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多岁可以叫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耄泛指老年,而耄耋则是泛指晚年,合成就是指八九十岁。耄耋,语出《汉·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年岁别称: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复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制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zhidao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女子80岁可称杖朝之年。
杖朝之年是年龄的代称,指男子80岁,意思是年过八十就可以允许撑着拐杖入朝。女子8,90岁可以称呼为耄耋。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耄,形声字,上形下声,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扩展资料:
一、称谓来历
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
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
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二、相关古代称谓
1、而立:
指30岁。而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er li,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30岁。通俗来讲就是30岁后就要有自己的学术体系了,有自己的威望了。
2、不惑:
指40岁。 不惑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bù huò,意思是遇事能明辨不疑。出自《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3、艾:
指5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4、花甲(耳顺):
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人的指甲根部有一道白色的痕迹,到了六十岁,随着身体的愈加衰老,这道白痕就会消失不见,故而称作“花甲”。
5、耄耋:指八九十岁。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白话文:“人白发苍苍,都能寿终正寝。恩泽广及到草木昆虫。”
6、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白话文:“黄头发垂到脸颊,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7、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白话文:“鲐背,长寿的象征。”
8、期颐:指百岁。
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白话文:“无处不妨碍闲卜建筑,流年从可数长命百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杖朝之年
百度百科-耄耋
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80几岁称之为“杖朝之年”,杖朝二字指的是在周朝的时候,当年龄达到八十多岁的老人可以撑着拐杖入朝,所以80几岁称之为杖朝之年。
该词出《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年过五十可以在家拄拐杖,六十可以在乡拄拐杖,七十可以在国中柱拐杖,八十老人可以在朝上拄拐杖,这就是周礼,以老为尊。
古代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叫:耄
耄,形声字,上形下声,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在云南罗平富乐下菜园村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
在这里,“期”是期望、指望的意思,“颐”是赡养的意思,“期颐人瑞”指由于年事已高,需要、指望儿孙赡养他。
出自:
则大耋之嗟。——《易·离》。马注:“七十曰耋。”
使率一二耋老而绥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扩展资料:
寿称具体如下:
襁褓:初生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之年:女子13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碧玉年华:女子16岁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而立之年:男子30 岁
不惑之年:男子40 岁
知命之年:男子50 岁
花甲之年:男子60 岁
古稀之年:男子70 岁
喜寿:男子77岁
杖朝:80岁
耄耋之年:80~90岁
米寿:男子88岁
鲐背之年:90 岁
白寿:男子99岁(取百去“一”之意)
期颐之年:男子100
茶寿:男子108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十岁
这是古时候形容年龄的别称,从小到大分别为: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老人
:
耋dié
(形声。从老、至声。本义:年老。古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同本义 [age over seventy or eighty]
年八十曰耊。字亦作耋。--东汉·许慎《说文》
则大耋之嗟。--《易·离》。马注:"七十曰耋。"
使率一二耋老而绥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耆耋好礼。--《礼记·射义》
又如:耋老(年老;老年人);耋吏(老吏);耋耄(高寿);耋寿(指高寿的人;老人);耋耄之年。
耄mào
<形>
(形声。从老,毛声。本义:年老)
同本义。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匪我言耄。--《诗·大雅·板》
亦聿既耄。--《诗·大雅·抑》
老夫耄矣,无能为也。--《左传·隐公四年》
又如:耄儿(老人和儿童);耄年(老年);耄老(老年、老年人);耄荒(年老);耄学(年耄硕学之士);耄聩(年老糊涂);耄勤(年老倦勤);耄期(高年);耄耋(八十岁的年龄;高龄、高寿);耄儒(老儒)。
年老昏乱
耄期倦于勤。--《书·大禹谟》
又如:耄思(思绪纷乱);耄耄(纷乱貌);耄乱(谓年老昏乱的人);耄夫(年老昏庸之人);耄昏(年老昏愦);耄聩(年老糊涂);耄朽(老朽;衰老);耄衰(衰老)。
以上就是关于八十多岁属于什么之年全部的内容,包括:八十多岁属于什么之年、女子80岁可称杖朝之年吗、80几岁是什么之年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