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联系
公有制经济包含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包含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产投资举办的企业,也包括国家不再核拨经费或核拨部分经费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性活动的社会团体。
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控制力、影响力,发挥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二、区别
1、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中占主体地位,该主体表现形式为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国有经济的地位是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主要强调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
扩展资料:
实现形式
公有制实现形式是指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公有制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实际上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
公有制实现形式属于生产关系范围,应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 在公有制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可以采取股份合作制、合作制、股份公司等形式,在经营方式上可以实行租赁或者承包经营等方式。
(1)应当把公有制与公有制实现形式区分开来。公有制是就所有制的性质而言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和劳动群众集体占有,是从社会宏观角度对生产资料占有形式进行界定。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财产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即公有制经济在微观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两者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2)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这是我们党认真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建设和所有制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一方面,我们对于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另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3)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公有制经济只要找到合适的实现形式,就能够充满生机活力;就能够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使公有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能够真正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有制经济
如何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所决
定的
坚持社会主义,
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坚定不移
如果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生动摇,
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就会改变
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
要起主导作用
从公有资产占优势方面来看,
公有资产的优势,不仅要注意量的方面,
还要
注意质的方面,
从质和量的统一来确定公有资产是否占优势,
这就排除了那种只从量的方面,
即只从所占比重多少来确定是否占优势的片面观点
从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方面看:
这种
“
主
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
,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
但这主要就全国而言至于
“
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
在当前,要发挥国有经济
的主导作用,
就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弄清上述主体的基本内含以后,
主体和主导
之间的关系也就清楚了
“
主体
”
包括
“
主导
”
,
“
主导
”
是主体的内容之一如果国有经济不起
主导作用,
公有制主体地位就不能完整地实现;
如果公有制不占主体地位,
国有经济的主导
作用就根本不可能存在
(1)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
,
私营经济
,
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2)
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
一支持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
二拓宽了就业渠道
三随着非公有制
经济的发展
,
投融资体制由单一投资主体向多元投资主体转化
四是促进了一批新兴产业和新
兴行业的发展
,
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
,
非公有制经济占了很大比重
,
为提高我国国民经济
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
:
第一
,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需求多样性的客观需要
第二
,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
可以解决资金短缺
,
就业压力大的难题
,
调动多方面积极
性
,
为促
进生产力的发展做贡献
第三
,
非公有制经济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
第四
,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第五
,
现代经济伴随着高度社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
,
出现了集中与分散两种并行不悖的趋势
(4)
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一是充分认识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采取切实措施
,
对不同经济形式实行同等国民待遇
,
实现共同发展
答:一、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1、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2、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1、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即使在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期里,我们也仅将非公有制经济当成是一个补充成分。
2、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公有制经济的内涵
1、公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占有的经济形式。
2、在我国社会主义的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指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形式,是同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其他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相适应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
4、集体经济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是与农业和手工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中社会化程度较低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相适应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
5、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在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分工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的原则,主要以入股的方式将生产要素组织起来,进行统一经营、按股分红并负有限责任的所有制经济形式。
四、非公有制经济的内涵
1、非公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产生的一个名词。它是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形式以外的所有经济结构形式。它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 1 )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第一,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 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第二,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确立, 是我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标志。第三, 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 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 控制生产和流通。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 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依靠力量, 是我国经济自主的主要物质基础和保持社会安定的主要经济条件。第四, 公有制还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 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
( 2 )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 有的地方、 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 要有量的优势, 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 3 )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我们都要坚持这条原则。只有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才能防止两极分化, 实现共同富裕。任何动摇、 放弃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做法, 都会脱离社会主义的方向, 动摇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损害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社会主义, 就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4 ) 国有经济即全民所有制经济, 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具有关键性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 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 以加强重点, 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 5 ) 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集体经济, 对于实现共同富裕有重
以上就是关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全部的内容,包括: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如何正确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