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发音和普通话发音的区别(详细一些)

越剧发音和普通话发音的区别(详细一些),第1张

越剧发音的大前提:\x0d\越剧发音是没有翘舌音的,都是平舌音,越剧发音也不分前后鼻音。\x0d\ \x0d\下列是与普通话的比较:\x0d\韵母部a: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ai:在越剧中一般发ei音,如来、在、开等;ao:与 普通话一样;an:在越剧中一般发uan音,如看、瞒、感等,但发音不能发太死,如“看”字虽然发kuan音,但 不能发成“宽”音;ang: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x0d\o: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ong: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ou:这里发明个音标oei,ei不发音,只表示o的发音趋 势,具体发什么音我想越迷们都很清楚,如周、头、谋等。e:举几个例子,“饿”在越剧中发[ŋ]o音,可以用 NGo表示,此处区别于“我”的发音,“我”字在越剧中也发[]o音,但与“饿”字发音不同,可以用ngo表示, 越迷们对于NG和ng的区别肯定心里有数吧;ei: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en和eng: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但越剧 不分前后鼻音。\x0d\i: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ia: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iao: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iong: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 in和ing: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但越剧不分前后鼻音;iu:在越剧中一般法v音,如“求”字在越剧中可以发成类似普通话的“局”音,此外还有休、就、舅等。\x0d\u:大部分与普通话一样;ua: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uai: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uan: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 \x0d\uang: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uo:特例较多,不一一举例;ui: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un: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 。\x0d\v: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vn:基本上与普通话一样。ve:特例较多,不一一举例。\x0d\\x0d\声母部b:基本上发本音。\x0d\p:有时候发本音,经常发b音,如跑、陪、旁等。\x0d\m:有时候发本音m音,有时候发英语音标[M]音,如莫、没、骂等。\x0d\f:有时候发本音,有时候发英语音标[V]音,如逢、防、佛等。\x0d\d:基本上发本音。\x0d\t:有时候发本音,经常发d音,如堂、提、团等。\x0d\n:基本上发本音。\x0d\l:基本上发本音。\x0d\g:基本上发本音。\x0d\k:基本上发本音。\x0d\h:有时候发本音,经常发的音不好说,但越迷们都心知肚明,如杭、含、和等。\x0d\j:基本上发本音。\x0d\q:有时候发本音,有时候发j音,如情、前、其等。\x0d\x:有时候发本音,有时候发y音,如行、闲、县等,有时候发英语音标[]音,如像、谢、徐等。\x0d\z:基本上发本音。\x0d\c:有时候后发本音,有时候发z音,如臣、财、从等。\x0d\s:有时候发本音,有时候发英语音标[ð]音,如是、上、谁等。\x0d\y:基本上发本音。\x0d\w:有时候发本音,有时候发英语音标[V]音,如问、未、万等。

你的问题好像应该是“哪一种戏曲里有吴侬软语的感觉?”是吗?一楼说的没错,吴侬软语是以苏州方言为主的语系,不是戏曲的种类。黄梅戏是用安徽安庆一带的方言演唱的,属于北方语系,所以你听不出这种感觉。而越剧是以浙江嵊县方言演唱的,不属于北方语系,所以从感觉上来说,越剧更有吴侬软语的感觉。应该说,苏州的地方戏是正宗的吴侬软语,可惜苏州的地方戏不大有名气,倒是苏州评弹比较有名,可惜它不属于戏曲。最接近吴侬软语的戏曲应该是无锡的锡剧,无锡与苏州在地域上非常接近,因此两地的方言也非常接近,如果不是当地人,恐怕很难分出这两种方言的差别,所以你要听吴侬软语的戏曲,就听锡剧吧,锡剧比较有名的传统剧目有《双珠凤》、《珍珠塔》、《双推磨》等。另外,上海话也属于吴语,所以,上海的沪剧也有很强烈的吴侬软语的感觉。沪剧的名剧有《雷雨》、《庵堂相会》、《罗汉钱》、《阿必大》、《碧落黄泉》等。

越剧发源地是浙江嵊州。

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越剧文化

3月27日,嵊州越剧文化生态区作为浙江省首个省级戏曲非遗生态保护区在越剧之乡浙江省嵊州市挂牌成立。

2016首届中国越剧**展开幕,越剧**《梁祝》在全国22个省市1万多个行政村同时放映,接下来《西厢记》、《陆游与唐琬》、《红楼梦》、《追鱼》、《五女拜寿》、《盘夫索夫》等一系列经典越剧**在全国各地农村院线陆续展映。

在现代媒体竞争激烈和艺术表现形式不断推陈出新的年代,作为一支以地方方言演唱的戏曲形式,越剧如今不仅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里走向了市场,还走出了吴越之地,甚至大步迈出了国门,声名远播东南亚及全球华人社会。

小时候母亲喜欢越剧,黄梅戏,家里常常都播着茅威涛啊这些的VCD,其实那时根本听不懂,只是觉得越剧唱腔软软的,听着很舒服。在那个时代,这个出自江南的剧种,收集着他的传奇,无论是在剧院,还是在民间,越剧的演出都能够获得大量的戏曲观众。

越剧

越剧的好听则是她的腔调,尺调,四工调,落字调等等。但是这些基本唱腔,不同的人,唱出的感觉与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这种不同效果首先源自不同演员具有不同的声质,特点。

然后影员在自己嗓音基础上运用了不同的吐气发声方法,才演绎出完全不同的唱腔效果现在老一辈演员都不登台了,有人说当代演员的戏唱的没老一辈好听,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声音太尖,太细,中气太差,造成的。而不是唱腔的技巧与方法不行。如果他们也像前辈这样有这么充沛的中气,深厚的嗓音,不管怎么唱都好听。

越剧虽然个别院团有男演员的存在,但主体依旧是女演生行。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青云刚出岫……当年王文娟老师的唱段可是风靡了大江南北。

黄梅戏

黄梅戏是在安庆市发展起来的,走向全国,流行于港台,安徽省和安庆市都很重视大这个文化牌,在这上花的财力物力不小。反观我湖北,由于黄冈市和黄梅县偏隅一角,并没有得到湖北省很多的重视,给人感觉似乎是自生自灭了。

黄梅戏的唱念相较越剧更贴近普通话,但仍是以安庆方言作小白的。越剧是嵊州方言,你若是北方人可能会觉得越剧唱念比较难听懂。

黄梅戏从三打七唱开始是没有女性演员的,越剧也一样(清朝戏曲演员大都男性)。后来从胡普伢开始黄梅戏才有的女演员。

1、含义不同

越剧(汉语拼音为yuèjù,英语为Yue Opera)——中国第二大剧种 ,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2、来源不同

1852年(清咸丰二年)嵊县西乡马塘村农民金其柄创“落地唱书”。落地唱书是浙江嵊县以马塘村为主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开始演变为在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艺人初始均为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故称男班,后来发展成越剧。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

扩展资料:

黄梅戏发源于黄梅,发展于安徽,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将黄梅传统剧目《董永卖身》改编成《天仙配》搬上银幕后,黄梅戏享誉海内外,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1920年的安徽《宿松县志》上记载有“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黄梅戏条目为:“黄梅戏,戏曲剧种。旧称‘黄梅调’。流行于安徽及江西、湖北部分地区,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

1959年,由安徽省文化局编、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安徽戏曲选集》序中写道:“黄梅戏源于湖北黄梅县的采茶歌,清道光以后流入安庆地区。”中国戏曲史家、戏曲理论家周贻白在《中国戏曲史发展纲要》中说:“黄梅戏,源自湖北黄梅县采茶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梅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越剧

以上就是关于越剧发音和普通话发音的区别(详细一些)全部的内容,包括:越剧发音和普通话发音的区别(详细一些)、吴侬软语是哪种戏曲、越剧是哪里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9284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