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家大院后人为什么搬离大院

甘家大院后人为什么搬离大院,第1张

甘家大院后人因为避难搬离大院的。抗日战争爆发后,甘家人离开了甘家大院,前往重庆避难,只留下甘贡三的三子甘律之看家护院。甘家大院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是中国最大的私人民宅。

凤律新声扬赤县,

英姿仪态誉黄梅。

一朵夕阳斜斜地挂在严凤英旧居门楣,透过古色古香的旧居门窗,可见古老的木床静静地安放于南侧,纱幔被轻轻卷起,描龙绣凤的金丝红被齐整的叠在床头,梳妆镜被擦拭得一尘不染,而屋内的地板、桌椅、茶几,还有一架古旧的钢琴,依稀是旧时的模样……

室内东侧墙上挂着严凤英年轻时的照片,明眸皓齿,秀丽动人,照片右侧则用镜框裱着“凤律新声扬赤县,英姿仪态誉黄梅”的对联,这就是60年前严凤英在甘家居住的地方。

1948年,18岁的严凤英辗转流落南京,在舞厅上班。

50年代初,甘南轩、甘律之与票友们在太平南路创办“友艺集”,常有清唱活动,也有彩唱演出。严凤英常前往聆听,也是一位“票友”。就在“友艺集”,她和甘贡三的四子甘律之相识、相恋并结为连理,留下了一段梨园佳话。

在甘家期间,严凤英受到昆曲、京剧的严格、规范的训练,为后来严凤英黄梅戏的精湛表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时的“盛世梨园”,可谓再现了甘家曾经的繁华。古老的甘家大院内除了朗朗的读书声之外,便多了琴声,多了萧声,多了咿呀的戏语声……

据介绍,在甘家兴盛时期,来这里打牌、唱戏、品茗、下棋、吟诗、作画的人很多,而这里的花厅还有票友社,聚集了当时很多名流和文人雅士。

在“友恭堂”四进的专题展览中,可以看到当年“梅花诗屋”的拜师仪式中,亦有梅葆玖、梅兰芳、汪剑耘等这样的大家,文人雅士常常在此聚会可见一斑。

然而,抗战爆发后,甘家人离开了甘家大院,前往重庆避难,只留下甘律之看家护院。

南京被日本人占领后,甘律之突然收到日本传唤。原本以为日本人会征用甘家大院,没想到那位日本军官特别喜欢中国京剧,给甘律之一个保护甘家大院的批文。

如此,甘熙宅第得以在熊熊战火中侥幸地保留下来,幸运地等到1946年甘家重返南京。在抗战的岁月里,正是艺术本身挽救了甘家大院。

如今,走进“甘熙故居”, 还能听到从“盛世梨园”里传来悠悠的管弦丝竹、檀板轻敲、水磨雅韵、京韵声声、余音缭绕……

听说,当今的一位知名影视演员,小时候就住在甘家大院里。

他(她)会是谁呢?

(待续)

俞律书写的对联

凤律新声扬赤县,

英姿仪态誉黄梅。

甘家大院严凤英故居内,装饰很简单。进门西边靠墙,依次摆放着一张梳妆台,一张凳子,一张脚踏,一张双人床;东面靠墙,依次摆放着一台老式脚踏钢琴,两把靠背椅,一张小圆桌,桌上一只插花瓶,一个五斗柜;墙上挂着严凤英的靓照,一幅俞律书写的对联“凤律新声扬赤县,英姿仪态誉黄梅”,一张定妆照。

摘自:EpochOfYao的博客。

溥侗生于同治十三年,是贝勒载治第五子,所以有“侗五爷”之称。载治生父是奕纪,因道光帝长子奕纬无后,载治奉旨为嗣。从血脉上说,溥侗是奕纪的嫡孙,而奕纪是清中期四大书法家之一成亲王永瑆的嫡孙,因此溥侗是成亲王一脉。

光绪七年,溥侗被恩封镇国将军,随后奉旨进宫,在上书房当光绪的伴读。光绪三十三年,恩封加辅国公衔。后来的西园先生棋琴书画经史子集无所不精,有人以为这跟他少年时“上书房伴读”的经历有关;后来的红豆馆主潇洒不羁游戏人生,有人以为这也跟他“上书房伴读”的经历有关。看来,成也“上书房伴读”,毁也“上书房伴读”。

细品这分析,有几分道理,“上书房伴读”让他博览群书,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却也让他从光绪身上知晓苦难人生的可怕,生活于牢笼中的可悲。所以他成了宗室后裔中最有才华的“顽主”,位列民国四公子之一。

溥侗有一子名毓子山,定居美国,经常往返台北,参加昆曲票社活动;一女名毓嫡,在江苏南京,是南京昆曲票社的负责人。这两位得乃父真传,在昆曲界知名度甚高。只有小儿子毓子良在北京,算起来已是70岁开外了,他自回北京起就没正式工作,后经溥杰先生帮忙,才在市民委传达室上班,好像也是临时工。

曾与毓子良聊起他父亲,他父亲1945年中风,六年后的1950年农历六月二十六日去世,他认为对一个已中风六年的77岁老人来说,解脱并不是坏事。在他的记忆中,第一位闻讯赶来的是梅兰芳。甘氏三兄弟送的礼最重,是一副上好的楠木棺材。

1930年4月13日 ,严凤英出生,取名严鸿六。

1937年,严凤英7岁 ,跟随家人回到老家安庆罗家岭生活,某天偶然听到黄梅小调,从此爱上黄梅调。

1943年,严凤英13岁 ,拜师学习黄梅戏。当时黄梅戏被称为“花鼓*戏”,严氏祠堂要抓严凤英沉塘。师傅让严凤英逃跑投奔戏班。

1946年,严凤英16岁 ,逃到安庆投奔戏班“共和班”,因演唱《小辞店》改名严凤英,轰动安庆城,成为戏班头牌。后遭骚扰,只得逃离安庆,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

1949年,严凤英19岁 ,历经周折逃到南京,改名严岱峰,在歌舞厅做舞女唱流行歌曲,结识第一任恋人甘律之。甘律之把严凤英接回甘家大院,甘家是戏曲世家,甘律之父亲甘贡三非常赏识严凤英,教严凤英唱昆曲,给予她深厚的艺术熏陶。

1951年,严凤英21岁 ,新中国成立,鼓励地方戏演出,安庆群乐剧场(后改名“胜利剧场”)请严凤英回来唱戏。甘律之鼓励严凤英回到舞台,严凤英与作曲家王兆乾相恋。

1953年,严凤英23岁 ,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严凤英感怀当年甘家收留之恩,在南京演出时去甘家探望,王兆乾与其负气分手。后与甘律之结婚,但不到两年二人就因政治压力离婚。

1954年,严凤英24岁 ,参加华东戏曲汇演,严凤英主演的《天仙配》一炮打响,获得一等奖。黄梅戏走进大众视野。

1955年,严凤英25岁 ,拍摄黄梅戏**《天仙配》风靡全国,刷新票房纪录,黄梅戏从安徽省的一个地方小剧种,变成了全国皆知的剧种。

1956年,严凤英26岁 ,排舞台剧《王金凤》时与导演王冠亚相爱并结婚,婚后二人感情一直很好,严凤英度过了一段平安幸福的时光。

1959年,严凤英29岁 ,拍摄黄梅戏**《女驸马》,再次在海内外引发热潮。

1963年,严凤英33岁 ,拍摄黄梅戏**《牛郎织女》,成为一代绝唱。

1966年,严凤英36岁 ,被批为“文艺黑线人物”,宣传封资修的“美女蛇”,被污蔑为“国民党潜伏特务”,对她的批斗铺天盖地。

1968年,严凤英38岁 ,4月7日晚留下拒绝交代莫须有罪名的绝笔后,服下整瓶安眠药,4月8日凌晨永远离开了这个让她伤心的世界。

在这个草长莺飞的人间四月天,再次深切缅怀严凤英大师,感恩大师为黄梅戏做出的卓越贡献。

(以上均来自网站“谪落凡间的精灵——严凤英”)

现如今有许多新诞生的黄梅戏代表人物,长江后浪推前浪现如今的在表演或唱功上超越了前辈但是,有的确实经典难再复在黄梅戏文化中严凤英就是个黄梅戏表演艺术界大师严凤英,下面就随我一起来了解一下他生平吧。

严凤英,乳名鸿六,学字黛峰,桐城(今宜秀区罗岭镇)人。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自幼爱唱黄梅调,但为族人所不容。后跟随严云高离家学戏,取艺名凤英。继从艺于著名花旦丁永泉,唱红安庆。后因盛名而遇祸,避难南京,曾在南京夫子庙

严凤英具有天赋的好嗓音、超强的艺术领悟力以及向前辈艺人虚心学习的精神,她善于博采众长,吸收京剧、昆曲、越剧、评剧的精华,融会贯通,表演细腻、传神,使她所扮演的舞台形象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从1953年到1965年,严凤英先后主演了《天仙配》、《女驸马》、《闹花灯》、《牛郎织女》、《红色宣传员》、《江姐》等近50个大小剧目,表演艺术水平不断腾跃,既形成了独自的风格特色,又代表着当时黄梅戏艺术的最高水平,对剧种风格的形成发生了重要的巨大影响作用。

的高级舞厅中做舞女,演唱流行歌曲。1947年学唱京剧,又拜白云生为师学唱昆曲。1949年回到安庆,加入群乐剧场演出黄梅戏。在1952年上海举行的第一次华东戏曲会演中,严凤英以黄梅戏传统小戏《打猪草》和折子戏《路遇》闻名沪上,获得广泛赞誉。特别是1954年严凤英在黄梅戏**《天仙配》中成功地饰演了七仙女,使该片创造了当时戏曲影片上座的最高纪录,严凤英也因此扬名全国。

1944年12月,农历甲申年:严凤英首次登台

严凤英应约去练潭镇唱寿戏,首次在张家祠堂登台。

1945年9月,农历乙酉年:严凤英入程积善戏班,拜程积善为师

1947年,农历丁亥年七月:严凤英与王少舫在芜湖相会

黄梅戏演员严凤英与京剧演员王少舫在芜湖相会,常在同庆楼演《纺棉花》

1950年3月,农历庚寅年:严凤英与甘律之相识

黄梅戏演员严凤英因学京戏到“艺友集”看演出,与南京著名京剧票友甘律之相识。不久,去甘家学习京剧及昆曲,技艺大进,并登台演出。

1953年4月30日,农历癸巳年三月十七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成立

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在合肥成立。严凤英在安庆第一个报名参加,自愿放弃胜利剧院的高薪收入。

1954年8月,农历甲午年: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排演《天仙配》

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排演改编后的《天仙配》。严凤英主演七仙女,王少舫饰演董永,此剧由剧作家陆洪非改编,由李力平、乔志良导演,王文治、方少樨音乐。

1954年12月30日,农历甲午年十二月初六日:严凤英首演朝鲜古典名剧《春香传》

为庆祝合肥江淮大戏院落成典礼,严凤英主演朝鲜古典名剧《春香传》,首演四十场,轰动合肥。

1955年5月,农历乙未年:黄梅戏艺术片《天仙配》开拍

5月至11月,在上海拍摄黄梅戏艺术片《天仙配》。石挥导演,音乐顾问葛炎。严凤英饰七仙女,王少舫饰董永,张云风饰傅员外,丁紫臣饰土地,王少梅饰大姐等,时白林、王少治、方少樨音乐。

1955年5月31日,农历乙未年四月初十日:严凤英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严凤英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介绍人潘汉明等。

严凤英的唱腔,首先贯穿着一个“情”字,在深入把握人物性格、测度具体戏剧情境后,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即所谓“洞达事物之情状”,“发古人之喜怒哀乐,忧悲愉快”,也是李渔所指出的“唱曲宜有曲情”,有了“情”才能“变死音为活曲,化歌者为文人”。《天仙配》是她演唱十分成功的一部作品,她曾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之邀,谈过自己的演唱体会,充分表明了她对七仙女在特定情境中情感的把握,并介绍了自己在演唱中的处理方法。

她在不同的剧中扮演不同的人物,乃至同一剧中同一个人物,声音色彩都有差异。《打猪草》中透出的是娇稚明亮的奶腔,《夫妻观灯》中给人以爽朗与宽厚的感受,《天仙配》“路遇”中的唱腔流露出的是娇羞与自信,《牛郎织女》中她的音色中就可以直接传达出的是沉郁和压抑。不必观看舞台演出,从她的唱腔中就可以直接领悟到人物身份、性格和情感,她的唱腔足以“使观听者如在目前,谛听忘倦”,仅仅靠声音,她就把人们带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中国戏曲从形成之初始,其艺术表演手段中就有了不可缺少的一项--歌唱,这是它有别于西方话剧艺术的明显特征。观众步入剧场的心态既是“看”戏,更是“听”戏,在相同腔调和其他演员演唱的比照之下,他们审听着眼前演员的演唱是否动人,技巧是否高超,希冀自己被征服。因此,一个戏曲演员,其成就的高低首先就表现在歌唱水平上。

严凤英也不例外,她的唱腔,极富艺术魅力,令每个听众都过耳难忘。严凤英的先天嗓音好,沙甜的音色尤其适合演唱黄梅戏。但是,她的唱腔之所以能够倾倒观众听众,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她善于创造。

严凤英1953年调入新成立的安徽省黄梅戏剧团,1960年加入党,并赴京参加群英会,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文革”中,严凤英被指控为“文艺黑线人物”、“宣传封资修的美女蛇”,并被诬蔑为国民党潜伏特务,屡遭批斗。1968年4月7日夜,严凤英不堪重负,自杀身亡。1978年5月23日,安徽省委宣布为严凤英平反昭雪。

结束语严凤英除了在唱腔艺术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外,在舞台上乃至银幕的表演上,同样达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界。她所塑造的陶金花、七仙女、冯素珍、江姐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人难忘。她在表演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可用“细腻”、“传神”四个字来概括。

以上就是关于甘家大院后人为什么搬离大院全部的内容,包括:甘家大院后人为什么搬离大院、深藏闹市的九十九间半(十六)、甘律之严凤英住甘家大院中房间是谁提的两行对联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9377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