂胄,也是最后一位对金国发起北伐的宰相,然而最终他却被函首安边,还被安上了"奸臣"的骂名。 

1194年,因为宋光宗的精神病越来越重,再加上其对宋孝宗的不孝行为,于是韩侂胄联合赵汝愚一起发动了政变,逼迫宋光宗禅位给宋宁宗,从此韩侂胄开始平云之上,最终走到了南宋宰相的位置。

韩侂胄在掌握朝中大权后,主张对金强硬的政策,为了更好的推进北伐策略,在1204年追封岳飞为鄂王,并削去了秦桧的王爵,以激励主战派的士气,重用辛弃疾、陆游等抗战派人士,但这也引起了主和派人士的不满。

1206年,韩侂胄正式开始北伐,宋军兵分三路对金国不宣而战,然而此时的南宋已经有四十多年没有经历过战事了,军队的战斗力退化非常严重,虽然宋军在初期取得了一些胜利。然而当金军开始反攻后,宋军可以说是一击即溃。宋军不但丢失了已经攻占的地方,甚至就连真州、扬州也丢了,而在西路战场就连大散关也丢了,宋军只能全线转为防守。 

韩侂胄寄予厚望的西线更是出了大幺蛾子,抗金名将吴璘之孙吴曦被金军收买,叛宋降金,自称蜀王。这一下子韩侂胄可是被吴曦坑惨了,虽然吴曦的叛乱只持续了41天,但这给了韩侂胄政敌机会,再加上前线宋军的失利,主和派开始大规模攻击韩侂胄,指责韩侂胄轻启战端。

不得已,南宋派使者到金国求和,而金国提出想要议和,必须杀韩侂胄,韩侂胄知道后大怒,议和就此中止,宋、金双方继续开打。

到了1207年,金军统帅仆散揆死了,宋军也扭转了颓势,甚至宋将毕再遇还多次打出一个个胜仗。而韩侂胄为了北伐,也把自己的二十万家产悉数用来犒军。可以说这场持续一年多的战争已经使宋、金双方都疲惫不堪,而谁能在这个时候继续坚持下去,谁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然而历史总是那么的相似,在韩侂胄打算整军再战之时,南宋的主和派人士联合发动了政变,韩侂胄于宫中被杀,而他的人头甚至被主和派送到金国以作议和的诚意。

关于贾似道的事迹

贾似道当时是朝廷唯一改革的人可以说是南宋的王安石。他开展了两套主要的改革。一是公田法,就是将权贵文官系统的田没收归于国有以拯救南宋经济危机。在这一点上贾似道以身作则第一个将自家土地充作公田。二是计量法,就是对军队进行大规模审计,使吃空饷的状况完全消除。因为当时军队腐败严重,军队实际数量与上报数量的差数甚至可以达到五倍。可以说贾似道是南宋当时唯一敢挑战权贵阶层反腐救国的人。但是这两场改革让他自身名誉彻底败坏。前者是得罪南宋近乎所有文官和权贵以至于他死后被骂得狗血淋头,诬陷毁誉。后者是逼反了南宋重要将领刘整。这个人能力是非常强的原先是孟拱的部将,但是贪污腐败严重吃了大量空饷害怕朝廷查出问题直接叛国。而且贾似道当年是孟拱推荐的贤才,并且曾在鄂州之战中指挥大规模战斗正面击败了忽必烈的主力军队拯救了当时的南宋政权。甚至忽必烈都感慨道为什么他没有贾似道这样的人。根本就不是什么伪报战报,这纯粹是南宋学者和元朝史官诬陷贾似道。而且从理论上讲根本不可能说做这种伪报战报。这当时是大规模战斗是决战,有各路将领来参加的。而贾似道当年还不是最高权臣,他不可能有能力瞒上欺下。他是借这场战斗才最终成为南宋最后一任大权臣的。而且贾似道之后的改革实际上是打假的他自己怎么可能做这种事。并且贾似道的政策是绝不和谈是一个绝对的主战派,怎么可能和谈。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南宋当年与蒙古和谈过甚至还在向蒙古朝贡。开什么玩笑,朝廷经济都濒临崩溃哪来的钱朝贡。各地军队的维护费用已经达到了国家财政能够支持的极限了。并且在蒙古人自己的史书里面都承认了战争的失败。伊尔汗国的史书中甚至提到忽必烈在鄂州之战中惨败十万大军仅逃走一万。当然贾似道个人品行当然还是有点问题的,确实有排挤异己,生活奢靡等等恶习。但是他本人在大的方面绝对是忠心为国跟明朝的张居正差不多。而且贾似道本人才学才华极为出众,著有许多文学作品传世。而且他还算一个研究蟋蟀的生物学家。因为他喜欢斗蟋蟀所以进行深度观察研究,然后作出了诗和文章对蟋蟀的习性种类等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并且贾似道作为南宋宰相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也提携了不少文人学者。当年的文天祥都是被贾似道重点提携的人。但之后文天祥不满贾似道排挤异己手眼遮天奢靡生活所以分道扬帆。最后的襄阳之战确实是贾似道失误。主要当时朝廷中有很多不满贾似道的人,本来前线战果危急皇帝想让贾似道亲自去考察前线战况。但是贾似道担心他离开朝廷之后后方会被那些不满他的权贵攻击所以最后就拒绝了。这是他一生最大的败笔。当然什么皇帝被贾似道蒙蔽不知道前线战果那也是荒谬的。战争持续好几年怎么可能皇帝会不知道。即便贾似道想要蒙蔽但是朝廷上下那么多不满贾似道的权贵和他不是一个派系的人怎么可能说完全蒙蔽得了。而且有确切证据表面皇帝在战争前中期都下达了几道圣旨向前线调兵。另外襄阳之战朝廷总花费银两两千万朝廷不知道情况的话怎么会支付这么大笔开支。贾似道最大的错误还是在于没有亲自去前线,他拥有很高的防守才能和统战能力。但是终究是私心左右了他为了稳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不愿亲自上前线。最后贾似道错估形式,认为前线能够抵御住敌军进攻就学东晋谢玄作出一幅高枕无忧镇定自若的态势。但是成王败寇最后襄阳失守。贾似道知大势已去在出发前就命令开始造船以供南宋朝廷逃亡海外,自己带着十几万军队前往前线作战。这个时候贾似道已经认定了他此去可能非常艰难已经在为朝廷留后路了。但是贾似道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部下与蒙古对峙时竟然带着部队临阵脱逃。他本以为至少是能正面与蒙古作战的结果却竟然是如此戏剧。贾似道手下首先有一位将领带着七万人直接溃逃,然后之后又一位将领带着数万人逃跑瞬间局面崩盘彻底战败。贾似道之后被流放途中被执行者所杀,因为他与贾似道有仇。贾似道死后朝廷将所有罪状责任归于贾似道,贾似道之后身败名裂所谓成王败寇莫不如是也。文天祥当年也感慨道鄂州之战中贾似道何其勇猛但襄阳城败却如此悲惨。贾似道在早年政绩斐然,不论是在什么地方任职都能让当地经济民生军事防御都做到极为出色所以被孟拱临终举荐,可以说是能力非常强的人物。在南宋末期个人认为他是相才第一人并且统战防守能力也极为出色仅在孟拱之下。如果没有贾似道南宋可能还撑不了五十年在二三十年间就已经被灭了。但最终贾似道的失误确实是不可原谅的,不过如果就简单地用成王败寇来评价这么一位传奇人物显然是不可取也不公正的。有人认为他没有当宰相的才能,这显然也是错误的认识到。一个有能力有魄力并且最终完成了实质性的改革的人物怎么会连宰相的才能都没有。他的改革与商鞅,王安石以及张居正是同等级的。但其他三人都是当时奸臣后世平反唯独贾似道是没有被平反,为什么呢。一是贾似道之后是元朝朝代更易必然是贬低前朝人物,尤其是贾似道这种让皇帝忽必烈都遭受羞辱的人。二是虽然上述三人都得罪权贵利益,但其影响范围并没有贾似道这么彻底。贾似道是几乎将当时南宋全国的文臣武官都得罪了而后元朝重视南朝臣子所以影响力覆盖全国。而商鞅时期仅秦国一地,王安石和张居正也远远没有贾似道变法狠。因为贾似道是直接没收文臣土地将领通过空饷得到的金钱归于国库,相当于直接断大家的财路。三是贾似道的失误直接导致了南宋的灭亡。贾似道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主导变法不久国家灭亡的臣子,所以成王败寇贾似道就要负全责。所以才导致时至今日贾似道名声如此之差。那么真实的贾似道到底是一个什么人呢我来总结一下。贾似道是一个个人品行并不完美,爱好权力和奢靡享受排除异己但在大义上忠君为国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人。贾似道是一个军事防守能力和统战能力极强的人。贾似道是一个治理能力极强拥有极高的文治才能宰相才能的人。贾似道是一个文化水平很高,才学出众的人。贾似道是一个敢于改革敢于触碰权贵阶层利益而拯救国家的人。贾似道是一个曾拯救国家但又犯下大失误大错最终成为国家灭亡的帮凶的人。贾似道是一个被世人所诬陷所毁誉时至今日也不得平反的一位传奇人物和英雄。贾似道是一个在某种意义上与拿破仑有异曲同工之处的人。

张浚(1097—1164),字德远,汉族,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南宋宰相。

徽宗政和八年(1118)进士,调山南府士曹参军。高宗建炎、绍兴间,历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知枢密院事,川陕宣抚处置使,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为抗金派领袖,凡是短小浅显的介绍中,一律只说张浚是主战派,而很多有深度的文章都严厉地指责张浚误国。

《退朝录》:绍兴二十年,浚复上书言边事。高宗为汤丞相云:“张浚用兵,不独朕知之,天下皆知之,如富平之败,淮西之师,其效可见矣。今复用兵,极为生事。”

《挥麈录》:淮西军叛后,冯楫启上曰:“如张浚者,当再以戎机付之,庶收后效。”高宗正色曰:“朕至覆国,不用此人矣。”遂终高宗朝,不复再用。

后来孝宗复用张浚,德寿(德寿宫,高宗为上皇时所居)谓寿皇曰:“毋信张浚虚名,将来必误大计。他专把国家名器财物做人情耳。”后果有符离之败。

以上载《齐东野语》。

近人辑有《张魏公集》。事见《晦庵集》卷九五《少师保信军节度使魏国公致仕赠太保张公行状》、《诚斋集》卷一一六《张魏公传》,《宋史》卷三六一有传。今录诗十一首。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2-16 20:31 少年时期张浚四岁成孤儿,行直视端,不说诳言,熟人知为大器。入太学,中进士第。靖康初,为太常簿。李纲在金国第一次伐宋晚期和姚平仲合作,与种师道等人之间有争功之嫌。姚平仲劫完颜宗望之营寨而大败,作为主要支持者的李纲被张浚以专权之名弹劾。

汴京陷落后,张浚听说宋高宗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驰赴应天府,除枢密院编修官,改虞部郎,擢殿中侍御史。金兵南侵,宋高宗往东南逃跑,后军统制韩世忠部下逼逐谏臣坠水死,张浚奏夺韩世忠观察使,上下始知有国法。迁侍御史。

这时宋高宗在扬州,张浚进言:“中原天下之根本,愿下诏葺东京、关陕、襄邓以待巡幸。”咈宰相意,除集英殿修撰、知兴元府。未行,擢礼部侍郎,高宗召谕曰:“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朕将有为,正如欲一飞冲天而无羽翼,卿勉留辅朕。”除御营使司参赞军事。张浚预计金人必来攻,而南宋朝廷晏然自得,殊不防备,所以力劝宰相黄潜善、汪伯彦,但此二人皆笑张浚过分。

平定苗傅、刘正彦叛乱建炎三年(1129年)春,金人南侵,宋高宗逃到钱塘,留朱胜非于吴门捍御,以张浚共同节制军马,不久朱胜非召还,张浚独留。时溃兵数万,所至剽掠,张浚招集甫定。这时苗傅、刘正彦叛乱,张浚和韩世忠合作,平叛功劳很大。(也有学者认为苗刘二人有冤)

鏖战陕西建炎四年(1130年),张浚认为中兴应当自关陕开始,考虑金人也许会先入陕取蜀,则东南不可保,所以请行为川、陕宣抚处置使。既抵兴元,金兵已取鄜延,金将娄宿孛堇引大兵渡渭水,攻永兴,宋将都按兵不动,不肯相援。张浚到任,即访问风俗,罢斥奸赃,以搜揽豪杰为先务,诸将惕息听命。

此时谍报金人将攻东南,张浚命诸将整军向敌。不久金人大攻江、淮,张浚即治军入卫支援。到达房州,知金人北归,又回师关陕。这时金兀术犹在淮西,张浚惧其继续骚扰东南,想牵制之,遂决策合五路之师攻打永兴,以调动金兵。果然金急调兀术、完颜娄室、完颜宗辅等等入援,大战于富平。泾原帅刘锜身率将士冲击敌阵,杀获颇众。但环庆经略使赵哲畏敌先逃,宋军挫败,张浚退驻兴州,斩赵哲。命吴玠聚残兵扼险于凤翔之和尚原、大散关,以断敌来路,张浚上书待罪,宋高宗手诏慰勉,没有追究。

张浚在关陕三年,训练新兵,以刘子羽为上宾,任赵开为都转运使,擢吴玠为大将守凤翔。刘子羽开善理财,而吴玠每战必胜。西北遗民,归附日众。所以虽然关陕丢失,但全蜀安全,且以形势牵制东南,江、淮亦赖以安。

绍兴元年(1131年),金将乌鲁攻和尚原,吴玠乘险击之,金人大败走。完颜兀术亲自出马,吴玠及其弟吴璘又大破之。这就是吴玠的大散关和尚原之战。张浚论功升检校少保、定国军节度使。 [编辑本段]罢官风波绍兴三年(1133年),张浚罢官有几个因素:

建炎四年(1130年)富平之役前,手下大将吴玠曾败于彭原,投诉另一大将曲端不整师。曲端又曾迫逐帅臣王庶而夺其印。富平之役大败,起因是赵哲临阵脱逃,但曲端和张浚也意见不合闹矛盾,加上曲端的心腹张忠彦等降金。张浚开始时重用曲端,终于废之,后来在重新启用和追究责任之间徘徊,最后还是将曲端下狱论死。有人弹劾张浚杀赵哲、曲端无辜,而重用刘子羽、吴玠是不对的,朝廷开始怀疑张浚。 建炎四年(1130年)初,辛炳知潭州,张浚在陕西抗金,以檄发兵,辛炳不派兵支援,张浚奏劾之。1133年,辛炳已经是御史中丞,同列弹劾张浚。 绍兴三年(1133年),宋高宗遣王似作张浚副手。这时金将撒离喝及刘豫军聚兵入攻,破金州。刘子羽为兴元帅,约吴玠同守三泉。金人至金牛,宋师掩击大胜之,斩馘及堕溪谷死者,以数千计。这时张浚听到王似来,就请求解除王似兵权,并说王似不胜任。宰相吕颐浩不悦,同时朱胜非也以旧怨攻击张浚,宋高宗诏浚赴见。 因此张浚被宋高宗罢免。 [编辑本段]大战江淮七年,以浚却敌功,制除特进。未几,加金紫光禄大夫。问安使何藓归报徽宗皇帝、甯德皇后相继崩殂,上号恸擗踊,哀不自胜。浚奏:“天子之孝,不与士庶同,必思所以奉宗庙社稷,今梓宫未返,天下涂炭,愿陛下挥涕而起,敛发而趋,一怒以安天下之民。”上乃命浚草诏告谕中外,辞甚哀切。浚又请命诸大将率三军发哀成服,中外感动。浚退上疏曰:“陛下思慕两宫,忧劳百姓。臣之至愚,获遭任用,臣每感慨自期,誓歼敌仇。十年之间,亲养阙然,爰及妻孥,莫之私顾,其意亦欲遂陛下孝养之心,拯生民于涂炭。昊天不吊,祸变忽生,使陛下抱无穷之痛,罪将谁执。念昔陕、蜀之行,陛下命臣曰:'我有大隙于北,刷此至耻,惟尔是属。'而臣终隳成功,使敌无惮,今日之祸,端自臣致,乞赐罢黜。”上诏浚起视事。浚再疏待罪,不许,乃请乘舆发平江,至建康。

浚总中外之政,几事丛委,以一身任之。每奏对,必言仇耻之大,反复再三,上未尝不改容流涕。时天子方厉精克己,戒饬宫庭内侍,无敢越度,事无巨细,必以咨浚,赐诸将诏,往往命浚草之。

刘光世在淮西,军无纪律,浚奏罢光世,以其兵属督府,命参谋兵部尚书吕祉往庐州节制。而枢密院以督府握兵为嫌,乞置武帅,乃以王德为都统制,即军中取郦琼副之。浚奏其不当,琼亦与德有宿怨,列状诉御史台,乃命张俊为宣抚使,杨沂中、刘锜为制置判官以抚之。未至,琼等举军叛,执吕祉以归刘豫。祉不行,詈琼等,碎齿折首而死。浚引咎求去位,高宗问可代者,且曰:“秦桧何如?”浚曰:“近与共事,方知其暗。”高宗曰:“然则用赵鼎。”桧由是憾浚。浚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先是,浚遣人持手榜入伪地间刘豫,及郦琼叛去,复遣间持蜡书遗琼,金人果疑豫,寻废之。台谏交诋,浚落职,以秘书少监分司西京,居永州。九年,以赦复官。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未几,除资政殿大学士、知福州兼福建安抚大使。

金遣使来,以诏谕为名,浚五上疏争之。十年,金败盟,复取河南。浚奏愿因权制变,则大勋可集,因大治海舟千艘,为直指山东之计。十一年,除检校少傅、崇信军节度使,充万寿观使,免奉朝请。十二年,封和国公。

十六年,彗星出西方,浚将极论时事,恐贻母忧。母讶其瘠,问故,浚以实对。母诵其父对策之语曰:“臣甯言而死于斧钺,不能忍不言以负陛下。”浚意乃决。上疏谓:“当今事势,譬如养成大疽于头目心腹之间,不决不止。惟陛下谋之于心,谨察情伪,使在我有不可犯之势,庶几社稷安全;不然,后将噬脐。”事下三省,秦桧大怒,令台谏论浚,以特进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居连州。二十年,徙永州。浚去国几二十载,天下士无贤不肖,莫不倾心慕之。武夫健将,言浚者必咨嗟太息,至儿童妇女,亦知有张都督也。金人惮浚,每使至,必问浚安在,惟恐其复用。

当是时,秦桧怙宠固位,惧浚为正论以害己,令台臣有所弹劾,论必及浚,反谓浚为国贼,必欲杀之。以张柄知潭州,汪召锡使湖南,使图浚。张常先使江西,治张宗元狱,株连及浚,捕赵鼎子汾下大理,令自诬与浚谋大逆,会桧死乃免。

二十五年,复观文殿大学士、判洪州。浚时以母丧将归葬。念天下事二十年为桧所坏,边备荡驰;又闻金亮篡立,必将举兵,自以大臣,义同休戚,不敢以居丧为嫌,具奏论之。会星变求直言,浚谓金人数年间,势决求衅用兵,而国家溺于宴安,荡然无备,乃上疏极言。而大臣沈该、万俟禼、汤思退等见之,谓敌初无衅,笑浚为狂。台谏汤鹏举、凌哲论浚归蜀,恐摇动远方,诏复居永州。服除落职,以本官奉祠。

三十一年春,有旨自便。浚至潭,闻钦宗崩,号恸不食,上疏请早定守战之策。未几,亮兵大入,中外震动,复浚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

时金骑充斥,王权兵溃,刘锜退归镇江,遂改命浚判建康府兼行宫留守。浚至岳阳,买舟冒风雪而行,遇东来者云:“敌兵方焚采石,烟炎涨天,慎无轻进。”浚曰:“吾赴君父之急,知直前求乘舆所在而已。”时长江无一舟敢行北岸者。浚乘小舟径进,过池阳,闻亮死,余众犹二万屯和州。李显忠兵在沙上,浚往犒之,一军见浚,以为从天而下。浚至建康,即牒通判刘子昂办行宫仪物,请乘舆亟临幸。

三十二年,车驾幸建康,浚迎拜道左,卫士见浚,无不以手加额。时浚起废复用,风采隐然,军民皆倚以为重。车驾将还临安,劳浚曰:“卿在此,朕无北顾忧矣。”兼节制建康、镇江府、江州、池州、江阴军军马。

金兵十万围海州,浚命镇江都统张子盖往救,大破之。浚招集忠义,及募淮楚壮勇,以陈敏为统制。且谓敌长于骑,我长于步,卫步莫如弩,卫弩莫如车,命敏专制弩治车。

孝宗即位,召浚入见,改容曰:“久闻公名,今朝廷所恃唯公。”赐坐降问,浚从容言:“人主之学,以心为本,一心合天,何事不济?所谓天者,天下之公理而已。必兢业自持,使清明在躬,则赏罚举措,无有不当,人心自归,敌仇自服。”孝宗悚然曰:“当不忘公言。”除少傅、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进封魏国公。翰林学士史浩议欲城瓜州、采石。浚谓不守两淮而守江干,是示敌以削弱,怠战守之气,不若先城泗州。及浩参知政事,浚所规画,浩必沮之。浚荐陈俊卿为宣抚判官,孝宗召俊卿及浚子栻赴行在。浚附奏请上临幸建康,以动中原之心,用师淮堧,进舟山东,以为吴璘声援。孝宗见俊卿等,问浚动静饮食颜貌,曰:“朕倚魏公如长城,不容浮言摇夺。”金人以十万众屯河南,声言规两淮,移文索海、泗、唐、邓、商州及岁币。浚言北敌诡诈,不当为之动,以大兵屯盱眙、濠、庐备之,卒以无事。

隆兴元年,除枢密使,都督建康、镇江府、江州、池州、江阴军军马。时金将蒲察徒穆及知泗州大周仁屯虹县,都统萧琦,屯灵壁,积粮修城,将为南攻计。浚欲及其未发攻之。会主管殿前司李显忠、建康都统邵宏渊亦献捣二邑之策,浚具以闻。上报可,召浚赴行在,命先图两城。乃遣显忠出濠州,趋灵壁;宏渊出泗州,趋虹县,而浚自往临之。显忠至灵壁,败萧琦;宏渊围虹县,降徒穆、周仁,乘胜进克宿州,中原震动。孝宗手书劳之曰:“近日边报,中外鼓舞,十年来无此克捷。”

浚以盛夏人疲,急召李显忠等还师。会金帅纥石烈志宁率兵至宿州,与显忠战。连日南军小不利,忽谍报敌兵大至,显忠夜引归。浚上疏待罪,有旨降授特进,更为江、淮宣抚使。

宿师之还,士大夫主和者皆议浚之非,孝宗复赐浚书曰:“今日边事倚卿为重,卿不可畏人言而怀犹豫。前日举事之初,朕与卿任之,今日亦须与卿终之。”浚乃以魏胜守海州,陈敏守泗州,戚方守濠州,郭振守六合。治高邮、巢县两城为大势,修滁州关山以扼敌冲,聚水军淮阴、马军寿春,大饬两淮守备。

孝宗复召栻奏事,浚附奏云:“自古有为之君,腹心之臣相与协谋同志,以成治功。今臣以孤踪,动辄掣肘,陛下将安用之。”因乞骸骨。孝宗览奏,谓栻曰:“朕待魏公有加,不为浮议所惑。”帝眷遇浚犹至,对近臣言,必曰魏公,未尝斥其名。每遣使来,必令视浚饮食多寡,肥瘠何如。寻诏复浚都督之号。

金帅仆散忠义贻书三省、枢密院,索四郡及岁币,不然,以农隙治兵。浚言:“金强则来,弱则止,不在和与不和。”时汤思退为右相。思退,秦桧党也,急于求和,遂遣卢仲贤持书报金。浚言仲贤小人多妄,不可委信。已而仲贤果以许四郡辱命。朝廷复以王之望为通问使,龙大渊副之,浚争不能得。未几,召浚入见,复力陈和议之失。孝宗为止誓书,留之望、大渊待命,而令通书官胡昉、杨由义往,谕金以四郡不可割;若金人必欲得四郡,当追还使人,罢和议。拜浚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都督如故;思退为左仆射。

胡昉等至宿,金人械系迫胁之,昉等不屈,更礼而归之。孝宗谕浚曰:“和议之不成,天也,自此事当归一矣。”二年,议进幸建康,诏之望等还。思退闻之大骇,阳为乞祠状,而阴与其党谋为陷浚计。

俄诏浚行视江、淮。时浚所招徕山东、淮北忠义之士,以实建康、镇江两军,凡万二千余人,万弩营所招淮南壮士及江西群盗又万余人,陈敏统之,以守泗州。凡要害之地,皆筑城堡;其可因水为险者,皆积水为匮;增置江、淮战舰,诸军弓矢器械悉备。时金人屯重兵于河南,为虚声胁和,有刻日决战之语。及闻浚来,亟彻兵归。淮北之来归者日不绝,山东豪杰,悉愿受节度。浚以萧琦契丹望族,沈勇有谋,欲令尽领契丹降众,且以檄谕契丹,约为应援,金人益惧。思退乃令王之望盛毁守备,以为不可恃;令尹穑论罢督府参议官冯方;又论浚费国不赀,奏留张深守泗不受赵廓之代为拒命。浚亦请解督府,诏从其请。左司谏陈良翰、侍御史周操言浚忠勤,人望所属,不当使去国。浚留平江,凡八章乞致仕,除少师、保信军节度、判福州。浚辞,改醴泉观使。朝廷遂决弃地求和之议。

浚既去,犹上疏论尹穑奸邪,必误国事,且劝上务学亲贤。或勉浚勿复以时事为言,浚曰:“君臣之羲,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吾荷两朝厚恩,久尸重任,今虽去国,犹日望上心感悟,苟有所见,安忍弗言。上如欲复用浚,浚当即日就道,不敢以老病为辞。如若等言,是诚何心哉!”闻者耸然。行次余干,得疾,手书付二子曰:“吾尝相国,不能恢复中原,雪祖宗之耻,即死,不当葬我先人墓左,葬我衡山下足矣。”讣闻,孝宗震悼,辍视朝,赠太保,后加赠太师,谥忠献。

宰相只是称呼,不是官职名称。宋朝以同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元丰改制,设宰相二人,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副相。政和时,改左仆射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右仆射为少宰兼中书侍郎。建炎间,再改宰相官名为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为参知政事。乾道间又改为左、右丞相。 南宋初,左、右仆射加同平章事,为正宰相,不再兼任二省侍郎,两省侍郎改为参知政事。南宋孝宗以后,正宰相为左右丞相,副宰相仍复参知政事。此外宗、宁宗、理宗都曾设“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由老臣或权臣担任,处理军国大事,位高宰相。

以上就是关于在秦桧做南宋宰相期间,是一个怎样的奸臣全部的内容,包括:在秦桧做南宋宰相期间,是一个怎样的奸臣、南宋铁血宰相韩侂胄,追封岳飞,北伐金国,为何被后世骂为奸臣、为何说贾似道是南宋最后一个宰相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948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