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三水侨鑫生态园2023-04-27  27

反社会型人格也称精神病态或社会病态、悖德性人格等。在人格障碍的各种类型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所最为重视的。

1835年,德国的皮沙尔特(Prichard)首先提出了“悖德狂”这一诊断名称。指出患者出现本能欲望、兴趣嗜好、性情脾气、道德修养方面的异常改变,但没有智能、认识或推理能力方面的障碍,亦无妄想或幻觉。后来“悖德狂”的名称逐渐被“反社会型人格”所代替,如今狭义的人格障碍,即指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此种人格引起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多,同一性质的屡次犯罪,罪行特别残酷或情节恶劣的犯人,其中1/3~2/3的人都属于此类型人格障碍。其共同心理特征是:情绪的暴发性,行为的冲动性,对社会对他人冷酷、仇视、缺乏好感和同情心,缺乏责任感,缺乏羞愧悔改之心;不顾社会道德法律准则和一般公认的行为规范,经常发生反社会言行;不能从挫折与惩罚中吸取教训,缺乏焦虑感和罪恶感。

一、形成原因

根据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成果来看,产生反社会型人格的主要原因有:早年丧父丧母或双亲离异、养子、先天体质异常、恶劣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影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等。

一般认为,家庭破裂、儿童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视、从小缺乏父母亲在生活上和情感上的照顾和爱护,是反社会型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儿童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视包括2种含义:

①父母对孩子冷淡,情感上疏远,这就使儿童不可能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温顺、热情和亲密无间的关系。随后儿童虽然形式上学习到了社会生活的某些要求,但对他人的情感移入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心理学中所谓情感移入,是指理解他人以及分担他人心情的能力,或从思想情感上把自己纳入他人的心境。

②是指父母的行为或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缺乏一致性。父母表现得朝三暮四,喜恶、赏罚无定规,使得孩子无所适从。由于经常缺乏可效法的榜样,儿童就不可能发展具有明确的自我同一性。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对坏人和对同伙的引诱缺乏抵抗力、对过错缺乏内在怨疚心等现象,都是由于他人赏罚的不一致性,本人善恶价值的判断自相矛盾所造成的;他们的冲动性和无法自制某些意愿及欲望,都是由于家庭成员对于自己的行为无原则、不道德、缺乏自制等恶劣榜样造成的。

可见,反社会型人格的情绪不稳定、不负责任、撒谎欺骗,但又泰然而无动于衷的行为,都与家庭、社会环境有重要的关系。

二、表现特征

对反社会型人格的诊断标准,心理学家克莱克利在他的《正常的假面具》中作过描述。他在大量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反社会型人格的16条明显特征:

(1)外表迷人,具有中等或中等以上智力水平。初次相识给人很好的印象,能帮助别人消除忧烦、解决困难。

(2)没有通常被认为是精神病症状的非理性和其他表现,没有幻觉、妄想和其他思维障碍。

(3)没有神经症性焦虑;对一般人的心神不宁感觉不敏感。

(4)他们是不可靠的人,对朋友无信义,对妻子(丈夫)不忠实。

(5)对事情不论大小,都无责任感。

(6)无后悔之心,也无羞耻之感。

(7)有反社会行为但缺乏契合的动机;叙述事实真相时态度随便,即使谎言将被识破也是泰然自若。

(8)判别能力差,常常不能吃一堑长一智。

(9)病态的自我中心,自私,心理发育不成熟,没有爱和依恋能力。

(10)麻木不仁,对重要事件的情感反应淡漠。

(11)缺乏真正的洞察力,不能自知问题的性质。

(12)对一般的人际关系无反应。

(13)做出幻想性的或使人讨厌的行为。对他人给予的关心和善意无动于衷。

(14)无真正企图自杀的历史。

(15)性生活轻浮、随便,方式与对象都与本人不相称。有性顺应障碍。

(16)生活无计划,除了老是和自己过不去外,没有任何生活规律,没有稳定的生活目的。他们的犯罪行为也是突然迸发的,而不是在严密计划和准备下进行的。

上述这些反社会型人格特征都是在青年早期就出现了,最晚不迟于25岁。

在作出反社会型人格的诊断时,所要考虑的最关键方面是个人对自己的反社会行为的反应。在上述特征中,无责任感和无羞耻心特别重要。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即使在做了大多数人通常会感到可耻和罪恶的事后,在情感上也无反应。

三、心理分析

临床心理学家还发现,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在童年时期就有所表现,如偷窃、任性、逃学、离家出走、积习不改、流浪和对一切权威的反抗行为;少年时期过早出现性行为或性犯罪;常有酗酒和破坏公物、不遵守规章制度等不良习惯;成年后工作表现差,常旷工,对家庭不负责任,在外欠款不还,常犯规违法;30岁以后,大约有30%~40%的患者有缓解或明显的改善。

病案

李某,男,23岁。未婚,无业。小学文化程度。自幼顽皮,动辄与家人争吵,摔打东西,有一次吵架时用螺丝刀刺伤其兄。8岁入学,成绩一直很差,老师多次家访。其母百般袒护,小学四年级时自动退学,终日混迹于火车站,夜不归宿,与一伙坏友鬼混,致使一女青年怀孕后自杀。从小打架扒窃成习,15岁时因盗窃行为人少管所3年,18岁又因偷窃送劳动教养。19岁因报复行凶,致人重伤而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

李某在监狱中表现为不守监规、偷盗仓库,与其他犯人斗殴,辱骂管理人员,劳动时不遵守操作规程,致使一台牛头车床严重损坏,造成停产。某日在挖土时又与另一犯人发生口角,用镊头连击该犯人的面部、腰部,造成其当场昏倒、颧骨骨折。

当晚李某自觉问题严重,即自备方便面、鸡蛋、白糖等向被打伤的犯人赔礼道歉,企图息事宁人。审讯过程中否认有意伤害,到第三次提审时破口辱骂办案人员,并威胁说:“咱走着瞧,就是这次加了刑出去还有见面的时候!”

次日绝食、缄默、裸体、头击铁门。有时又偷吃东西,要同监犯人证明管教干部打了他,给家中母亲写遗书、扬言要自杀。被送来作精神鉴定。

李父系汽车司机,嗜酒,性情暴躁。与同事关系不睦。对子女冷淡,常用木棍、砖块殴打子女。李母性格刁泼,常与邻居吵架。哥自幼患癫痫,性格怪僻,有偷窃习惯,对家人凶狠。后经检查,李某神经系统无异常,脑电图正常,无精神障碍。在药物催眠状态下小声说话。长吁短叹,感到冤枉。说被打的犯人是他平素最尊敬的,不是有意去伤害他,是他自己跌伤的。却反咬一口怪是他打的。否认自己重新犯罪,否认有精神病。

这是一个典型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实例。

四、治疗方法

由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病因相当复杂,目前对此症的治疗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方法。如使用镇静剂和抗精神类药物治疗,只能治标不治本,且疗效不显著;而心理治疗对那些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成为反社会型人格的患者又毫无作用。但在实践中发现,对那些由于环境影响形成的、程度较轻的患者,实施认知领悟疗法有一定疗效。施治者可帮助患者提高认识,了解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培养患者的责任感,使他们担负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提高患者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使他们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努力增强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这些措施对减少患者的反社会行为不失为有效的方法。

少数家庭关系极为恶劣而与社会相处尚可的患者,可以在学校或机关住集体宿舍或到亲友家寄养,以减少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个别威胁家庭与社会安全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可送入少年工读学校或成人劳动教养机构,参加劳动并限制其自由。对情节特别恶劣、屡教不改的患者,如上述病例中的李某,可采用行为治疗中的厌恶疗法。当患者出现反社会行为时,经予强制性的惩罚(如电击、禁闭等),使其产生痛苦的体验,实施多次以后,患者一产生反社会行为的冲动,就感到厌恶,全身不舒服,通过这样减少其反社会的行为。然后根据其行为矫正的实际表现,放宽限制,逐步恢复其正常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

所谓反社会型人格,本人认为凡具有爱憎分明,对现实社会严重不满,性格刚强,赋有创造性和逆反性的潜在意识或者行为表现的一种人格。

人格的构成要素应该包括:情格、性格、品格、智格和命格等五种格形。情格含亲情格、友情格和爱情格;性格有刚烈、懦弱,或者急性、慢性,或者综合型、不定型;品格分高尚、低俗或者两面型;智格分聪明或者高智商、智力正常、智力不正常;命格由于不同的人其所出生、成长和生存要面对的环境及机遇不同,因此也具有不同的境遇和结果,这不能完全由人个体所能操控的,具有社会性和实现性,可以从科学或者合理风水学的不同角度来解释。

反社会人格的表现是:无法遵守社会规范;惯于欺骗和操控他人;行事易冲动,无法提前做出计划;易怒,具有攻击性;毫不顾及自身或他人的安危;一贯不负责任;在伤害、虐待他人或偷窃他人东西之后毫无悔意。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人群的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通常在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方面具有异常的行为模式。常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18岁以前)就出现品行问题,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

近年来,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遗传学因素在犯罪学研究中越来越受到关注。但人的行为改变绝非单一基因变异所致,重视环境因素,尤其是个体早期成长生活的家庭环境,对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人群的防治尤具积极意义。

反社会人格的思维方式: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难以与其他人共情,换句话说,他们没法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换位思考。这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功能受损,可能和他们的原生家庭有关,比如从小遭受打击、否定,很少获得家人的认可,所以他们长大以后也不会主动去理解其他人。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极度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自尊水平通常异常地高,这让他们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比如当有人对反社会人格者做出负面评价时,后者很有可能会做出冲动行为,与对方发生冲突。

反社会人格其实从字面看就是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不相符的一群人,因为与他人太过不同,而且根据社会现有的价值评判他们是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普遍社会适应差,所以会有报复社会,反社会行为,但是那些恐怖主义者可能只是反社会,却不一定是反社会人格,他们可能是因为生活窘迫等原因而做一些不好的事情,这并不能叫反社会人格

家还记得这样一件事吗?

1978年到1991年,有一个历史上最恶名昭著的连环杀手,至少谋杀了至少17名男子和男孩。

他的杀害特别可恶,涉及暴力鸡奸、奸尸(与尸体性交),肢解和吃人肉。

他就是Jeffrey,是什么让他犯下了这么残酷的罪恶,几位法医专家在庭审中探讨了这个问题,虽然从来没有被专家证人正式诊断过,但是杰弗瑞的确表现出了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典型特征。

他从来不会自己对别人犯下的罪行觉得后悔,行为冲动、无情、爱操控、好斗的行为方式反映了,他对社会规则的不接纳,而且在他童年的时候就有很多行为亮红灯了。

从这个案例当中,我们可以大致看到反社会人格障碍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今天我就带大家来看一看,心理学上对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定义是什么样的?

反社会人格障碍是一种普遍存在对他人权利的漠视与冒犯的人格障碍类型 ,这是APA对于他的定义,从历史的调查发现男性多于女性。

这种人格障碍在历史、文学及司法系统中长期存在,并有各种名字,包括精神病态、社会病态、逆社会人格障碍。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诊断至少要到18岁,并在15岁之前就有品行障碍的症状,这说明其反社会行为始于童年,并随着时间而定型和加重。

在青春期常见的行为,包括虐待动物和人、破坏财产、欺骗和盗窃或者严重违反社会规则。

2

我们来看看杰弗瑞的童年,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解剖死了的动物,在14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喝酒,在18岁时,他的父母离婚后不久,他第一次杀人。

他邀请受害者到他家,并杀害了他,因为他不想让他离开。

反社会人格障碍有两个典型的特征:

一是极易冲动,凭一时冲动从事问题行为,这会导致身体攻击、大发脾气、身体虐待行为、经常变换住所、危险驾车以及其他高危的冲动行为,这将伤害他自己的安全和幸福。

第二种特征是不负责任,表现为失业、不充分就业、工作表现不稳定、经济上不负责任,另外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个体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他们通常会责备那些受害者,认为他们刺激了自己的行为。

也许人们会认为,他们会尝试将行为结果降到最低以及尝试事后感到不悔恨,其实他们对他们的行为结果完全漠视。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发展特点,可以重其童年和青春期的早期不端行为中看到,这一点是我们非常值得注意的。不仅仅是APA,DSM-5上对于它的定义也提到了这一点。

我们来看看DSM-5对于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

A、一种漠视或侵犯他人权利的普遍心理模式,始于15岁,表现为下列3项

(或更多)症状:

1、不能遵守与合法行为有关的行为规范,表现为多次作出可遭拘捕的行动。

2、欺诈,表现为为了个人利益或乐趣而多次说谎,使用假名或欺骗他人。

3、冲动性或事先不做计划。

4、易激惹和攻击性,表现为重复性的斗殴或攻击。

5、鲁莽的不顾他人或自身的安全。

6、一贯不负责任,表现为重复性地不坚持工作或履行经济义务。

7、缺乏懊悔之心,表现为作出伤害、虐待或偷窃他人的行为后显得不在乎或合理化。

B、个体至少18岁

C、有证据表明品行障碍出现在15岁以前。

D、反社会行为并非仅仅出现于精神分裂症或双向障碍的病程之中。

3

可以看到不管是APA 还是DSM-5给出的诊断差别并不大,也特别提到了15岁这样的临界点,那么,是不是我们可以阻止反社会人格的发生呢?

我不确定,也没有研究证明。但是我们可以做的是在15岁之间的教育问题,以及对于孩子的关注。

这里不得不提到,现在的学习压力导致出现了多起儿童的伤害案件,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一件事儿了。

但是儿童在未成熟之前言语的表达能力有限,在稍微成熟之后又进入到了第一个叛逆阶段:青春期。

好像每一个父母都有这样的担忧:我的孩子能不能很好的度过青春期。也有这样的期望:望孩子能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担忧和期望都是我们内心的感受,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达到效果呢?

我觉得最重要的方面是沟通,沟通又分为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相信作为一个母亲父母,孩子的语言我们可以很好的把握,但是非言语的部分呢,我们怎么去理解,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工具,图画心理学。

也是在我们的实践当中不断的去使用和发现,对于儿童,绘画是一个很好的表达方式,也许言语具有欺骗性,盲目性,但是潜意识会告诉我们真相。

反社会人格,外表看上去跟普通人无异,但是心理跟行为却大不一样。

它并不是一种人格,而是一种人格障碍,是一种病。

就好像在《新警察故事》里面的吴彦祖一样,他外表帅气,又是个富二代,而且有一班出色的朋友,按例说,他们应该是社会上的精英,但是实际上,他们却无视社会规则,以玩弄社会规则为乐,有高度的攻击性,情绪不稳定……

有人说,马加爵就是反社会人格,我想,他可能是对反社会人格有误解。真正反社会人格,表现出来的,绝对不是因为室友一句话就杀了他,就算室友不说话,只要他想,他就会做出攻击行为,这才是反社会人格……

伦理道德缺失的人,他们是不会讲究什么应该不应该。

就好像在电视剧《神探夏洛克》里面的卷福所表现出来的高功能反社会人格一样,他喜欢吸毒,用毒品来压制犯罪的冲动,用破案来获得成就感,鞭打尸体,射击墙壁,……就连他的哥哥也说,如果不是因为华生,他就会变成另外一个犯罪分子……

如果说卷福代表的是一种做出贡献的反社会人格,那么,汉尼拔就是另外一种极端。

汉尼拔,他精通医学和心理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是说是非常杰出的一个人。

但他杀人的时候心率没有丝毫变化。一边杀戮一边微笑,甚至能把烹食人肉当成艺术……这样的人,已经是精神变态了……超脱了社会常态了……(精神变态跟我们常说的变态又不一样,不是指行为怪异,而是指行为超出了一般的标准指标)

反社会人格是一种危险的疾病,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千万要保护好自己。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什么是反社会型人格、反社会人格有什么表现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92663.html

最新回复(0)